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时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学习目标1.通过听音频发声器发出的声音,知道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2.通过观看蝙蝠捕食的视频等学习活动,知道超声波的特点及其用途.3.通过观看地震前小动物异常反应的视频等学习活动,知道次声波的特点、危害和利用.二、课前检测1.(2018威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B.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D.上课时教师讲课,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2020常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 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D.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的产生3.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4.(2016常州)超声手术刀通过超声发射器,从不同方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利用其能量准确“烧死”病变细胞。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手术刀的治疗功能无关的是 ( )A.方向性好 B.穿透力强 C.能量集中 D.遇物反射典例分析例1.(2018南京)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例2.(2017乌鲁木齐)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例3.(2021东营)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B.B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来诊断疾病的C.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音调D.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例4.(2019无锡月考)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B.由于次声波声音太弱,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D.超声波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例5.(2019青岛)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四、课后练习(一)基础达标1.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均选题“信息”或“能量”)。“B 超”机是利用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这种声音的频率 (选填“高于”或“低于” )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2.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的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能感觉到蝴蝶从身后飞过B.能感觉到蜜蜂从身后飞过C.都能感觉到它们从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觉到它们从身后飞过3.(2018临沂)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4.(2017潍坊)声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B.医生利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痕D.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5.(2020泰安)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长笛和二胡发出的声音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播声音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要低D. 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6.(2018常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5°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D. 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7.(2018南充)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真空不能传声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在城市主要道路两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8.(2021甘肃武威)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声调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二)能力提升9.以下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 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10.(2019河北)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11.(2018南宁)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判断的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12.(2018齐齐哈尔)在日常生活的物理现象中,有关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吉他的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响度D.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13.(2018遵义)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一定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不敢高声语”的“高声”指声音响度大D.城区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14.(2018兰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B.吉它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15.冬天,寒风吹到野外的电线上,发出鸣呜的声音,但夏天却听不到,其原因是 ( )A.冬天气温低,电线受冷收缩而绷紧,风吹时电线振动频率高;夏天电线松,风吹时电线振动频率低B.冬天风大,电线振幅大,响度大;夏天风小,电线振幅小,响度小C.冬天风吹电线引起振动发声;夏天电线不振动,不发声D.冬天风吹电线引起振动发声;夏天是由于人们的错觉而听不到,如果仔细听也能听到16.一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一分钟内振动了3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17.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边的一端会听到声音,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显著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 了变化。当钢尺伸出桌边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参考答案:课前检测答案1.C 2.A 3.D 4.D典例分析答案例1.B 例2.C 例3.B 例4.A 例5.C课后练习(一)基础达标1.信息 能量 高于2.B 3.D 4.A 5.A 6.C 7.B 8.D9.D 10.D 11.A 12.A 13. C 14. C 15.A16. 5 不能17. 响度 音调 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选题理由:课前检测第1题:综合考查了声现象的知识第2题:综合考查了声现象的知识第3题:考查了声波的特点第4题:考查了超声波的特点典例分析例题1:综合考查了声现象的知识例题2: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例题3:综合考查了声现象的知识例题4: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例题5:综合考查了声现象的知识课后练习(一)基础达标第1题:考查了超声波的应用第2题:考查了频率对声波的影响第3题:综合考查了声现象的知识第4题:考查了声传递能量的实例第5题:综合考查了声现象的知识第6题:综合考查了声现象的知识第7题:综合考查了声现象的知识第8题:综合考查了声现象的知识第9题:考查了声音传递能量的实例第10题:综合考查了声现象的知识第11题:综合考查了声现象的知识第12题:综合考查了声现象的知识第13题:综合考查了声现象的知识第14题:综合考查了声现象的知识第15题:考查了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第16题:通过频率的计算考查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第17题:通过实验考查了影响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因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