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提高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提高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冲刺100单元达标卷(提高)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考试时间:100分 试卷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2019·江苏六年级单元测试)李师傅和王师傅加工1200个零件,李师傅每小时加工80个,王师傅每小时加工120个.
求两人合干5小时还剩下多少个没做完?正确的列式是( )
A.1200-(80+120)×5 B.(80+120)×3
C.1200÷(80+120) D.(1200-400)÷(80+120)
2.(2016·江苏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6×÷6×=( )。
A.1 B.36 C. D.
3.(第4讲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梳理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巩固提升)苏教版)如果a×=b÷=c×,且a、b、c均不等于0,则a、b、c从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b<a<c B.a<b<c C.c<a<b D.c<b<a
4.(2021·江苏六年级期中)一杯糖水,糖与水的质量比是1∶6,喝掉一半后,糖与水的质量比是( )。
A.1∶3 B.1∶6 C.1∶12 D.无法确定
5.(2015·湖北五年级期中)在10g水中放入3g盐,盐占盐水的(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6.(2019·江苏六年级单元测试)李玉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总数的 ,第二天看的页数比第一天多7页,这时还剩下56页没看,这本书共有________页.
7.(2018·江苏全国·)的倒数是______,_____没有倒数,2.5的倒数是____
8.(2019·江苏全国·)1里面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个。
9.(2019·山西六年级期末)一项工作,甲独做要7时,乙独做要9时,甲、乙两人所用时间比是(______),工作效率比是(______)。
10.(2021·江苏六年级期末)12∶18==6÷( )=16∶( )。
11.(2021·江苏六年级期末)观察下图,将涂色部分与整个图形的面积关系分别用分数、最简整数比表示,=( )∶( )。
12.(2021·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学校食堂运来一批大米,已经吃了全部大米的,正好是2.4吨。学校食堂运来的这批大米一共有(________)吨。
13.(2021·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小莉买了4本笔记本用去12.8元,笔记本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________),比值是(________)。
14.(2021·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六年级月考)已知A与B互为倒数,那么的计算结果是(________)。
15.(2021·江苏六年级期中)李叔叔骑自行车分钟行了千米,他平均每分钟行(______)千米,行1千米需要(______)分钟。
16.(2021·江苏五年级期末)学校买来5箱苹果,每箱8千克,平均分给12个班。每班分得千克,每班分得总苹果数的,每班分得一箱苹果的。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2分)
17.(2020·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实验学校六年级期中)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倒数都比1小.(____)
18.(2021·江苏六年级期中)一个数除以,相当于把这个数缩小4倍。(______)
19.(2021·江苏六年级期末)食堂运回2吨大米,每天吃这些大米的,可以吃8天。(________)
20.(2021·安徽六年级期末)如果甲乙两数的比是2∶3,那么甲比乙少。(________)
21.(2021·江苏六年级期末)甲、乙、丙三人分一箱水果,若按1∶2∶3或3∶2∶5的比分配,则两种分法中,乙分得的一样多。(________)
22.(2021·江苏六年级期末)若甲×=乙÷=丙×,(甲、乙、丙均不为0),那么最小的是丙。(________)
四、口算和估算(共8分)
23.(本题8分)(2021·山西六年级期末)直接写得数。
126+99= 4-0.6= 2÷0.02=
五、脱式计算(共12分)
24.(本题12分)(2021·江苏六年级单元测试)计算下面各题。
×14× ÷÷ ÷×
×÷ ÷7× 135÷÷
六、解答题(共36分)
25.(本题4分)(2021·北京六年级期末)六(1)班举行元旦晚会,班委会决定要买40千克水果,据调查喜欢吃苹果和桔子的人数比是5:3.苹果和桔子分别买多少千克才合适?
26.(本题4分)(2021·江苏五年级期中)学校举行跳绳比赛,规定每人跳100下,小红用了分,小明用了分,小东用了分,谁跳得快?请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27.(本题4分)(2021·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学校合唱队有队员56人,男队员人数的和女队员的相等,合唱队有男队员多少人?
28.(本题4分)(2021·辽宁五年级课时练习)红旗小学修建一条塑胶跑道,因技术革新,实际造价比原计划节约了18万元,正好比原计划节约。原计划造价多少万元?
