浙教版九上第9讲-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课后练习+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九上第9讲-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课后练习+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第9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铝 B.银 C.镁 D.汞
2.请你补充完整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______Na Mg______Zn______Sn Pb (H)______Hg______Pt Au.
3.将光亮的铁丝浸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所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
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该反应也是“湿法冶金”的原理,还说明______比______活泼.
4.不锈钢材料中含有金属铬(Cr),金属铬的金属活动性排在Zn和Fe之间,铬元素的化合价有+2和+3价,金属铬在置换反应中显示+2价,则以下反应不正确的是(  )
A.Cr+2HCl═CrCl2+H2↑
B.Cr+CuSO4═CrSO4+Cu
C.Cr2O3+6HCl═2CrCl3+3H2O
D.Cr(OH)3+H2SO4═CrSO4+3H2O
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④⑤
6.如图为探究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象:在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B.反应后液体的质量比反应前增重了
C.其反应微观的实质:2Al+3Cu2+═2Al3++3Cu
D.根据图示可以得出的铝活动性比铜强
7.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示金属的活跃程度。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解释下列实例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氧化
B.用铁制的容器配制浸种用的波尔多液(含硫酸铜)
C.用锡壶来装酸性物质
D.氢气不能还原氧化铁,所以工业炼铁的还原剂用一氧化碳
8.有X、Y、Z三种金属,把足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只有X、Z.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Y>X>Z B.Y>Z>X C.X>Y>Z D.X>Z>Y
9.常见金属R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3AgNO3=3Ag+R(NO3)3,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B.该金属可能是铁
C.R的活泼性比Ag弱 D.该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0.某些电子集成电路常用黄金(Au)镀膜.废旧电子产品上的黄金通过某种溶液的溶解后,加入某种金属,即可回收.对黄金在电子产品上的应用和回收,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黄金镀膜是利用黄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防止线路氧化
B.回收时往溶液中加入的金属一定是金属铜
C.回收时溶解黄金的溶液不会是稀硫酸
D.回收时加入的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一定比Au活泼
11.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12.小柯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的组成有(  )
①Mg2+
②Mg2+和Fe2+
③Mg2+和Cu2+
④Mg2+、Fe2+和Cu2+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银、铜、铁三种金属的 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溶液过量:
(1)①号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试管内物质反应结束后,将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一定有的阳离子______。当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时,能证明银、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请设计另一种能证明银、铜、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 。
14.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将铁片加入到稀盐酸中;②将铜片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③将锌片加入到稀盐酸中;④将金属片X加入到Y中。(该方案中所有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以及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判断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果④中Y表示硫酸铜溶液,则X表示的一种金属是______;如果X表示铜,则Y表示的一种溶液是______或______。
15.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填表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____________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___,充分作用。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___,充分作用。 /
结论:金属活动性A1>Fe>Cu
(2)铁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4)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1>Fe>H>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
(5)小强同学认为要得到A1>Fe>H>Cu的结论,不必做补充实验,只需将小明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顺序是________。第9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二)
1. 金属活动性顺序
知识检测
1.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必须可溶)溶液中置换出来;
(4)K、Ca、Na三种金属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
2.验证实验
比较铁与铜、铜与银的化学活动性
药品:铜丝、铁丝、FeSO4 溶液、CuSO4 溶液、AgNO3 溶液
(1)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生成,
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说明:铁比铜活泼;
(2)在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的铜丝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物质生成 ;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说明:铜比银活泼 ;
实验结论:铁、铜、银的活动性大小的顺序为Fe>Cu>Ag 。
典型例题
例1-1. 【解答】解:由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则可知,金属活动性大小为:锌>铁>铜>金,所以B符合题意。
故选:B。
例1-2. 【解答】解:A、铁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前,所以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但生成氢气的同时会生成硫酸亚铁,而非硫酸铁。故A错误;
B、铜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后,所以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故B错误;
C、银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后,所以不能与稀盐酸发生生成氯化银。故C错误;
D、锌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前,所以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故正确。
