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第04课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人们带着期盼和希冀,与苦难的2020挥别,迎来2021,暑假伊始,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破口,德尔塔病毒毒株迅速向全国范围扩散,疫情形势严峻,但一切又都那么井然有序。习总书记曾感慨:“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让疫情当前的多地短短数天内完成逾千万人的免费核酸检测。这样大规模、供应及时且免费的核酸检测措施,让众多外国网友都高呼羡慕:“太酷了,中国在行动。这才是积极有为的政府。”让我们回首2020中国抗疫记。
1.从领导力、动员力、执行力三个角度阐述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是抗疫的“主心骨”;
2.以具体的事例、翔实的数据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
3.引经据典,高度赞美了中国人民在抗疫期间所展现的永恒不灭的精神品格;
4.选取典型的人物事迹赞美抗疫期间创造生命奇迹的新时代中国脊梁;
整体感知
5.说明了坚持“科学防治”是取得抗疫胜利的“压舱石”;
6.总结、反思抗疫的经验和教训;
7.论述了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大国担当及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
8.以“重焕生机的中国”与历史上屈辱的中国进行对比,号召全国人民坚定信念,在深重的苦难与磨砺中汲取力量,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前进,照应题目,揭示主旨。
整体感知
4月7日,开启了灯光照明的武汉黄鹤楼(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01-06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中国抗疫的胜利进总结:
07将视角由国内转向全球,写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大国担当
08将视角由过往、当下转向未来,写对中国未来的展望
01-02从国家力量、国家制度层面进行总结
03-06分别从灾难意义、执政理念、抗疫方法、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总结
整体感知
写作思路
01回顾抗疫,高唱凯歌
——获胜总结
02制度优势,八方支援
——胜利保障
03中华更韧,民族更强
——灾难意义
04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执政理念
05理性抗疫,科学防治
——疫情防控
06正视问题,守正补弱
——抗疫反思
07全球抗疫,同担风雨
——大国担当
08新生中国,扬帆远航
——展望未来
拟小标题
整体感知
2月2日拍摄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3月15日,湖北省襄阳市水星台社区党委书记刘晓琳(右二)和社区工作人员在查看、分发居民从网上订购的生活用品。
武汉夜晚的“战疫灯光秀”(4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赏析语言
中国加油
本文的语言凝练,富有文采,除引用了一些诗文名句外,还有自身锤炼的佳句,含义隽永。请举出令你感触最深的几句,并简要阐释其内涵。
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化用英国诗人雪菜的诗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同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寒冬象征着困境,而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阻挡不了”说明困难总会过去,希望必将到来,这句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和面对困境的乐观精神。
01
赏析语言
4月29日,武汉黄鹤楼景区重新开放,这是抗疫一线代表在武汉黄鹤楼景区重新开放仪式上撞钟祈福。 新华社 肖艺九 摄
  5月6日,武汉首批121所学校高三年级正式复学。在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入校后在手部消毒区洗手。 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灾难比喻成镜子。灾难面前,人会充分暴露其品性,一个民族也是如此。突如其来的疫情,虽说是灾难,但也展现了中华民族沉稳干练、坚毅果敢、团结互助、乐观进取等优秀品质。
02
赏析语言
1月24日晚,由陆军军医大学抽调精干医务人员组建的医疗队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停机坪集结,准备连夜驰援武汉。
  2月7日,在南昌昌北机场,江西省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在出发前宣誓。医疗队从南昌出发奔赴湖北随州开展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
每一个生命奇迹,都源于永不放弃的努力。
生命奇迹之所以成为奇迹,在于绝境中求生存,夹缝中寻突破,不抛弃不放弃。很多“奇迹”并非真的是奇迹,而是人们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奇迹”在峰回路转处等着而已。
03
赏析语言
1月27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综合病区楼,张定宇在联系协调工作。 新华社发(柯皓 摄)
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比喻成文明标尺。生命是宝贵的,只有高度发达的文明才会对生命保持足够的尊重,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明水平。
04
赏析语言
4月4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下半旗,表达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没有生而英勇,只因选择无畏。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在灾难或困难面前,其生物本性都是趋利避害。但人与动物不同的是在面对困难或者灾难时,人会勇于奉献甚至牺牲生命,把希望和幸福留给他人,这不是因为他天生勇敢,而是他在大我精神支配下的最终选择。
05
赏析语言
2月27日,志愿者张建国(左)和儿子张洪赫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街道花园社区车辇店胡同口的疫情防控值班点值守。
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
支撑我们走出黑暗的,是燃于内心深处的希望之光面对困境,只要我们每个人信念不倒,信心不灭,则一定能走出黑夜,迎来光亮璀璨的新世界。
06
赏析语言
4月15日,中国赴沙特阿拉伯抗疫医疗专家组从宁夏银川启程,这是工作人员在装运援助沙特阿拉伯的医疗物资。 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4月20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与柬埔寨医务人员进行视频交流。
团结合作是最强的“免疫力”。
独木难支,唯万木成林,才能防御风沙侵袭,才能改变恶劣环境。面对困难或险境,人们唯有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才能形成合力战胜困难。抱团取暖踏坎坷,守望相助渡难关。
07
赏析语言
上图:1月26日拍摄的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下图:2月5日拍摄的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经过十昼夜的奋战,2月6日,雷神山医院正式通过武汉市城建和卫健部门的验收,并开始逐步移交
思考探究
中国加油
20世纪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将一块折断之后又愈合的股骨称为“人类文明的起点”。如何理解玛格丽特·米德的这一观点?
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先民们以狩猎为生,大家群体围猎,如果有人折断了股骨,那他就会掉队落单,只能静卧或饿死或病死或被野兽吃掉,生命的终点往往定格在那块断裂的股骨上。
思考探究
一块愈合的股骨,表明有人将伤者带到了安全的地方,并且照顾他,给他提供食物和保护,让他慢慢康复并重新步入生活。这“一块折断之后又愈合的股骨”证明的不仅仅是伤者再次站立这一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它证明的了困境中的人得到帮助这个过程的存在,证明人们有了怜弱恤孤的思想情感,这正是人类告别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也可以说,互相帮助是文明的初心与起点。
思考探究
写作手法
中国加油
1.全景视角,立体式的内容呈现
2.材料丰富,数据翔实
3.语言生动隽永,富有表现力
(1)引用诗文,意蕴深厚
(2)运用比喻,生动形象
(3)运用整句,富有气势和感染力
详见配套教案
你们放下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抹着泪转身出发;你们微笑着启程,告别年迈的父母;你们送别离去的战友,眼里含着泪水继续前行。
最美的画面,是危难中逆行的身影;最美的声音,是出征前铿锵的誓言;最美的故事,是默默无闻爱的践行。二零二一,你是最美的人。希望如约而至的不止是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你。
致敬逆行者
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