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层层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明确重难点。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知识、能力与智慧的来源,更是学科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利用好每一堂课,提升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本课的教学设计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等方式,教师通过层层引导帮助学生们自己归纳总结,掌握重要知识,突破难点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影响。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展,德国等后起之秀经济高速发展,而老牌国家英国虽然拥有庞大的殖民地,但经济上发展却非常缓慢,所以德国需要庞大的殖民地作为原料市场和销售产地,因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大战的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影响深远。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有所提高,基本掌握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但认知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必须依靠丰富的历史文字、图片、视频等史料,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一战爆发的根源;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严重后果;一次世界大战性质、历史影响。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战争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到战争的灾难性,激发对和平的热爱。
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及概括归纳知识点的能力,运用史实分析来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战的学习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六、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述法、讨论法
七、教学手段
白板课件、视频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白板出示五环的图片
师:这图片是什么的标志啊?
生:奥运会
师:奥运会几年举办一次啊?
生:四年
师:第一届奥运会1896年在雅典举行,这种世界级别的比赛为什么在1916年没有举行呢?大家猜一猜。
生:可能有战争发生吧。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授课环节
师:我们将通过《军事天地》栏目来了解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共分为四集连播,首先,我们走进第一集《走进战争》,了解战争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对比表
问:上表反映了什么问题?
生: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于所占殖民地面积不成正比
师:这种倒挂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生: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想扩充殖民地。
师:我们以德国为例,大家看一幅漫画(出示漫画)漫画中德国特别牛,为什么牛呢?
生:德国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实力已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师:但德国当时没有足够的殖民地作为原料市场和销售产地,因此,一位德国外交大臣曾说(出示材料):“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句话说明德国想要做什么?
生:重新分割殖民地
师: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使矛盾尖锐,这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师过渡: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想挑战大哥英国的地位,必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这样形成了大量军事集团,现在大家阅读教材35页,找出两大军事集团分别由哪些国家组成?
生:阅读教材,到白板上边演示边讲解。
师:与此同时,两大军事集团开展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大家看这张表,从军费、人数到军舰数都大幅度上升,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生:大战一触即发。
师:战争需要一个借口,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句话中的火药桶指的是什么地区啊?
生:巴尔干半岛
师:(出示巴尔干半岛的形势图)这就是巴尔干半岛,为什么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呢?
生思考后回答:“因为这里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重要地区,资源也丰富,而且民族关系复杂,所以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师:火药桶有了,只需一粒火星就能引爆,是什么时间将其引爆的呢?
生:萨拉热窝事件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该事件,它是一战的导火索,也就是引发一战的直接原因。但有人说:“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生1:不同意,因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生2: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积累已久的,任何一个偶然事件都可能引发战争,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一战爆发的原因,下面我们一同走进第二集《走进战争》,了解战争的经过。
下面大家阅读教材36页,找出一战爆发的标志、交战双方以及主要战场。
生1: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生2:两大军事集团
师补充: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意大利为了自己的利益,退出同盟国,参加协约国的作战。
生3:主要战场在欧洲
师:欧洲战场有东线、西线、南线,以西线为主,这里发生了许多战役,如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其中最重要的一场战争就是凡尔登战役,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凡尔登战役。
(多媒体播放视频)
师:观看完视频,大家想一想凡尔登战役
出示问题:凡尔登战役的交战时间、交战双方以及另一称呼
生:1916年2月;德国和法国;凡尔登绞肉机
师:为什么有这一称呼呢?
生:因为双方的伤亡人数非常多。
师: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此后形势对德国更加不利,胜利的天平开始慢慢向协约国倾斜,这就离大战的结束又进了一步,下面我们进入第三集《走尽战争》,了解战争的结果。
1917年发生了几件大事加速了一战的结束,大家阅读教材37页,找一找都有哪几件?
生:美国参加协约国,中国也加入协约国,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师:这样,两大军事集团实力发生了变化(多媒体出示变化示意图),之后,协约国势如破竹,1918年,德国无奈宣布投降,在法国签署停战协议,至此,这场持续了四年多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场战争呢?(多媒体出示各国的目的)
生:讨论后回答,非正义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
师: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战争留给人们的思考却仍在继续,下面我们进入最后一集《战争之思》,下面大家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分析一战有哪些影响?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月(1914/7—1918/11)
参战国家 33个(协约国29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材料一: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
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材料三: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生1: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生2: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生3: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师:从它的影响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教训呢?
生1: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生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生3: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四集《军事天地》节目了解了一战,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1:我知道了一战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战争带来的影响,我们应该珍爱和平,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生2:一战中很多人失去了生命,所以我也反对战争,将来我想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
生3:我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师:下面我们通过几道题来检测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
生:抢答
师: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美好的,地球需要安宁,人类呼唤和平,在联合国广场上,有一尊引人注目的雕塑——铸剑为犁,它象征着全世界人民盼望“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愿望,我们生活在和平美好的时代。这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加倍努力学习,为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我们就在《在和平年代》这首歌曲中结束本节课。
(
根本
原因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九、板书设计
(
直接
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
) (
原因
)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
爆发: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
(
经过
) (
交战双方:同盟国、协约国
)
(
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
)
(
结果:协约国胜利
)
(
影响
)
十、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的角色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共同研究、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讲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引起了我对新课程形势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
1.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2.充分设计教学
3.努力落实新课标、体现新理念。
这堂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读问题的时间不是太充足。教师有时多次的催促学生,讨论时间不充分,必将影响到学生的思考效果课后小结过于简单。课后小结要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它不是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而是知识的升华。
为了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且应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差异性,必须因人而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