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高考思想政治大一轮复习必修1 第一课 第一课时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学案+课时精练 word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江苏高考思想政治大一轮复习必修1 第一课 第一课时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学案+课时精练 word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课时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标要求: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对私有制的出现、阶级和国家产生以及阶级社会的更替,明确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通过评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明确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精神:通过分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科学分析和把握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
公共参与:查阅史料,了解社会的演进过程,总结各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
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一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对比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地位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阶级社会,也是人类文明的开端
生产力 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 金属工具广泛使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
生产关系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管理 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共同管理集体事务 国家:奴隶主阶级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进步性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和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提醒] 原始社会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①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当时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只有共同劳动,才能满足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共同劳动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而且生产资料必然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 ②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原始社会虽然没有剥削和压迫,但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2.正确认识阶级与国家的关系
阶级 国家
含义 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阶级统治的工具
产生 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私有制的形成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历史现象
本质 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形成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奴隶制国家
联系 ①阶级和国家都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都属于历史范畴 ②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
[提醒] 正确认识私有制的产生 (1)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 (2)评价:①尽管私有制的产生,造成了贫富分化的加剧,原始社会人人平等的生产关系被瓦解,出现了人剥削人的现象,但不能说私有制是“万恶之源”,私有制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②私有制的产生,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私有制的产生,促使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考向一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典例1 原始社会,人们在采集食物时,由于饥不择食可能吃到有毒的野果,以致患上疾病甚至死亡。为了防止中毒,他们就对采集的各种植物进行甄别,经过上千次的尝试、体验,逐渐积累了一些药物知识。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值得称颂,但也透露着无奈。这种无奈是因为原始社会(  )
A.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B.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
C.劳动对象范围有限
D.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答案 D
变式1 电影《疯狂原始人》讲述原始人咕噜一家六口在老爸瓜哥的庇护下生活。每天以抢夺鸵鸟蛋为食,躲避野兽的追击,在山洞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下面对原始人咕噜一家生活的描述不可能的是(  )
①老爸瓜哥使用铁制工具进行狩猎
②咕噜用石头使劲切割兽肉
③一家六口共同分享采集来的野果
④大女儿用羽毛制成的笔在树叶上写下心愿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①符合题意,铁制工具并不是出现在原始社会;②③不符合题意,在原始社会劳动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平均分配食物,符合原始社会特征;④符合题意,原始社会时期没有出现文字。
考向二 奴隶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典例2 奴隶社会后期出现一些新式生产工具,但是奴隶主害怕奴隶破坏生产工具,只是把一些粗笨的、不易破坏的工具交给奴隶使用,使新式的生产工具得不到推广和使用。这表明(  )
A.奴隶没有科学文化知识,不懂得使用新式生产工具
B.当时的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C.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已经高度发达
D.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关系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A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C错误,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材料体现的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B正确,D错误。
每一种社会形态的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社会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变革生产关系,由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取代原来的生产关系,从而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相符合,实现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变式2 商朝的奴隶主统治很残酷,常常把奴隶当作牲畜一样屠杀。他们屠杀奴隶祭祀神灵和祖先,叫做“人牲”;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来陪葬,叫做“人殉”。这表明(  )
①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②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可调和的
③阶级压迫是奴隶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④奴隶因失去劳动权利而无法得到生活资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错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存在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④错误,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易错点一 误认为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训练1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强调:劳动分工是私有制产生的社会前提,剩余产品的增加是私有制产生的物质前提,劳动个体化的趋势是决定性因素,交换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普遍化,私有制的发展使社会分裂为阶级。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A.私有制的发展是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
B.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
C.国家是调和阶级矛盾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D.占有剩余价值是出现剥削的开始
答案 B
解析 A错误,生产力的发展是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B正确,材料说明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C、D在材料中未体现。
易错点二 混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过程
提醒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作为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奴隶制国家便产生了。
训练2 社会的阶级划分或政治关系形成,是以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分化,导致了阶级的出现,国家就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关于生产力、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发展,其因果关系顺序为(  )
A.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国家→阶级
B.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阶级→国家
C.私有制的确立→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国家
D.私有制的确立→生产力的发展→国家→阶级
答案 B
解析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为起始项,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而“私有制的确立”属于生产关系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又决定产品如何分配,故因“私有制的确立”导致“贫富分化的加剧”,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两大阶级,阶级产生后就会产生国家,B排序正确。
