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厦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厦门市2021 - 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材料一:
正义的原则构成正义理论的核心。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罗尔斯正义论中有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是“平等自由”原则,它主张要平等地保障所有人的基本自由权利;第二个原则主张在公平机会的前提下最关怀那些处境最差者。罗尔斯的倾向是在保障基本自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兼顾利益平等。但放长历史的眼光来看,由“生存—自由—平等”三原则构成的正义系列可能更为恰当。
生存意味着身体不受任意侵害,不受死亡威胁,也意味着拥有基本的物质生存资料,这无疑是任何社会应当首先满足的基本价值。但如果仅停留于此,就意味着一个社会还处在低度发展阶段,甚至没有真正把有尊严的人与动物区别开来。这大概也是在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生存原则隐而不显的原因,它已经包含在自由和平等原则之中了。所以,有必要从生存原则过渡到自由原则。
自由并非人人爱怎样就怎样的那种自由,而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随其所欲地处置或安排他的人身、行动和全部财产的那种自由。自由既包括人身自由、人身安全等生命权利,还包括信仰的自由、表达的自由,以及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自由等。这后面的内容构成社会制度所追求的更高价值目标。而达此目标之后,是否还有必要追求平等,实现平等呢?
平等在广义上包含生命和自由这两种价值。生命价值可以解释为国家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的生命权利。而自由的价值亦可以在思想信念和政治领域里解释为平等地对待一切人的自由权利。在思想与政治领城里,自由与平等实际上是统一的,它们的冲突主要发生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在实现了人身、信念和政治权利的平等之后,是否还有必要实现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的平等?或者,把这种平等实现到何种程度?诚然,社会应首先剥离开那些由政治、身份因素造成的贫富不均,但在对待剩下的由人的天赋差别和努力程度造成的贫富不齐时,却不能不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一般而言,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之后,比起利益均分来,人们理应更重视能给他尊严的法治保障下的各种基本权利——它们也表现为公民权利。在现代发达的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基本生存资料的满足一般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而对人的发展造成的最大障碍和损害还是首先和主要表现在基本权利方面,并且这种侵害还会伤及人格的尊严和完整。因此,给所有社会成员以平等的公民待遇,可以说是现代社会正义的基本要求。
(摘编自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
材料二:
正因为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所以,社会努力的方向、文明前进的趋势,就是要努力地去构筑相对的公平,追求后天营造的公平。比如,社会规则倘若给每个人以同样的待遇,这就只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平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相反,社会能够给弱势群体以更多的照顾、更多的政策倾斜,这看似条件“不平等”,才是达成了结果上的公平。
(节选自厦门中学生助手微信公众号,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存是任何社会应当首先满足的基本价值,也是自由的前提,所以生存原则在正义三原则中应处于优先位置。
B.在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制度既要保障人们的生命权利,更要保障与人的尊严和发展密不可分的自由权利。
C.在实现人身、信念和政治权利的平等之后,应进一步实现经济利益的平等,这是为了追求正义原则的最高价值。
D.材料一提出的“最关怀那些处境最差者”,符合材料二所说的“构筑相对的公平,追求后天营造的公平”的理念。
2.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柏拉图对话集》中,苏格拉底坚守“正义”理念:“不能做不正当的事。”
B.孔子在《论语》中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C.托尔斯泰在《未知》中说:“我们平等地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D.梁启超在《饮冰室自由书》中说:“自由者,人人自由而以他人之自由为界。”
3.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幼等群体让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 6题。
材料一:
重庆市万州区位于三峡库区腹心,水库面积达100平方公里。随着三峡库区蓄水后水位的涨跌,形成了落差达30米的库区消落带,由于成库面积大、水位落差大、季节性气候反差大,其生态恢复与治理被称为世界级生态难题。
为呵护一江碧水,万州通过自然修复与人为治理同步进行的方式,在面积约25平方公里、岸线长350公里的消落带上栽种中山杉,在构建适应水位涨跌的稳定生态系统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截至目前,万州已栽植中山杉3200余亩,绿化库岸70余公里。针对消落带地质构造特性,万州区还大力推进库岸整治和防洪护岸工程,构建长江消落带良性生态系统,打造出靓丽的滨江立体风景线和生态线。
如果说长江是一条主动脉,那么长江次级河流就如“毛细血管”,两者息息相关。近年来,万州区聚焦长江干流及其支流,全力实施好新田河、石桥河等次级河流水质提升工程,采取生态修复、生态补水、新建和修复污水收集管网、关闭畜禽养殖场等措施,使河流水质不断得到改善。截至目前,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保持Ⅱ类,除苎溪河、五桥河、龙宝河以外,18条次级河流水质基本满足Ⅲ类水域功能要求。
(摘编自陈星《以绿色为底绘就生态画卷》,《万州时报》2022年5月16日)
材料二:
