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通过对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1、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能自己提出观点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自己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进行科学探究,
并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提前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气体若干瓶、烧杯(内装高低不一蜡烛两支)、火柴、
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石蕊试纸、镊子、350ml雪碧汽水一瓶、
带导管橡 胶塞、试管、木条、酒精灯、澄清石灰水、蒸馏水。
【学情分析】
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较容易掌握,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的兴趣,为实验的成功提供了保证,也能使学生更易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水、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原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份之一,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二氧化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二氧化碳,一起来研究它的性质。 (PPT展示教学目的、重难点) 全班同学预习教材,完成导学稿预习作业。 在上课前完成。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先学后教,对简单的学生能自己学习的知识点交给学生课前自学,提高课堂效率。
二、请同学回答二氧化碳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水溶性) 指定一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认真倾听,记录 归纳二氧化碳物理性质,订正预习作业。
三、颜色、状态可以用眼观察,气味可以用鼻子闻一闻。密度我们需要用实验来验证一下。请观察演示实验,观察现象并在书上做好记录。 如图,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并让学生回答。 提问:这个实验验证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学生认真观察,记录现象。 回答:低的蜡烛先熄灭; 高的后熄灭。 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还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到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
讨论题:我们还能找到其它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依据吗?(课前布置学生思考设计) 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2.盛放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是正放的。 3.天平两端各放一个烧杯,调平后,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天平向胜有二氧化碳的一端倾斜。4、用二氧化碳吹肥皂水气泡,气泡向下运动。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大约1/3体积蒸馏水,请前排某位同学轻轻摇动一下瓶子。同学们观察现象,做好记录。(提示:摇动的时候握在瓶口处,避免挤压瓶子) 观察,记录,指定一位同学回答实验现象。(瓶子变瘪了)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
演示实验取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的溶液于烧杯,滴加至石蕊试纸上。观察 请同学们讨论,是溶液中哪种物质让石蕊变红? 学生讨论,实验验证 通过对比实验,师生共同探究,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七、探究汽水饮料中出现的气体是什么? 学生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的能力。掌握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八、课堂小结 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 对本节课知识总结。
九、课堂练习与课堂知识有关的检测题。 做好练习,准备回答。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十、课后作业 学生记录,课后完成 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