故选:D。
例1-3. 【解答】解:A、Al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B、Zn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Fe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Ag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例1-4. 【解答】解:A、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的抗腐蚀性强,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选项正确。
B、不能用铁质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是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选项错误。
C、不能用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因为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选项错误。
D、空气中,铁比金和银更易生锈,是因为金和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例1-5. 【解答】解:A、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3Cu+Al2(SO4)3,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的金属银,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铝>铜,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铜>银,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1、图2实验可以判断Al、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例1-6. 【解答】解:A、Hg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B、Cu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C、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钾弱,不能与氯化钾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例1-7. 【解答】解:(1)相同条件下,取相同状态的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产生气泡速率明显更快,则Sc与Z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Sc>Zn,故填:Sc>Zn;
(2)Sc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3价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c+6HCl═2ScCl3+3H2↑,故填:2Sc+6HCl═2ScCl3+3H2↑。
变式训练
变1. 【解答】解:A、相同条件下,取相同状态的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更快,说明Sc比Zn更活泼,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Sc 放入硝酸亚铁溶液中,Sc 表面析出黑色固体,是因为 Sc 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了铁,进一步说明 Sc 比铁活泼,因此可以用 Fe(NO3)2溶液和 Sc 能验证 Sc 和 Fe 的活动性强弱,该选项说法正确;
C、Sc 比铜活泼,将 Sc 投入CuSO4溶液中会有红色物质析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单质Sc 可能能和水反应,也可能不能和水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变2. 【解答】解:A、将一根洁净的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铜丝表面生长出如图所示的白色“树枝”,是因为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白色“树枝”的主要成分是银,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液变为蓝色,表明Cu转变为Cu2+,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一根洁净的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铜丝表面生长出如图所示的白色“树枝”,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变3. 【解答】解:A、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镁溶液和银,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气泡中有氢气,说明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给选项说法错误。
B、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气泡中有氢气,说明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给选项说法正确。
C、疏松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说明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变4. 【解答】解:A、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锌不能和显碱性溶液反应,能和显酸性溶液反应,因此硫酸铜溶液显酸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溶液可能含有氢离子,锌和氢离子反应生成锌离子和氢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银不能和显酸性溶液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变5. 【解答】解:A、锰在氢的前面,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故能反应;
B、锰位于铝和锌之间,说明在镁的后面,能被镁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能反应。
C、锰位于铝和锌之间,说明在铁的前面,铁不能与硫酸锰发生置换反应,故不能反应;
D、锰在铜的前面,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故能反应;,
故选:C。
变6. 【解答】解:①在相同的条件下,金属与氧气反应时,反应条件越简单,说明该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可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加以解释。
②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铝的活动性比锌强,不可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加以解释。
③用硫酸铜、石灰乳配置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是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硫酸铜溶液,可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加以解释。
④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可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加以解释。
由以上分析可知。①③④能用金属活动性加以解释,C符合题意。
故选:C。
变7(2)由①A+BSO4=ASO4+B可知活动性A>B;由②C+H2SO4=CSO4+H2↑可知C在氢前面;由③B+2DNO3=B(NO3)2+2D可知B>D;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AB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关系是A>B>D;
(3)若A、B、C、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C为铁,据A>B>D,而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锌>铜>银,可知则金属A为锌,B是铜,D是银,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故答案为:
(1)前面; (2)A>B>D; (3)锌或 Zn; Cu+2AgNO3=Cu(NO3)2+2Ag.
