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阿拉伯半岛地处亚非大陆的连接处。阿拉伯人大多以游牧为生,为争夺水源等有限的生活资源,各部落之间纷争不断。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后来逐步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其继承者以“哈里发”的名义继续对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形成。依赖军事征服建立的庞大帝国,在内部矛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日趋衰落。阿拉伯半岛被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以及希腊罗马文明的发祥地所环绕,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吸收了波斯、印度等地文化成果,结合本民族的特点,阿拉伯人逐渐创造出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在保存、传播西方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通过“丝绸之路”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等内容;在7世纪中叶,随着阿拉伯移民传入中国,在与汉族及其他各民族的长期交往中,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所以对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已具有初步的认知。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日本大化改新,日本是通过统治阶级内部改革的方式,建立了封建国家;阿拉伯建立封建国家的方式则完全不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比较。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目标】 1.绘制穆罕默德人生时间轴,能说出其人生重大事件对阿拉伯半岛统一的重大意义。 2.观察地图,能说出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进程。 3.通过列表,总结阿拉伯文化的典型代表,认识到阿拉伯人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 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 【教学难点】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神秘的面纱、英俊的王子、动人的故事、朝觐的人群,这些都向我们展示着古老而神秘的阿拉伯文明。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古代阿拉伯帝国,了解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国家的故事。 通过图片吸引学生的兴趣。讲授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重难点。 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和大致流程后,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通读和预习。 学生带着目标的预习可以使学习行为更加高效。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今天的阿拉伯国家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地区,包括22个国家。为了加强阿拉伯国家联合与合作,这些国家建立了阿拉伯国家联盟。他们有统一的语言和风俗,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在历史上,阿拉伯人曾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那么,阿拉伯民族是如何建立起这种密切关系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 古今对比,增强学生的时序观念。(一)背景 展示材料: 我们以劫掠为职业, 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 倘若无人供我们劫掠, 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转引自[美]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马坚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8页。 这是阿拉伯的一首古诗,你觉得诗中描述的阿拉伯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 学生思考回答: 以劫掠为生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地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然而为什么古诗中描述的古代阿拉伯民族却以劫掠为生?请阅读课本P55,思考6-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面临着哪些矛盾?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补充: 外来入侵:公元6世纪,拜占庭和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和控制阿拉伯商道,对半岛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 社会危机: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相互仇杀。 半岛思想涣散,盛行多神和偶像崇拜。麦加城中心的克尔白神殿供奉有360多尊氏族部落神的偶像,有的崇拜日月,有的崇拜山水,没有一个统一的信仰。 总结:不管是外来入侵还是生存危机,都促进了阿拉伯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过渡:是谁带领阿拉伯人民缓解了危机、解决了矛盾? 学生:大部分地区被沙漠和草原所覆盖,其中夹带着一些绿洲。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半岛的居民大多过着游牧生活。因为自然条件恶劣,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相互仇杀。(二)创立 穆罕默德看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于是选择用宗教来消除战乱。请结合课本知识,为穆罕默德画一张人生时间轴,并尝试说明这些事件对阿拉伯半岛统一的重大意义。 (要求:包括时间,地点和事件) 过渡: 曾亲眼目睹阿拉伯人的痛苦,穆罕默德决定尝试利用宗教将分散的阿拉伯结合在一起。随着伊斯兰教的产生和发展,阿拉伯统一国家逐渐形。 学生绘制时间轴,并进行展示讲解: 610年,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 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加,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630年,穆罕默德占领麦加,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通过绘制表格,理解穆罕默德对阿拉伯半岛统一的重大影响。二、阿拉伯国家发展历程(伊斯兰教传播过程) (一)雏形诞生 提问:根据课本P56,回答穆罕默德是怎样传教并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 凡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也就是穆斯林,都是兄弟姐妹,这就打破了阿拉伯氏族部落的血缘,确立了以宗教和地区为基础的社会。 公社内外事务都由穆罕默德决定,穆罕默德实际上就是政治、军事和宗教领袖,掌握一切大权。 穆斯林公社实际上是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雏形。所以,伊斯兰教就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麦地那成为伊斯兰教的第二圣地。 学生回答: 伊斯兰教独尊安拉,反对多神信仰,因此受到麦加城中信奉多神教的贵族的排斥。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穆罕默德的决定。统一 提问:阿拉伯半岛何时得到统一? 总结:麦加的归顺,标志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胜利。632年,阿拉伯半岛大体上归于统一。 