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肇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保密★启用前
肇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Mg 24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东历史文化悠久。下列四种广东历史文化宝藏主要成分由硅酸盐构成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文化宝藏
名称 粤绣 潮州木雕 潮州功夫所用茶具 粤剧中的服饰
A.A B.B C.C D.D
2.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利用化学方法将转化为用途广泛的有机材料 B.燃煤中添加粉碎后的石灰石
C.2030年前扩大化石燃料的使用 D.勤开窗通风,加速室内空气流通
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电子式: B.乙烷的结构简式:
C.乙酸的球棍模型: D.乙醇的空间充填模型:
4.下列关于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糖类物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C.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D.蛋白质、纤维素、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5.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增稠剂 B.调味剂 C.着色剂 D.抗氧化剂
6.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B.
C.
D.
7.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下列生产活动中,没有运用相应化学原理的是( )
选项 生产活动 化学原理
A 环保工程师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 熟石灰具有碱性
B 利用便携式电池为手机提供能量 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利用黄铁矿制备硫酸 黄铁矿中硫元素可被氧化
D 利用焦炭和石英砂制取粗硅 二氧化硅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
A.A B.B C.C D.D
8.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该反应在常温下即可发生 D.相同质量的金刚石与石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相同
9.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 B.
C. D.
10.下列做法不属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将食物储存在冰箱中 B.在钢铁护栏表面刷油漆
C.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 D.用浓硝酸与反应制
1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部分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编号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
1 稀硫酸 偏向
2 稀硫酸 ……
3 溶液 偏向
根据上表中记录的实验现象,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1、2中均做电池的负极,提供电子
B.实验2中在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流表的指针偏向
C.实验3中的电极反应式为
D.通过实验3可说明金属性:
12.利用图2装置,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组合是( )
选项 气体X 试剂Y 溶液Z
A 溴的溶液 溴的溶液
B 溶液 水
C 饱和溶液 饱和食盐水
D 溶液 溶液
A.A B.B C.C D.D
13.部分含氨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如图3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液态a可用作制冷剂,g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
B.工业上由a出发制备e的路线:
C.b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
D.将分别蘸有e、f浓溶液的两根玻璃棒靠近时,可观察到白烟产生
14.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中,结构简式如图4所示。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B.能与溶液反应
C.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其中的碳碳双键
15.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气,按照制备、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下列装置(“→”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16.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需除去和,操作时依次加入试剂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1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铜片插入浓硫酸中 无明显现象 铜片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B 将的溶液滴入少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褪去 具有氧化性
C 向淀粉中加入的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再加入少量新制的,加热 无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未水解
D 分别向两个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和等质量、同规格的锌片,在其中1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加入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产生气泡速度快 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A.A B.B C.C D.D
18.某课外实验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数字化实验设备,探究镁与不同浓度盐酸的反应速率,两组实验所用药品如下表所示。实验测得反应体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镁条的质量/g 盐酸
物质的量浓度/ 体积/
① 0.01 1.0 2
② 0.01 0.5 2
A.图中曲线Ⅰ是实验②的压强变化曲线
B.理论上,反应足够长时间后曲线Ⅱ会无限接近曲线Ⅰ
C.实验①中若将的盐酸替换为相同浓度的硫酸,仍可获得相同的曲线
D.实验中若将镁条替换为等质量的镁粉,曲线Ⅰ和曲线Ⅱ在内的斜率均减小
19.下列关于硫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反应的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单质转化为盐:
B.酸转化为氧化物:
C.酸转化为盐:
D.可溶性盐转化为另一种盐:
20.以乙烯为原料生产环氧乙烷,过去主要使用氯代乙醇法,其合成方法为
现代石油化工采用银做催化剂,可以实现一步完成,其合成方法为
与氯代乙醇法相比,不属于现代合成路线的优点的是( )
A.缩短了反应历程 B.原料没有易燃物质
C.对设备腐蚀性小 D.没有副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4分)
的防治与利用对于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某小组在实验室中对的性质及回收利用等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Ⅰ.(1)用图6装置制备纯净的,装置中盛放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
(2)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Ⅱ.(3)用图7装置探究的性质。限选试剂:溶液、稀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淀粉溶液、新制溶液和品红溶液。
小组同学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实验一 用注射器将新制溶液注入充满的烧瓶中 出现淡黄色浑浊 具有①____________性
实验二 用注射器将②____________溶液注入充满的烧瓶中 ③____________ 具有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④____________
实验三 用注射器将溶液注入充满的烧瓶中 无明显现象 ……
实验四 用注射器将品红溶液注入充满的烧瓶中 品红溶液褪色 具有漂白性
(4)若向实验三所得溶液中通入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a. b. c. d.
