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七上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复习习题课件(1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湘教版七上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复习习题课件(1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17张PPT)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1. 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B.20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C.190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加快
D.2050年世界人口有可能达到90亿
知识点1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答案
1.B 读图可知,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非常缓慢,190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加快,到2050年世界人口有可能达到
90亿。
2. 能够反映一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是 (  )
A.人口密度 B.人口出生率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自然增长率
知识点1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答案
2.D
3. 某地区一年中平均每1 000人中,出生28个婴儿,死亡15人,那么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
A.2.8% B.1.5% C.1.3% D.4.3%
知识点1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答案
3.C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28-15)/1 000=1.3%。
[2021惠城期末]下图是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人口统计图,据此回答4—5题。
4. 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A.2.1% B.1.1% C.0.4% D.-0.2%
知识点1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答案
4.C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读图可知,甲国的人口出生率是4.0%,人口死亡率是3.6%,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4%。故选C。
5. 最有可能属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知识点1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答案
5.B 读图可知,乙国的人口出生率是3.8%,人口死亡率是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乙国是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乙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它最有可能属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故选B。
[2022昆明期末]读下图完成6—7题。
知识点2 世界人口的分布
6. 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分布随海拔升高而增多
B.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
C.世界人口分布随纬度升高而减少
D.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0°N—60°N的地区
答案
6.D 读图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0°N—60°N的地区;世界人口分布随海拔升高而减少;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
7. 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赤道附近地区人口稠密,两极地区人口稀少
B.山区人口稠密,平原地区人口稀少
C.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人口稠密
D.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稀少
知识点2 世界人口的分布
答案
7.C 由图可知,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是人口的稠密地区。赤道附近多为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的地区也有人口稠密的区域,如非洲。故选C。
8. 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迅速增长不会导致环境和社会问题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历史等条件无关
C.世界各国都要控制人口数量,不能增长
D.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知识点3 世界的人口问题
答案
8.D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9. [2020梅州模考]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这给城市带来的问题有 (  )
①交通拥堵 ②住房紧张 ③环境污染加剧 ④绿地面积扩大 ⑤就业容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知识点3 世界的人口问题
答案
9.A 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这给城市带来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加剧、犯罪率上升等。
[2021常德期末]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据此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人口总量最大的时间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B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时,人口处于增长状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处于减少状态。②时间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是人口总量从增加到减少的转折点,故在②时间点人口总量达到最大。
2. 当一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②到③的变化时,它带来的问题是 (  )
A.劳动力 剩
B.教育资源紧缺
C.国防兵源不足
D.加剧环境污染
答案
2.C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②到③的变化时,说明该国家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人口负增长会导致国防兵源不足。
[2020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