长江流域拥有全国35%的水资源量,经济社会地位和生态环境价值突出。经过近20年的治理,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然而,长江流域河湖连通性下降、湿地面积萎缩、湖泊富营养化、岸线开发强度较高等环境问题仍然突出。做好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应以长江流域河湖为统领,以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为有机整体,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干支流、左右岸、上中下游,持续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升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其中源头区,以预防保护、自然恢复为主,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措施,逐步恢复长江流域源头区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上游地区,通过加强水库生态调度,开展水库生境重建,减少筑坝拦河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中游地区,以保护恢复为主,通过加强洞庭湖、鄱阳湖与汉江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促进生态恢复,协调江湖连通关系,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下游地区,以污染防控和治理修复为主,通过推进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加强岸线生态修复、恢复缓冲带等措施,“污染控源、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协同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摘编自李海生等《聚焦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2年第2期)
材料三:
水生态修复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这就意味着水生态修复应该是河湖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修复任务应该是包括水文、水质、地貌和生物在内的全面改善。如果忽视生态完整性修复,仅修复单一的生态要素,往往难以达到修复目标。但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具体项目,河湖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不等于面面俱到地修复全部生态要素,而应通过对水生态系统的全面评估和健康诊断,识别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在重点生态要素上采取修复措施。
(节选自厦门中学生助手微信公众号,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州在库区消落带栽种中山杉,进行植被恢复实验,意在破解世界级生态难题。
B.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治理畜禽养殖污染,这些举措有助于改善万州河流水质。
C.自2008年以来,长江流域水质逐年向好,2020年首次消除了劣Ⅴ类水体。
D.河湖生态修复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实现全部水生态要素的修复。
5.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6.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厦门中学生助手开展“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主题宣传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向同学们介绍万州水生态修复所遵循的原则。(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 10题。
革命者 朱山坡
黄昏,家门外突然传来马的嘶鸣。我打开门,看见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我兴奋地往屋子里喊:“祖父回来了。”
祖母几乎是小跑着从屋子里走出来。马背上驮着两袋子沉重的物品,袋子上用炭黑墨水写着一个人的名字:银兴邦。尽管字迹模糊,但也足以让我们知道是大伯回来了,而非祖父。
大伯在井那边给马打水,向我们招手。
马一口气把一桶水吸干,大伯要把马背上的物件卸下来。
祖母警惕地问:“这是什么?”
“你放心,不是军火,是书。”大伯说。
祖母说:“书比军火更危险,让它离家远一点。”祖母从没出过远门,但她似乎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比如,每隔一段时间,省城里总要在一堵著名的“南墙”前,枪杀一些不听话的读书人……
大伯在省立大学里教政治学,三年前竟开始迷上画油画,后来干脆辞了职,改行画油画。有人从他的画里看到了反意,告他的密。警察一次又一次上门,将他的画当场付之一炬,并将他驱逐。大伯露面次数便越来越少,行踪越来越隐蔽。他不断地换地方,最后连祖母也搞不清楚他到底在干什么。在给远在广州做生意的祖父的去信中,她甚至激愤地写道:“兴邦或许已经死了吧,我们就认命吧。”
然而,四个月后,大伯回来了,身上散发着油画颜料的气味。
大伯搬不动书,央求我帮忙。我和他合力把两袋子书从马背上卸下来。祖母坚决不让这些书进家门,我们只好把书抬进小粉河畔一间废弃的猪舍。猪舍是草房子,长满了荒草,落在山坡上,对着弯曲的河流。时值汛期,河面开阔,停靠的唯一的一条船好久没有离开过码头了,它肯定已经长出了根,稳稳地扎在河里。
大伯没有为自己的行为给出一个合适理由,祖母好像受到了天大冒犯,院子里弥漫一股剑拔弩张之气。我父亲脸有惊慌之色,赶紧调和一触即发的战争,一面让我把饭和被铺送到猪舍去,一面悄声告诉祖母一个惊天秘密:“省城里的刽子手已经磨好刀等着他。”
在我父亲的帮忙下,大伯很快将猪舍修葺得焕然一新。他把那些书摆到用木板临时搭起来的书架上,还有一些未完成的画作。每隔一段时间,大伯便把寄往省城的信件交到我的手上,我踏着泥泞的道路跑到镇邮政局。尽管我知道,信封里装的并不是什么信函,而是他刚好完成的油画。
在这期间,我父亲去见大伯的次数越来越多。每次从猪舍走出来,父亲的脸色都很凝重。有时候,我能听到他们激烈的争吵。我总以为他们从此会分道扬镳,但他们并没有因此翻脸,第二天又在一起聊天了,好像争吵从未发生过。后来,我看见父亲带着不同的人穿过夜色来见大伯。我看不清楚他们的面容,有胖的,有瘦的,有高的,有矮的,戴着大草帽,来去匆匆,神神秘秘的。有时候大伯对他们的大声呵斥引发一阵阵犬吠。
有一天,一个陌生男人急匆匆闪进我家,从广州带回来一条消息:祖父被杀头了!
