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专练】第4讲 平行线--提高班(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暑假专练】第4讲 平行线--提高班(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4讲 平行线
知识点1 平行公理及推论
1. 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
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
2.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典例】
1.如图,已知OA∥CD,OB∥CD,那么∠AOB是平角,为什么?
解:∵OA∥CD,OB∥CD且OA、OB交于点O,
根据过直线CD外一点O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CD平行,
∴OA,OB共线,
∴A、O、B共线,
∴∠AOB是平角.
2.如图,AD∥BC,E为AB上任一点,过E点作EF∥AD交DC于F.问EF与BC的位置关系怎样,为什么?
解:∵AD∥BC,EF∥AD,
∴EF∥BC.
【方法总结】
结论:已知直线CD,若OA∥CD,OB∥CD,则O,A,B三点共线.
常用方法: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平行公理的推论是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一种常用方法,要牢固掌握.
【随堂练习】
1.(2017秋 盐山县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已知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两个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邻补角
D.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解答】解:A、应为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错误;
B、对顶角相等,但相等的两个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本选项错误;
C、邻补角互补,但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故本选项错误;
D、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2.(2018春 金牛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①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两边互相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答】解:①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才可以成立的,故错误.
②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正确;
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故错误;
④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两边互相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错误.
故选:C.
知识点2 平行线的判定
1.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如图1,∵∠4=∠2,∴a∥b.
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如图2,∵∠4=∠5,∴a∥b.
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图3,∵∠4+∠1=180°,∴a∥b.
2. 重要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注意:条件“同一平面”不能缺少,否则结论不成立.
【典例】
1.AB⊥BC,∠1+∠2=90°,∠2=∠3.BE与DF平行吗?为什么?
解:BE∥DF.
∵AB⊥BC,
∴∠ABC=____°,
即∠3+∠4=____°.
又∵∠1+∠2=90°,
且∠2=∠3,
∴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
∴BE∥DF.
理由是:_____________.
【答案】90 90 ∠1 ∠4 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BE∥DF,
∵AB⊥BC,
∴∠ABC=90°,
即∠3+∠4=90°.
又∵∠1+∠2=90°,
且∠2=∠3,
∴∠1=∠4,
理由是:等角的余角相等,
∴BE∥DF.
理由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90;90;∠1,∠4;等角的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总结】
思路回顾:由AB垂直于BC,利用垂直的定义得到∠ABC为直角,进而得到∠3与∠4互余,再由∠1与∠2互余,2=∠3,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1=∠4,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说明BE平行于DF.
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随堂练习】
1.(2018春 建安区期末)如图,条件_____(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一定能判定AB∥CD.
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
【解答】解:∵∠B+∠BCD=180°,∴AB∥CD;
∵∠3=∠4,∴AB∥CD;
∵∠B=∠5,∴AB∥CD;
故答案为:①③④
2.(2018春 岳阳期末)如图,点E在AC的延长线上,给出四个条件:①∠1=∠2;②∠3=∠4:③∠A=∠DCE;④∠D+∠ABD=180°.其中能判断AB∥CD的有_____.(填写所有满足条件的序号)
【解答】解:①∵∠1=∠2,∴AB∥BC,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得AB∥BC;
②∠3=∠4,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得BD∥AC,不能证AB∥CD;
③∠A=∠DCE,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得AB∥CD;
④∠D+∠ABD=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证得AB∥CD.
故答案为:①③④.
3.(2018春 拱墅区期末)如图,有下列条件:①∠1=∠2;②∠3=∠4;③∠B=∠5;④∠B+∠BAD=180°.其中能得到AB∥CD的是____(填写编号).
【解答】解:①∵∠1=∠2,
∴AD∥BC;
②∵∠3=∠4,
∴AB∥CD;
③∵∠B=∠5,
∴AB∥DC;
④∵∠B+∠BAD=180°,
∴AD∥BC,
∴能够得到AB∥CD的条件是②③,
故答案为:②③.
知识点3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如图1,∵a∥b,∴∠4=∠2.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图2,∵a∥b,∴∠4=∠5.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图3,∵a∥b,∴∠4+∠1=180°.