A.北京、莫斯科的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
B.欧亚大陆中部的人口密度较小
C.非洲内陆地区的人口密度大于沿海地区
D.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的人口密度大于东岸
答案
3.B 由图可知,莫斯科的人口密度小于100人/千米2,北京的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A错误;欧亚大陆中部的人口密度较小,B正确;非洲内陆地区的人口密度小于沿海地区,C错误;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人口密度大于西岸,D错误。
4.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人口稀疏,呈带状分布
B.乙地人口稠密,分布均匀
C.影响甲、乙两地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D.影响甲、乙两地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答案
4.D 读图可知,甲地人口稠密且呈带状分布,甲地是恒河平原;乙地人口稀疏,乙地是青藏高原。影响甲、乙两地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下图为1750—2100年世界人口增长图(含预测)。读图完成5—7题。
5. 世界人口年增长率最高出现在 (  )
A.1850—1900年
B.1950—2000年
C.2000—2010年
D.2050—2100年
答案
5.B 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年增长率最高出现在1950—2000年,故选B。
6. 读图可知 (  )
A.1750—18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都低于0.5%
B.1800—19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持续升高
C.195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25亿,增速开始放缓
D.201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70亿,增速逐步下降
答案
6.D 读图可知,1750—18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先是高于0.5%,后来低于0.5%,A错误;1800—19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先降低,后升高,B错误;195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25亿,增速持续加快,C错误;201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70亿,增速逐步下降,D正确。故选D。
7. 预计2100年 (  )
A.世界人口超 100亿,耕地资源可能更短缺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差异缩小
C.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均衡
D.科技进步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全部人口、环境问题
答案
7.A 读图可知,预计2100年世界人口超 100亿,耕地资源可能更短缺,A正确;由图中信息得不出2100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差异的变化,B错误;受自然条件影响,世界人口分布不可能均衡,C错误;科技进步也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全部人口、环境问题,D错误。
专项 人口资料的判读及人口问题
[2020陕西期末]下图为S市人口机械增长率(由人口迁移引起的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人口增长率等于人口机械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和。据此回答1—2题。
1. 图示S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
A.2003年 B.2008年
C.2010年 D.2012年
答案
1.B 结合图中数据可知,2008年S市人口增长率最高,故选B。
2. 图中反映S市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  )
A.基本稳定 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 D.整体趋减
答案
2.B 读图可知,S市在图示时间段内人口增长率始终大于0,所以该市人口逐年增加,故选B。
[2020长沙模拟]读人口老龄化趋势图(老龄人口百分比是 65 岁以上人口占本国总人口的百分比),据此回答3—5题。
3. 最先进入老龄化国家(老龄人口百分比≥7%)的是 (  )
A.日本 B.韩国
C.中国 D.世界平均
答案
3.A 由图可知,最先进入老龄化国家的是日本,故选A。
4. 中国进入老龄化国家的时间是 (  )
A.1970年 B.1999年
C.2007年 D.2025年
答案
4.B 由图可知,中国进入老龄化国家的时间是1999年,故选B。
5.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  )
①资源短缺 ②环境恶化 ③劳动力短缺 ④社会负担加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5.D 人口老龄化会引起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故选D。
新考法读图完成6—8题。
6. 下列关于图甲中四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Ⅰ类国家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
B.Ⅱ类国家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高
C.Ⅲ类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高
D.Ⅳ类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低
答案
6.D 读图可知,Ⅰ类国家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高,A错误。Ⅱ类国家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B错误。Ⅲ类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低,C错误。Ⅳ类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低,D正确。
7. 图甲中经济发展压力大,容易出现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的是(  )
A.Ⅰ类国家 B.Ⅱ类国家
C.Ⅲ类国家 D.Ⅳ类国家
答案
7.B 读图可知,Ⅱ类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说明这类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大,容易出现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故选B。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Ⅳ类国家主要分布在①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B.②地区的国家属于Ⅳ类国家,这里出现人口负增长
C.③地区的国家以Ⅱ类国家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④地区的国家属于Ⅱ类国家,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答案