2. 金属与盐的反应
知识检测
1.湿法炼铜
(1)原理: 先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此过程中金属铁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铜强,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而铜离子得到电子变成了金属铜
(2)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复分解反应)
CuSO4+Fe===Cu+ H2O(置换反应)
2.金属活动性的实验验证方法
(1)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设计
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方法1:取活动性居中的金属单质,如取Cu丝,而Cu两边的金属取其盐溶液,如ZnCl2溶液和AgNO3溶液,然后将Cu丝分别伸入两溶液中,通过是否有金属被置换出来而确定金属的活动性。即“中间的金属,两端的溶液”的方法。
方法2:将金属活动性居中的金属的盐溶液,例如取CuSO4溶液,而Cu两边的金属取其单质,如Zn片和Ag片,然后分别将Zn片和Ag片放入CuSO4溶液中,根据是否有紫红色的铜被置换出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即“中间的溶液,两端的金属”的方法。
(2)比较四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设计
如验证Mg、Zn、Cu、Ag的活动性。
一般情况下四种金属可分成两类:一类氢前金属,一类氢后金属,所以通常先取四种金属的单质和盐酸或稀硫酸,然后分别将四种金属放于盐酸或稀硫酸中,根据是否有气泡产生,来确定Mg、Zn比Cu、Ag活泼,同时又可根据产生气泡速率的快慢来确定Mg比Zn活泼。氢后金属,可根据金属单质与金属的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来确定Cu比Ag活泼(如将Cu丝放人AgNO3溶液中) 。
【拓展】根据金属与金属的盐溶液的反应判断滤液、滤渣的成分。如向CuSO4、AgNO3混合液中加铁粉反应后过滤,判断滤液和滤渣成分。
铁与CuSO4、AgNO3溶液反应有先后顺序,如果铁足量,先将AgNO3完全置换后再置换CuSO4, 那么溶液中只有FeSO4, 如果铁的量不足,依据“先后原则”分别讨论滤液和滤渣的成分。
典型例题
例2-1. 【解答】解: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单质和化合物,所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金属与盐反应时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锌排在银的前面,故B正确;
C、因为氯化银属于沉淀,所以铜与它不反应,金属与盐反应时,反应物中的盐必须溶于水,故C错误;
D、铁和铜都不能和硫酸镁反应,因此不能比较二者金属活动性的顺序,故D错误。
故选:B。
例2-2. 【解答】解:(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在反应前的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含有离子是亚铁离子、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由离子的变化可知,表示铜离子,表示亚铁离子,表示硫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1)Fe+CuSO4═FeSO4+Cu;
(2)Fe2+。
例2-3. 【解答】解: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锌能与FeSO4反应而铜不能,可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而铜不如铁强,能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②将Fe、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都不与该溶液反应,无法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锌既能与FeSO4反应也能与CuSO4反应,可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铜都强,但却不能验证铁与铜活动性的强弱,不能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铁能与CuSO4反应而不能与ZnSO4反应,可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而比锌弱,能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故选:B。
例2-4. 【解答】解:只有X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明X>H,Z和Y在氢的后面,Y+Z(NO3)2=Z+Y(NO3)2,说明Y>Z,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X>Y>Z,观察选项,
故选:C。
例2-5. 【解答】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镁>铁>铜,在进行实验时,铁不能与氯化镁反应,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了铁没有剩余,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Mg。所以:
A、根据铁不能与氯化镁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镁>铁;能与氯化铜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铜;可以判断出铁、铜、镁的活动性顺序,故A说法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MgCl2,可能含有CuCl2,说法B不正确;
C、由于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所以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故C说法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Mg,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例2-6. 【解答】解: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关系(Zn>Fe>Ag),铁可置换硝酸银中的银,而不能与硝酸锌发生反应,所以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银,过滤向滤渣中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固体中含有铁,故选:D。
例2-7. 【解答】解:(1)不可行的是D,这是因为铁能和稀盐酸反应,铜、银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铁最活泼,但是无法判断铜、银的活泼性;
反应Cu+2AgNO3=Cu(NO3)2+2Ag发生在方案BC中,B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说明铜比银活泼,C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说明铜比银活泼。
故填:D;BC。
(2)将铁粉加入盛有ZnSO4和Cu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铁不能和硫酸锌反应,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硫酸铜完全反应后铁有剩余,据此判断,滤渣中含有反应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铁,滤液中的溶质由没有反应的硫酸锌和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
故填:铜、铁;硫酸锌、硫酸亚铁。
变式训练
变1. 【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可知:活动性在氢前的金属可以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Ni+H2SO4═H2↑+NiSO4Fe+NiCl2═Ni+FeCl2可知:Ni活动性比氢强,比铁弱,铝的活动性大于铁,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l>Fe>Ni>Cu;
由上述分析可知:
A、镍的化合价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后分别是0、+2价,化合价发生变化,故A错误;
B、铁与氯化镍反应,铁元素从游离态转化成化合态,故B错误;
C、由于镁的活泼性大于铁,上述反应可推理出金属镍一定不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故C错误;
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Al>Fe>Ni>Cu,故D正确。
故选:D。
变2. 【解答】解:A、镁带能溶于稀盐酸,铜片不能,说明镁的金属活泼性强于铜,不符合题意。
B、镁带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镁的金属活泼性强于铜,不符合题意。
