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教案

资源简介

必修1第四课第一框《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教学重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与学法建议]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资料:小品-昨天 今天 明天)
大婶:“那时候穷,他家啥也没有。”
大叔:“不是还有一件家用电器吗?”
主持人:“还有家用电器?”
大叔:“手电筒呗”
问题探究:消费品从哪而来?为什么那个时候,连一些普通的家用电器都没有
学生活动讨论
教师总结:人们所消费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是通过生产莱提供的。满足消费,就必须发展生产。
(一)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一起看视频,回顾我们交通工具的变迁)
从11路公交车到自行车,到公交、地铁,我们出行越来越方便、快捷,以后还有可能去太空旅行。
(请大家结合课本思考下面问题)
(1)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坐不能坐地铁呢?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从过去买一辆单车到现在买一辆汽车,从钱货两清消费到贷款消费,为什么过去不贷款买汽车呢?为什么过去是钱货两清消费而不进行贷款消费呢?
(学生回答)这是因为生产力发展了,收入增加了、稳定了,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更乐观了。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时候,人们首先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一旦生产力发展了,收入提高了,消费方式就会随之多样化。这说明了什么?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3)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广州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交车不断的增加,出租车也在增加,人力车不见了,摩托车也禁止了,地铁开通了,这中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大大提高了。
(4)随着各种名牌轿车不断推出,许多人把购买高档汽车定为自己消费的目标,“有房有车”成为一种追求。在80年代之前人们会不会有这样的目标呢?
(学生回答)不会,因为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没有汽车生产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
总结:因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所以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是靠生产创造出来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过渡)思考:既然生产这么重要,所以有人认为,我们只要重视生产就够了,生产发展了,消费水平自然就提高了,这种观点对吗?
(学生回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忽视了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1)当前,物价飞涨许多买车者望车止步,汽车公司会发愁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企业生产者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但汽车卖不出去,汽车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无法得到实现,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由此可得知: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如果你现在买一辆汽车,在性能、款式等方面会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要求提高了,包括它的速度、安全性、舒适性等,由于经济发展比较快,生活水平提高,对于交通工具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汽车美容等等,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要解决当前消费需求持续不振的问题,措施之一就是要大力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开辟更多的消费领域,促进新兴产业的成长。由此可知: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4)怎样才能促进汽车企业职工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学生回答)提高职工的收入,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满足职工体力和脑力发展的需要,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生产积极性。这说明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总结: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因此,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过渡)学习了以上内容,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首先要看到生产的决定作用,反对不顾当前生产力,盲目超前消费;其次要看到消费的反作用,排除“重生产,轻消费”思想,合理引导消费,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发展。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根据上面已学过“生产决定消费”观点,进行设计问题:“要想提高消费水平该怎么办?”从而引出第二目内容“大力发展生产力”。
(解读探究五,也就是课文34页的探究题,并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材料设计问题)
(1)结合图和亲身感受,说说我国生产发展的成就;
(2)谈谈近些年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
(3)为什么我国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还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由负责人进行小结,说明原因,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以及意义。
①理论原因: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因素,并且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从而推出要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B.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包括生产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其中生产者是决定因素,生产工具是主要标志,从而得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人才,重视人才,要大力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现实原因: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推理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我们让同学下去搜集有关资料,看一看国家为发展生产力,做出了哪些努力,下面请同学展示资料)
学生通过实物展台进行展示
通过刚才的展示,我们来总结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必须科技为先、以人为本。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科技关键靠人才,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人为本。
(3)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三)课堂总结、点评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没有改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强盛。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好。
(结束)在歌曲《越来越好》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三优工程教学设计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教学设计
平遥中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