29.(本题5分)(2020·江苏六年级期末)某建筑工地要配制一种混凝土,其中水泥、黄沙、石子的比是2∶3∶5,如果这三种材料都有30吨。当黄沙用完时,水泥还剩多少吨?石子需要增加多少吨?
30.(本题5分)(2021·江苏六年级期中)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了全程的后,距中点还有3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1.(本题5分)(2021·江苏六年级期末)工程队对江北快速通道二期工程部分路段进行维修,已经修了全长的,还有4.8千米没有修。工程队已经修了多少千米?(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
32.(本题5分)(2021·江苏六年级单元测试)德邦物流公司有一辆货车从龙岩开往上海,第一天行了全程的,第二天行了全程的,此时超过中点160千米,龙岩到上海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冲刺100单元达标卷(提高)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考试时间:100分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2021·山西六年级期末)如果(a、b都不等于零),那么( )。
A.a>b B.a=b C.a<b
【答案】C
【思路引导】
令=1,分别表示出a、b的值,再比大小即可。
【完整解答】
令=1,则
a=
b=
<,所以a<b。
故答案为:C
【考察注意点】
赋值法是解答此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2.(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易错盘点)把甲桶油的倒入乙桶后,两桶油同样重,那么原来乙桶油是甲桶的( )。
A. B. C. D.无法确定
【答案】A
【思路引导】
根据题意,把甲桶油的倒入乙桶后,两桶油同样重,把甲桶油看做单位“1”,这时乙桶油比甲桶油就少2个,乙桶的油是甲桶油的1--,据此解答。
【完整解答】
1--
=-

故答案选:A
【考察注意点】
本题考查分数减法的计算,关键是单位“1”的确定。
3.(2020·浙江六年级期末)疫情期间,某高速公路服务区小时检测48人的体温,平均每小时能检测几人?乐乐这样画图和列式计算(如下图),算式中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
A.小时能检测的人数 B.小时能检测的人数
C.小时能检测的人数 D.1小时能检测的人数
【答案】B
【思路引导】
由图可知,乐乐将一小时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时间也就是小时可以检测48人,所以用表示求5份中的1份的时间可以检测多少人。
【完整解答】
表示小时可以检测的人数。
故答案为:B。
【考察注意点】
此题考查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的应用。
4.(2021·江苏六年级期末)人体躯干(脚底至肚脐的长度)与身高的比值越接近0.618,这个人的身材比例就越完美。在日常生活中,女士大都喜欢穿高跟鞋来改善躯干和身高的比值。王阿姨身高160厘米,躯干96厘米,要使身材比例接近完美,她应选择( )厘米的高跟鞋。
A.4 B.5 C.8 D.10
【答案】C
【思路引导】
根据题意可知,(躯干+高跟鞋的高度)除以(身高+高跟鞋的高度)的值,越接近0.618,身材比例越完美,将每个选项的高跟鞋高度代入算式解答即可。
【完整解答】
A.(96+4)÷(160+4)=100÷164≈0.610,0.618-0.610=0.008;
B.(96+5)÷(160+5)=101÷165≈0.612,0.618-0.612=0.006;
C.(96+8)÷(160+8)=104÷168≈0.619,0.619-0.618=0.001;
D.(96+10)÷(160+10)=106÷170≈0.624,0.624-0.618=0.006;
0.001<0.006<0.008;
故答案为:C。
【考察注意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穿上高跟鞋后,躯干和身高会同时增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5.(2021·江苏六年级期中)米是1米的,也是3米的。
【答案】;
【思路引导】
用除以1,就是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用除以3,就是米是3米的几分之几,即可解答。
【完整解答】
÷1=
÷3=×=
【考察注意点】
本题考查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6.(2021·河南五年级期末)在( )里填上“>”“<”或“=”。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 > >
【思路引导】
一个非0数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数;一个非0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数。
一个非0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一个非0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完整解答】
