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7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2022·甘肃·金昌市龙门学校七年级期末)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是( )A.北魏 B.西晋 C.吴 D.东晋2.(2022·甘肃平凉·七年级期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旨司马昭篡夺曹魏政权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但实际上废除魏帝建立晋朝的是( )A.司马懿 B.司马炎 C.司马昭 D.司马睿3.(2022·甘肃定西·七年级期末)西晋是自东汉末年以来,第一个短暂性统一全国的王朝,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司马晋”。西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迁 B.司马懿 C.司马炎 D.司马睿4.(2022·甘肃·武威第九中学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5.(2022·甘肃白银·七年级期末)将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春秋 ②西周 ③夏 ④商 ⑤西汉 ⑥三国 ⑦战国 ⑧西晋 ⑨东汉 ⑩秦A.③④①⑦②⑩⑤⑥⑧⑨ B.③④①⑦⑤⑩⑥⑨②⑧C.③④②①⑦⑩⑤⑨⑥⑧ D.③④②①⑦⑩⑤⑧⑥⑨6.(2022·甘肃·武威第九中学七年级期末)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A.魏国B.蜀国C.吴国D.西晋7.(2022·甘肃·金昌市龙门学校七年级期末)“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A.手工业发展情况 B.商业发展情况C.海外贸易发展情况 D.农业发展情况8.(2022·甘肃·民勤县第六中学七年级期末)人口迁徙的高潮开始于( )A.秦朝末年 B.西晋末年 C.西汉末年 D.东汉末年9.(2022·甘肃白银·七年级期末)“经过这次至亲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文中的“变乱”指的是A.七国之乱 B.五胡乱华 C.八王之乱 D.北人南迁10.(2022·甘肃庆阳·七年级期末)“统治因面临严重的危机而不巩固:内有持续十几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外有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掀起的反晋斗争,故统一局面并没维持多久。”此材料反映了西晋朝代的特征是( )A.政权分裂,大权旁落 B.休养生息,稳定民心C.纷争不断,短暂而亡 D.文化交流,民族交融11.(2022·甘肃·金昌市龙门学校七年级期末)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B.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C.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 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12.(2022·甘肃定西·七年级期末)纵观中国历史,曾出现过多次规模庞大的人口迁徙现象。西晋末年,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直接导致这次人口大迁移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楚汉之争 B.黄巾起义 C.八王之乱 D.秦末农民大起义13.(2022·甘肃庆阳·七年级期末)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14.(2022·甘肃天水·七年级期末)列举我国魏晋时期迁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了全国,B项正确;北魏是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北方的政权,排除A项;吴国280年被西晋灭亡,排除C项;东晋是西晋灭亡后建立的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2.B【解析】曹丕死后,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取了皇位,以洛阳为都,建立了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故实际上废除魏帝建立晋朝的是司马炎,B项正确,排除A项;司马昭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排除C项;司马睿建立东晋,排除D项。故选B项。3.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魏国灭了蜀国后,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C项正确,排除B项;西汉司马迁创作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排除A项;司马睿建立的是东晋,排除D项。故选C项。4.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晋末年,统治者内部为争夺中央政权发生“八王之乱”,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5.C【解析】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公元前770年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25年刘秀建立东汉;222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统一全国,C正确;ABD排除顺序错误,排除。。故选C。6.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中国。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7.D【解析】依据题文的“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可以看出江南地区的农业得到发展。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8.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故选B项。9.C【解析】根据材料“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结合所学可知,八王之乱引发的社会危机不断冲击着西晋的根基,故C符合题意;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与西晋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北人南迁指的是每当北方战乱纷繁时统治者或者百姓们都喜欢跑到南方避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C【解析】根据“八王之乱”、“流民起义”、“少数民族上层掀起的反晋斗争”等可知,西晋时期纷争不断,最终导致西晋短暂而亡,C项正确;西晋时期没有政权分列,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休养生息和文化交流,排除BD项。故选C项。11.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西晋之所以短命而亡是因为,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西晋政权最终被匈奴所灭,不是被八王之乱推翻,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2.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人们生产生活遭到破坏,西晋从此衰落,八王之乱后开始形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C项正确;公元前206-202年,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东汉末年,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故称黄巾军,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秦末农民大起义,排除D项。故选C项。1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的理解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其中把小麦等的种植方法也带去了南方,这样,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栗米饭等北方食品,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民族融合14.氐族、羯族、羌族、匈奴族、鲜卑族【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由此可见,我国魏晋时期迁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有氐族、羯族、羌族、匈奴族、鲜卑族。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