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课: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课: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天然水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常规的处理方法
2.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 认识水的组成,知道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对一些常见物质进行简单分类。
过程与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自来水的一系列净化过程,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及使用硬水的危害;了解水的净化方法。
2,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分析,归纳总结出水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增强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2,通过对水电解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硬水和软水的区别;过滤的操作要点;水的组成
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和归纳;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由自然界的水(图片),引出目前水污染情况,从而进入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
2, 授课内容
【知识点梳理】
(一)爱护水资源 (两个方面)
1,节约用水
【问题引导】: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节约用水?说出具体的措施,
2,防止水体污染
【回忆】水体污染的来源有哪些?针对这些污染源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防治措施?
【过渡】其实自然界中未受污染的水也不是纯水——含有杂质
杂质:不溶性杂质 和 可溶性杂质
(二)水的净化
1,常用的净水剂——明矾
作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杂质从水中沉降下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净化水的方法
【回忆】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有哪些?在净化的过程中,沉淀、过滤、吸附分别除去什么杂质?
(1)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
(2)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3)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 除去可溶性杂质。
(4)蒸馏: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 除去可溶性杂质
(按顺序,净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过渡】在上述的几种方法种,我们必须要掌握过滤的操作技能及关键点。
(2)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操作
实验用到哪些仪器?并要求能记住正确的实验操作装置图
实验操作的关键点是什么?熟记——“一贴二低三靠”
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思考】若过滤后,发现滤也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问题】如果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过滤液体,
过滤后的水会更加干净,为什么?例如:活性炭净水器
【问题】、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
得到的水是否为纯净物 为什么
3,硬水和软水
【回忆】
(1)硬水和软水的定义
(2)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3)硬水有什么危害?
(4)如何使硬水软化?
生活中:煮沸
实验室中:蒸馏
【过渡】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真正的纯净水,纯净物都有化学式,水的化学式是:H2O 从化学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水的组成
要求了解有关探究 水的组成 的两个实验:
1, 水的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 + O2———— 2H2O
现象:
结论:
【回忆】氢气具有什么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引出:做这个实验前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是?
2,水的分解(水的电解)
化学方程式: 2H2O————2H2 + O2
反应的条件:通电
现象分析:正极气体少,是氧气
负极气体多,是氢气
生成气体的体积比是:氢气:氧气=2:1
(强调:要学会如何判断正极和负极)
实验结论:1,水在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四)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溶液
2,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1)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2 H2 N2 C Fe
(2)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CO2 H2O Fe2O3 KMnO4
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H2O Fe2O3
要求:学会根据化学式来判断物质的分类
3, 课堂检测 (附试题一份)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复习)
1, 爱护水资源
1, 节约用水
2, 防治水体污染
2, 水的净化
1, 常用的净水剂——明矾
2, 净化水的方法
(1) 净化水的方法
(2) 过滤的实验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3, 硬水和软水
3, 水的组成
1, 水的生成
2, 水的电解
4, 物质的分类
1, 混合物
2, 纯净物
(1) 单质
(2) 化合物
1) 氧化物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