(5)小组同学为探究对品红漂白作用的可逆性,需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_____。
22.(14分)
无论是在环境保护领域还是在工农业生产领域,氮及其化合物一直是我国科研重点。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过程属于氮的固定过程的是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工业合成氨
B.工业利用氨气合成硝酸
C.雷雨天中氮气与氧气生成氮氧化合物
D.通过碱性试剂将气态的氮氧化合物转化为固态含氮化合物
(2)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的原理之一为。
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充人和,发生上述反应,测得部分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8所示:
①其中B表示____________(填“”或“”)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
②该温度下,反应开始至时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
③时,反应____________(填“达到”或“未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_(填“>”“<”或“=”)逆反应速率。
④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化学反应速率
B.与的物质的量之和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3)实验室用溶液对氮氧化合物进行尾气吸收,例如溶液可将转化为和。该吸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某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新型燃料电池是以液态肼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构成,其原理示意图如图9所示。
该电池的正极为____________(填“电极甲”或“电极乙”,下同);电池工作时,向____________移动。
23.(12分)
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取某些重要化工原料的流程如下图示。
已知:苦卤是海水经蒸发浓缩析出食盐后所得的母液,主要含有和等。
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离子交换法。
(2)操作1包含了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一列操作,在实验室进行该系列操作不需要的仪器为____________(填编号)。
a.玻璃棒 b.酒精灯 c.分液漏斗 d.冷凝管
(3)试剂1可选用____________(填编号)。
a. b. c. d.
(4)工业上利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流程中第一次利用氯气氧化溴离子不能直接分离出溴蒸气的原因为____________。
肇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产品,故选C。
2.A 【解析】利用化学方法将转化为用途广泛的有机材料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A项正确;燃煤中添加石灰石,不能减少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B项错误;2030年前扩大化石燃料的使用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C项错误;加速室内空气流通与实现“碳中和”目标无关,D项错误。
3.B 【解析】乙烷的结构简式为,B项错误。
4.C 【解析】蛋白质中含N等其他元素,A项错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项错误;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C项正确;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5.D 【解析】增稠剂、调味剂、着色剂与食品的色、态,味有关,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选D。
6.C 【解析】A、B中的反应均为取代反应,D中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C。
7.D 【解析】熟石灰具有减性,可以处理酸性废水,A项正确;便携式电池工作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项正确;利用黄铁矿制备硫酸的过程是硫元素被氧化的过程,C项正确;利用焦炭和石英砂制取粗硅与二氧化硅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无关,D项错误。
8.B 【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项错误;由能量可知石墨较稳定,B项正确;该反应在高温高压下才能进行,C项错误;金刚石相对能量较高,相同质量的金刚石与石墨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热量较多,D项错误。
9.A 【解析】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存在的溶液显黄色,C项错误;与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10.D 【解析】温度降低使反应速度减慢,钢铁表面刷油漆隔绝空气,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催化剂,均属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硝酸浓度增大,氧化性增强,浓硝酸与反应生成,不属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故选D。
11.C 【解析】实验1中电极做电池负极,提供电子,A项错误,实验2中在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流向,电流表的指针偏向,B项错误;实验3中的电极反应式为,C项正确;实验3因为其有两性,不能比较金属性,D项错误。
12.C 【解析】不溶于饱和溶液和饱和食盐水,C项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