8.B 图乙中②地区的国家位于南美洲,属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不会出现人口负增长,故选B。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1. 人种划分的依据是 (  )
A.语言文字 B.宗教信仰 
C.生活习惯 D.体质特征
知识点1 人种划分的依据及特征
答案
1.D 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
2. 黄色人种的主要特征是 (  )
A.眼睛呈棕色,头发又黑又直,脸型宽平,鼻梁和身材皆为中等高度
B.眼色和发色都比较浅,头发呈波浪状,鼻梁细高,嘴唇较薄,身材也比较高大
C.头发卷曲,鼻形扁平
D.嘴唇较厚,下巴较低,四肢较长
知识点1 人种划分的依据及特征
答案
2.A A描述的是黄色人种的主要特征;B描述的是白色人种的主要特征;C和D描述的是黑色人种的主要特征。
3. 原创2020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罗杰·彭罗斯(下图)。罗杰·彭罗斯属于(  )
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知识点1 人种划分的依据及特征
答案
3.B 从图中可以看出,罗杰·彭罗斯肤色和头发颜色浅,鼻梁高,嘴唇薄,属于白色人种。
4. [2020滨州无棣期中]读世界人种分布图,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  )
A.欧洲、非洲、南极洲
B.欧洲、亚洲、南极洲
C.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D.南美洲、大洋洲、亚洲
知识点2 三大人种的分类
答案
4.C 读图可知,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故选C。
5.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首《龙的传人》的歌词中描述的人种主要分布在 (  )
A.亚洲西部 B.亚洲东部
C.欧洲西部 D.非洲中部和南部
知识点2 三大人种的分类
答案
5.B 歌词描述的人种是黄色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新情境[2021北京石景山期末]图甲为非洲人种分布图,图乙为儿童绘画作品。读图完成6—7题。
知识点2 三大人种的分类
6. 图甲中①②③代表的人种是 (  )
A.①黑色人种,②白色人种
B.①混血人种,③黄色人种
C.①白色人种,②黑色人种
D.②混血人种,③黄色人种
答案
6.A 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位于非洲中部和南部,属于黑色人种;②位于非洲北部,属于白色人种;③位于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黄色人种。故选A。
7. 下列主题中,与图乙内容最贴切的是 (  )
A.人种平等,和谐相处
B.关心儿童,健康成长
C.珍爱生命,保护地球
D.建设城市,促进发展
知识点2 三大人种的分类
答案
7.A 图中不同人种的孩子手拉手,且有和平鸽在上空飞翔,反映了人种平等、和谐相处的主题。故选A。
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1. 新情境[2021泰安期中]2022年冬奥会发布的志愿者招募条件中有一条为“具备志愿服务岗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冬奥会志愿者应掌握的语言主要是 (  )
A.汉语和英语 B.英语和西班牙语
C.法语和俄语 D.英语和阿拉伯语
知识点1 世界的语言
答案
1.A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所以冬奥会志愿者应掌握的语言主要是汉语和英语。故选A。
2. 属于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是 (  )
①俄语 ②法语 ③汉语 ④印度语 ⑤英语 ⑥西班牙语 ⑦阿拉伯语 ⑧日语 ⑨葡萄牙语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⑥⑦ D.④⑤⑥⑦⑧⑨
知识点1 世界的语言
答案
2.B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3. 目前我国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推广汉语。下列有关汉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在我国使用
B.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C.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D.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知识点1 世界的语言
答案
3.D 汉语主要在我国使用,A说法正确;由材料可知,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B说法正确;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C说法正确;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是英语,D说法错误。故选D。
4. 原创世界知名的球员或教练来自不同的国家,可以用各自的母语直接交流的球员或教练是 (  )
A.①埃及的萨拉赫—②荷兰的范戴克
B.③巴西的内马尔—④法国的姆巴佩
C.⑤阿根廷的西蒙尼—⑥西班牙的科克
D.⑦韩国的孙兴慜—⑧英国的凯恩
知识点1 世界的语言
答案
4.C 埃及人使用阿拉伯语,荷兰人使用荷兰语,巴西人使用葡萄牙语,法国人使用法语,阿根廷人与西班牙人均使用西班牙语,韩国人使用韩语,英国人使用英语。故选C。
5. 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是 (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知识点2 世界的宗教
答案
5.A 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
新情境《西游记》记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难到西天取经的故事。据此完成6—8题。
知识点2 世界的宗教
6. 西天取经取的宗教典籍来自 (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答案
6.C 西天取经取的是佛教典籍,故选C。
7. 关于这种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宗教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B.清真寺是该宗教的典型建筑
C.该宗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
D.目前该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知识点2 世界的宗教
答案
7.D 由材料可知,该宗教是佛教,它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D正确;伊斯兰教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A错误;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典型建筑,B错误;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C错误。
8. 为了服务好各国的运动员,冬奥会志愿者需要了解各国的语言和宗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阿拉伯人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
B.印度人主要使用法语,大多数人信奉佛教
C.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
D.美国人主要讲英语,以信奉佛教为主
知识点2 世界的宗教
答案
8.A 阿拉伯人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主要信奉伊斯兰教,A正确。印度人主要使用印地语和英语,大多数人信奉印度教,
