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综合实践活动——《有多重》前置作业 认识千克、克(作业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综合实践活动——《有多重》前置作业 认识千克、克(作业设计)

资源简介

综合实践活动——《有多重》前置作业——认识千克、克
作业名称:认识千克、克
作业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3.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作业内容/设计:
活动时间:学习《有多重》之前
活动地点:家里
活动方法:操作法+记录法+文献法
人员分工:学生负责操作和记录,家长负责推荐看点,不可以讲解知识点。
活动步骤:
测一下自己和家人的体重,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可以用“g”表示。1千克有多重?找来一千克的物品称一称,并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重量。
一千克的物品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初次学习有关质量单位的知识,重点是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初步建立起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进行充分感知和体验,增加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设计意图:认识质量单位“千克”。“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16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等生活实例,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的实际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感受1千克究竟有多重,帮助学生建立起1千克的质量概念。】
1克有多重?找来一克的物品称一称,并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重量。
一克的物品
【设计意图:认识质量单位“克”。呈现“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3个曲别针约重1克”等实例,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的操作活动感受1克究竟有多重,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克的质量概念。】
思考1千克和1克有什么关系,找来生活中例子说一说。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可以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物体的质量,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再次感知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巩固学生在大脑中初步建立起来的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加深对这两个常用质量单位的理解。】
四、认识作业验收/展示方式:
学生根据记录法、操作法、文献法完成实践作业。
动手操作的过程可以录制小视频。
五、作业指导:
器材准备:带有1千克和克重量的物品、记录单。
操作步骤:
(一)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可以用“g”表示。1千克有多重?找来一千克的物品称一称,并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重量。
(二)1克有多重?找来一克的物品称一称,并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重量。
(三)思考1千克和1克有什么关系,找来生活中例子说一说。记录内容及形式的建议:可以用文字符号、数字符号、图形符号表示。
注意事项:在查阅过程中不能及时用笔记录可以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为了更好的课上交流,记录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查阅文献要到新华书店、图书馆或正规出版的电子书籍当中查阅,网络数据可参考,不可全信。
活动过程:描述+活动记录表
学生经历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可以用“g”表示。1千克有多重?找来一千克的物品称一称,并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重量;1克有多重?找来一克的物品称一称,并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重量;思考1千克和1克有什么关系,找来生活中例子说一说的活动过程,并完成相应的记录表和任务单,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成果展示:
学生用文字、图画或操作的方式填写学习记录单。
学生用小视频的方式展示动手操作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