【典例】
1.如图,∠ACB=90°,BD平分∠ABE,CD∥AB交BD于点D,若∠1=20°,求∠2的度数.
【答案】解:∵BD平分∠ABE,∠1=20°,
∴∠ABC=2∠1=40°.
∵CD∥AB,
∴∠DCE=∠ABC=40°.
∵∠ACB=90°,
∴∠2=90°﹣40°=50°.
【方法总结】
思路回顾:根据BD平分∠ABE,∠1=20°,可得∠ABC的度数.根据CD∥AB,可得∠DCE=∠ABC,进而可得∠DCE的度数.依据∠ACB=90°,得出∠2=90°﹣∠DCE,从而求得∠2的度数.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随堂练习】
1.(2018春 江岸区校级月考)如图,AB∥CD,则∠A、∠C、∠E、∠F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
A.∠A=∠C+∠E+∠F B.∠A+∠E﹣∠C﹣∠F=180°
C.∠A﹣∠E+∠C+∠F=90° D.∠A+∠E+∠C+∠F=360°
【解答】解:如图,过E作EG∥AB,
∵AB∥CD,
∴AB∥CD∥EG,
∴∠GEF=∠DHF=∠C+∠F,
∠A+∠AEG=180°,
∴∠A+∠AEF﹣∠GEF=180°,
即∠A+∠AEF﹣∠C﹣∠F=180°,
故选:B.
2.(2018秋 綦江区校级月考)如图,已知AB∥DE,∠ABC=50°,∠CDE=150°,则∠BCD的值为(  )
A.20° B.50° C.40° D.30°
【解答】解:反向延长DE交BC于M,
∵AB∥DE,
∴∠BMD=∠ABC=50°,
∴∠CMD=180°﹣∠BMD=130°;
又∵∠CDE=∠CMD+∠BCD,
∴∠BCD=∠CDE﹣∠CMD=150°﹣130°=20°.
故选:A.
3.(2018春 渝中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直线AB∥CD,若∠C=118,∠A=26°,则∠E的度数为(  )
A.70° B.82° C.92° D.102°
【解答】解:∵直线AB∥CD,∠C=100°,
∴∠EFB=∠C=118°,
∵∠A=26°,
∴∠E=∠EFB﹣∠A=118°﹣26°=92°.
故选:C.
知识点4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叫做“等价于”,即由左边能推出右边,由右边也能推出左边.
【典例】
1.把下面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如图,点D,E,F分别是三角形ABC的边BC,CA,AB上的点,连接DE,DF,DE∥AB,∠BFD=∠CED,连接BE交DF于点G,试说明:∠EGF+∠AEG=180°.
理由:∵DE∥AB(已知),
∴∠A=∠CE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BFD=∠CED(已知),
∴∠A=∠BFD(___________________),
∴DF∥A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GF+∠AEG=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等量代换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解:理由:∵DE∥AB(已知),
∴∠A=∠CE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BFD=∠CED(已知),
∴∠A=∠BFD(等量代换),
∴DF∥A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GF+∠AEG=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已知:如图∠1=∠2,∠C=∠D,试说明:∠A=∠F.
【答案】证明:∵∠1=∠2(已知),1=∠DGH(对顶角相等),
∴∠2=∠DGH(等量代换).
∴DB∥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D=∠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D(已知),
∴∠ABD=∠D(等量代换),
∴AC∥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方法总结】
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平形线的性质是由两直线平行得到角之间的关系,他们都可以作为说理的依据.其他常见的说理依据有:已知、等量代换、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等.
【随堂练习】
1.(2018春 蜀山区期末)已知:如图,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点G、H在两直线之间,线段EF与GH相交于点O,且有∠AEF+∠CFE=180°,∠AEF﹣∠1=∠2,则在图中相等的角共有(  )
A.5对 B.6对 C.7对 D.8对
【解答】解:∵∠AEF+∠CFE=180°,
∴AB∥CD,
∴∠AEF=∠DFE,∠CFE=∠BEF,
∵∠AEF﹣∠1=∠2,∠AEF﹣∠1=∠AEG,
∴∠AEG=∠2,
∴∠1=∠EFH,
∴GE∥FH,
∴∠G=∠H,
又∵∠EOG=∠FOH,∠EOH=∠GOF,
∴图中相等的角共有7对,
故选:C.