B错误。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主要信奉基督教,C错误。美国人主要使用英语,以信奉基督教为主,D错误。故选A。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1. 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根本差别在于 (  )
A.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
B.人口密度的大小
C.人口数量的多少
D.居民收入的高低
答案
1.A 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根本差别在于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
知识点1 聚落的形态
2. 关于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没有差别
B.城市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
C.乡村道路窄小而密集
D.城市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车辆很多
答案
2.D 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不同,城市里以高楼大厦为主,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等,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乡村则有很多农田、果树和池塘等。故选D。
知识点1 聚落的形态
[2022四平期末]读村庄演变为城市的阶段示意图,完成3—4题。
知识点1 聚落的形态
3. 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答案
3.B 在村庄演变为城市的 程中,低矮房屋逐渐变为高楼,道路网越来越稠密,由此判断图中村庄演变为城市的顺序是②③①④。
4. 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
a.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受教育条件差 d.环境质量下降 
e.犯罪率下降 f.对周围地区的带动作用降低
A.a、b、c B.d、e、f
C.a、b、d D.a、b、f
答案
4.C 大量乡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带来的问题有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垃圾、噪声污染;环境污染等。
知识点1 聚落的形态
[2022永州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5—6题。
知识点1 聚落的形态
5. 图示聚落分布的规律是 (  )
A.沿盆地边缘分布
B.沿铁路分布
C.沿公路分布
D.沿河流分布
答案
5.D 读图可知,聚落大体分布在河流沿岸,D正确。
6. 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6.A 由图可知,甲村庄面积最大,耕地面积最大,且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势平坦开阔,因此甲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故选A。
知识点1 聚落的形态
7. 下列传统民居及其优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高脚屋——凉爽、防潮
B.冰屋——御寒、防风
C.蒙古包——防晒又凉快
D.窑洞——冬暖夏凉
答案
7.C 高脚屋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具有凉爽、防潮的优点,A说法正确;冰屋分布在寒带地区,它具有御寒、防风的作用,B说法正确;蒙古包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地区,它具有方便拆卸的特点,C说法错误;窑洞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它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D说法正确。
知识点1 聚落的形态
8. 下列四幅图片中,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
答案
8.C 桂林山水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世界自然遗产。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故选C。
知识点2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9. [2021娄底期末]下列关于保护传统民居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保护传统民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B.传统民居又旧又小,不能满足人们住房的需要,都应拆掉
C.保护传统民居是保护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
D.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答案
9.B
知识点2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新情境[2022高州开学考]《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读甲骨文“聚”和“落”的解释示意图,完成1—2题。
1. 结合“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场所
B.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C.聚落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D.聚落的形成与交通密切相关
答案
1.B 由图可知,人类聚居的场所称为聚落,A说法正确;聚落内部既可进行生活,也可进行生产,B说法错误;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C说法正确;聚落的形成与交通密切相关,D说法正确。故选B。
2. 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
A.城市,“阡陌交通”
B.乡村,“屋舍俨然”
C.城市,“土地平旷”
D.乡村,“良田美池”
答案
2.D 由“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等可以看出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属于乡村。故选D。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3—4题。
3. 新疆民居比江南民居墙厚、窗小,原因是 (  )
A.两个地区的建筑技术不同
B.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多风沙
C.新疆地区降水较多
D.两个地区的民族风俗不同
答案
3.B 新疆民居比江南民居墙厚、窗小的原因是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多风沙。
4. 江南民居的屋顶比新疆民居的要尖一些,这是因为江南地区 (  )
A.气温高 B.降水多  
C.风沙大 D.昼夜温差大
答案
4.B 我国江南民居的屋顶多为斜顶,新疆民居多为平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两地降水差异大。江南地区降水丰沛,斜顶便于排放雨水;而新疆地区降水少,多为平顶屋。
5.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聚落由    演变为    的 程。
(2)下列关于聚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聚落变得越小越好
B.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
C.世界上多数城市聚落都在变大 