然而,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与世长辞,享年63岁。 学生回答: 630年,穆罕默德率领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播放视频,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阿拉伯国家发展历程(伊斯兰教传播过程) (三)扩张 穆罕默德去世后、阿拉伯帝国进入了“四大哈里发”时期,为满足统治者们的权力诉求,以及他们对商路和土地的要求。阿拉伯帝国掀起了长达100多年的以宗教为名的扩张运动。四大哈里发时期是阿拉伯大征服和大发展的时期,是从国家向帝国的转变时期。 结合课文和地图,说说“哈里发”的扩张过程。 视频:唐朝和阿拉伯帝国的巅峰对决 扩张的过程: ①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 ②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 ③在西线,阿拉伯人攻克埃及,横扫北非。 ④在西南欧洲的战场上,阿拉伯人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四)形成帝国 到8世纪中期,倭马亚王朝基本结束了大规模的征服运动。这时的倭马亚王朝已经成为囊括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课堂活动:请根据地图,画出阿伯帝国的疆域四至。 学生绘制阿伯帝国的疆域四至。合作探究: 列举世界历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从伊斯兰教发展历史中,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波斯帝国(前550~前330 )、亚历山大帝国(前334年-前323年)、罗马帝国(前27年—395年)、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299年 -1922年)。 结论: ①阿拉伯帝国统一的过程和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是同步的。②伊斯兰教的产生顺应了阿拉伯民族的要求,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民族的复兴;阿拉伯半岛统一又为伊斯兰教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 小组合作,调动学生思维,学会归纳总结,与之前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9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在人民起义和各教派反抗的不断打击下,逐渐走向衰落,国家一分为三,并且持续的分裂下去,人民也彼此攻杀,再也无力向外扩张。1258年,蒙古的铁骑攻陷巴格达,灭掉了哈里发,为阿拉伯帝国画上了句号。 过渡:阿拉伯帝国幅员辽阔,古代文化遗产丰富。帝国境内各族人民(包括阿拉伯人、波斯人、埃及人、叙利亚人以及其他许多民族)在吸收古代东西方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三、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学生: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延揽翻译人才。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典籍被翻译成阿拉伯文。 列表法利于学生归纳总结三、阿拉伯文化 2.阅读教材P57的内容,表格归纳阿拉伯文化的典型代表? 讲解: 阿拉伯人在数学方面的贡献有哪些? ①数学方面: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阿拉伯数字是由什么人发明创造的?(印度人)为什么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它是由阿拉伯人加以改造并在12世纪初传到欧洲。) 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大家可以看到P57《阿拉伯数字》的图片,印度梵文的数字和阿拉伯人改造的数字,其实存在很大的差别。16世纪以后,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有什么意义?(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方法,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推动了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阿拉伯人在医学方面有什么贡献? ②医学方面:《医学集成》《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医典》是中世纪阿拉伯医学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医学著作。作者伊本·西那是阿拉伯最有名的医学家之一。这本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传入欧洲后,被许多大学用作医学教科书,一直到17世纪。伊本·西那也被称为“医学之王”。 拉齐斯是阿拉伯帝国时期一位杰出的临床医生,在医学上广泛吸收世界各国的医学成果,花费15年的时间,完成了《医学集成》,他学识广泛,一生写了200多部书,被称为“穆斯林医学之父”。 ③文学方面:《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阿拉伯文学成就的代表是《天方夜谭》,又叫做《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明在文化上的集中反映,它处处渗透着斯兰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一千零一夜》中人物数量众多,各有特点。但无一例外的是,所有正面人物都具有“顺从”之美。以《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为例,主人公辛伯达先后七次航海旅行,其间遭遇过山崩海啸的自然灾害、野兽毒虫的攻击、妖魔鬼怪的威胁。每当身处险境之时,辛伯达不是选择悲、放弃,而是祈求安拉的帮助,并且每次都能够化险为夷。但他绝对不会得意忘形,而是感念安拉、赞美安拉。 学生:三、阿拉伯文化 3.阅读以下材料,概括阿拉伯人在文化传播方面有什么贡献?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阿拉伯人,现代的欧洲文明就根本不会出现……——英国学者罗伯特·布雷福特 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 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阿拉伯人起到了文化桥梁的作用。他们把中国的古代发明展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最重要的是他们改进了阿拉伯数字,并把他们传到欧洲。 学生: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阅读史料,归纳阿拉伯人在文化传播方面的贡献,有利于学生史料理解能力、归纳整合能力的提高。三、阿拉伯文化 4.阿拉伯人为什么能够担当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教师引导: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讲,阿拉伯半岛地处欧、亚、非三洲之间,使其有条件汲取三大洲优秀的文化成果,促进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其次,阿拉伯人善于经商,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对动向文化的交流起了沟通和加强的作用。小结: 总结; 教师出示本节课知识脉络图,请学生代表据此简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补充: 伊斯兰教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穆罕默德巧妙地运用了宗教来推动政治地统一,使之为政治服务。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首次实现了统一,迅速建立其疆域辽阔的阿拉伯帝国,创造出灿烂的伊斯兰文明。 总结回顾,加深印象,形成清晰的知识主干。课后 探究 《医典》的作者伊本.西那被后人誉为“医学之王”,为什么?参考答案 伊本.西那的著作《医典》,把古希腊和阿拉伯的医学成就进行总结,并加入作者长期的医学实践经验,在12-17世纪被用作西方医学指南,一直是西方医学院校的教科书。伊本.西那系统论述各种疾病的病理症状和诊断治疗方法,强调养生、药物和手术兼施并用,被后人誉为“医学之王”。参考资料 《世界文明史(上)》(马克垚主编)《全球通史(上)》(斯塔夫里阿诺斯) 纪录片《世界历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