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课件(共3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课件(共3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中古时期:亦称中世纪(Middle Ages)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4、15世纪,大致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新航路的开辟。
导入新课
北美洲
南美洲
欧洲
非洲
亚洲
大洋洲
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作为东方儒家文明与欧洲基督教文明交流的桥梁,其本身的辉煌成就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美)斯图亚特 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
中华帝国
(唐宋元明)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
朝鲜
日本
越南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
2.认识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第一篇:伊斯兰教主宰的西亚帝国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初
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632年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8世纪中期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
622年
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7世纪中期起
750年阿拉伯帝国全盛时的疆界
1. 建立和扩张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多神崇拜
6世纪
【思考】阿拉伯半岛统一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
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精神力量和组织形式;
材料1: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材料:2: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
——古代穆斯林作家 比鲁尼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穆罕默德受到天使吉卜利勒的启示
默罕默德
穆罕默德自称是真主安拉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宣扬顺从安拉的人死后可以进入天堂,这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意为“和平”“顺从”,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穆斯林(顺从者)”
伊斯兰教独尊安拉,反对多神信仰,因此受到麦加城中信奉多神教的贵族的排斥。同时,伊斯兰教教义中存在施舍、人人平等这些代表平民的主张,大大损害了贵族和大富豪的利益,他们采取各种手段迫害穆罕默德及其信徒,甚至施加暴行,穆罕默德被迫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雏形由此诞生。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宰相、枢密院、财政部。
知识链接
阿拔斯王朝
因旗帜尚黑,称黑衣大食)
四大哈里发时期
哈里发选举产生
632
661
1258
750
默罕默德时期
622年
蒙古西征
倭马亚王朝
穆阿维叶依靠埃及和叙利亚穆斯林大贵族支持建立;哈里发由倭马亚家族世袭
旗帜尚白,称白衣大食
2.鼎盛
(1)政治领域: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务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政教合一、君主专制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2)经济领域:
①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②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
③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学思之窗】 首都巴格达,扼水陆交通之要冲,极盛时期城市人口多达150万,……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几英里长,停泊着数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从波斯运来香水和蔬菜,城里竟然还有专卖中国货的市场。听欧莱叶说,长安城里也有类似的专卖阿拉伯商品的市场。
结合上面地图和材料,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阿拉伯大规模的商业贸易促进了亚欧非三大洲各个文明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中世纪印度洋区域和地中海区域海上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2.鼎盛
①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3)阿拉伯文化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数学 传播阿拉伯数字、代数学 改进印度数字,传播各国通用
医学 《医典》 欧洲大学教科书,亚洲广为流传
天文 花拉子密天文表 东西方天文表蓝本
哲学 伊本·西纳 传入欧洲,欧洲人开始关注和研究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等哲学家
文学 《一千零一夜》 吸收各地民间故事,译成多国语言
花拉子密——“代数之父”
阿拉伯数字:古代印度人首创,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世界;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
《医典》
2.鼎盛
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 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 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
印度·泰姬陵
清真寺
从7世纪以来,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通过海陆两路来到我国,长期居住下来,与当地汉族和迁居而来的西域人、蒙古人等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2.鼎盛
(3)阿拉伯文化
特点:
继承吸收,兼收并蓄,交流发展,开拓创新等
材料: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帝国的统治者日益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到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 8 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思考: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1)地理位置优越,是文化荟萃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2)政局稳定,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3)统治者的支持与开放宽容的文化态度
(4)吸收东西方优秀文化,加以融合创新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的内容及积极作用。
材料1:阿拉伯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
——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材料2:中国的造纸术、罗盘针、火药,印度的代数学、位置计算制和零的符号,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西方的。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交流:贸易交流、文化交流、技术交流;
积极作用:
对西方:推动西方社会转型。(四大发明、欧洲科学)
对中国:阿拉伯的文学、天文学、医药学和数学等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帝国兴起
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定位帝国首都
继续发展
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帝国发展
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帝国极盛
1. 建立和发展
13世纪
14世纪
1453年
16世纪后期
二、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2年)
材料1:“奥斯曼帝国作为继阿拉伯帝国之后传承伊斯兰文明的历史载体,继承哈里发时代的宗教政治传统,实行君主至上和教俗合一的政治体制,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错综交织,……奥斯曼帝国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历经600余年的沧桑,可谓亚非欧大陆中央地带最后的封建帝国。