D.北京应将传统民居变成高楼大厦
(3)(多选)城市的形成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列地区容易形成城市的是(  )
A.河流附近
B.山麓地带
C.公路、铁路附近
D.高山高原地区
E.热带雨林地区

5.【答案】 (1)乡村 城市
(2)C
(3)ABC
【解析】 (1)由图可以看出,建筑规模越来越大,说明该聚落从乡村演变为城市。(2)聚落并不是变得越小越好,也不是越大越好,但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聚落都在变大,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聚落都在扩大。北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保护好现有的胡同、四合院等传统民居。(3)聚落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故在河流附近;公路、铁路附近;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和山麓地带容易形成城市。
答案
易错疑难集训
1. 从 1993年开始,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而总人口持续上升,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易错点1 误以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总量减少
答案
1.C 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外来人口迁入)。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呈负增长,而总人口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2. 上海市总人口不断增长,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经济缺乏活力
C.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易错点1 误以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总量减少
答案
2.D 城市总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可导致城市环境污染加重、城市用地压力增大等问题。故选 D。
3. 某同学编写了一段顺口溜——高纬高山①,沙漠内陆②,雨林湿又③,人们定居难。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旱、②寒、③热
B.①寒、②旱、③热
C.①热、②旱、③寒
D.①寒、②热、③旱
易错点2 易混淆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
答案
3.B 高纬高山地区气温低,气候寒冷;沙漠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热带雨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
[2020滨州二模]相关学者曾用“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读世界人类大陆图,完成4—5题。
易错点2 易混淆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
4. 关于图中世界人口的分布,正确的是 (  )
A.高纬度的人口比低纬度多
B.大洋洲比亚洲多
C.南美洲比北美洲多
D.北半球比南半球多
答案
4.D 读图可知,低纬度的人口比高纬度多,北美洲比南美洲多,北半球比南半球多,亚洲比大洋洲多,D正确。
5. 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人口增长率较高,迁入人口比重大
B.②地经济水平高,城市化率高
C.③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D.④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易错点2 易混淆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
答案
5.C ①地是亚洲东部,该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低,迁入人口少,A错误。②地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城市化水平较低,B错误。③地位于欧洲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C正确。④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D错误。故选C。
6. 新情境[2022福建模拟]徽派建筑流行于古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读古徽派建筑景观图,完成(1)—(3)题。
易错点3 误以为民居与地理环境没有关系
(1)宏村徽派建筑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表。
徽派建筑特征 当地自然环境
建筑材料 就地取材,以砖、木、石为原料,房屋以木架构为主 地形以①    (山地/平原)为主,木石资源丰富
朝向 便于更好的采光与通风,多② (坐北朝南/坐南朝北) 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光照多来自南方
组成 白墙 建筑分布集中,白色高大的马头墙能防止火灾蔓延 受地形影响,建设用地面积狭小
屋顶为青瓦铺盖,有一定坡度 该地年降水量较③    (多/少)
青瓦 (2)宏村古徽派建筑群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    (自然/文化)遗产名录。(3)请你从当地管理者和游客的角度各写一条保护古徽派建筑的措施。
答案
6.【答案】 (1)①山地 ②坐北朝南 ③多
(2)文化
(3)当地管理者:制定保护性的法律法规,完善保护制度。游客:文明旅游,不乱涂乱画,不乱丢垃圾,保护古建筑景区内的环境。
【解析】 (1)木材、石材多产自山地,据此可推知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宏村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光照多来自南方,为更好地采光,我国古建筑大多坐北朝南;宏村年降水量较多,屋顶有一定坡度能有效防止屋顶积水。(2)宏村于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当地管理者主要从制定政策与制度、修缮与保养的角度来保护古徽州建筑;游客主要是从文明旅游的角度来保护古徽州建筑。
1. [2021厦门期末]世界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分析下表,关于X国和Y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X国可能在北美地区
B.Y国可能在欧洲西部
C.X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Y国
D.Y国人口稀疏
答案
1.B 由表格数据可知,X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应该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而北美地区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A错误;Y国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该国可能在欧洲西部,B正确;X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Y国,C错误;Y国的人口稠密,D错误。故选B。
疑难点1 正确理解世界不同区域的人口特征
2. 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世界上人口稠密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世界上的平原地区都是人口稠密区
