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学设计第三课.第一框《坚持新发展理念》【课标要求】1.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教学目标】1.列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阐释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之间的关系。2.结合身边实际,了解人民有哪些美好生活需要,讨论如何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3.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理解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4.结合创新的内涵、类型和典型事例,阐述创新发展的着力点、重要性和实践要求。5.结合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的典型事例,阐述协调发展的着力点、重要性和实践要求。6.结合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典型案例,阐述绿色发展的着力点、重要性和实践要求。7.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和取得的成就,阐述开放发展的着力点、重要性和实践要求。8.结合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和共同富裕的典型案例,阐述共享发展的着力点、重要性和实践要求。9.分析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典型案例,理解五大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明确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教学提示】以“为什么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为议题,探究坚持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1.可针对每个发展理念,为社区或学校制作数字化宣传资料。2.可就某个发展理念进行专题调研,如组织参观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制作“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展板。3.可结合当地实际,举办“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举”的征文比赛;或对当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某方面情况进行调研,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对策建议。【教学重难点】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课时安排】2课时【评价标准】项目 Ⅰ Ⅱ Ⅲ Ⅳ学科能力 描述与分类 解释与论证 预测与选择 辨析与评价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第一课时始——————【教学过程】议题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情境 (基础) 问题驱动 (关键) 重点 难点 学科能力 核心素养 答案示例 (科学性与开放性)[情境1] 2019年长三角城市GDP排名、发展质量排名、城市发展质量指标体系 (1)城市排名变化的原因在于评价体系的不同,请指出两种评价体系的区别。(4分钟) (2)谈谈你对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之间关系的理解。(4分钟) 以人民为中心的 思想 Ⅰ Ⅱ Ⅱ Ⅱ (1)一种是经济指标,侧重于经济总量及增速;一种是质量指标,侧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 (2)①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②经济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的经济基础与物质前提。只有加快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得到逐步的实现。③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解决好民生问题,发展的动力才能更强劲更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才有保障。过渡: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情境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 (1)阅读教材,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说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逻辑。(3分钟) (2)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例,说明如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4分钟) 以人民为中心的 思想 ⅠⅡ Ⅱ Ⅲ Ⅰ Ⅰ (1)①是什么? 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为什么?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③怎么做? 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个角度进行说明。过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原则。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我们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议题二:创新、协调发展理念优化情境 (基础) 问题驱动 (关键) 重点 难点 学科能力 核心素养 答案示例 (科学性与开放性)[情境1] 视频1: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 (1)运用创新发展的知识,说明北斗系统是如何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8分钟) (2)北斗系统科研团队核心成员平均年龄为35岁,青年一直都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结合实际,谈谈青年人如何成长为创新型人才。(4分钟) 创新发展理念 Ⅱ Ⅲ Ⅱ Ⅱ (1)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②北斗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转换经济增长动力。③有利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而带动就业,持续释放内需潜力。④能够推动社会治理与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⑤能够扩大我国对外开放层次与水平,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2)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②要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运用创造性思维的能力。③要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④要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⑤要培养自己的艰苦创业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过渡:我国坚持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科技企业孵化器是近些年来我国坚持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情境2] 视频2:科技企业孵化器 (1)结合视频信息及创新发展的知识,说说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6分钟) (2)分别从国家与企业的角度来说明如何推动技术创新?(5分钟) 创新发展理念 Ⅱ Ⅲ Ⅱ Ⅱ (1)①科技企业孵化器(含众创空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大众创新创业的支撑平台。②有利于集聚各类要素资源,提供创新创业服务,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存活率,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③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支撑。 (2)国家角度: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②加强财政货币等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③倡导创新文化,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实现产权有效激励。④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增强民族创新活力。 企业角度:①持续增加企业研发创新投入。②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③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改进现有技术的延续性创新和取代现代技术的颠覆性创新。④实施技术创新产权激励,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⑤培育和引进技术人才,加强内外技术交流。过渡: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已成功跻身全球创新领导者行列。创新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解决不平衡的问题也是协调发展理念的主旨。视频3: 城乡协调发展 结合视频信息,解读“协调发展”的内涵。(6分钟) 协调发展理念 城乡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资源、促进城乡一体、产业互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是城市、城镇与农村社区的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过程。本课总结:(1分钟)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创新发展的理念与战略 (3)协调发展的理念与战略【板书设计】【教学评价】学生自评 等级(★★★★★) 教师反思 等级(★★★★★)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 活动驾驭记忆闯关 重难突破学以致用 解题指导教学反思————————第一课时完————————————————第二课时始————————议题一: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优化情境 (基础) 问题驱动 (关键) 重点 难点 学科能力 核心素养 答案示例 (科学性与开放性)导入:浙江舟山,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全国前列,不仅仅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更在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履职浙江期间,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情境1] 视频4: 两山理念 绿色发展 (1)结合教材P36“相关链接”,说说我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基本内涵。(7分钟) (2)结合教材P36“探究与分享”,说明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7分钟) 绿色发展理念 Ⅰ Ⅱ ⅠⅡ ⅠⅡ (1)①对资源要取用有度,对环境要加以保护,尊重与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②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只有尊重自然规律,顺应并保护自然,才能在开发自然上少走弯路、免遭报复。 (2)①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②生态环境的状况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是否合理,要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③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④该村重新调整的发展规划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坚持了绿色发展理念,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情境2] 视频5: 中国(上海)进口博览会 在美国逆全球化、大行保护主义的今天,我国为什么坚持承诺“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6分钟) 开放发展理念 Ⅱ ⅠⅡ (1)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2)从世界发展来看,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深,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正在变得更加紧迫。只有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才能发展壮大自己。 (3)从我国发展来看,4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对外开放。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情境3] 视频6: 中国减贫时间线 (1)我国减贫政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精准扶贫反映了怎样的发展理念?(5分钟) (2)结合你对扶贫政策的了解,从“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选择一个,谈谈你对其内涵的理解。(4分钟) (3)精准扶贫,需要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请列举两个能够促进共享发展的制度或机制。(3分钟) 共享发展理念 Ⅰ Ⅰ Ⅱ Ⅲ ⅠⅡ Ⅰ Ⅱ Ⅰ Ⅱ (1)开发式扶贫——八七攻坚计划——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精准式扶贫。精准扶贫体现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与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 (2)参考PPT。 (3)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如基础设施与社会保障体系等。完善社会再分配制度,如财政税收与利益补偿制度等。过渡: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议题二:五大发展理念的统一(以数字经济为例)优化情境 (基础) 问题驱动 (关键) 重点 难点 学科能力 核心素养 答案示例 (科学性与开放性)[情境1] 浙江数字经济的现状 分析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4分钟) 社会 主要矛盾 ⅠⅡ Ⅱ ①浙江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②但是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突破性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停留在应用层面;数字经济在区域与领域的协调性发展不足。这体现了数字经济领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情境2] 浙江数字经济的“一号工程” 结合“一号工程”,说一说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从而推动浙江省数字经济的发展。(7分钟) 新 发展理念 Ⅱ ⅠⅡ ①创新发展,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尤其是前沿核心技术的突破。 ②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③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数字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④开放发展,解决内外联动发展的问题,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推动数字经济对外贸易。 ⑤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推动数字经济在改善民生、提升消费体验方面的作用,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本课总结:(2分钟) (1)绿色发展的理念与战略 (2)开放发展的理念与战略 (3)共享发展的理念与战略 (4)五大发展理念的统一【板书设计】【教学评价】学生自评 等级(★★★★★) 教师反思 等级(★★★★★)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 活动驾驭记忆闯关 重难突破学以致用 解题指导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