C、铜片不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说明镁的金属活泼性强于铜,不符合题意。
D、取等质量的镁带和铜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镁带置换出的银更多,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符合题意。
故选:D。
变3. 【解答】解:由于A可以把B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A的金属活动性比B强,而C也可以把B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C的金属活动性也比B强,A可以把氢置换出来,而C不行,说明在金属活动性表中,A在氢前而C在氢后。
故选:B。
变4. 【解答】解: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限用一种试剂一次性就可以验证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铁、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铁、铜、银,因此可选用硫酸铜溶液。银、铜均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选用稀硫酸。
故选:C。
变5. 【解答】解:A、铁能硫酸铜反应,说明铁>铜,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证明铁>铜>银,故A正确;
B、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铜,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证明铁>铜>银,故B正确;
C、铁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铁>银,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但是不能说明铁与铜的顺序,故C错误;
D、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明氢>铜,铁能与盐酸反应,说明铁>氢,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说明铁>铜>银,故D正确。
故选:C。
变6.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X、Z能和稀盐酸反应,并且X和稀盐酸反应时间短,说明X比Z活泼,YM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说明YM不如XZ活泼。Y能和MNO3反应,说明Y比M活泼,因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Z>Y>M。
故选:B。
变7. 【解答】解:实验过程中,铁失去电子,铁圈不断溶解,铜离子在银圈上不断得到电子形成铜单质,附着在银圈上,因此银圈表面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故选:D。
变8. 【解答】解:在AgNO3、Cu(NO3)2和Zn(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因为铁一定不与硝酸锌反应,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滤渣中一定不含有锌,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反应后铁有剩余,则铁把硝酸银和硝酸铜中的银和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和银,铁与硝酸银或是硝酸铜反应生成的是硝酸亚铁,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
故选:D。
变9. 【解答】解:(1)金属C能和稀硫酸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
故填:前面。
(2)A+BSO4═ASO4+B,说明A比B活泼,B+2DNO3═B(NO3)2+2D,说明B比D活泼,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D。
故填:A>B>D。
(3)若A、B、C、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金属C的铁,则金属A为锌,B是铜,D是银,反应③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故填:锌;Cu+2AgNO3=Cu(NO3)2+2Ag。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铁、铜外,还需要的一种试剂应选择硫酸铜溶液,是因为铁比铜活泼,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故填:②;Fe+CuSO4═FeSO4+Cu。
第9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二)
1. 【解答】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选项提供的四种金属中镁的位置最靠前,故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镁。
故选:C。
2. 【解答】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故所缺金属为Ca、Al、Fe、Cu、Ag;
故答案为:Ca、Al、Fe、Cu、Ag.
3. 【解答】解:因做实验时铁置换出铜,铜是红色物质,该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利用前置后的规律可知铁比铜活泼;
故答案为: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铁;铜.
4. 【解答】解:A、金属铬的金属活动性排在Zn和Fe之间,铬排在氢的前边,能与稀盐酸反应,故A反应正确;
B、金属铬的金属活动性排在Zn和Fe之间,铬排在铜的前边,能与硫酸铜反应,故B反应正确;
C、Cr2O3属于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反应正确;
D、Cr(OH)3中铬的化合价为+3价,与硫酸反应生成盐中铬的化合价也为+3价,方程式为:2Cr(OH)3+3H2SO4═Cr2(SO4)3+6H2O,故D反应不正确。
故选:D。
5. 【解答】解:A、①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Fe>Cu;②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该组合能得出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Cu>Ag,故选项正确。
B、①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Fe>Cu;③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该组合无法得出Ag、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
④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Fe>H;该组合无法得出Fe、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
C、③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④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Fe>H;该组合无法得出Ag、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
D、④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Fe>H;⑤中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银;该组合无法得出Fe、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 【解答】解:A、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所以在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故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4份质量的铝置换192份质量的铜,所以反应后溶液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少,故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其反应微观的实质:2Al+3Cu2+═3Al3++3Cu,故正确;
D、铝可以置换铜,说明铝活动性比铜强,故正确。
故选:B。
7. 【解答】解:A、铝的活动性大于铁,所以常温下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氧化,故A正确;
B、由于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不能用铁制的容器配制浸种用的波尔多液(含硫酸铜)故B不正确;
C、由于锡排在氢的前边,能与酸反应,不能用锡壶来装酸性物质,故C不正确;