C.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欧洲
D.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比较稀疏
答案
2.D 欧洲西部大多是发达国家,但也是人口稠密区之一,A不符合题意;亚马孙平原人口稀疏,B不符合题意;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C项不符合题意。
疑难点1 正确理解世界不同区域的人口特征
3. 下列关于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地区,必定人口总量也大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必然导致人口减少
D.人口密度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状况
答案
3.D 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一定高,如欧洲西部,A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地区,人口总量不一定大,
B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数量不一定减少,C错误。人口密度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状况,D正确。
疑难点1 正确理解世界不同区域的人口特征
新情境[2022东莞模考]公元前214年,任嚣修筑任嚣城,这是广州筑城之始。公元前206年,赵佗进一步扩建任嚣城,后人称赵佗城或越城。据图及所学知识完成4—5题。
疑难点2 正确理解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 赵佗城布局的特点是 (  )
①面湖 ②临溪 ③背山 ④望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4.B 读图可知,赵佗城北背越秀山,南望珠江,文溪从城中穿 ,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故选B。
5. 赵佗城筑城时的有利条件是 (  )
A.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B.矿产丰富,能源充足
C.气候湿润,牧业发达
D.黑土肥沃,地势低平
答案
5.A 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赵佗城所处位置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故选A。
疑难点2 正确理解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章末培优专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世界人口增长折线图。
材料二 图2为三幅关于人口问题的漫画。
探究主题: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带来的问题。
探究方法:通 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探究 程:
(1)读图1可知,从1830年开始,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越来越    (填“长”或“短”),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    (填“快”或“慢”)。
(2)图2中三幅漫画揭示了不同的问题。
①漫画一:人们为了满足生存的需求,需要消耗更多的    ,给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
②漫画二:如果短时间内增加的人口 多,会产生     现象,除此之外,还会产生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等社会问题。
③漫画三:如果人口增长 慢,会出现    现象,除此之外,还会出现兵源不足、劳动力短缺等现象。
归纳总结: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为了人类更好生存和发展,针对不同的人口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1.【答案】 (1)短 快
(2)①资源 ②交通拥挤(堵塞) ③人口老龄化
(3)对于人口增长 快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于人口增长 慢的国家,应采取鼓励生育的措施。
【解析】 (1)由图1可知,从1830年开始,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2)①从漫画一可以看出,人们为了满足生存的需求,要消耗更多的资源,给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②漫画二可以看出,如果短时间内增加的人口 多,会产生交通拥挤现象,除此之外,还会产生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等社会问题;③从漫画三可以看出,如果人口增长 慢,会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除此之外,还会有兵源不足、劳动力短缺等现象。(3)关于人口的增长问题,应从人口增长 快和人口增长 慢两方面分析。对于人口增长 快的国家,应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于人口增长 慢的国家,应采取鼓励生育的措施。
答案
1. [2020海南中考]下表为某年甲、乙两国的人口资料统计表。下列关于两国人口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国人口都增长 快
B.甲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乙国大
C.两国人口都在不断减少
D.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乙国大
答案
1.B 读表可知,甲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乙国大。
2. [2021永州中考]下列有关世界人种、语言与宗教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世界上的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B.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D.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
答案
2.D 世界上的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A说法正确。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B说法正确。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C说法正确。基督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D说法错误。故选D。
[2020福建中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当地居民以茶树种植为主业。读下图,完成第3题。
3. 该景观的聚落形式及判断理由是(  )
①城市 ②乡村 ③从事农业生产 ④从事非农业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3.C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的聚落规模小,主要从事种植业,所以该景观的聚落形式是乡村聚落,从事农业生产。故选C。
[2020陕西中考]古村落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古村落被发掘并加以保护,其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的半坡村落遗址是距今6 800—6 200年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的居住场所。读世界古文明发源地及半坡原始村落分布图,完成4—5题。