>1,则<;
=1,=,1>,则>;
<1,则>,<,即>。
【考察注意点】
本题考查积与乘数、商与被除数的关系。要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并熟练运用。
7.(2021·安徽蚌埠市·六年级期末)如图,长方形的长是40厘米,宽是20厘米,B、C两点把长方形的一条长按1∶2∶1分成了三段,线段BC长(______)厘米,三角形ABC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答案】20 200
【思路引导】
由图可知:线段BC在长方形的长上面,B、C两点把长方形的一条长分成了(1+2+1)份,求出其中的一份,线段BC占其中的两份,乘2即可;三角形ABC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20厘米,再按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代值计算即可。
【完整解答】
40÷(1+2+1)×2
=40÷4×2
=10×2
=20(厘米)
20×20÷2
=400÷2
=200(厘米)
【考察注意点】
本题的重点是根据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线段BC的长度,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解答。
8.(2021·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六年级期中)学校举办运动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在115—125人之间,已知男运动员的人数是女运动员人数的,则男运动员有(________)人,女运动员有(________)人。
【答案】75 45
【思路引导】
已知男运动员的人数是女运动员人数的,则运动员的人数应是3+5=8的倍数,又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在115-125人之间,所以这个数应是大于115小于125的数,在此范围内8的倍数是120,所以运动员有120人,然后再分别乘男、女运动员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可求出男、女运动员的人数,据此解答。
【完整解答】
3+5=8
8×15=120(人)
120×
=120×
=75(人);
120×
=120×
=45(人)
则男运动员有75人,女运动员有45人。
【考察注意点】
本题的重点是先确定运动员的人数,再根据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解答。
9.(2021·江苏六年级期中)一辆客车3小时行了全程的,每小时行45千米,全程长_______千米,行完全程一共需要_____小时。
【答案】225 5
【思路引导】
由题意知:3小时行了全程的,可求得每小时行全程的几分之几(÷3)。这个分率对应着45千米,用除法即得全程路程。据此解答。
【完整解答】
45÷(÷3)
=45÷
=225(千米)
225÷45=5(小时)
【考察注意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本题1分)(2020·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期末)如图,用五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周长是88厘米,大长方形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答案】480
【思路引导】
由图可知:小长方形的2条长与3条宽相等,大长方形的长是小长方形长的2倍,宽是小长方形的长加宽,根据这些数量关系找出小长方形的长和宽,进而求出大长方形的长和宽,最后求得大长方形的面积。
【完整解答】
小长方形的2条长与3条宽相等,那么小长方形的长∶宽=3∶2,宽是长的;
设小长方形的长为a,则宽是,根据大长方形的周长是88厘米可得:
则小长方形的宽是:(厘米),
所以这个大长方形的长是12×2=24(厘米),
宽是:8+12=20(厘米),
所以大长方形的面积是:24×20=480(平方厘米),
【考察注意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长方形的长与宽。
11.(本题1分)(2019·江苏北京东路小学六年级期末)甲组人数比乙组人数多,如果从甲组调9人到乙组,则乙组人数比甲组多,原来甲组有_______人。
【答案】24
【思路引导】
通过甲组比乙组人数多可以看出,甲组是乙组的,甲乙都是未知数,则可以设其中乙的人数为x,则甲就是x,通过后面可以知道甲组调9人到乙组,那么甲组少了9人,乙组增加9人,这个时候乙组人数等于甲组人数的(1+),则可以列出等式解出x即可。
【完整解答】
解:设原来乙组有x人,则甲组原来有x人,
(x-9)×(1+)=x+9
x-=x+9
x-x=9+
x=
x=÷
x=18
甲:18×(1+)
=18×
=24(人)
【考察注意点】
本题主要考查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已知最开始甲乙两组人数的关系,而且甲乙两组人数都是未知的,则可以设其中一个用x表示出来,另一组也可以用x表示出来,找等量关系再解答。
12.(2019·江苏六年级期中)小明和小芳都有一些故事书,小明的故事书比小芳多12本,小明拿出其中的给小芳后,两人的故事书本数就同样多,原来小明有(_____)本,小芳有(______)本.
