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核心知识知识点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位置等发生变化 发光、放热、颜色改变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实例 石蜡熔化、灯泡发光、酒精挥发、水结冰等 燃烧、食物腐败、金属生锈、粮食酿酒、光合作用等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判断的唯一依据)联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知识点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水不支持燃烧、蒸发吸热 用于灭火酒精能燃烧、放出大量热 用作燃料石墨为灰黑色、质地较软 制铅笔芯●典型例题题型: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 蒸汽锅炉爆炸B.高粱酿酒 白磷自燃C.胆矾研碎 铁水铸成锅D.石蜡熔化 铁生锈答案:D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高粱酿酒、白磷自燃、铁生锈过程中都会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胆矾研碎、铁水铸成铁锅、石蜡熔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题型: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2.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易挥发 B.具有可燃性C.沸点78℃ D.具有特殊香味答案:B题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C.汽油用作汽车燃料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答案:C●巩固练习1.[2022·武汉中考] 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点高 B.可燃性 C.难溶于水 D.常温下呈固态2.[2022·湖南湘潭中考] 中国古代文明与技术,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下列古代工艺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活字印刷 B.海水晒盐 C.彩陶烧制 D.机杼织布3.[2022·湖南岳阳中考] 下列洞庭湖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中,主要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实施十年禁渔,恢复鱼类生态平衡B.束水攻沙,清除湖道的淤沙堵塞C.工业废水经中和、消毒等处理达标后排放D.退田还湖,扩大洞庭湖水域面积4.[2022·江苏扬州中考]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石墨能导电,可用于制作铅笔芯B.氮气是无色气体,可用作保护气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于高炉炼铁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5.[2022·重庆中考] 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盲人摸象 B.南辕北辙 C.火中取栗 D.绳锯木断6.[2022·泰安中考]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气焊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铜用于制导线 D.活性炭用于除冰箱异味7.[2022·四川遂宁中考]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成功举办,此次盛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下列涉及化学变化是( )A.点燃“飞扬”火炬B.硅胶浆料模具中冷却成型C.用绒线手工编织领奖花束D.裁剪布料制成“瑞雪祥云”服饰8.[2021·山东德州中考] 硫化氢(化学式为H2S)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可燃性气体, 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由上述信息可知硫化氢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A.无色 B.有刺激性气味C.可燃性 D.密度比空气大9.[2021·山东青岛中考]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古诗词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B.蜡炬成灰泪始干C.飞流直下三千尺D.吹尽狂沙始到金10.[2020·山东枣庄中考改编]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氮用作制冷剂B.甲烷用作燃料C.用钨制作灯丝D.铜丝用于制作导线参考答案:1. B [解析]熔点、溶解性以及物质的状态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2. C [解析]活字印刷、海水晒盐、机杼织布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彩陶烧制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 C [解析]选项A、B、D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工业废水经中和、消毒等处理达标后排放,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 D [解析]A选项,石墨能导电,因此可用于制作电极而不是铅笔芯,错误;B选项,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可用作保护气,错误;C选项,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可用于高炉炼铁,错误;D选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于干燥气体,正确。5. C [解析]选项A、B、D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火中取栗,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6. A [解析]A选项,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正确;B选项,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错误;C选项,铜用于制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错误。D选项,活性炭用于除冰箱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错误。7. A [解析]选项B、C、D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点燃“飞扬”火炬,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8. C [解析]颜色、气味以及密度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9. B [解析]选项A,千锤万凿出深山,是指将石灰石开凿,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选项B,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指蜡烛燃烧后变成灰,而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选项C,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的位置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选项D,吹尽狂沙始到金,是指利用沙子和黄金的密度的不同从而实现沙子和黄金的分离,是物理变化,错误。10. B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毒性、腐蚀性等是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否决定用途性质反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