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案

资源简介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课标】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教材分析】本课三个子目,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通过第一子目贾思勰与《齐民要术》和第二子目科学家祖冲之展现,文化成就通过第三子目书法、绘画与雕塑展现。
【学情分析】学生本课的知识点较多,而且都比较重要,学生不容易记忆和掌握。
【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及图片、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知识与能力
了解《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及地位。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等基本史实。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此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研讨《齐民要术》的材料、观看视频祖冲之《大明历》视频、赏析钟繇《宣示表》、王羲之《兰亭集序》、魏碑、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观赏龙门石窟第20窟主佛,龙门石窟的《帝后礼佛图》,感受其文化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与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重点】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二.课文导语导入。
三.学习新课,展示标题,学习课标。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布置学生阅读课文P97-98,找出贾思勰为《齐民要术》做了哪些准备?主要内容是什么?地位是什么?
2.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材料:《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教师解读材料,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强调了贾思勰的“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
(二)科学家祖冲之
1.观察课文P98祖冲之画像,介绍祖冲之的成就。
2.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着重讲解圆周率,中国古代对圆周率的研究,祖冲之的研究。“ 祖冲之是如何在1500多年前算出这样精确的结果的呢?要知道当时还没有现代化的计算工具,都是用筹码(小竹棍)进行计算的。他常常天不亮就起床,一遍又一遍地挪动筹码,直到夜深。他在地上划了一个直径为一丈的大圆,采用刘徽的“割圆术”,从圆内接正6边形开始,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2288边的多边形。要使内接正多边形的数目连翻11番,每翻1番,至少要运算7次加、减,还要进行12位小数的2次乘方、2次开方。”
3.观看《大明历》视频,了解祖冲之的天文历法成就。
4.简单介绍祖冲之在机械制作的成就。
5.祖冲之在中国与世界的影响力。
6.畅所欲言:祖冲之哪些做法或值得我们学习?(培养家国情怀)
7.学生自主完成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填空题。
(三)书法、绘画与雕塑
1.书法(重点)
(1)生阅读课文P99-100,自主完成魏晋南北朝的书法成就填空题。
(2)以“马”为例子,展示我国古代汉字发展的历程。
(3)师在幻灯片展示钟繇《宣示表》(此贴所具备的点画法则、结构规律,影响和促进了楷书高峰——唐楷的到来)、王羲之《兰亭集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胸襟、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凡重复的字,每一个写法都不同,如全书20多个“之”,竟有多种写法,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魏碑(苍劲厚重,粗矿雄浑。堪称临摹学习的佳品),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
(4)补充小故事:他每天练完字,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清洗毛笔、砚台。据说,久而久之,池水都变成黑色了。 王羲之能够成长为“书圣”是一蹶而就,还是坚持不懈,刻苦练习而成?对你学习有什么启示?(培养家国情怀)
(5)观看视频,了解这个时期书法绘画的背景。
完成材料论述题:
三国(魏)时期的钟繇是第一个确立楷书地位的书法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9%A6%E6%B3%95 / 177069"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D%8F%E6%99%8B%E5%8D%97%E5%8C%97%E6%9C%9D%E4%B9%A6%E6%B3%95%E8%89%BA%E6%9C%AF / _blank )大家,他的《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他与卫觊分庭抗礼,形成南北两派书风。
晋时玄风大炽,谈玄论道、风流倜傥为时代之风气,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恬淡之美,一时“父子争胜,兄弟竞爽”,南方缣素流传,简牍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论著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乃书家所难,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以陆(机)、卫(瓘)、索(靖)、王(导)、谢(安)、郗(鉴)、庾(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光炳千秋。
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之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北朝重厚葬,褒扬先世、显露家业、佞佛造像、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贴、北楷南行、北民南士、北雄南秀皆是其差异之处。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瘗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史称北魏书法为民间书法,若以名而论,当推郑道昭父子为一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观点:魏晋南北朝南北派书法艺术光炳千秋。论述:史实一北派,史实二南派。(见材料) 结论:魏晋南北朝北派书法雄浑,南派书艺术秀美,都在书法历史绽放光彩。
2.绘画
(1)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重要地位。同时由于山水诗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
(2)引导学生观察幻灯片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西晋灭亡前,大臣张华搜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女史箴》,以示劝诫和警示。东晋顾恺之根据文章分段配画)和《洛神赋图》(根据曹植的《洛神赋》创作的。表现出很强烈的神话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3.雕塑
引导学生观察幻灯片观赏龙门石窟第20窟主佛(采用了当时流行的"秀骨清像"式的中原风格,佛、菩萨的表情神态,比以前更生动活泼,富有人间生活气息,飞天的形象更加潇洒飘逸,这一切正是佛教艺术中国化、世俗化的结果),龙门石窟的《帝后礼佛图》(文昭皇太后头饰花冠,迎面一个侍女手捧熏炉,身旁一名侍女手持莲花,身后还有侍女十余人。《帝后礼佛图》构图精美,线条流畅,人物面孔和衣褶层叠都刻画得非常精美,是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精品),感受其文化魅力。
四.小结
五.巩固练习
(1)小组合作探究: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时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总结,展示答案。
(2)完成四道选择。
六.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农学: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二.科学家祖冲之: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
三.书法、绘画与雕塑
【教后反思】
本学期上的是部编,已经从2003年到2019年都是上北师大版本,所以感觉不少知识点都是做为教师角度是全新。为此深入详细备课,既拓展自己知识面,也可以深入简出地引导学生学习。
本课通过祖冲之、王羲之的故事与视频对学生培养爱科学、坚持不懈钻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材料研读《齐民要术·种谷》,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通过幻灯片及视频分享书法家、画家的作品,引导学生赏析钟繇《宣示表》、王羲之《兰亭集序》、魏碑、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观赏龙门石窟第20窟主佛,龙门石窟的《帝后礼佛图》,感受其文化魅力。体会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突出了重点初步认识书法艺术,突破了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本课有复习提问,课中填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小测,合作探究,讲练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