D、氢气、一氧化碳都能还原氧化铁,但在工业炼铁的还原剂用一氧化碳,故D不正确。
故选:A。
8. 【解答】解:把足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只有X、Z.说明了X的活动性大于Z,小于Y.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X>Z。
故选:A。
9. 【解答】解:A、R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3AgNO3═3Ag+R(NO3)3,由于不知道R的相对原子质量,无法判断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变化,故A错误;
B、由R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生成了R(NO3)3,R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故该金属不可能是铁,有可能是铝,故B错误;
C、由金属R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R的活动性比银强,故C错误;
D、由金属R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因此R和Ag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0. 【解答】解:A、金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最后面,活动性很差,在空气中不能被氧化,故说法正确;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金前面的金属都可以把金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不一定是金属铜,故说法错误;
C、金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后面,金不会溶于稀硫酸,故说法正确。
D、制取金的单质,说明回收时加入的金属与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加入的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一定比Au活泼,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1. 【解答】解:A、X氧化物的化学式不一定表示为XO,例如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Al2O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说明X比Y和Z活泼,因此Y不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Z在自然界中可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也可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例如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但是铜矿石中的铜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说明X比Y、Z活泼,将Y、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说明Y比Z活泼,因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 【解答】解:由于镁的活动性大于铁,铁不能与硫酸镁反应;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铁能将铜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由题意可知,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说明了乙中的铁完全反应了,甲中的铁又与硫酸铜发生了反应。若硫酸铜完全反应了,溶液中的阳离子是:Mg2+和Fe2+;若硫酸铜没有完全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是:Mg2+、Fe2+和Cu2+。
故选:C。
13. 【解答】解:(1)在甲实验①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2)由于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将甲实验结束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对烧杯中的物质进行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硫酸亚铁。当看到红色固体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的现象时,证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能证明银、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根金属与盐反应说明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金属与盐不反应,说明金属排在了盐中金属的后面,所以加入的盐溶液应该位于两种金属之间;由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铜在中间,所以两种金属放到硫酸铜溶液中即可;或将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故答为:(1)Fe+CuSO4=Cu+FeSO4;(2)Fe2+;红色固体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的;(3)将铁丝和银丝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或铜丝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合理即可)。
14. 【解答】解:(1)将铁片加入稀盐酸中,铁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本题的答案为:Fe+2HCl═FeCl2+H2↑;
(2)由于金属铁和锌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那么我们判断它们强弱的先后顺序的依据就是:它们与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速率的快慢,产生氢气的速率越快,则活动性越强.故本题答案为: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而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较慢;
(3)在这里我们根据所给的三个实验,我们可以判断出锌比铁活泼,铜比银活泼,在这里我们只要验证一下铁和铜谁更活泼即可,方法同样是两种:一是可以让铜和稀盐酸反应,二是让铜与铁的盐溶液,或是让铁与铜的盐溶液进行反应,看能否置换出相应的金属单质,故本题的答案为:铁; 稀盐酸;氯化亚铁(合理即可).
15. 【解答】解:(1)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铝和硫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铁,填表如下所示:
(2)铁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Fe+2HCl═FeCl2+H2↑。
故填:Fe+2HCl═FeCl2+H2↑。
(3)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故填:打磨。
(4)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把铜丝伸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故填:把铜丝伸入稀盐酸中。
(5)调整后插入金属的顺序是铜丝(检验出铜排在氢的后面)、铁丝(检验出铁排在氢的前面)、铝丝(检验出铝排在铁前面)
故填:铜丝、铁丝、铝丝。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铜丝,充分作用。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铝丝,充分作用。 /第9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二)
1. 认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使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学会用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3.认识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
1.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 ;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 ;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的金属能把位于 的金属从它们的 (必须可溶)溶液中置换出来;
(4)K、Ca、Na三种金属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