13.C 【解析】液氨可用作制冷剂,铵盐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A项正确;工业上经,最终制备出,B项正确;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在氧气中不燃烧,C项错误;氨水与浓硝酸易挥发,分别蘸有浓氨水与浓硝酸的两根玻璃棒靠近时,可观察到白烟产生,D项正确。
14.D 【解析】分子中含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项正确;含酯基,能与溶液反应,B项正确;与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正确;分子中的羟基也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项错误。
15.B 【解析】实验室用加热固体反应制取气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A项正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集气瓶内导管应短进长出,B项错误;氨气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项正确;氨气易溶于水,处理尾气时应有防倒吸措施,D项正确。
16.A 【解析】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时,加入试剂除去,加入除去,加入除去和,最后加入除去和,故选A。
17.D 【解析】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并非产生氧化物薄膜,A项错误;该实验体现了的还原性,B项错误;加悬浊液前,需将溶液调至碱性,C项错误;构成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D项正确。
18.B 【解析】实验①中盐酸的浓度是实验②中盐酸浓度的2倍,因此实验①生成的速率较快,单位时间内反应体系压强变化程度较大,因此图中曲线Ⅰ是实验①的压强变化曲线,A项错误;实验①和实验②中酸均过量,相同质量的镁条完全反应,理论上生成氢气量相同,最终曲线Ⅰ和曲线Ⅱ达到相同压强,B项正确;硫酸为二元强酸,相同浓度的硫酸中浓度是盐酸的2倍,无法获得相同的曲线,C项错误;实验中若将镁条替换为等质量的镁粉,反应速率均加快,曲线Ⅰ和曲线Ⅱ在内的斜率均增大,D项错误。
19.D 【解析】与S反应生成,A项错误;浓与红热的C反应方程式为,B项错误;亚硫酸为弱酸,离子方程式书写中不能拆分,C项错误;故选D。
20.B 【解析】现代合成路线只有一步反应,缩短了反应历程,A项正确;乙烯属于烃类,易燃烧,B项错误;现代合成路线不使用,没有生成,对设备腐蚀性小,C项正确;现代合成路线原子数不变,原子利用率为100%,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4分)
Ⅰ.(1)圆底烧瓶(1分)
(2)(2分) (2分)
Ⅱ.(3)①氧化(1分) ②(1分) ③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1分)
④(2分)【或②酸性高锰酸钾(1分) ③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1分)】
④(2分)或②(1分)
③出现白色沉淀(1分)
④】
(4)ac(2分)
(5)从实验四的烧瓶中取少量已褪色的品红溶液于试管中并加热,溶液恢复红色(合理即可)(2分)
【解析】Ⅰ.(1)装置中盛放的仪器名称为圆底烧瓶。
(2)实验中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取的气体先通过浓硫酸洗气除去水分,密度大于空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最后连接尾气处理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Ⅱ.(3)①与反应可以生成S单质,体现出具有氧化性。
②为证明具有还原性,可使用的试剂有溶液、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③对应的现象为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
④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4)与溶液不发生反应,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若通入,可将氧化为再生成沉淀,若通入将溶液调成碱性,可生成沉淀,故选ac。
(5)为探究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需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从实验四的烧瓶中取少量已褪色的品红溶液于试管中并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22.(14分)
(1)AC(2分)
(2)①(2分) ②(2分) ③未达到(1分) =(1分) ④C(2分)
(3)(2分)
(4)电极乙(1分) 电极甲(1分)
【解析】(1)氮的固定过程是将氮气转化为化合物,所以应选工业合成氨和雷雨天中氮气与氧气生成氮氧化合物,另外两个选项不涉及氮气的转化。
(2)①其中A表示和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的和时,生成的B,则B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②该温度下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③由图可知,时,反应未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④该反应中与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时反应设有达到平衡,A项错误;由C元素守恒可知,反应过程中与的物质的量之和保持不变,不能说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项错误。
(3)溶液将转化为和的离子方程式为。
(4)该电池的正极为电极乙;电池工作时,向电极甲移动。
23.(12分)
(1)蒸馏法 电渗析法(2分)
(2)cd(2分)
(3)bd(2分)
(4)(2分)
(5)(2分) 溴蒸气的浓度太低(2分,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
(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一列操作中不需要的仪器为分液漏斗和冷凝管。
(3)试剂1应选用碱性物质,即或。
(4)工业上利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
(5)“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流程中第一次利用氯气氧化溴离子不能直接分离出溴蒸气的原因为溴蒸气的浓度太低,需要进行一次富集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