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1.2 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探究思考探究分享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胸有成竹思考:1.文同画的竹子为什么逼真传神?2.从中,你有怎样的启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内容有哪些?人们的思想如:理论、理念、计划、经验 思想、 观点、感觉、方针政策、目标等主观性的东西。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如:地球、生物、环境、国情、磁场等可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物。思维存在意识物质注意: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思维(意识)现象?A.商品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C.学习计划D.小李是高二学生E.新型冠状病毒F.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G.马克思主义哲学H.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BCGH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何为世界本原唯一标准别称:“谁先谁后”、“谁决定谁”、“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王守仁:心外无物。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泰勒斯:水是万物之原。(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否认正确反映存在可知论不可知论庄子梦蝶庄子有一次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醒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是刚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惠庄之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惠:庄:惠:你看,鱼儿多么快乐呀!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思一思,先有新冠病毒还是先有对新冠病毒的认识?or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医筛选“三药三方”有效药方诊疗方案不断完善先有新冠病毒还是先有对新冠病毒的认识?看似是一个白痴问题,但其中蕴含着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新冠病毒是地球上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病毒,既不是人创造出来的更不是坊间流传的妖魔鬼怪,病毒科学家们对此病毒经历了一个从不认识到找到类似病毒进行归类,再到充分认识的过程。这说明是先有新冠病毒这一物质的存在,再有人们对其认识以及之后病毒技术的掌握和疫苗的成功研发的意识。这说明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另一方面,疫苗研发团队充分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对客观存在的新冠病毒深入研究,逐渐将一开始混乱的思维捋顺,掌握病毒技术,研制出新冠疫苗。由此,可以得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是可以正确的认识存在,说明坚持的是可知论,只是有些陌生领域尚需要探索。物质 新冠病毒、新冠病毒疫苗意识 疫苗研发团队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掌握新冠病毒技术。3、哲学基本问题不同的理论表达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西方古代这些主要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西方近代哲学研究的侧重点则转向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贰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从生活实践看)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人类从事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经营什么生意?制定学习计划?医生什么处方?农民施什么肥?决定决定决定根据天、地、苗等根据资金、市场需求等病人的病情学习实际思维(主观)如:理论、计划 思想、观点等存在(客观)如:地球、生物环境、国情等决定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与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2. 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从哲学研究看)3. 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从哲学发展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思维存在能不能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哲学的基本问题二元论:思维和存在都是本原(半截子的唯心主义)——p10相关链接2.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这说明( )A.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B.对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二者有没有同一性两个方面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答案】B3.哲学家休谟承认自然界受客观规律支配,但又认为人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康德承认物自体的存在,同时又认为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因此,恩格斯称他们为“羞羞答答”的唯物主义可见( )①休谟与康德正确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②休谟与康德在哲学上都属于不可知论者③休谟与康德在本质上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思想④休谟与康德都是唯心主义者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叁哲学的两大派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甲问乙:“你是做什么的 家在哪里 追求什么 ”乙说:“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甲说:“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丙接着说:“唯物主义太世俗,还是唯心主义更高级。”想一想:你同意甲、丙二人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吗?阅读与思考:三人对话“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目、肉欲、虚荣、爱财、吝啬、贪婪、牟利、投机,简言之,即他本人暗中迷恋的一切龌龊行为;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遍的人类爱的信仰… …”——[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正确认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哲学派别 观点分歧表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材料一:《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唯物主义思想。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世界的本原是水。材料二: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上述材料分别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你认为这些观点科学吗?(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合理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③局限性: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简单的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复杂问题简单化、朴素化①基本观点: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题。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张载水是万物的始基。——古希腊泰勒斯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古希腊赫拉克利特(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②合理性:①基本观点:拉美特利:“人是机器”。认为人归根结底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霍布斯就曾经写道:“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把物质结构混同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③局限性:机械性:即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观察事物,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否认事物的质变,甚至把人也视为机器。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②科学性:③评价:①基本观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物理学领域的两大发现。其一是放射性现象“镭”的发现。其二是电子的发现。这一发现表明原子不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其中还有电子这一更小的微粒,而且电子可以随着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 (细胞学、能量守恒、生物进化论)提出了新的物质概念:物质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不管是金木水火土,还是越来越小的物质结构,都是客观实在的。不仅如此,历史也是客观实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代表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水、气、火、土、天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做世界的本原 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结构混同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自然科学的原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牛刀小试: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1.水是万物的始基。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在一定的方寸上熄灭 。8.气者,理之依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贝克莱: 物是观念的集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慧能:仁者心动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佛教:缘起而生,缘尽而灭两种形态 基本观点 共同点(根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客观精神评价:二者在根本上都是错误的,但就局部范围而言,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战国)孔子:畏天命,无所祷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2 (法)笛卡尔:我思,故我在3(古希腊)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4(战国)孟子:万物皆备于我5《圣经》说: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6(英)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7(春秋战国)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8(明)的王阳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9(德)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10(南宋)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11(南宋)朱 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12(德)黑格尔:“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牛刀小试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状态世界本原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哲学的基本派别(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对立对立5、哲学史上的两个派别和两个对子两个派别(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分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联系、发展、全面孤立、静止、片面分歧对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哲学史上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易错纠偏:1.唯物主义就是追求物质利益,唯心主义就是追求精神利益。2.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5.物质决定于意识,而不是物质决定意识。6.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同的。× 第一方面何为本原具有根本性意义,有无同一性处于从属地位×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于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对子”× 哲学基本问题中的“何者为本原”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唯物主义也有局限性,唯心主义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有借鉴意义× 划分依据:何者为本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追求物质和精神。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者是本原有没有同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是什么?为什么?哲学的基本派别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哲学史上两个对子基本形态根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对立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对立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世界状态的不同回答课堂小结达标训练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指出,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既大胆探索又脚踏实地。材料表明( )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D.对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我们的行为选择【答案】A未涉及思维和存在影响4.哲学史上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下列能体现两大阵营之间的分歧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物是观念的集合”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5.2019年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艺术院校不能闭门造车,要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调整、充实教育方向,发挥好“城市美容师”的作用。从哲学上看,“闭门造车”的思想根源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主观唯心主义【答案】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