4. 古文明时期的村落在最初选址时,人们一般不考虑的条件是 (  )
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矿产丰富
答案
4.D 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没有工业,因此他们在聚落选址时不会考虑矿产是否丰富。故选D。
5.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
A.半坡原始村落属于乡村聚落
B.半坡原始村落属于城市聚落
C.半坡村落遗址有多种研究价值
D.半坡村落遗址应开发与保护并重
答案
5.B 半坡原始村落是原始社会的乡村聚落,当时还没有出现城市,因此不属于城市聚落,故选B。
全章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共30分)
  甲表为各国对人口增长率的态度的统计表,图乙示意人均国民收入与总和生育率(以下均简称生育率)之间的关联。据此完成1—3题。
1. 若某国生育率为6,则与其同类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  )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答案
1.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生育率低;反之,生育率高。非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大洲,若某国生育率为6,则与其同类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D正确。
2. 甲表说明 (  )
A.生育率在4.0及以上的国家,大多数想要降低人口增长率
B.生育率在2.5到4.0之间的国家都对其人口增长率感到满意
C.生育率在1.5以下的所有国家都希望提高生育率
D.各国对生育率态度一样
答案
2.A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生育率在4.0及以上的国家,大多数表示想要降低人口增长率,A正确。生育率在2.5到4.0之间的大部分国家想要降低人口增长率,少数国家想要提高人口增长率,部分国家对其表示满意,B错误。生育率在1.5以下的大部分国家希望提高生育率,少数国家感到满意,C错误。综上表明各国对生育率态度不一样,D错误。
3. 图乙说明 (  )
A.生育率在1.5到2.5的国家数量最多,但人均国民收入低
B.生育率在4.0及以上的国家数量最多,且人均国民收入高
C.人均国民收入高的国家,多数生育率较低
D.生育率与人均国民收入无关
答案
3.C 读图可知,生育率在1.5到2.5的国家数量最多,人均国民收入相对较高,A错误; 生育率在4.0及以上的国家数量少,且人均国民收入低,B错误;人均国民收入高的国家,多数生育率较低,C正确;一般情况下,人均国民收入与生育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D错误。
新情境[2022洛阳期末]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口老龄化进程(含预测)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 图中 (  )
A.中国将在202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B.英国和德国同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C.日本最早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D.法国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进程最慢
答案
4.D 由图可知,中国已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25年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A错误。英国和德国同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B错误。最早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是英国、德国和瑞典,C错误。法国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的时间最长,进程缓慢,D正确。故选D。
5. 推测瑞典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
①劳动力不足 ②国防兵源不足
③就业岗位不足 ④人口增长 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5.A 由图可知,瑞典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必然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①②正确。故选A。
6.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
①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②严格控制人口出生率
③鼓励发展养老产业
④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6.B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①正确;严格控制人口出生率并不能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②错误;鼓励发展养老产业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③正确;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不足,若适当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故选B。
2019—2020赛季克利伯环球帆船赛于2019年夏季从英国起航,中途在多个地区停靠,完成环球航海之旅。完成7—8题。
7. 帆船依次停靠的①③⑥处,当地大部分居民所属人种分别是 (  )
A.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B.白色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
C.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
D.黑色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
答案
7.C 读图可知,①是欧洲西部,主要是白色人种;③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⑥是东亚地区,主要是黄色人种。故选C。
8. 帆船停靠⑧处时船员与当地居民交流所用的语言是 (  )
A.英语 B.法语
C.阿拉伯语 D.俄语
答案
8.A ⑧处为北美洲,主要语言是英语,帆船停靠⑧处时,船员用英语与当地居民交流。故选A。
9. 下列关于世界人种与语言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欧洲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使用的语言均为英语
B.印度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除巴西与一些岛国使用西班牙语外,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语言为葡萄牙语
答案
9.B 欧洲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欧洲各国有自己的语言,如英语主要在英国使用,德国人说德语,法国人说法语,西班牙人说西班牙语等,A错误。印度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B正确。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C错误。除巴西与一些岛国使用葡萄牙语外,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语言为西班牙语,D错误。故选B。