核心考点二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社会
生产力 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显著进步;水利事业较大发展;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生产关系 的特点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经济剥削 ①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③其他方式:高利贷、苛捐杂税、各种徭役等
政治压迫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思想钳制 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①生产关系: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建立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2)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革 命 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封建制度的存在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手段 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
地位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进步性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基本特征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原 因 直接 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 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含义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表现 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地位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趋势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考向一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典例1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他们不单立户口,而是依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赦免不得脱籍。但是,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上述材料反映了农民与奴隶的区别在于(  )
①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②相对于奴隶,农民可以获得大部分劳动成果
③农民拥有大量土地,奴隶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④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奴隶则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错误,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在缴纳地租后,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但不是大部分劳动成果;③错误,农民拥有少量土地,奴隶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变式1 唐诗《观祈雨》有云:“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该诗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现象。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不顾劳动人民疾苦,终年贪图享乐、醉生梦死,而农民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干杂务。材料表明(  )
①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剥削和奴役农民
②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完全占有农民
③农民能留下很大一部分劳动成果归自己支配
④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封建社会的两个对立阶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错误,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并不完全占有农民;③错误,农民能留下很少一部分劳动成果归自己支配。
考向二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典例2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诞生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它带来的先进生产方式和以自由、平等思想为基础的先进思想都成了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并且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整个世界连为一体。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资本主义社会废除了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③地主阶级和资本家的矛盾依然尖锐
④社会基本矛盾是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④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变式2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摘自《共产党宣言》
以上论述揭示的科学社会主义道理是(  )
①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不可避免,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总根源
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错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易错点 混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提醒 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训练 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市场经济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因而经济危机周期性地暴发。经济危机的这种周期性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表现出周期性,这种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以下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
①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②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完全能够克服的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只是暂时的,繁荣包含了新的危机的先兆
④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②错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产品属于相对过剩阶段,而非绝对过剩阶段,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被克服。④错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主观题热考点 对“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考查
热点缘由:受新冠肺炎疫情及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存在各种问题的影响,资本主义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体系必然崩溃,社会主义终究代替资本主义的大讨论。因此,复习备考中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角度加深对“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认同。
原因类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分析说明 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矛盾从何而来,又为何不可避免崩溃的结果 ②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正确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欧美疫情大暴发触发欧美经济大萧条,并将进一步引发全球经济大萧条。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②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深厚科学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注定了西方国家会由于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这一矛盾而逐步走向衰落,而我们的制度由于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将强大起来。
运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解题流程
获取信息 调用知识
审 设 问 知识限定: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设问指向: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设问类型:原因类
审 材 料 信息点①: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信息点②: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写 答 案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3)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于资本主义终究要被
社会主义所取代的答案要点
(1)阐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地位。
(2)在基本矛盾的引导下,结合试题材料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后果。
(3)点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及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并指出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时政语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成功,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万马齐喑的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彰显。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材料一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
材料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某种社会理性对于整个的计划的作用是不存在的。”