【答案】36 24
【完整解答】

三、判断题(共10分)
1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易错盘点)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加上一个数,比值不变。(_________)
【答案】×
【思路引导】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据此解答。
【完整解答】
根据分析可知,原题干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加上一个数,比值不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考察注意点】
本题考查比的基本性质,根据基本性质进行解答。
14.(2021·江苏六年级期末)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3,乙数是丙数的,则甲、丙两数的比是4∶5。(______)
【答案】√
【思路引导】
由题意可知,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3,乙数是丙数的,可得乙数∶丙数=6∶5,两个比中乙数的份数是3和6,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6,所以2∶3=4∶6,进而得出甲、乙、丙的比是4∶6∶7;据此解答即可。
【完整解答】
乙数∶丙数=6∶5
甲数∶乙数=2∶3=4∶6
甲∶乙∶丙=4∶6∶5
所以甲、丙两数的比是4∶5。
故答案为:√
【考察注意点】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与比的相互转化,把分数化成两个数的比,再把两个比中的乙数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都转化为同一个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2020·江苏六年级期中)如果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数、乙数都不为0),那么甲数小于乙数。 (________)
【答案】×
【思路引导】
因为甲数、乙数都不为0,设甲数为1,甲数的等于乙数的,根据题意,列出式子,得出乙数,比较甲数、乙数的大小,即可解答。
【完整解答】
设:甲数为1
1×=×乙数
=×乙数
乙数=÷
乙数=×
乙数=
1>
甲数>乙数
故答案为:×
【考察注意点】
本题考查两个数比较大小,用假设法,设其中一个数为1,根据题意算出另一个数,在比较大小。
16.(2020·江苏六年级期末)王强把840毫升水倒入6个小杯和2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则大杯的容量是240毫升.(___________).
【答案】√
【完整解答】
840÷(6+2×4)=840÷14=60(毫升),60÷=240(毫升),答:大杯的容量是240毫升,本题说法正确.
17.(2019·江苏六年级期中)5:4的后项加上40,要使大小不变,前项也要加40。(_____)
【答案】×
【完整解答】

四、口算和估算(共4分)
18.(本题4分)(2021·河南五年级期末)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答案】;;;
;6;;
【完整解答】

五、脱式计算(共12分)
19.(本题12分)(2021·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六年级月考)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答案】;;
2;12;
【思路引导】
、、按照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可以利用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适合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是有括号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中的。
【完整解答】










=3-1
=2


=12






六、解答题(共51分)
20.(本题4分)(2021·江苏六年级期中)看线段图列式计算。
【答案】15吨
【思路引导】
根据线段图:设这堆煤有吨,用去这堆煤,用去吨等于12吨,据此列方程解答。
【完整解答】
解:设这堆煤有吨。
答:这堆煤有15吨
【考察注意点】
解答此题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方程解决问题。
21.(本题4分)(2021·河南六年级期末)炎炎夏日,饮料受大多人青睐。周末,王东的妈妈打算按3∶1的果肉和牛奶,按1∶5的牛奶和水制作810毫升饮料供家人喝。请你告诉王东的妈妈,她要准备多少牛奶?
【答案】90毫升
【思路引导】
根据果肉和牛奶的比以及牛奶与水的比,写出果肉、牛奶和水的比,一共制成810毫升饮料,按比例分配,即可求出需要准备多少牛奶,据此解答。
【完整解答】
果肉、牛奶和水的比是3∶1∶5;
810× =90(毫升)
答:她要准备90毫升牛奶。
【考察注意点】
此题主要考查了按比例分配问题,已知饮料的总毫升数,先求出果肉、牛奶和水的比是解题关键。
22.(本题4分)(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易错盘点)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现有一块体积为11立方分米的冰,融化成水后体积是多少升?
【答案】10升
【思路引导】
把水的体积看作单位“1”,则冰的体积是水的(1+),已知冰的体积是11立方分米,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除以冰占水的分率即可。
【完整解答】
11÷(1+)
=11÷
=10(立方分米)
=10(升)
答:融化成水后体积是10升。
【考察注意点】
此题考查了分数除法的应用,找准单位“1”,明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
23.(本题4分)(2021·江苏六年级单元测试)果园里有梨树75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同时又是苹果树的。这个果园有苹果树多少棵?
【答案】81棵
【思路引导】
桃树的棵数=梨树棵数×,苹果树的棵数=桃树的棵数÷,据此解答。
【完整解答】
=45×
=81(棵)
答:这个果园有苹果树81棵。
【考察注意点】
此题考查了分数乘除法的综合应用,审清题目,是求单位“1”还是部分量。
24.(本题5分)(2020·江苏六年级期末)只列式(方程)不计算。
六(1)班眼睛近视的学生有16人,比不近视学生人数的多1人,不近视的学生有多少人?
