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意义。2.初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3.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和解题方法。教学重点 有关化学方程式。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规范格式。课 时 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复习】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讲解】既然化学方程式能表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规律,而且还能表示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比的关系,我们便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一系列的化学计算,从定量方面探究化学变化。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1)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2)基本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也叫质量比)。各物质的质量比=(化学计量数×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例:根据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找出规律 点燃 2H2 + O2 ═ 2H2O 4 32 36① ( ) 32g ( )② 8g ( )③ 2g (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1)根据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质量例1 在实验室中,将含有15.3g的过氧化氢的溶液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求过氧化氢分解后,生成的氧气质量是多少?(2)根据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例2 用加热氯酸钾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得氧气9.6g,求被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3)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质量互求例3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按CaCO3纯净物计算),可制得生石灰(按CaO纯净物计算),但同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它是一种温室气体,排进大气中,会影响生态环境。试计算每制得100t氧化钙的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吨?方法技巧: 含有体积、密度与质量换算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若已知物质的体积,应先根据质量=密度×体积,将体积换算成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求其他物质的质量;(2)若求物质(气体)的体积,应先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质量,再根据 质量 体积= ,求出物质(气体)的体积。 密度例4 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制取氧气,为了在一般条件下得到0.48L氧气,求被分解的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按氧气的密度为1.43g·L-1计算)小结:布置作业:多元评价 温故而知新。理解例题讲解讲练结合课堂小结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