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教学思想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层层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明确重难点。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知识、能力与智慧的来源,更是学科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利用好每一堂课,提升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本课的教学设计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等方式,教师通过层层引导帮助学生们自己归纳总结,掌握重要知识,突破难点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信心。二、教学内容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影响。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展,德国等后起之秀经济高速发展,而老牌国家英国虽然拥有庞大的殖民地,但经济上发展却非常缓慢,所以德国需要庞大的殖民地作为原料市场和销售产地,因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大战的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影响深远。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有所提高,基本掌握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但认知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必须依靠丰富的历史文字、图片、视频等史料,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一战爆发的根源;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严重后果;一次世界大战性质、历史影响。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战争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到战争的灾难性,激发对和平的热爱。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及概括归纳知识点的能力,运用史实分析来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战的学习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六、教学方法图示法、讲述法、讨论法七、教学手段白板课件、视频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白板出示五环的图片师:这图片是什么的标志啊?生:奥运会师:奥运会几年举办一次啊?生:四年师:第一届奥运会1896年在雅典举行,这种世界级别的比赛为什么在1916年没有举行呢?大家猜一猜。生:可能有战争发生吧。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授课环节师:我们将通过《军事天地》栏目来了解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共分为四集连播,首先,我们走进第一集《走进战争》,了解战争的原因。多媒体出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对比表问:上表反映了什么问题?生: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于所占殖民地面积不成正比师:这种倒挂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呢?生: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想扩充殖民地。师:我们以德国为例,大家看一幅漫画(出示漫画)漫画中德国特别牛,为什么牛呢?生:德国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实力已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师:但德国当时没有足够的殖民地作为原料市场和销售产地,因此,一位德国外交大臣曾说(出示材料):“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句话说明德国想要做什么?生:重新分割殖民地师: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使矛盾尖锐,这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师过渡: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想挑战大哥英国的地位,必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这样形成了大量军事集团,现在大家阅读教材35页,找出两大军事集团分别由哪些国家组成?生:阅读教材,到白板上边演示边讲解。师:与此同时,两大军事集团开展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大家看这张表,从军费、人数到军舰数都大幅度上升,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生:大战一触即发。师:战争需要一个借口,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句话中的火药桶指的是什么地区啊?生:巴尔干半岛师:(出示巴尔干半岛的形势图)这就是巴尔干半岛,为什么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呢?生思考后回答:“因为这里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重要地区,资源也丰富,而且民族关系复杂,所以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师:火药桶有了,只需一粒火星就能引爆,是什么时间将其引爆的呢?生:萨拉热窝事件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该事件,它是一战的导火索,也就是引发一战的直接原因。但有人说:“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生1:不同意,因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生2: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积累已久的,任何一个偶然事件都可能引发战争,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师:我们已经了解了一战爆发的原因,下面我们一同走进第二集《走进战争》,了解战争的经过。下面大家阅读教材36页,找出一战爆发的标志、交战双方以及主要战场。生1: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生2:两大军事集团师补充: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意大利为了自己的利益,退出同盟国,参加协约国的作战。生3:主要战场在欧洲师:欧洲战场有东线、西线、南线,以西线为主,这里发生了许多战役,如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其中最重要的一场战争就是凡尔登战役,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凡尔登战役。(多媒体播放视频)师:观看完视频,大家想一想凡尔登战役出示问题:凡尔登战役的交战时间、交战双方以及另一称呼生:1916年2月;德国和法国;凡尔登绞肉机师:为什么有这一称呼呢?生:因为双方的伤亡人数非常多。师: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此后形势对德国更加不利,胜利的天平开始慢慢向协约国倾斜,这就离大战的结束又进了一步,下面我们进入第三集《走尽战争》,了解战争的结果。1917年发生了几件大事加速了一战的结束,大家阅读教材37页,找一找都有哪几件?生:美国参加协约国,中国也加入协约国,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师:这样,两大军事集团实力发生了变化(多媒体出示变化示意图),之后,协约国势如破竹,1918年,德国无奈宣布投降,在法国签署停战协议,至此,这场持续了四年多的战争终于结束了。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场战争呢?(多媒体出示各国的目的)生:讨论后回答,非正义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师: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战争留给人们的思考却仍在继续,下面我们进入最后一集《战争之思》,下面大家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分析一战有哪些影响?战争历时 4年零3个月(1914/7—1918/11)参战国家 33个(协约国29个,同盟国4个)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卷入人口 超过15亿参战人员 7000多万伤亡人员 3000多万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材料一: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材料三: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生1: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生2: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生3: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师:从它的影响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教训呢?生1: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生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生3: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四集《军事天地》节目了解了一战,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生1:我知道了一战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战争带来的影响,我们应该珍爱和平,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生2:一战中很多人失去了生命,所以我也反对战争,将来我想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生3:我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师:下面我们通过几道题来检测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生:抢答师: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美好的,地球需要安宁,人类呼唤和平,在联合国广场上,有一尊引人注目的雕塑——铸剑为犁,它象征着全世界人民盼望“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愿望,我们生活在和平美好的时代。这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加倍努力学习,为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我们就在《在和平年代》这首歌曲中结束本节课。(根本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九、板书设计(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经过) (交战双方:同盟国、协约国)(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结果:协约国胜利)(影响)十、教学反思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的角色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共同研究、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讲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引起了我对新课程形势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1.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2.充分设计教学3.努力落实新课标、体现新理念。这堂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读问题的时间不是太充足。教师有时多次的催促学生,讨论时间不充分,必将影响到学生的思考效果课后小结过于简单。课后小结要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它不是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而是知识的升华。为了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且应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差异性,必须因人而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