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省各地中考试卷--八(下)社会思品部分(绝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3年浙江省各地中考试卷--八(下)社会思品部分(绝版)

资源简介

2013年浙江省各地中考试卷——八(下)社会思品部分(绝版)
社会部分
1.某初三学习小组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专题探究,所收集的资料符合该主题的有( D )
①我国发行的纪念抗战胜利的邮票 ②网上下载的克伦威尔的资料
③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时的照片 ④课本上攻克巴士底狱的插图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超过10亿两。期间,因国际局势变化,中国于1917年和1937年分别停止了对德国和日本的赔款。据此回答2-3题。
2.该条约的签订使( D )
①中国再次被迫割让了大片领土
②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材料中的国际局势变化分别是指( A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世界性经济危机
③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近代以来日本屡次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并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C )
A.中日甲午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5.回眸历史,世界上火车和电力铁路最早出现在( B )
A.英国 德国 B.英国 法国 C.法国 美国 D.德国美国
6.依法治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法美等国在社会巨变中制定了许多法律文件,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其中最早为君主立宪制奠定法律基础的是( A )
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人权宣言》 C.美国《独立宣言》D.美国1787年宪法
7.近代中国政体经历了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制的转型。建立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的历史事件是 ( C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8.柳亚子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据相关史实推断此诗创作于( D )
A.武昌起义期间 B.北伐战争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重庆谈判期间
9.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领四艘军舰叩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人把这一事件称为“黑船事件”。这里的“黑船”是指( B )
A.三桅帆船 B.蒸汽轮船 C.潜艇 D.航母
10、材料二:湖州近代历史名人(节选)
沈家本:(1840—1913),法学家,是清朝末年司法大臣。他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签字,见证了清帝退位。陈英士:(1878—1916),于1911年领导了上海光复,被孙中山称为“辛亥革命首功之臣”。 钱玄同:(1887-1939),他提出“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⑵材料二中的三位湖州名人各自见证、领导或参与了影响近代中国发展的三件大事(文中加点字)。请按时间先后给三件大事排序,并简要阐述它们之间的联系。(6分)
⑵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新文化运动。(2分)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迫使清帝退位;(2分)但革命后,多数中国人得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为了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展了新文化运动。(2分)
11.(10分)凑够一撮人、不管红绿灯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与“史上最严交规”的执行都引起了国人的热议。某学习小组以“交通信号灯的变迁”为主题整理了下列资料:
时间 国家 交通信号灯的变迁
1868年 英国 出现世界上第一盏依靠煤气点燃的交通信号灯。警察手握一根长杆子,牵动皮带转换红绿两种颜色:红灯停,绿灯行。
1914年 美国 出现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
1964年 加拿大 第一个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部分国家 出现了智能交通控制系统,采用实时监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应对日益繁忙与恶化的城市交通。
请你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最早交通信号灯出现在英国,与之前该国在经济方面发生的哪些重大变化有关 (3分)
(2)交通信号灯的不断改进得益于近现代的科技进步。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3分)
(3)该小组在研究中形成了下列观点。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 请简述理由。(3分)
(4)如果以方便行人过马路为出发点设计交通信号灯,请你提供一个设计思路。(1分)
11.(1)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工业革命的完成等。(3分)
(2)电灯的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应用等,促进了交通信号灯的不断改进。(3分)
(3)例:赞成女孩的观点。部分公民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需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守法意识;对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要依法制裁;对公民生命健康权的尊重与保护。(或赞成男孩的观点。科技进步为交通的有序管理提供了条件;科技应用于交通管理,有助于缓解交通压力。学生如有其他观点并言之有理也给分。3分)
(4)如:自助式红绿灯(过马路可用手动按钮)等。(1分。符合题意,合理可行即可)
12.(8分)沿着复兴路,共筑“中国梦”。六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浓缩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千年局变】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1)“巨变”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为什么说这是“历史性巨变” (2分)
【中国新生】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2)请你分别指出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道路。(2分)
12.(1)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2分)
(2)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的革命道路(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为追寻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别为上述图片设计解说词。(4分)
13.(1)1926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进行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反动军阀和外国列强;l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实现全民族抗战。
14.(11分)1500年以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中国也经历了一个“拒绝融入世界——被动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敕谕:“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引自《粤海关志》卷二十三
材料二:康有为说:“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改编自冯宗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材料三:
(1)材料一表明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到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什么变化?用相关史实说明之。(3分)
(2)材料二中的“林文忠公”是谁?他为何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3分)
(3)联系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政治潮流是什么?为了顺应这股潮流、求得“中国之自由平等”,孙中山作了哪些努力?(3分)
14.(11分)
(1)闭关自守。被迫放弃这一政策。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实行五口通商。
(2)林则徐;因为他在广州主持禁烟和抗英斗争期间,组织翻译外文书报,购买外国船只和大炮,开创了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3)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思品部分
1.习近平的讲话首先强调了要崇尚宪法,在宪法范围内活动,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这突出表明宪法( D )
A.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B.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问题
C.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D.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权力运行需要制约和监督。有人形象地将此绘成漫画(见右图)。据此回答13-14题。
2.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有利于(B)
①防止权力被肆意滥用
②使权力失去应有作用
③使社会达到绝对公平
④保障社会的公平公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权力的运行需要公众的监督,监督的正确途径有(A)
①直接向各级人大常委会反映 ②使用书信、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
③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曝光 ④用论坛发帖、写大字报方式发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做好进城务TA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各地参照执行。这一政策的出台( B )
①彻底改变了农村教育落后的面貌 ②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③进一步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 ④表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统一的义务教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我国第l2个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之所以要弘扬宪法精神,是因为宪法( D )
A.是所有普通法律的总和 B.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C.规定了公民的一切权利和义务 D.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6.2012年,我国现行宪法施行三十周年。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这是因为( D )
A.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D.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2013年1月,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相关法规开始实施。回答16-17题。
7.新交规中特别新增了“校车超载20%以上扣12分”的规定。这一规定( B )
A.能更好的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 B.能更好地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权
C.确保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D.可让家长放心学生在校的安全权
8.(8分)某校在“世界环境日”展出了三张宣传卡片。阅读卡片,回答问题。
(3)从公民权利与义务一致性角度,谈谈我们如何为生存环境的改善“共奋斗”。(3分)
(3)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1分)公民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如: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拒绝白色污染等;公民有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和义务。(2分)
9.(9分)仔细阅读下列“五里”与“无礼”的故事,回答问题。
王某要去四里地外的县一中参加入学考试,因不识路,问路边卖瓜的大爷:“喂!县一中怎么走?”卖瓜大爷头也不抬地说了句“无礼”。王某误以为“五里”,走过头后才发现不对了。
王某气呼呼地回头找卖瓜大爷“论理”:“明明四里,你说五里,老不死的。”说着就踢烂了大爷的瓜果。卖瓜大爷愤怒地说:“你说四里?!还是五里(无礼)?!”边说边拉王某去路边的派出所评理。经民警裁决,最后王某不得不向卖瓜大爷赔偿、道歉。
(2)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说一说王某必须向大爷赔偿、道歉的原因。(4分)
(2)因为王某侵犯了大爷的人格尊严权、合法财产所有权;侵权就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