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word含pdf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word含pdf答案)

资源简介

海淀区七年级练习
道德与法治答案及评分参考 2022.07
第一部分共 15题,每题 3分,共 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A D A C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A C D
第二部分共 5题,共 55分。
16.(8分)
本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学生能结合字母形状,写出恰当的青春比喻(2分);能合理运
用学科观点,对比喻进行解释(2分)。
示例:
R:青春像一个刚刚萌发的嫩芽,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我们憧憬未来,追逐梦想。
T:青春像一把四处敲打的锤子,不断追问,让我们拥有质疑的勇气和批判的精神。
17.(9分)
可答角度:网络直播良莠不齐,会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
自我保护能力弱;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
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等等。(每点 3分,答出三点即可)
18.(12分)
(1)成员具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成员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合作,每个人都
发展自己最大的作用,等等。(每点 3分,答出两点即可)
(2)尊重他人的个性,相互包容理解;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冷静考虑,识大体顾大局;
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个性,等等。(每点 3分,答出两点即可)
19.(12分)
(1)转移注意力。(3分)
(2)可从体味美好情感、传递情感正能量等角度作答。
等级水平 等级描述
水平 4 观点明确,知识运用恰当,能够从三个及以上的角度综合分析,条理
(7-9分) 清晰。
水平 3 观点较为明确,知识运用较为恰当,能够从两个角度分析,条理较为
(4-6分) 清晰。
水平 2
能够从一个角度分析,观点基本明确,但条理性差。
(1-3分)
水平 1
没有应答,或应答与试题无关。
(0分)
示例:
小博的故事告诉我们,可以主动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获得美好情感;在情感体验中,
我们并不总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也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影响环境;情感需要
表达和共鸣,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们可以传递美好情感,传递生命正能量。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练习参考答案 第 1页(共 2页)
20.(14分)
(1)本题答案不唯一,法律名称准确规范即可。重复试题中已有法律名称,不得分。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等等。
(2)能结合材料,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
范的最主要的特征。(联系材料 2分,运用学科观点 4分)
示例: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而道德、纪律等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舆论、
习俗和教育等力量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的特征。
法院发出《家庭教育令》责令父母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体现了国家强制力保证《家
庭教育促进法》的有效实施。
(3)围绕主题,写出具体的行为要求即可。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
如: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依法维护个人
利益;参与法治宣传活动,等等。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练习参考答案 第 2页(共 2页)海淀区七年级练习
道德与法治
2022.07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在一封给中学生的回信中写道:“只要同 学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 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这启示我们
①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
②有了自信,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③学会独立思考,拒绝接受他人建议
④追求梦想要有进取精神、坚持不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2.某校七年级开展“年级百星”评选活动,通过学生自荐和互评推选“奉献之星”“运动之 星”“自律之星”等,进行集中宣传和表彰。开展这一活动
①是为了让大家端正态度,提高文化课成绩 ②有利于鼓励大家见贤思齐,汲取榜样的力量 ③能够确保同学们做到行己有耻,树立底线意识 ④可以促进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我们不要做浑身带刺的人,总是讥讽别人的成功,嘲笑别人的失败,觉得别人哪里都不好、哪里都不行。这是因为浑身带刺的人
A.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总是人云亦云 B.没有批判精神,不敢质疑和批评他人
C.缺乏正确的批判态度,不考虑他人的感受D.缺乏挑战精神,没有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
4.某班同学准备以“青春当自强”为主题设计一期海报,下列名言警句中与该主题一致的是
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③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一位老师上课前,在教室门口多次深呼吸,调整好自己的表情,然后微笑着走进了课堂。事后他解释说,当时自己已经上了三节课,感觉有些疲惫,但考虑到对学生们的影响,一定要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讲台上。这件事告诉我们
①人的情绪是受自然环境影响的 ②对于负面情绪,只能压抑克制
③在生活中要学会合理调节情绪 ④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汉字是古老而具有生命力的文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以“海” 字为例,“每”一滴“水”汇集起来,就能成为浩瀚的大海;而大海 之所以博大,正是因为可以包容“每” 一滴“水上述解读对我们 参与集体生活的启示是
A.个人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
B.良好的集体需要团结合作,应该避免成员间的竞争
C.在集体生活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总是一致的
D.我们要胸怀宽广,包容集体中的一切缺点和错误
7.课堂上,同学们围绕“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展开了讨论。下列同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小娴:不管什么情况,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总会有冲突
②小乐: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规则
③小霖:如果集体规则不合理,可以提出积极的修改建议
④小昊: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是完全对立的,充满了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小佳准备参加个人舞蹈比赛,正在抓紧一切时间刻苦训练;但作为学校舞蹈队的成员,她又接到了学校集体舞表演的训练通知。小佳感觉自己无力兼顾个人比赛和学校演出,她有些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下列给小佳的建议和理由中,合适的是
A.选择参加个人比赛,集体应当满足个人的全部需求
B.优先考虑参加学校演出,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利益
C.果断放弃个人比赛,坚持集体主义就不能考虑个人利益
D.只能选择参加学校演出,追求个人利益就是极端个人主义