新情境[2022平顶山期末]斯里兰卡人民依托小流域(平均面积20平方千米)建设的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下图为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 图中的聚落形式及判断理由是 (  )
A.乡村,临近蓄水池和农田
B.乡村,以发展畜牧业为主
C.城市,以发展服务业为主
D.城市,历史文化古迹众多
答案
10.A 结合材料并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的聚落规模小,且临近农田与蓄水池,说明是乡村聚落,A正确,C、D错误;该乡村聚落临近农田与蓄水池,主要发展的是种植业,B错误。故选A。
11. 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壤
B.水源
C.交通
D.科技
答案
11.B 由图可知,该聚落多分布在河流沿岸,说明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故选B。
[2020北京东城区二模]下图为传统苗居竖向分层功能示意图和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景观图。据图完成12—13题。
12. 苗寨道路修建成“之”字形,主要考虑 (  )
①地形条件 ②建筑物分布
③植被种类 ④植被密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2.A 由图可知,“之”字形道路可以减缓山区道路坡度,也可以联系更多的居民点,方便居民外出,因此①②正确。
植被种类和植被密度不会影响区域的道路形状。故选A。
13. 对传统苗居竖向分层功能叙述合理的是 (  )
①竖向布局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空间
②底层为生产中心层可以稳固建筑
③贮藏中心层贮藏粮食可以通风防潮
④生活中心层居中便于防风保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
13.C 传统苗居竖向布局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空间,生活中心层住人,贮藏中心层储存粮食,既通风又防潮。故选C。
14. [2021新疆期末]下列四幅图片中,最有可能形成聚落的是 (  )
答案
14.D D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适合形成聚落。A是极地地区,气候严寒;B是沙漠地区,气候干旱;C是高山地区,气候寒冷。这三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均不适宜人们的生存,故不可能形成聚落。
15. 为保护传统建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扩容改造,大量仿建
B.精心修缮,日常维护
C.保留原貌,任其发展
D.全部拆除,原样重建
答案
15.B 
二、综合题(共20分)
16. [2021青岛期末,12分]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下面是他们的探究程序,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 程吧。
探究主题: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探究资料:
分析与探究:
(1)地形与人口分布:由图1可知,世界约5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形区。(1分)
(2)海陆位置与人口分布:图2和图3反映出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是                。(2分)
(3)纬度与人口分布:由图4可知,世界人口大部分位于    半球的降水较多、气候温和的中纬度和    纬度地区。(2分)
(4)从图2可以看出,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有    、    、    和南美洲的东部等。(3分)
归纳与总结:
(5)世界人口的分布受到    、    、纬度位置、水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分)
迁移与应用:
(6)平原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理想场所,而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却位于平均海拔2 000米以上的高原上,墨西哥城集中了全国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图5为墨西哥城位置图,请你分析墨西哥城人口密集的自然原因。(2分)
16.【答案】 (1)平原(1分)
(2)沿海地区人口多,内陆地区人口少(2分)
(3)北(1分) 低(1分)
(4)亚洲东部和南部(1分) 欧洲西部(1分) 北美洲(1分)
(5)地形地势(1分) 海陆位置(1分)
(6)墨西哥城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位于高原地区,气候较为凉爽,适合人类居住。(2分)
【解析】 (1)由图1可知,世界约5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2)由图2和图3可知,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是沿海地区人口集中,内陆地区人口少。(3)由图4可知,世界人口大部分位于降水较多、气候温和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北半球居多。(4)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地区位于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它们都位于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区。(5)通 分析与探究可知,世界人口的分布受到地形地势、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因素影响。(6)墨西哥城地处高原,但人口集中,主要是由于墨西哥城纬度低,位于高原地区,气候较凉爽,适合人类居住。
答案
17. 新情境[2022济南期末,8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某中学学生小刚在元旦假期开展了名为“环游世界”的网络模拟旅游。他通 上网收集、分析资料,逐步加深对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识。读网络旅游线路图,回答下列问题。
学习主题1:探究自然环境与聚落的关系。
(1)小刚发现各区域传统民居的特点和自然环境有关,请你将网络旅游线路图与图中的特色民居对号入座。(3分)
    ——C地区
    ——D地区
    ——F地区
(2)影响图中D、F两地民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1分)
学习主题2:探究世界人种、语言与宗教的分布。
(3)小刚发现各区域在人种、语言与宗教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4分)
17.【答案】 (1)丙(1分) 乙(1分) 甲(1分)
(2)气候(1分)
(3)阿拉伯语(1分) 黑色人种(1分) 英语(1分) 基督(1分)
【解析】 (1)C地区气候炎热干燥,丙茅草屋是当地居民就地取材的典型民居;乙建筑墙厚、窗小,是D地区适应炎热干燥环境的典型民居特点;F地区属于东南亚地区,该地气候湿热,其典型民居是甲高脚屋。(2)影响图中D、F两地民居差异的因素主要是气候。(3)D地区居民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使用阿拉伯语,属于白色人种,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C地区的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语言以本民族语言为主,经济较落后;B大洲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语言以英语为主,主要信仰基督教,经济发达。
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