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精选精练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频考点】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精选精练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高频考点】八年级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精选精练卷- (部编版)
一、选择题
1.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
B.经济和政治改革方式的差异
C.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D.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
2.电影《金刚川》展现了抗美援朝时期一批忠于国家、英勇无畏的军人形象。这场战争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的英雄是
A.杨根思 B.罗盛教 C.黄继光 D.邱少云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涌现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被誉为“铁人”的是
A.王进喜 B.雷锋 C.邓稼先 D.焦裕禄
4.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已经不可能看到的是
A.用微信支付 B.穿现代服装 C.住小洋楼 D.用粮票买食材
5.“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说这句话的依据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中华民国建立
C.国民政府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们出门旅行时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有
①汽车
②飞机
③火车
④轮船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诞生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 B.开国大典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8.青藏铁路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这主要反映了铁路的修建
A.废除了藏区的民族压迫政策 B.使西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C.彻底改变了当地落后的生产力水平 D.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安康
9.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不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B.1980年深圳对外开放
C.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我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0.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期间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③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④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每个生产队办一个食堂,社员家里不开伙,铁锅铜勺都献出去大炼钢铁,只管到时候到食堂打饭打菜.”这种现象发生在
A.抗日战争时期
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形成的标志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全体会议的召开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中共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3.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感受时代的变迁。下面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①红卫兵 ② 走资派 ③破四旧 ④海归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下午2时半到天安门城楼,一望之下,是一片红旗的海。…3时毛主席宣告政府成立,朗诵公告,阅兵。”这描述的是
A.北平和平解放
B.西藏和平解放
C.政协会议召开
D.开国大典
15.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莫言
16.他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他“共和国勋章”。他是(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景海鹏
1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二十八年浴血奋战”的结束时间及标志事件是
A.1945年—重庆谈判
B.1949年—平津战役
C.1949年—渡江战役
D.1949年—新中国成立
18.当代学者李泽厚认为:1949年中国革命的成功……某些沿袭千百年之久的陈规陋习被涤除。例如,男女在经济上政治上观念上家务劳动上的空前平等,至少在知识界和机关干部中,已相当现实地实现。这……甚至超过了好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可见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
A.为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
B.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C.推动世界走向进步和光明
D.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1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了促进国际团结与合作,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D.“求同存异”的方针
20.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
A.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B.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C.标志着朝鲜半岛的统一 D.彻底消灭了美帝国主义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6月19 日,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毛泽东亲笔写信邀请宋庆龄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宋庆龄见信后,非常感动,欣然同意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宋庆龄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材料二经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可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 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的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和前途。
(1)写出材料一中“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并指出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旧中国”完全死亡?
(3)结合材料三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及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和谈代表的名字。
(4)材料二和材料三描述的事件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2.“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体现了现代中国积极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材料四 新时期,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新的外交布局。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G20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周恩来总理为“求团结”提出的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三中提到美国想改善与中国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除此以外,请你再列举两例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
(4)材料四中提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23.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介绍: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这是一次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并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人民团体代表参加的,协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事宜的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解放军、全国总工会、青年团、全国妇联、学联以及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宗教界等方面代表662。……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少数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并为新中国的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教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制定了总原则。
(1)以上两幅图片同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图一所示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从图一文字介绍中划线部分的内容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怎样的职能?
(3)图二所示会议确立了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对我国的政治建设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这是解决祖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问题以及港、澳恢复行使中国主权的问题而提出的基本国策。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伟大构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有哪些?