——哈全安《土耳其通史》
①奥斯曼帝国继承了阿拉伯帝国体制
②苏丹实行“政教合一”,君主专制的统治。
读材料,联系教材说明奥斯曼帝国的政治体制情况。
二、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2年)
2.统治
(1)政治:
材料2:
“苏丹”原指“有道德或有宗教权威的人”。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将这个头衔授给帝国境内的地区性王朝统治者,此后苏丹逐渐成为穆斯林国家统治者的称号。
②经济繁荣: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①苏丹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各级封建主也掌握土地,工商业者、农民承担沉重财税。
2.统治
二、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2年)
(2)经济:
材料:“很明显,商货经过这些黑海的大门是否完全自由,不仅决定着十分广泛的贸易,而且决定着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基本联系命运,从而也决定着在这个广大地区恢复文明的基本手段的命运。”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
③垄断商路: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材料1:奥斯曼帝国发展的过程中,对外出口山羊毛、皮革制品和兽皮,还有地毯。拉丁商人经常从小亚细亚南部的安塔利亚和西部的巴拉特(Balat)购买奥斯曼帝国生产的地毯,以销往欧洲。矿产品也是奥斯曼帝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在中古时期就以出产铜而闻名。铅被出口到西方和埃及;铜也被卖给热那亚人。金银当然也在贸易之列。在出口金属的同时,奥斯曼帝国也进口金属,如铁和锡,这些都是用于铸造火炮必须的金属。
---张楚乔《奥斯曼帝国崛起研究——从文明交往角度探析》
材料2: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 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
----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纪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
①积极:帝国一度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②消极:控制传统东西斱商路,征收重税,一定程度阻碍东西斱贸易,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二、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2年)
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奥斯曼帝国在东西方经济贸易中的作用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横跨欧亚非并且穿越中古近代世界史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蒙古西征之后在中亚崛起乃至最终吞并了东罗马帝国的新兴势力,对于世界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思考:奥斯曼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有哪些
(1)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阻碍了亚洲与欧洲的商路,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
(2)新航路的开辟,在加快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加快了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殖民统治的脚步。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区域 阿拉伯半岛 小亚细亚
侵略 扩张 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逐步征服小亚细亚、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定都 先以麦地那为都城,后都城为巴格达 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
建立 帝国 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统治措施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 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政治体制 政教合一 政教合一
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交流、吸收和融合的方式,具有沟通东西、承上启下的作用 控制亚欧商路,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破坏地中海地区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地位 中古时期的西亚地区,先后形成了两大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即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然这两个帝国的对外征服扩张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这两大帝国对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二篇:多种宗教并存的南亚帝国
320-540
1206-1526
印度:多元宗教并存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 孔雀王朝(前324-前187年)
- 贵霜帝国
- 笈多帝国(320-540年)
- 拉其普特时期
- 德里苏丹国(1206-1526年)
- 莫卧儿帝国(1526-1857年)
- 英属印度(1858-1947年)
- “印巴分治”
古代印度
笈多帝国 建立
政治
宗教
德里苏丹国 建立
统治 中央
地方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24页,填写下面表格内容。
强烈的连续性
笈多帝国 建立
政治
宗教
一、笈多帝国
印度教亦称新婆罗门教,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融合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思想,又吸收印度其他的民间信仰,最终演化而成。其基本教义与婆罗门教类同,主要经典有《吠陀》《奥义书》《往世书》《摩诃婆罗多》《摩罗衍那》等。印度教恪守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同时吸收佛教的“轮回”“业报”的教义,鼓吹人生有轮回,善恶有因果。印度教的主神是相互关联而各具一相的“三相神”,即婆罗摩、毗湿奴和湿婆三大主神。(如图从左至右)
印度教三大主神
婆罗摩(大梵天):创造之神,是宇宙和天地万物(包括神、人)的创造者,被称为始祖。
毗湿奴(遍入天):赐福于人类的保护神。
湿婆(大自在天):苦行神和舞蹈之神。
4世纪初,在恒河中游兴起,几乎征服北印度
政局稳定,国王控制恒河中下游,其余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
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德里苏丹国 建立
统治 中央
地方
二、德里苏丹国
材料:德里苏丹国改变了印度传统的政权形式,采用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神权政体。德里苏丹国统治的社会基础是由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
……苏丹作为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君权和教权于一身。……中央政府由若干个部组成,分别掌管税收、司法、军事、驿政和文书等。……各部长官由苏丹任命……划分为若干省份。图格拉王朝时期(1320-1414年),全国共有23个省。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编》
11 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地区。13 世纪初建立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苏丹,政教合一。
行省
高丽
日本
第三篇: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
- 早期文明(前300-592年)
- 飞鸟时代(592-710年)
- 奈良时代(710-794年)
- 平安时代(794-1185年)
- 幕府统治(1206-1526年)
- 镰仓时代 (1185-1333年)
- 南北朝时代
- 室町时代 (1336-1573年)
- 安山桃土时代
- 江户时代 (1609-1867年)
- 明治时代 (1868-1912年)
一、古代日本
秦汉之际
中国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传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6-7世纪
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646年
