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二年级上册音乐 5《打花巴掌》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 二年级上册音乐 5《打花巴掌》教案

资源简介

《打花巴掌》教学详案
教学内容: 《打花巴掌》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儿歌的地方风格极其欢快活波的情绪。
2、以游戏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歌曲《打花巴掌》的情感体验。3、尝试在原歌词的基础上续编歌词。
教学重点:歌曲风格与情绪的表现。
教学难点:歌曲风格的把握,歌词的创编。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磁带、鼓、小锣、镲等。
教学过程:
1、 游戏入手,激发兴趣,导入教学。
阶段目标:掌握《打花巴掌》的节奏与速度。
师问(叫一位学生):XXX,你平时课间十分钟都喜欢玩什么游戏?
生答
师: 那这个游戏有同学玩过吗?(叫一位学生上台和老师一起玩拍手游戏)
生答
然后请学生同桌面对面坐,玩拍手游戏。(师放电子琴自动伴奏为学生游戏配上节奏,稳定学生拍手速度)
师:同学们玩得开心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拍手儿歌,他是我们的北京小朋友非常喜欢的一首游戏歌曲,名字叫做《打花巴掌》。我想大家听了之后一定会非常喜欢的。
二、听唱结合,歌曲教学。
阶段目标:了解歌词内容,能够模唱歌谱,准确填词。
带着问题听歌曲:1、这是一首怎样情绪的儿歌?(欢快活泼)
2、这首儿歌和以往学习过的歌曲相比,不同点在哪里?(有说有唱)
师:这首儿歌的前半部分是在“说”,后半部分是在“唱”,所以说这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北京民间儿歌。那同学们刚才在听这首歌的时候,你听到歌曲中第一句歌词是怎么说的吗?好像有一个字跟我们平时说的不太一样,有没有人发现呢?
生答:“的”字读“dai”。
师:同学们一下就听出来不一样的地方了,你们的耳朵可真灵敏啊!为什么歌曲中的“的”要这么读呢?
生:多音字。
师:不是多音字,这是北京方言中的念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把第一句完整读完,手拍节奏。并把空白的地方和学生一起补充完整,加上动作念一念(先单独做动作,再同桌面对面拍手念)
师:同学们学的可真快!我们已经解决了“说唱歌曲”中“说”的部分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唱”的部分,先听一听旋律部分都唱了什么?(只放一月段)
生答
歌词学习:师按顺序放所有花的图片,让着学生先带节奏读歌词,边读边记花的顺序。
歌曲学习:学生试用lu来模唱旋律。然后师弹伴奏生轻声模唱旋律部分,复唱时填词唱。
师:启发学生拍着节拍试着跟着录音演唱一遍。
(根据学生演唱情况,老师再让学生随琴学唱一遍,再跟着伴奏带完整的把歌曲边拍边唱演唱一遍。最后加上动作唱一唱)
2、 强化歌曲教学,激发情感。
阶段目标:歌曲处理,在游戏中加深对歌曲〈〈打花巴掌〉〉的情感体验。
师:这首歌老师前面介绍说它是哪个地方的儿歌?
生答:北京。
师问:北京话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可给学生示范两种不同的读音,一种带儿化音,一种不带儿化音,让学生辨别哪种是北京话。
(学生回答:第一种)
师:对了,这就是北京话的最鲜明的特点,带儿化音。
师:下面我们就随着音乐,同桌对坐,边说边唱这首儿歌。
(老师引导学生说白部分两人对拍,唱腔部分作采花动作。)
三、拓展教学,提高学生创造思维及其兴趣。
阶段目标:在游戏及歌词创编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师:大家表现得太好了,你们能告诉老师“打花巴掌”中的“花”是什么意思吗?
生答:茉莉花,海棠花等。
师:你们说的都是花名,老师认为这“花”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拍手的花样。还有,这首歌的歌词只编到四月,你们能不能续编歌词到十月。
(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老师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讨论编拍手花样,一组讨论续编歌词。)
师:好,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把你们的劳动成果给老师展示一下。
(先请每组的小组长分别将自己组的讨论结果说给大家,然后两组同时进行展示。另外请几位学生协助老师用锣和镲等打击乐器即兴为歌曲伴奏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