9.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的同学,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对此,我们的态度应该是
A.积极加入小群体,任何时候都要维护小群体成员的利益
B.选择远离小群体,因为小群体不利于个人成长和集体发展
C.选择融入小群体,因为能够从中体验到安全感和归属感
D.理智看待小群体,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反对小团体主义
10.建设美好集体,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我们要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为集体建设出一份力。下列同学的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学校运动会到了,我擅长写作,准备报名参加新闻报道组
②早上迟到被值周生查到了,我灵机一动,故意错报了班级
③我发现班里有同学早早到学校来抄作业,于是报告给了老师
④马上要选举班长了,我要劝说同学们选我的“好哥们”晓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在某校举行的“校园模拟法庭”活动中,小颖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案例、编写剧本、分配角色, 最后在课堂展示环节中她们获得了优胜小组奖励。参加这一活动有利于同学们
①培养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②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
③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习惯 ④远离竞争压力,学会友善待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 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制定的一部专门法律。该法对收集、处理个人信息的各类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为破解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
①表明只要制定了法律就可以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
②可以彻底消除各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
③为评判人们收集、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提供了准绳
④说明了每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
①任何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②每个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法律是保障人与人平等的唯一手段 ④法律不考虑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差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教育部制定颁布《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要求每所中小学配备至少一名法治副校长,负责法治教育并监督学校落实未成年人保护责任。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 ①可以从根本上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②是为了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特殊关爱和保护
③能够取代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④有利于形成保护未成人的机制和良好风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中国迈向法治时代,我们需要积极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下列行为表现中,符合法治要求的是
①小美与同学发生矛盾,在网上公开对方隐私
②老张进入社区时,拒不配合防疫人员的检查
③小李发现交通违章,积极向交警部门反映
④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5分。
16.(8分)我们正青春,成长正当时。我们的身体正在发育,思想逐步成熟,能力不断提高,这一切都见证着青春的成长。在“畅想青春成长”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围绕中心词GROWTH (中文译文为“成长”),进行了富有创意的字母解读。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仿照示例,从剩余的五个字母中任选两个进行创意解读。
(1)我选择的第一个字母是 ;
我的创意解读: 。
(2)我选择的第二个字母是 ;
我的创意解读:
17.(9分)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迅速兴起,在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丰富网络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直播内容低俗、诱导观众“打赏”等突出问题。2022年5月7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文件,明令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限制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直播活动。
18. (12分)道德与法治与语文学科联合推出了跨学科学习任务——“寻找经典作品中的优秀团 队”。任务要求同学们从自己读过、看过的经典小说或影视作品中,推荐一个优秀团队并说明理由。
下面是小海同学正在完成的任务单。
推荐团队:唐僧师徒取经团队(出自古典名著《西游记》)
成员简介: 唐僧: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是目标明确,意志坚定。 孙悟空:本领高强,降妖除魔从不畏惧,但是脾气急躁。 猪八戒:贪吃、懒惰,但是脾气好,情商高。 沙和尚: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但是缺乏主见。
推荐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联系美好团队的特征,帮助小海完成两点“推荐理由”。(6分)
(2)唐僧师徒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但不妨碍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取经任务。据此 谈谈我们在集体生活中,应如何与个性不同的同学相处。(6分)
19.(12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海淀区某小区等候核酸检测的居民,发现地上的两米间隔线变成了配有精美图案和经典古诗的贴纸,大家可以一边排队一边品读古诗。
这一创意来自于社区的一名中学生小博。一次做核
酸检测时,小博看到地上的间隔线有 些模糊了,于是
萌发了自己重新设计的想法。经过社区同意后,他精心
设计出40多条间隔线, 自费打印后张贴在地面上。小博设计的这份“诗意间隔线”,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点赞。
消息传到小博所在的学校后,老师和同学们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因为在他们眼里,小博一直都是一个让人暖心的阳光男孩。他的兴趣广泛, 善于发现并尝试各种有趣的事物,喜欢跳街舞 折纸飞机;他乐于助人,经常主动替同学做值日, 给大家分享学习经验……
(1)有的居民谈到,排队等待核酸检测时读一读地上的古诗,心情就不再那么着急了。结合所学,指出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是什么?(3分)
(2)小博同学的故事,对于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品味情感有何启示?(9分)
20.(14分)海淀区某中学以“与法同行”主题开展校园法治宣传周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我能列举】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
(1)写出两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名称(不得重复试卷中出现的法律名称)。(2分)
【我会分析】
(2)结合上面展板中的内容,说明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6分)
【我们倡议】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同学们拟定的倡议书补充三条具体做法。(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