那人说,祖父是共产党,而且是年纪最大、官阶最高的一个。
祖母惊愕地张开嘴巴,怀疑来人是哄人的,但那人从怀里掏出一封祖父留下的亲笔信,祖母看后才慢慢安静下来。
“一个老傻瓜!”祖母将信揉成一团塞进口袋里,朝着父亲和大伯说,“你们告诉我,天底下究竟有多少我不知道的秘密!”
当天夜里下了一场大暴雨,我能感觉得到屋顶上水流成河。有雷鸣声滚过天际,彻夜不绝。祖母房间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祖母的苍老的怒骂声和悲叹声穿透窗户和雨幕震动着我的耳膜,让人心有余悸,仿佛祖父的头颅就挂在大门外。
外面雨停了,一切都安静下来。小粉河涨水。那条船高出了河面,颠簸着。迅猛而慌乱的河水冲击河床发出“轰轰”的声响。
大伯在猪舍里淡定地收拾东西,烧毁书籍和信笺,还有未完成的画,屋子里弥漫着呛人的气味。我去寻找父亲,发现父亲不知所踪。多年以后有人说,父亲当年是游击队队长。
“把画送给‘南墙’对面的宏远火锅店老板,一个叫屠三的人。”大伯望向六神无主的我,严肃地说道,“四十八个人的安危全靠这幅画了,我所有的画都隐藏着生死攸关的秘密。”
乘船和乘车都来不及了。大伯让我骑马去。马上就走。
“你怎么办?”我问。
大伯遥指小粉河上那条船:“走水路。”
但那条船多少年没有离开过河湾了!小粉河多少年不行船了!又遇上洪水,连鱼都无法逃跑,何况一条废弃多年的船?
我既兴奋,又害怕。天色越来越明亮。远处的群山像刚睡醒的巨人艰难地蠕动,那里好像藏着千军万马。
“不能走大道,宪兵已经沿着大道朝这里来了。”大伯说,“我已经听得见他们杀气腾腾的马蹄声。”
我从没有出过远门,不知道省城离此有多远,甚至搞不清楚省城到底往哪个方向走。
“朝着血腥味最浓的方向走!”大伯厉声提醒我。
我记住了。我拼命张开鼻子,仿佛闻到了从遥远的“南墙”飘过来的血腥味,那是来给我引路的。我双腿一夹,缰绳一拉,这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扬起蹄脚,驯顺地奔跑起来。
(节选自厦门中学生助手微信公众号,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母认为“书比军火更危险”,是因为她觉得在那个特殊年代里,读书容易变得“不听话”,会给家族带来灾难。
B.大伯从省城归家以后,表面上是在猪舍里继续着自己的绘画事业,而实际上是通过绘画来给组织传递情报。
C.“朝着血腥味最浓的方向走”,大伯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他的“厉声提醒”是出于对我的保护。
D.小说以“革命者”为题,塑造了祖父、大伯、父亲等革命者群像,以及正在成长中的“我”,表明革命精神的赓续。
8.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伯归来极为神秘,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有的平静,小说开头部分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B.祖母顽固守旧,不理解祖父的革命行为,骂他是“老傻瓜”,二人形成鲜明反差,增强小说叙事张力。
C.小说以一个南方小镇为故事场景地,通过一个家庭的变故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叙事时空高度集中。
D.马驮着大伯和书回家,我最终骑着马离去,情节首尾呼应,结构圆融,结尾处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9.小粉河与船在文中多次出现,与情节发展相关联,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10.关于祖父、大伯和父亲的革命活动,文中的叙述存在隐匿和缺省。请分析这样处理的文学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 ~ 15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上柱国子良入见。王曰:“寡人之得来反王坟墓、复群臣、归社稷也,以东地五百里许齐。齐今使来求地,为之奈何?”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战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
B.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
C.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
D.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质,即做人质。古时被派往别国做人质的,多为王室或诸侯的子弟。
B.致命,文中是回复、复命的意思。今多指“捐躯”或“使丧命”等意思。
C.五尺,代指未成年的儿童,与《陈情表》中“应门五尺之僮”意思相同。
D.弊邑,文中指的是偏僻的小城镇,也常用于向他国称呼自己的国家。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怀王去世后,太子需从齐回国继位。面对齐王索地的威胁,太子听从慎子的建议,答应了齐王的要求。
B.齐国使者来楚索地,楚襄王向群臣询问对策,在给或不给的问题上,子良、昭常、景鲤三人意见不一。
C.楚国群臣所献三策,让楚襄王陷入两难境地。在慎子的建议下,楚襄王三策并用,最终化解了危机。
D.齐国兴师攻入楚国东地,讨伐昭常,后迫于秦国的军事威慑,只得向秦、楚寻求和解,东地得以保全。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