2.(2018春 全椒县期末)如图,已知EF⊥AB,CD⊥AB,下列说法:①EF∥CD;②∠B+∠BDG=180°;③若∠1=∠2,则∠1=∠BEF;④若∠ADG=∠B,则∠DGC+∠ACB=180°,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答】解:∵EF⊥AB,CD⊥AB,
∴∠EFB=∠CDB,
∴DC∥EF,故①正确;
无法得出DG∥BC,所以无法得出∠B+∠BDG=180°,故②错误;
∴∠FEB=∠2,
∵∠1=∠2,
∴∠1=∠BEF,故③正确;
∵∠ADG=∠B,
∴DF∥BC,
∴∠DGC+∠ACB=180°,故④正确;
故选:D.
 
3.(2018 高邮市一模)如图,已知∠A+∠C=180°,∠APM=118°,则∠CQN=___°.
【解答】解:∵∠A+∠C=180°,
∴AB∥CD,
∴∠APM=∠CQM=118°,
∴∠CQN=180°﹣∠CQM=62°,
故答案为:62.
4.(2018春 曲阜市期中)填写理由:如图所示
∵DF∥AC(已知),
∴∠D+∠DBC=180°.(______________)
∵∠C=∠D(已知),
∴∠C+______=180°.(______)
∴DB∥EC(______________)
∴∠D=∠CEF.(_____________)
【解答】解:∵DF∥AC(已知),∴∠D+∠DB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D(已知),
∴∠C+∠DBC=180°.(等量代换)
∴DB∥E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CEF.(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BC,等量代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知识点5 命题、定理、证明
1.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数学中的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2.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3. 定理: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判断一个命题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4. 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需要进行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
【典例】
1.如图,已知:点A、B、C在一条直线上.
(1)请从三个论断①AD∥BE;②∠1=∠2;③∠A=∠E中,选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真命题: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你所构建的是真命题.
【答案】解:(1)条件:①AD∥BE;②∠1=∠2;
结论:③∠A=∠E,
(2)证明:∵AD∥BE,
∴∠A=∠EBC.
∵∠1=∠2,
∴DE∥BC,
∴∠E=∠EBC,
∴∠A=∠E.
【方法总结】
此类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找出的条件和结论能组成真命题即可,答案不唯一.证明时推理要严谨,每一步都要有理论依据.
拓展:
证明文字叙述题的规范证明步骤:①写出已知,求证,画出图形;②证明.
【随堂练习】
1.(2018秋 宜宾县期中)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同位角相等 B.若a>b,则﹣2a>﹣2b
C.若a2=b2,则a=b D.对顶角相等
【解答】解: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为假命题;
B、若a>b,则﹣2a<﹣2b,故为假命题;
C、a2=b2,则a=±b,故为假命题;
D、对顶角相等为真命题;
故选:D.
2.(2017秋 安丘市期末)命题:①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垂直;③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小于0,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也小于0.其中为真命题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解答】解:①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是真命题;
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是假命题;
③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小于0,但这两个数的和不一定小于0,是假命题;
故选:B.
3.(2018春 开福区校级月考)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a>b,则ac2>bc2 B.若,则x>﹣2
C.若ac2>bc2,则a>b D.若3x>﹣6,则x<﹣2
【解答】解:若a>b,c≠0,则ac2>bc2,A错误;
若,则x<﹣2,B错误;
若ac2>bc2,则a>b,C正确;
若3x>﹣6,则x>﹣2,D错误;
故选:C.
综合运用
1.(2018春 杭州期中)下列说法:①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③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④若a⊥b,c⊥b,则a与b的关系是平行;⑤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直线;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解答】解: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①正确;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错误;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③正确;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④错误;
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直线,⑤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⑤.
2.(2018春 定陶区期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同位角相等
B.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C.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解答】解: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错误;
B、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正确;
C、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故错误;
D、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错误;
故选:B.
3.(2018春 建安区期末)已知:如图,∠1=∠2,∠3=∠4,∠5=∠6.求证:ED∥FB.
【解答】证明:∵∠3=∠4,
∴CF∥BD,
∴∠5=∠FAB.