2.验证实验
比较铁与铜、铜与银的化学活动性
药品:铜丝、铁丝、FeSO4 溶液、CuSO4 溶液、AgNO3 溶液
(1)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 ,
方程式为: ;说明:铁比铜活泼;
(2)在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的铜丝表面 生成 ;方程式为: ;说明:铜比银活泼 ;
实验结论:铁、铜、银的活动性大小的顺序为 。
例1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里面详细记述了金、锌、铜、铁等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方法。上述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金 B.锌 C.铜 D.铁
例2
下列物质可以由相应的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得的是(  )
A.Fe2(SO4)3 B.CuCl2 C.AgCl D.ZnCl2
例3
下列金属单质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  )
A.Al B.Zn C.Fe D.Ag
例4
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 B.不能用铁质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C.不能用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空气中,铁比金和银更易生锈
例5
按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
A.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uSO4═AlSO4+Cu
B.图2实验的现象是: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的金属银
C.由图1、图2实验可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l>Cu>Ag
D.由图1、图2实验无法判断Al、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6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如图所示。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的是(  )
A.Hg和稀HCl B.Cu和稀H2SO4
C.Zn和KCl溶液 D.Fe和CuSO4溶液
例7
我国自主设计的大型客机成功试飞,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标志着我国的合金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某合金中含有金属钪(Sc)。相同条件下,取相同状态的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产生气泡速率明显更快,则Sc与Z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______。
(2)已知Sc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3价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练1
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的合金材料中含有金属钪(Sc),相同条件下,取相同状态的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更快,由此可推断(  )
A.Zn比Sc更活泼
B.用Fe(NO3)2溶液和Sc能验证Sc和Fe的活动性强弱
C.将Sc投入CuSO4溶液中不会有红色物质析出
D.单质Sc一定不能和水反应
练2
将一根洁净的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铜丝表面生长出如图所示的白色“树枝”,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白色“树枝”的主要成分是银 B.溶液变为蓝色,表明Cu转变为Cu2+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练3
在试管中加入一段纯净的镁条,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到如下现象:①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了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②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经检验,疏松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气泡中有氢气。对于上述实验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
B.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
C.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
D.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
练4
若学生将锌粒放入CuSO4溶液中,发现锌粒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同时还有少量无色无味气泡产生。对于产生气泡的“异常现象”,下列分析有科学道理的是(  )
A.产生的气泡可能是CO2 B.CuSO4溶液呈碱性
C.溶液可能含有氢离子 D.若用银粉代替锌粒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练5
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Mn+H2SO4═MnSO4+H2↑ B.Mg+MnSO4═MgSO4+Mn
C.Fe+MnSO4═FeSO4+Mn D.Mn+CuSO4═MnSO4+Cu
练6
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顺序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
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
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
③硫酸铜、石灰乳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宜用铁制容器
④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练7
A、B、C、D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已知:①A+BSO4=ASO4+B ②C+H2SO4=CSO4+H2↑ ③B+2DNO3=B(NO3)2+2D 请完成以下填空:
(1)金属C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______(填“前面”或“后面”)。
(2)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其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用字母填写)。
(3)若A、B、C、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金属A为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湿法炼铜
(1)原理: 先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此过程中金属铁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铜强,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而铜离子得到电子变成了金属铜。
(2)方程式: (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2.金属活动性的实验验证方法
(1)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设计
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方法1:取活动性居中的金属单质,如取Cu丝,而Cu两边的金属取其盐溶液,如ZnCl2溶液和AgNO3溶液,然后将Cu丝分别伸入两溶液中,通过是否有金属被置换出来而确定金属的活动性。即“中间的金属,两端的溶液”的方法。
方法2:将金属活动性居中的金属的盐溶液,例如取CuSO4溶液,而Cu两边的金属取其单质,如Zn片和Ag片,然后分别将Zn片和Ag片放入CuSO4溶液中,根据是否有紫红色的铜被置换出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即“中间的溶液,两端的金属”的方法。
(2)比较四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设计
如验证Mg、Zn、Cu、Ag的活动性。