(2)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15.针对齐国索取东地的难题,楚国群臣提出了三种对策,各有利弊。请结合文本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制表:厦门中学生助手
内容 理由 风险
子良之计 ① 不失信诸侯,不丧失国土 未必有胜算
昭常之计 不与东地,固守国土 ② 未必守得住,且失信天下
景鲤之计 不与东地,向秦求救 ③ 失信天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元诗,完成16 ~ 17题。
己卯腊八日雪为魏伯亮赋[注] 虞 集
官桥柳外雪飞绵,客舍樽前急管弦。
僧粥晓分惊腊日,猎围晨出忆残年。
白头长与青山对,华屋谁为翠黛怜。
惟有寒梅能老大,独将清艳向江天。
[注]腊八,农历十二月八日。旧俗,此日寺庙煮粥施予百姓,民间猎取野兽祭祖。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客舍外漫天大雪,清冷寂静;客舍内人们觥筹交错、急管繁弦,场面热闹。
B.看到施粥、围猎的场景,诗人在感受浓郁节日气氛之余,惊觉岁已年末。
C.诗中“青山”寓永恒之意,与辛弃疾“青山遮不住”中“青山”意蕴相同。
D.寒梅独立风雪,老而弥坚,带给人间清香和艳丽,画面简淡,意境悠远。
17.本诗表达的情感富有变化,请结合全诗简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8.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8分)
(1)屈原在《〈离骚〉(节选)》中描写早晚采摘芳草的情景来表现自己勤勉修德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雨在诗歌中,常用以营造意境、表达情思,如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_______________”营造清新空灵之境,如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用“_______________”表达凄凉愁苦之情。
(3)宋词常有市井生活的描写,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汴京元宵节华丽车马穿梭往返的景象;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中“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杭州百姓居所的精巧雅致。
(4)古诗中“鸥”这一意象,有暗示“了无心机”之意,有表达高洁孤傲之情,也常用于传达漂泊无依之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3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 ~ 20题。
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以黄、绿、白三种釉色为主。釉彩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了神奇的窑变,呈现出丰富的色彩,仿佛天际的彩云,变幻莫测;仿佛舞中的锦绣,_________。
唐三彩的造型在陶瓷艺术中也___________。文官的造型特点是拱手垂目,男僮的则是垂髫窄袖;美丽的侍女高髻宽袖,英勇的武士则拔剑张弩;既有低眉慈悲的菩萨,又有蹙眉怒目的天王……虽然人物动作表情___________,但都符合各自的身份特点。比如侍女俑,有演奏的、有跳舞的,有高兴的、有愁苦的,却都谦恭卑微。这些陶俑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展现出人物___________的内心世界,散发着持久而独特的艺术魅力。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流光溢彩 独树一帜 千差万别 丰富多彩
B.五光十色 别出心裁 千差万别 多姿多彩
C.五光十色 独树一帜 千变万化 多姿多彩
D.流光溢彩 别出心裁 千变万化 丰富多彩
20.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官的特点是拱手垂目,武士的特点是拔剑张弩;侍女高髻宽袖,男僮垂髫窄袖
B.既有拱手垂目的文官,又有垂髫窄袖的男僮;既有高髻宽袖的侍女,又有拔剑张弩的武士
C.拱手垂目的是文官,垂髫窄袖的是男僮;高髻宽袖的是侍女,拔剑张弩的是武士
D.既有拱手垂目的文官,又有拔剑张弩的武士;既有高髻宽袖的侍女,又有垂髫窄袖的男僮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1题。
关灯之后,你还会玩多久手机?是不是也有“说好只玩五分钟,看表已过两小时”的经历?看久了,是否感到视物模糊、双眼干涩,甚至① ?当然,关灯玩手机致“瞎”几率很小,但对眼睛的伤害却很大。人的瞳孔会② ,在暗光下瞳孔会由3mm放大至6mm,以看清周围环境。如果一直在昏暗的情况下用眼,会导致瞳孔长时间散大,眼内液循环受阻,眼压升高,甚至诱发青光眼。同时,人们在看手机时,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眨眼次数会明显下降。③ ,却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眼睛正常发挥功能,而眨眼次数减少,会导致眼睛干燥、红肿疼痛,甚至发展成干眼症。所以,保护眼睛,关不关灯不是关键,关键是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1.请在文中厦门中学生助手所划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三)微写作(6分)
