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思想艺术特色,知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还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知道清朝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最有影响的昆曲由盛转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教学难点其一,七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红楼梦》原著,教师单纯的叙说介绍,对学生而言,终究是隔靴搔痒,且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去逐一地作详尽介绍。对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获得已有认知,引导学生通过氛围热烈的课堂活动,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其二,由于地域的限制,可能学生对昆曲和京剧并不了解,教师可联系已学知识,点到即可。【方式方法】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吗?以此导入新课2、新课(教师介绍)这部长篇小说初名《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经历进行艰苦的创作,这本书共120回,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40回的作者是高鹗,提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到衰的过程,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请学生介绍《红楼梦》和作者曹雪芹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13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于贵族世家,少年时曾享受过一段富贵豪华的生活。雍正时曹家被抄,彻底败落,后移居北京西郊,穷困潦倒,温饱没有着落(zhuóluò),他回顾自己的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对社会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石头记》。但由于贫困交加,他不到50岁就去世了。思考:《红楼梦》的成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青年男女的叛逆形象,他们对功名利禄、封建礼教轻蔑、讽刺和猛烈抨击,以及对个性解放和爱情执着的追求。通过以上探究,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学生回答:《红楼梦》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衰亡和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ta)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材料展示: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19世纪初年流行语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因为《红楼梦》对现实的无情批评,引发了人们思想的共鸣。出示图片:《红楼梦》塑造了 哪些典型的艺术形象?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学生活动:略知识整合:四大名著成就作品 作者 内容 地位2、昆曲与京剧艺术教师介绍: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应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居民的一种主要文化活动。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1、昆曲什么是昆曲?(问题较简单教材内容)视频展示:欣赏《牡丹亭》片段故事概述:略教师点拨:通过欣赏视频,我们共同感受了昆曲表演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舞合一,既体现了南曲的轻柔婉转,又保留了部分北曲的慷慨激昂的声腔。昆曲是歌舞结合的最佳典范。教师讲解: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了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政治历史剧,内容感人,情节跌宕,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教师提问:但是,到了清朝中后期,昆曲走向衰弱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因循守旧,剧目也多是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过渡提问:清朝中后期,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各种地方戏曲都在这里上演,形成了百家争艳的局面,后来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式,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你知道是哪个剧种吗?是怎样形成的?具体是在什么时候?学生回答:略展示:你知道京剧脸谱有哪些颜色,寓意是什么?我们共同了解一下它的勾画过程。教师介绍: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古典文学最高峰的作品《红楼梦》,其思想性、艺术性成就使其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戏曲方面的成就——昆曲和京剧,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戏之母”。而京剧更被称为“国粹”,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了解到了清代在文学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课后作业:略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