一般情况下四种金属可分成两类:一类氢前金属,一类氢后金属,所以通常先取四种金属的单质和盐酸或稀硫酸,然后分别将四种金属放于盐酸或稀硫酸中,根据是否有气泡产生,来确定Mg、Zn比Cu、Ag活泼,同时又可根据产生气泡速率的快慢来确定Mg比Zn活泼。氢后金属,可根据金属单质与金属的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来确定Cu比Ag活泼(如将Cu丝放人AgNO3溶液中) 。
【拓展】根据金属与金属的盐溶液的反应判断滤液、滤渣的成分。如向CuSO4、AgNO3混合液中加铁粉反应后过滤,判断滤液和滤渣成分。
铁与CuSO4、AgNO3溶液反应有先后顺序,如果铁足量,先将AgNO3完全置换后再置换CuSO4, 那么溶液中只有FeSO4, 如果铁的量不足,依据“先后原则”分别讨论滤液和滤渣的成分。
例1
下列说法符合图中漫画情景的是(  )
A.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B.若金属1是锌,金属2可能是银
C.此反应可能是Cu+2AgCl=2Ag+CuCl2
D.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可以用硫酸镁溶液
例2
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
(1)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冶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表示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例3
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
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Fe、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和CuSO4溶液中.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
A.③或④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①或②
例4
现有X、Y、Z三种金属,只有X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Y、Z则不能,但有下列反应关系:Y+Z(NO3)2=Z+Y(NO3)2,则X、Y、Z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
A.Z>Y>X B.X>Z>Y C.X>Y>Z D.Z>X>Y
例5
小胡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①中无明显现象,②中发现红色固体析出,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可判断铁、铜、镁的活动性顺序
B.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MgCl2和CuCl2
C.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D.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Mg
例6
在盛有硝酸银和硝酸锌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试管底部有固体析出,过滤,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试管底部析出的固体是(  )
A.只有锌 B.只有银 C.锌和银 D.铁和银
例7
小明同学学习了有关金属的知识后,做了以下设计和实验。
(1)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他她设计了四个方案,其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______。反应Cu+2AgNO3=Cu(NO3)2+2Ag发生在方案______中。
A.Fe、Ag、CuSO4溶液 B.Fe、Cu、AgNO3溶液、稀盐酸
C.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D.Cu、Ag、Fe、稀盐酸
(2)将铁粉加入盛有ZnSO4和Cu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据此判断,滤渣中含有 ;滤液中的溶质是 。
练1
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的硬币中涉及到Fe、Cu、Al和Ni(镍),已知镍能够发生如下反应:Ni+H2SO4═H2↑+NiSO4;Fe+NiCl2═Ni+FeCl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镍的化合价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
B.铁与氯化镍反应,铁元素从化合态转化成游离态
C.上述反应可推理出金属镍一定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
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Al>Fe>Ni>Cu
练2
无法证明镁的金属活泼性强于铜的实验事实是(  )
A.镁带能溶于稀盐酸,铜片不能
B.镁带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C.铜片不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
D.取等质量的镁带和铜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镁带置换出的银更多
练3
B,C三种金属,根据下列反应式中的关系:
①A+B(NO3)2=A(NO3)2+B, ②C+B(NO3)2=C(NO3)2+B,③A+H2SO4=ASO4+H2↑,④C+H2SO4→不反应
试推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A>B>C B.A>C>B C.B>C>A D.C>A>B
练4
现有铁、银、铜三种金属,限用一种试剂一次性就可以验证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则该试剂是(  )
A.氯化亚铁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稀硫酸
练5
为验证Fe、Cu、Ag 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4种实验方案(不做其他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练6
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Y加入到MNO3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Z>X>M>Y
B.X>Z>Y>M
C.X>Z>M>Y
D.Y>M>Z>X
练7
如图所示,在盛有纯净水的烧杯中,等质量的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线(两圈不接触),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硫酸铜溶液,在这个实验过程中(  )
A.烧杯里的溶液中可能有两种溶质 B.铁失去电子,银得到电子
C.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D.银圈表面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练8
在AgNO3、Cu(NO3)2和Zn(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有Fe(NO3)3和Zn(NO3)2,滤渣中一定有Ag、Cu、Fe和Zn
B.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和Zn(NO3)2,滤渣中一定有Ag、Cu、Fe和Zn
C.滤液中一定有Fe(NO3)3和Zn(NO3)2,滤渣中一定有Ag、Cu和Fe,一定无Zn
D.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和Zn(NO3)2,滤渣中一定有Ag、Cu和Fe,一定无Zn
练9
A、B、C、D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已知:①A+BSO4═ASO4+B;②C+H2SO4═CSO4+H2↑;③B+2DNO3═B(NO3)2+2D。请完成以下填空。
(1)金属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______(填“前面”或“后面”)。
(2)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其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填字母)。
(3)若A、B、C、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金属A为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铁、铜外,还需要的一种试剂应选择______(填序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①AgNO3溶液
②CuSO4溶液
③Al2(SO4)3溶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