22.近来,一种被称为“黛玉体”的网络创作迅速走红。比如:
“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
“亏得我巴巴地赶来,倒是我的不是了,明儿你再想要我的赞,可不能了。”
针对上述现象,请你就“‘黛玉体’会消解《红楼梦》的经典性吗?”这一问题写一则150字左右的短评,投稿至厦门中学生助手微信公众号中。(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认为知识的获取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方式:亲知是亲身实践从直接经验得到知识;闻知是由他人的语言传授或自己阅读获得知识;说知是在闻知亲知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知识。三种方式在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各有其用,相互联系、转化,又共同助益我们获取知识。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投稿至厦门中学生助手微信公众号中。答案第1页,共2页厦门市2021一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评分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一)(10分)
1.(3分)C
2.(3分)D
3.(4分)
①对于公交车上的每个人而言,都平等地享有获得座位的权利,也有不必让座的自
由:②提倡为弱势群体让座,给予他们关怀和照顾,这是一种相对的公平、后天营造的
公平,符合社会努力的方向和文明前进的趋势。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处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10分)
4.(3分)B
5.(3分)B
6.(4分)
①全面修复,系统治理。②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18分)
7.(3分)C
8.(3分)B
9.(6分)
①描写小粉河“时值汛期”,船好久没有离开码头,有喻示故事背景的用意,为下
文伏笔:②描写小粉河涨水,发出巨大声响,隐喻祖父牺牲所带来的巨大震撼,也暗示
一场大变故正在发生,情节将迎来突变:③最后描写小粉河遇上洪水,船无法出逃,暗
示了革命者大伯的命运结局。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6分)
①小说故事由“我”叙述,而“我”对祖辈、父辈的革命活动所知有限,这样写较
真实:②强化故事的神秘氛围和传奇色彩,留下大量空白,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③
隐匿对宏大事件和场面的直接描叙,而集中叙写了一个南方乡村家庭的日常和变故,使
小说的叙述与历史真实拉开距离,蕴含作者的独特感受和理解:④突出主要人物大伯,
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主线更加清晰。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18分)
11.(3分)A
12.(3分)D
13.(3分)D
14.(6分)
(1)(3分)齐王阻挠他说:“给我楚国东地的五百里土地,我才放您回去。”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1分:“隘”“归”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3分)齐王害怕了,就请子良往南取道楚国,向西出使秦国,为齐国解除
这场灾祸。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1分:“道”“患”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5.(3分)
①不可不与,与而复攻:②国力不可削:③楚不能独守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9分)
16.(3分)C
17.(6分)
①诗人栖身客舍,从人们的节日聚会宴饮中感受到欢娱之意:②而后却又在分粥、
围猎的节日氛围中惊觉年已岁末,情感随之低落:③继而联系自身遭际,不禁有蹉跎白
首、怀才不遇之感,情感低回婉转:④最后寄意寒梅,与老友共勉,抒写了老而弥坚的
情怀,情感转为豁达。
评分参考:
①④一点给2分,②③合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8分)》
18.(1)朝塞批之木兰兮
夕搅洲之宿莽
(2)空山新雨后
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
(3)宝马雕车香满路
风帘翠幕
评分参考: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