材料三 在生产资料方面,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在生产过程方面,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该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却由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和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在产品交换方面,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
(1)结合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
(2)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正确性。
答案 (1)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其主要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2)①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无论在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产品交换方面都要求生产社会化,但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提高工资,提高待遇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③社会化程度越高,生产资料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始终,也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命运——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
1.原始社会分为原始群、氏族公社,或三期原始群、血缘家族、氏族公社。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以下对原始社会的正确认识有(  )
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②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
③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是理想的“黄金时代”
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并非是理想的“黄金时代”,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故③④错误。
2.在仰韶文化遗址中,虽然发现了饲养家畜的遗迹,但是没有出现用家畜随葬的现象。在比仰韶文化遗址稍晚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被发掘的133座墓葬里有43座随葬了猪头;在更晚一些的龙山文化遗址中,用家畜随葬的情况更加普遍了。上述现象的演变过程是(  )
①劳动产品成为家庭的私有财产
②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盛行
③出现私有制萌芽,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④氏族成员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⑤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⑤→②→①→③ B.③→②→①→⑤
C.④→⑤→②→③ D.②→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⑤排第一位,比仰韶文化遗址稍晚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被发掘的133座墓葬里有43座随葬了猪头;在更晚一些的龙山文化遗址中,用家畜随葬的情况更加普遍了,说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②排第二位,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导致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盛行。①排第三位,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进一步导致劳动产品成为家庭的私有财产。③排第四位,劳动产品成为家庭的私有财产,出现私有制萌芽,原始社会逐渐解体。④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未体现氏族成员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故正确排序是⑤→②→①→③。
3.《诗经》中描述了奴隶们的穿着状况:“冬月北风收得尖,腊月寒气添,粗布衣裳无一件,怎样挨过年?”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自己住的却是狭窄、潮湿的地穴。奴隶主们过着“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奢侈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
A.奴隶社会金属工具广泛使用
B.奴隶劳动时不会使用生产工具
C.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D.奴隶主毫无人身自由
答案 C
4.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了私有制,随之也出现了阶级,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这表明(  )
①阶级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阶级和剥削的出现是社会的一种倒退
③私有制是社会阶级分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阶级分化是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错误,阶级社会的出现是社会的一种进步;④错误,生产力的发展是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因素。
5.“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宋代张俞的这首《蚕妇》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被剥削掠夺的现象。下列反映这种剥削关系的是(  )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③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6.下面一段材料是300年前一群英国农民给国王的上诉书:
这个有权有势的约翰·波米尔用欺骗、暴力占有您的苦难臣民——我们的牧场,这些土地是我们世代所拥有的。他把这些牧场和其他土地用篱笆围上,作为自己所有。约翰·波米尔为了圈占我们的土地,不惜将我们投入监狱,毒打、致残,甚至杀害,我们现在连生命都难保全。
由此可以看出(  )
①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②资产阶级依靠暴力、掠夺获取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④资本主义企业获取了大量土地和货币作为资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7.马克思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属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是雇佣工人从属关系的根源
③资本家支付高工资是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和奴隶社会的并无本质差别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④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与奴隶社会不同。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说明(  )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是可以避免的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②错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③错误,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9.某班围绕“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问题展开激烈讨论。以下四位同学的发言中,你认为回答最科学的是(  )
A.甲同学:因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B.乙同学:因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
C.丙同学:因为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D.丁同学:因为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势崛起,深刻影响着整个世界格局和秩序的演变。某校高一某班学生围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与长期性”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素材。
素材一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素材二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从国际金融危机看,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估计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长期占据优势的客观现实。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素材三 中国如何在很短时间内成功控制住疫情?关键因素是效率、科学、协调、承诺、人民战争、合作以及党和政府有效的领导……强劲的贸易数据表明,中国的商业正在恢复,采购经理人指数已连续7个月上升,世界正在购买“中国制造”,世界比以往更需要中国。
——西班牙《先锋报》
参考素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围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与长期性”这一主题,撰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形成论点,保持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50字左右。
答案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无论是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无论是中国的“田氏代齐”还是西方的“法兰克王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都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反复的历史过程。由此及彼可推,作为以崭新的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代替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更需要经历这样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这期间出现曲折和反复、潮涨和潮落,是必然的不足为怪的。因为资产阶级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的灭亡,必须通过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期间,还拥有较强的实力。他们可以凭借其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优势,进行自我调整,使资本主义制度不会很快进入灭亡的境地。资本主义是个世界体系,不可能在同一时间灭亡,而只能在其薄弱环节,在社会主义的主客观条件都具备的地方首先灭亡。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我们主观经验的缺乏,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总之,社会主义制度目前还处在幼年时期。尽管它的力量还不那么强大,尽管在前进中有困难,在发展中有曲折,甚至出现局部倒退和反复,但是作为新生的、向上的社会制度,它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