孝德天皇孝开始“大化改新”,模仿中国隋唐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10世纪
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形成庄园;贵族、庄园主豢养武士,武士集团日益重要
12世纪末
镰仓幕府建立,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17 世纪
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
(1)背景:
日本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3)内容: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开始标志: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5)影响:
1.大化改新
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制度
(4)特点:
日本 隋唐
政治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 二官八省制 三省六部制
地方 划分为国、郡、里 郡县制
选官 废除世袭贵族制,以才选官 科举制
经济 土地制度 实行 “班田收授法” 均田法
赋税制度 实行租庸调制,统一租税 租庸调
一、古代日本
请从大化改新的视角看中华文明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日本 唐朝
政治 中央:二官八省(太政官相当于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的综合) 地方:国、郡、里 中央: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州县制
经济 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均田制、租庸调制
政治、经济制度
社会生活习俗
城市布局
建筑风格
文字
货币样式
一、古代日本
(3)特点:
①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中央政府称号,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②武士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
③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承担纳贡、兵役等义务。
傀儡
掌握实权
将军的家臣
①政治: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
②经济:庄园经济的形成;
③武装:武士集团的形成;
(1)背景:
(2)形成:
12世纪末,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造成封建分裂割据。
(4)影响:
(5)结束:
1869年的戊辰战争的结束,标志着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被推翻。
一、古代日本
2.幕府政治
投靠
不输
庄园领主
743年。政府颁布“垦田永世私财发”,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天下诸人竟为垦田,势力之家驱使百姓,贫穷百姓无假自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天皇
不入
农民
武士
应募
幕府将军
一、古代日本
2.幕府政治
土地国有制
土地私有制
封建庄园经济的形成: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兼并盛行
吸收儒家文化武士道精神
庄园经济为基础
独立性较大
面对世界格局,意图以锁国政策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
1633年,德川幕府发布锁国令,规定:
一、除特许船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
二、除特许船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其船主,一并扣留。
……
六、外国船到来,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按照往例……派遣监视舰船。
……
九、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之货物。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中古部分》
坂本太郎在《日本史》一书中如此评价锁国政策:“有关锁国利弊,历来议论纷纭,但它却是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政策无疑是个有利因素。在经济方面,国内产业得到发展;在文化方面,日本独特文化得以昌盛等等,可以说都是由于锁国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它缩小了人民刚刚开展的、面向世界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
一、古代日本
2.幕府政治
高句丽、百济、新罗
朝鲜半岛基本统一
高丽王朝
二、古代朝鲜
7C末
10C初
14C末
16C末
新罗
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高丽
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效唐朝制度
朝鲜
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共抗侵略
日本丰臣秀吉派军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历经7年中朝军民取得胜利。
【合作探究】朝鲜发展的特点
材料1:高丽王朝统一后,为巩固其政治统治,参照中国的唐朝实行封建君主的集权制度,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御史台(司法、监察)、翰林院(掌管机要文书)和中枢院(负责军事),地方划分为十道,设节度使。
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君主中央集权体制
材料2:古代朝鲜文化打上了中国文化影响深刻的烙印,如提倡儒学,实行科举制,派贵族子弟到唐朝留学,培养国王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另外,中国的汉字、汉文和儒家思想早就传入朝鲜,新罗统一朝鲜后与唐朝密切交往,注重借鉴中国文化来发展本国文化,如朝鲜的文字、史学等,同时朝鲜人民又推陈出新,在借鉴中国胶泥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发明铜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以中国儒学文化为中心,学习借鉴,形成了本民族的文化
二、古代朝鲜
秦汉到唐代千余年间,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
968年建立了第一个越南人的国家
1010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国号为大越,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
明朝建立后,一度直接在越南设立州县,后恢复越南的藩属国地位。此后越南与中国维持宗藩关系直到19世纪殖民者入侵。
越南古称交阯或交趾
中法战争后,1885年6月,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三、古代越南
君主专制制度
接受中国册封
尊孔重儒
在中古时代,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辉耀东西。
结合本课所学,列举唐宋时期中华“文化出超”影响周边国家的主要史实。
①中国的造纸术传入阿拉伯,促进阿拉伯文化的繁荣
②日本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实现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的过渡。
③朝鲜的新罗模仿中国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④北宋时,大越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了中央到地方的官吏。
①唐宋时期,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国力强盛,具有高度的国际威望。
③对外交通发达
④统治者采取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国人和外来文化采取较开明的态度
中古时期,中华文化深刻影响周边国家的原因?
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
中华帝国
(唐宋元明)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
朝鲜
日本
越南
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作为东方儒家文明与欧洲基督教文明交流的桥梁,其本身的辉煌成就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美)斯图亚特 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基督教文明
伊斯兰文明
儒家文明
西亚:伊斯兰教文明南亚:多教并存文明东亚:儒家文化文明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德里苏丹国朝鲜日本中古亚洲中古时期的亚洲笈多王朝文明的多样性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以中古阿拉伯文明和和中华文明为中心设计思维导图,呈现中古亚洲各文明的发展历程、特点与联系,注意时间、空间的呈现方式。
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