【答案】解:设不近视的学生有x人;
x +1=16
【思路引导】
由题意可知,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为:不近视的人数×+1=近视的人数,设不近视的人数为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求出不近视的人数即可。
【完整解答】
解:设不近视的学生有x人。
x +1=16
x=15
x=25
答:不近视的学生有25人。
【考察注意点】
本题主要考查了方程的应用,关键是要正确分析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然后根据题意和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并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25.(本题5分)(2021·江苏六年级期末)两筐苹果共重56千克,从第一筐取出给第二筐,两筐苹果就同样重。原来两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
【答案】线段图见详解;第一筐36千克;第二筐20千克。
【思路引导】
据图可得把第一筐平均分为9份,根据从第一筐取出放入第二筐,两筐苹果就同样重,则第二筐平均分为(9-2-2)份,即总份数为9+5(份),已知两筐苹果共重56千克,根据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即可。
【完整解答】
据图可知,把第一筐平均分为9份,根据从第一筐取出放入第二筐,两筐苹果就同样重,则第二筐平均分为9-2-2=5(份),即总份数为9+5=14(份);
作图如下:
56×=36(千克)
56×=20(千克)
答:原来第一筐36千克,第二筐20千克。
【考察注意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从第一筐取出放入第二筐,两筐苹果就同样重,得出把第二筐平均分为(9-2-2)份,进而求出总份数解答。
26.(本题5分)(2021·北京)小红和小明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相遇时,小红比小明多走16千米,小红每小时比小明快四分之一,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144千米
【思路引导】
首先根据题意,把两地之间的距离看作单位“1”,再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可得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所以相遇时,小红走的路程是小明的 (1+=),所以相遇时,小红走了全程的,小明走了全程的;然后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相遇时小红比小明多走的路程除以它占全程的分率,求出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即可。
【完整解答】
因为小红每小时比小明快 ,所以相遇时,小红走的路程是小明的:1+=。
16÷(﹣)
=16÷(-)
=16÷
=144(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144千米。
【考察注意点】
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人相遇时,小红比小明多走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27.(本题5分)(2016·江苏六年级)三个班分别有44、41、34名同学,他们包车去春游,规定3个班中一个班乘大车、一个班乘中车、另个班乘小车,已知大、中、小车分别能容纳7、6、5名同学,每辆车收费80、70、60元,那么这三个班至少要花多少元车费?
【答案】1430元
【思路引导】
三个班级,三种车型,总共有6种搭配方式,但我们不可能把每一种都试一下,可以分别求出三种车型每个人的花费是多少,然后从座位的利用率最高这一点进行分析。
【完整解答】
(元),(元), (元)
大车最便宜,小车最贵;
从尽量不浪费座位方面考虑人44坐小车,41人坐中车,34人坐大车,这样浪费的座位最少,需要9辆小车,7辆中车,5辆大车;
车费为:
(元)
答:这三个班至少要花1430元车费。
【考察注意点】
本题考查的是方案优化的问题,由于每种车型每个人的花费是比较接近的,所以座位的利用率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8.(本题5分)(2020·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六年级期中)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离中点30千米处相遇,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420千米
【思路引导】
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由题可得两车相遇所用时间相等,则两车行驶路程比等于速度比,即V客车∶V货车=1∶=4∶3。则客车路程:货车路程=4∶3。从图中可以得出客车比货车多行了30×2=60千米,全部路程的分成7份,客车比货车多行。据此解答。
【完整解答】
30×2÷
=60÷
=42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420千米。
【考察注意点】
理解“速度比等于路程比”、“60千米对应着全路程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对行程问题,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对题意有更好的理解。
29.(本题5分)(2020·江苏六年级期中)有两筐苹果,第一筐的个数是第二筐的.如果从第一筐拿出10个放到第二筐,则第一筐的个数是第二筐的.这两筐苹果共有多少个?
【答案】240个
【完整解答】
(个)
30.(本题5分)(2020·河南六年级期末)小惠和小哲兄妹俩同时从A点出发,沿着长方形的小路背向而行,小惠的速度是小哲的。出发不久,两人在距C点32米的E点相遇。求长方形小路的长度。
【答案】336米
【思路引导】
因为兄妹俩同时从A点出发,相遇时所用时间一样,小惠的速度是小哲的,也就是说,小惠走的路程是小哲走的路程的,把小哲所走的路程看作单位“1”,全路程也就是1+。两人在距C点32米的E处相遇,小哲比小惠多走的路程应该是32×2=64米。据此分析可解答。
【完整解答】
32×2=64(米)
64÷(1-)
=64÷
=200(米)
200×(1+)
=200×
=336(米)
答:长方形小路的长度是336米。
【考察注意点】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对分数除法的理解与掌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