∵∠5=∠6,
∴∠6=∠FAB,
∴AB∥CD,
∴∠2=∠EGA.
∵∠1=∠2,
∴∠1=∠EGA,
∴ED∥FB.
4.(2018 广元)如图,∠A=22°,∠E=30°,AC∥EF,则∠1的度数为_____.
【解答】解:如图,∵∠E=30°,AC∥EF,
∴∠AGH=∠E=30°,
又∵∠1是△AGH的外角,
∴∠1=∠A+∠AGH=22°+30°=52°,
故答案为:52°.
5.(2018春 桥西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ABC+∠ECB=180°,∠P=∠Q.求证:∠1=∠2.
【解答】证明:∵∠ABC+∠ECB=180°,
∴AB∥DE,
∴∠ABC=∠BCD,
∵∠P=∠Q,
∴PB∥CQ,
∴∠PBC=∠BCQ,
∵∠1=∠ABC﹣∠PBO,∠2=∠BCD﹣∠BCQ,
∴∠1=∠2.
6.(2018春 防城港期中)如图,∠DAB+∠D=180°,AC平分∠DAB,且∠CAD=25°,求∠C的度数.
【解答】解:∵AC平分∠DAB,
∴∠DAC=∠BAC=25°,
∵∠DAB+∠D=180°,
∴AB∥DC,
∴∠C=∠BAC=25°.
1第4讲 平行线
知识点1 平行公理及推论
1. 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
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
2.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典例】
1.如图,已知OA∥CD,OB∥CD,那么∠AOB是平角,为什么?
2.如图,AD∥BC,E为AB上任一点,过E点作EF∥AD交DC于F.问EF与BC的位置关系怎样,为什么?
【方法总结】
结论:已知直线CD,若OA∥CD,OB∥CD,则O,A,B三点共线.
常用方法: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平行公理的推论是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一种常用方法,要牢固掌握.
【随堂练习】
1.(2017秋 盐山县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已知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两个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邻补角
D.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2.(2018春 金牛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①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两边互相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知识点2 平行线的判定
1.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如图1,∵∠4=∠2,∴a∥b.
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如图2,∵∠4=∠5,∴a∥b.
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图3,∵∠4+∠1=180°,∴a∥b.
2. 重要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注意:条件“同一平面”不能缺少,否则结论不成立.
【典例】
1.AB⊥BC,∠1+∠2=90°,∠2=∠3.BE与DF平行吗?为什么?
解:BE∥DF.
∵AB⊥BC,
∴∠ABC=____°,
即∠3+∠4=____°.
又∵∠1+∠2=90°,
且∠2=∠3,
∴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
∴BE∥DF.
理由是:_____________.
【方法总结】
思路回顾:由AB垂直于BC,利用垂直的定义得到∠ABC为直角,进而得到∠3与∠4互余,再由∠1与∠2互余,2=∠3,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1=∠4,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说明BE平行于DF.
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随堂练习】
1.(2018春 建安区期末)如图,条件_____(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一定能判定AB∥CD.
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
2.(2018春 岳阳期末)如图,点E在AC的延长线上,给出四个条件:①∠1=∠2;②∠3=∠4:③∠A=∠DCE;④∠D+∠ABD=180°.其中能判断AB∥CD的有_____.(填写所有满足条件的序号)
3.(2018春 拱墅区期末)如图,有下列条件:①∠1=∠2;②∠3=∠4;③∠B=∠5;④∠B+∠BAD=180°.其中能得到AB∥CD的是____(填写编号).
知识点3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如图1,∵a∥b,∴∠4=∠2.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图2,∵a∥b,∴∠4=∠5.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图3,∵a∥b,∴∠4+∠1=180°.
【典例】
1.如图,∠ACB=90°,BD平分∠ABE,CD∥AB交BD于点D,若∠1=20°,求∠2的度数.