(4)根据上述内容,你认为为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三、论述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年份。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故正确答案为C。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却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经济实力上苏联应占优势,故A、D均不符合题意;B项改革方式虽有差别,但不是根本的差别。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一个被敌人占领的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在已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自己英勇牺牲,故C正确;抗美援朝战争上,为打败敌人已负伤的杨根思毅然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向敌群冲去,炸死了爬上阵地的敌人,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任务,自己壮烈牺牲,不符合题意,故A排除;罗盛教在抗美援朝战场为救落水儿童英勇献身,不符合题意,故B排除;邱少云为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不符合题意,故D排除。
3.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被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排除;C项被誉为“两弹元勋”,排除;D项被称为“党的好干部”,排除。故选A。
4.D
【解析】
【详解】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成。根据所学可知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经济匮乏时期的产物,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再使用,D符合题意,故选D;ABC是现在能看到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5.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从此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故“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排除A;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排除B;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排除C。故选D。
6.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出门旅行时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7.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诞生的标志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故B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A;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排除C;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排除D。故选B。
8.D
【解析】
【详解】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安康,因此,青藏铁路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故D符合题意;废除了藏区的民族压迫政策 和使西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与青藏铁路的修建无关,排除AB;彻底改变了当地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故选D。
9.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深圳对外开放,是对史实的陈述,故B符合题意。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均是历史结论,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1973年,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相关史实。从题干中的“食堂”、“公社”“大炼钢铁”等关键词,结合课本所学,确定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党和政府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发展的高指挥、高速度,以大炼钢铁为核心而展开,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切实际地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大办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大锅饭”,大刮“共产风”。故此题选择答案C。
12.C
【解析】
【详解】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故C符合题意;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A;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全体会议的召开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无关,排除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D。故选C。
13.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泛滥,例如,“红卫兵”造反,宣传、揭露“走资派”,破坏传统文化的“破四旧”,这些均造成了巨大破坏,①②③正确;"海归"指的是海外留学回国就业的人员,谐音为"海龟",是戏谑说法,排除④。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选A项。
14.D
【解析】
【详解】
依据“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下午2时半到天安门城楼,一望之下,是一片红旗的海。…3时毛主席宣告政府成立,朗诵公告,阅兵。”可知这描述的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1949年1月,B项是1951年10月,C项是1949年9月。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5.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是我国首位获得诺内文学奖的作家,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
16.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可知,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被誉为“两弹元勋”,排除;B项是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排除;D项是中国的航天员,排除。故选C。
17.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可知“二十八年浴血奋战”的结束时间及标志事件是1949年的开国大典。1949年中国人民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18.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某些沿袭千百年之久的陈规陋习被涤除。例如,男女在经济上政治上观念上家务劳动上的空前平等,至少在知识界和机关干部中,已相当现实地实现”可见,作者旨在说明新中国成立在扫除陈规陋习、推动妇女解放运动方面的积极作用,故D正确;为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的应是指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题干没有体现,A排除;题干没有体现新中国成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B排除;题干说明的是新中国成立对于国内社会生活变迁、改造社会面貌的意义,没有体现对世界的影响,C排除。故选D。
19.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议期间针对与会国家之间的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D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A项排除;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B项排除;改革开放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一带一路”,提出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构想,故C项排除。
20.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总司令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B项正确;只是图片的反映事件,排除A项;朝鲜半岛没有统一,排除C项;没有彻底消灭美帝国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2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问题。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得以实现)。
(3)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促进了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1949年6月19 日,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毛泽东亲笔写信邀请宋庆龄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宋庆龄见信后,非常感动,欣然同意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新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讨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依据材料二“……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 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的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所以说“旧中国”完全死亡。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达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4)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反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材料三反映了西藏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促进了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2.(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求同存异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
(4)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布局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可知,这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可知,提出的方针是求同存异;它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还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新时期,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可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布局。
23.(1)A
(2)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职能: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3)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影响: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解析】
【分析】
(1)
由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两幅图片是当时会议的现场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第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2)
制度: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所示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它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职能:由材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少数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并为新中国的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教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制定了总原则”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而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3)
机关:由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影响:由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都体现了人民的意志,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点睛】
24.(1)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任答两点);
(2)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或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4)政权巩固;合理的政策和制度;国家经济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党的正确领导;祖国统一(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中国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代名词”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指的是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新中国的成立产生力深远的影响,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任答两点)。
(2)根据材料乔的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联合国”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个指的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或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准则:根据所学知识可得,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根据材料“这是解决祖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问题以及港、澳恢复行使中国主权的问题而提出的基本国策”、“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指的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4) 根据以上材料总结可得,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政权巩固;合理的政策和制度;国家经济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党的正确领导;祖国统一(任答一点即可);
25.(1)1978年。
(2)观点: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论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建立起来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总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其它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根据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
根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并联系所学知识,可提炼出观点: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论述:根据“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结合所学,可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说明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根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可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说明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建立起来了;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说明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最后总结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其它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