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6 狼牙山五壮士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他的声音大极了,简直能震破人的耳膜。B.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C.风太大了,地都被揭掉了一层皮。D.他抬起头,想确定下方向,突然间头晕目眩,好像天地都旋转起来了。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你全神贯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够做好。B.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C.雷锋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D.他居高临下地阐述了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历史意义。3.大举进犯。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往上托;往上升 B.举动 C.兴起;起 D.提出我能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马宝玉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A.放任,不加拘束 B.放C.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5.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地,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A.板着B.强忍住 C.拉紧6.下列对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中的“横七竖八”“许多”说明了很多敌人上山时采用了迂回的战术,但最终还是被消灭了。B.“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说明石头砸下去非常迅猛有力,非常密集,体现了战士英勇杀敌的坚定决心和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C.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是因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心愿,喊出的是中华民族的心声,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D.文章紧扣题眼“壮”字展开叙述。先写五个人面对超过自己数倍的敌人,接受掩护任务,揭示其胆之“壮”;再写英勇战斗,痛击敌人,揭示其行之“壮”;接着写诱敌上绝境,揭示壮士们不仅豪壮,而且有智谋;最后高喊口号舍身跳崖,揭示其气节之“壮”。二、填空题7.精读课文,品析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上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1)这段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_________描写?(2)从“上前一步”“夺过”二词能体会到班长马宝玉______________。从“猛的举起”“_______”等词语中,能感受到他的勇敢果断和对敌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全神( ) 斩钉( )( )身( )骨 ( )首( )胸气( )山河 坚强不( )惊( )动( ) ( )七( )八1.上面词语中都可以用来形容气概雄伟、浩大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上面词语中含有反义词的两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3.用画横线的词语造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9.用“贡献”造句。例句:我现在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10.按要求写句子。1.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战士瞄准敌人全神贯注地射击。(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五位战士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五位战士有计划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阅读感悟。狼牙山五壮士(节选)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 )痛击追上来的敌人,( )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11.请用小标题概括片段内容:__________。1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3.选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例如第②句概括写了五位战士痛打敌人,这是__________的描写;再如第③句描写了班长马宝玉的沉着指挥,这是__________的描写。14.选文中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的描写给人以整体感,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群体的英雄形象。B.点的描写让人从具体的细节中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位壮士的英勇顽强。C.点面结合的写法,具体生动、形象有趣。课内拓展阅读。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 )落山涧( ),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 )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 )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15.在文中括号里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不少敌人坠________落山涧________,粉身碎骨。他刚要拧________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________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16.“居高临下”的意思是________;“山涧”的意思是________。17.画出文中有“看”的意思的两个词,并体会这两个词的含义。18.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表现了壮士们________的精神。19.他们的脸上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因为________。20.从“纵身跳下深谷”和________我们看到了五壮士________光辉形象。参考答案:1.B【详解】A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震破人的耳膜”夸张地形容声音大。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C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地都被揭掉了一层皮”夸张地形容风大。D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天地都旋转起来了。”夸张地形容头晕目眩的状态。2.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该成语不合语境。3.C【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选自《狼牙山五壮士》。大举进犯:意思是率大军大规模地侵犯。举:兴起;发起。4.C5.A4.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纵身:用力使身体腾起。“纵”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5.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绷”板着。6.B【详解】ACD.正确。B.有误,“用石头砸”不是因为石头砸下去很迅猛有力,而是因为当时的弹药非常的珍贵,可以先用其他东西杀敌,等到关键时刻再用弹药。7. 语言 当机立断,有勇有谋 砸 痛恨【详解】(1)本题是对描写手法的考查。常见的描写方法有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其中人物描写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解答本题时首先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句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抓住要点重点词句分析。结合句子中的“拧开”、“夺过”、“举起”等词可知这是动作的描写方法;从句子中的“大声喊道”可知这是运用了语言的描写方法。即这段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方法。(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要熟记。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通过阅读句子可知这是对班长马宝玉指挥战士砸敌人的描写,从“上前一步”“夺过”二词能体会到班长马宝玉当机立断,有勇有谋;从“猛的举起”“砸”等词语中,能感受到他的勇敢果断和对敌人的痛恨之情。据此作答即可。8. 贯注 截铁 粉 碎 昂 挺 壮 屈 天 地 横 竖 气壮山河 惊天动地 惊天动地 横七竖八 琪琪没完成作业就想出去玩,妈妈斩钉截铁地说:“不行!”【详解】考查对成语的积累理解与识记。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粉身碎骨:指死亡(有强 调的意味)。气吞山河:气势可以把山河吞没。形容气魄很大。坚强不屈:坚韧、刚毅,毫不屈服。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9. 水稻之父袁隆平为祖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爸爸经常说,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作出不平凡的贡献。【详解】本题考查造句。贡献指的是把自身拥有奉献给别人,或者以自身行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等,是一种具有自我牺牲性质的精神。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对社会有贡献,就有出息。他正在为祖国默默无闻地贡献着青春。10. 日寇进犯。 小战士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五位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缩句要将句子缩到最短,保留其原始的主谓宾结构即可。本题去掉句子的枝叶“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即可得到一句缩句。即:日寇进犯。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修改能力。修改病句,要找出病因。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本题病句中“瞄准敌人”与“全神贯注地”语序颠倒了,互换位置即可,即:小战士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3.本题考查学生用关联词合并句子的运用能力。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本题分句“五位战士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与“五位战士有计划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之间是并列关系,故要运用上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一边……一边……”即可。即:五位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11.痛击敌人12.一边……一边……13. 面 点14.C11.本题考查概括小标题。通读选文,从“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可知讲述了痛击敌人。12.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正确用法。在解答时只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选用正确的关联词语就可以了。仔细阅读句子,分句前后表示并列关系,所以选择“一边,一边”这组关联词。13.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手法。点面结合,是写作方法,指的就是详写和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属于面的描写。“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属于点的描写。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点面结合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一般用在场面、环境描写中,既给读者以整体感,又让读者能真切地了解到事物(景物)的具体特点。使用这种写法有3点好处,一是通过概括地写出场面气氛特点,选择合适的“点”来具体详写,能烘托环境气氛;二是在写人作文中,围绕“面”表述的特点,选择典型的“点”来表现和证明,能够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三是点明场面的基本情况、特点,再选择典型的人或事物具体描写,使场面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具体,更好地表现写作主题。文中面的描写给人以整体感,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群体的英雄形象,点的描写让人从具体的细节中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位壮士的英勇顽强。15. zhuì jiàn nǐng jī16. 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指山间的水沟。17.眺望:指的是从高处往远处看。在文中是说五壮士胜利完成了掩护的任务,他们在看远处的群众和部队的主力,表现了他们视死如归,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望望:是看的意思,在狼牙山五壮士里表示对敌人的蔑视、仇恨。18. 动作 语言 不怕牺牲、浴血奋战19.他们完成了任务,为大部队争取了能转移的时间。而且杀死了许多敌人,让大部队取得了胜利。20. 昂首挺胸 视死如归15.考查对字音的辨析。坠落:zhuì luò山涧:shān jiàn拧开:nǐng kāi叽里呱啦:jī li guā lā16.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山涧:山间的小水流。17.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从“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视死如归与英勇。从“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可以看出对敌人的仇恨。18.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从“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等处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从“‘同志们!用石头砸!’”等处看出了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出为争取时间,杀死敌人让部队取得胜利的大无畏精神。19.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结合“‘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中可以看出因为他们的牺牲,大部队取得了胜利。20.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中可以看出因为他们的牺牲,大部队取得了胜利。体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形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