【方法总结】
思路回顾:根据BD平分∠ABE,∠1=20°,可得∠ABC的度数.根据CD∥AB,可得∠DCE=∠ABC,进而可得∠DCE的度数.依据∠ACB=90°,得出∠2=90°﹣∠DCE,从而求得∠2的度数.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随堂练习】
1.(2018春 江岸区校级月考)如图,AB∥CD,则∠A、∠C、∠E、∠F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
A.∠A=∠C+∠E+∠F B.∠A+∠E﹣∠C﹣∠F=180°
C.∠A﹣∠E+∠C+∠F=90° D.∠A+∠E+∠C+∠F=360°
2.(2018秋 綦江区校级月考)如图,已知AB∥DE,∠ABC=50°,∠CDE=150°,则∠BCD的值为(  )
A.20° B.50° C.40° D.30°
3.(2018春 渝中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直线AB∥CD,若∠C=118,∠A=26°,则∠E的度数为(  )
A.70° B.82° C.92° D.102°
知识点4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叫做“等价于”,即由左边能推出右边,由右边也能推出左边.
【典例】
1.把下面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如图,点D,E,F分别是三角形ABC的边BC,CA,AB上的点,连接DE,DF,DE∥AB,∠BFD=∠CED,连接BE交DF于点G,试说明:∠EGF+∠AEG=180°.
理由:∵DE∥AB(已知),
∴∠A=∠CE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BFD=∠CED(已知),
∴∠A=∠BFD(___________________),
∴DF∥A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GF+∠AEG=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如图∠1=∠2,∠C=∠D,试说明:∠A=∠F.
【方法总结】
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平形线的性质是由两直线平行得到角之间的关系,他们都可以作为说理的依据.其他常见的说理依据有:已知、等量代换、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等.
【随堂练习】
1.(2018春 蜀山区期末)已知:如图,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点G、H在两直线之间,线段EF与GH相交于点O,且有∠AEF+∠CFE=180°,∠AEF﹣∠1=∠2,则在图中相等的角共有(  )
A.5对 B.6对 C.7对 D.8对
2.(2018春 全椒县期末)如图,已知EF⊥AB,CD⊥AB,下列说法:①EF∥CD;②∠B+∠BDG=180°;③若∠1=∠2,则∠1=∠BEF;④若∠ADG=∠B,则∠DGC+∠ACB=180°,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2018 高邮市一模)如图,已知∠A+∠C=180°,∠APM=118°,则∠CQN=___°.
4.(2018春 曲阜市期中)填写理由:如图所示
∵DF∥AC(已知),
∴∠D+∠DBC=180°.(______________)
∵∠C=∠D(已知),
∴∠C+______=180°.(______)
∴DB∥EC(______________)
∴∠D=∠CEF.(_____________)
知识点5 命题、定理、证明
1.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数学中的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2.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3. 定理: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判断一个命题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4. 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需要进行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
【典例】
1.如图,已知:点A、B、C在一条直线上.
(1)请从三个论断①AD∥BE;②∠1=∠2;③∠A=∠E中,选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真命题: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你所构建的是真命题.
【方法总结】
此类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找出的条件和结论能组成真命题即可,答案不唯一.证明时推理要严谨,每一步都要有理论依据.
拓展:
证明文字叙述题的规范证明步骤:①写出已知,求证,画出图形;②证明.
【随堂练习】
1.(2018秋 宜宾县期中)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同位角相等 B.若a>b,则﹣2a>﹣2b
C.若a2=b2,则a=b D.对顶角相等
2.(2017秋 安丘市期末)命题:①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垂直;③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小于0,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也小于0.其中为真命题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3.(2018春 开福区校级月考)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a>b,则ac2>bc2 B.若,则x>﹣2
C.若ac2>bc2,则a>b D.若3x>﹣6,则x<﹣2
综合运用
1.(2018春 杭州期中)下列说法:①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③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④若a⊥b,c⊥b,则a与b的关系是平行;⑤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直线;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2.(2018春 定陶区期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同位角相等
B.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C.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2018春 建安区期末)已知:如图,∠1=∠2,∠3=∠4,∠5=∠6.求证:ED∥FB.
4.(2018 广元)如图,∠A=22°,∠E=30°,AC∥EF,则∠1的度数为_____.
5.(2018春 桥西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ABC+∠ECB=180°,∠P=∠Q.求证:∠1=∠2.
6.(2018春 防城港期中)如图,∠DAB+∠D=180°,AC平分∠DAB,且∠CAD=25°,求∠C的度数.
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