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夏商周时期(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夏商周时期(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历史中考试题汇编夏商周时期
一、单选题
(2022·四川省广元市 )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陕西省简称“秦”。这些省的简称与周朝哪一项政治制度有渊源(  )
A. 郡县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2022·黑龙江省大庆市 )西周与夏、商两朝相比,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国土而推行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是(  )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2022·江苏省泰州市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材料描述的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2022·黑龙江省绥化市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  )
A. 分封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202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  )
A. 炎帝 B. 黄帝 C. 尧 D. 禹
(2022·山东省东营市 )古时《三字经》“夏传子,家天下”的描述,反映出夏朝开创了(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2022·重庆市 )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如图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  )
A. 原始农业 B. 青铜铸造 C. 纺织业 D. 冶铁业
(2022·河南省 )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l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ú: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  )
A. 河姆渡出土的陶钵
B. 二里头出土的铜爵
C. 司母戊鼎
D. 商鞅铜方量
(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三星堆青铜大面具是文化典型器物,让人们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这主要反映的是(  )
A. 山顶洞人的集体生活 B. 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C. 东周时期的诸侯争霸 D. 东汉时期的光武中兴
(2022·湖北省荆州市 )早期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下列朝代中,以创造了青铜器和甲骨文著称的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商朝 D. 隋朝
(2022·湖南省长沙市 )2021年9月的一天,湖南省博物馆“汉风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某中学,湖南省博物馆专家依托本省文物资源,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介绍了悠久灿烂的汉代文化。下列文物中最可能被介绍给学生的是(  )
A. 四羊方尊 B. 皿方罍 C. 里耶秦简 D. 素纱禅衣
(2022·湖南省衡阳市 )湖南宁乡出土的著名文物是(  )
A. 四羊方尊 B. 唐三彩 C. 兵马俑 D. 司母戊鼎
(2022·江苏省泰州市 )《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
A. 春秋后期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2022·湖北省咸宁市 )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在《战国策 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  )
A. 古代冶炼工艺完善 B. 水利灌溉技术成熟
C.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022·四川省眉山市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
A. 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 B. 影视剧作品里的有关生产场景
C. 民俗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D. 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说
(2022·陕西省 )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 耧车 B. 铁农具
C. 翻车 D. 筒车
(2022·海南省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内容 D. 影响
(2022·山东省东营市 )如图为我国古代造福千秋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历经2200多年,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该水利枢纽是(  )
A. 都江堰 B. 灵渠 C. 通济渠 D. 永济渠
(2022·湖南省怀化市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这段话可以看出商鞅推行变法赏罚分明。商鞅在军事上的奖励措施是(  )
A. 免除徭役 B. 授予爵位、赏赐土地
C. 赏赐金钱 D. 赐予奴隶
(2022·江西省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
A. 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B.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 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 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
(2022·广东省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附近的都江堰(右图) 延两千多年前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①秦朝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
②具有防洪、灌溉、水运等多种用途
③造福于当代和后世
④直接引起秦末农民起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022·湖南省湘潭市 )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
A. 屈原 B. 贾谊 C. 李白 D. 胡宏
(2022·湖北省宜昌市 )《论语》记载孔子话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此话语说明孔子具有(  )
A. 民本思想 B. 无为思想 C. 德政思想 D. 兼爱思想
(2022·福建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思想主张的学派是(  )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2022·黑龙江省大庆市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高,我无欲而民自朴”。主张“无为而治”思想的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二、材料解析题
(2022·四川省遂宁市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精神——追根溯源】
材料一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可固法……坚持德治与法治统一,自律与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唐志君《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 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也是中国精神产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法治”“德治”分别源于这一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1.【答案】C
【解析】西周时期,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当时的晋国主要统治今今天的山西省,鲁国主要统治今天的山东省,秦国主要统治今天的陕西省,故山西省、山东省、陕西省的简称与周朝分封制有渊源。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2.【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西周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B项符合题意。世袭制和科举制不是为了巩固疆土而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排除AD。郡县制是秦朝为了巩固政权实施的政策。 故选:B。
3.【答案】B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4.【答案】A
【解析】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D项正确;ABC都没有建立王朝,排除。 故选:D。
6.【答案】B
【解析】古时《三字经》“夏传子,家天下”的描述,反映出夏朝开创了世袭制。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7.【答案】A
【解析】如图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原始农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B
【解析】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l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ú:高粱)酒”。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二里头出土的铜爵。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铜爵是古代一种酒器。用于温酒和饮酒。相当于后世的酒杯。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9.【答案】B
【解析】青铜文明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以创造了青铜器和甲骨文著称的朝代是商朝,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根据“汉风文化进校园”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素纱禅衣是发现于湖南的汉代文物,符合题意,D项正确;四羊方尊和皿方罍是商代青铜器,里耶秦简是秦朝时期的竹简,都与“汉风文化”不符,排除ABC项。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造型独特和工艺精美堪称国宝。四洋方尊是“宁乡青铜器群”的代表,反映了商代青铜文明的杰出成就。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省安阳,B是唐朝的陶器,C是秦朝长安秦始皇陵的塑像。 故选:A。
13.【答案】A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故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春秋后期。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4.【答案】C
【解析】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在《战国策 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5.【答案】A
【解析】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A是第一手史料,BCD都是第二手史料,排除故选:A。
16.【答案】B
【解析】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后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AC是汉朝的工具,D是唐朝的工具,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答案】D
【解析】“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取得的成效,属于商鞅变法的影响。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符合题意。 故选:D。
18.【答案】A
【解析】如图为我国古代造福千秋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历经2200多年,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该水利枢纽是都江堰。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宝瓶口是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在军事上的措施是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符合题意。故选:B。
20.【答案】B
【解析】商鞅死亡后他所推行的新法也没有被废止,说明商鞅推行的新法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即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项正确;商鞅变法被旧贵族势力所反对,没有维护旧的政治经济秩序,排除AC项;商鞅变法促进了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排除D项。 故选:B。
21.【答案】B
【解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具有防洪、灌溉、水运等多种用途,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当代和后世。①表述错误,④与都江堰无关,②③叙述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22.【答案】A
【解析】战国时期,楚国都城被秦国占领,楚国诗人屈原无比绝望,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楚国人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这天吃粽子、划龙舟。后来国家把这天定为端午节。 故选:A。
23.【答案】C
【解析】据“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知,此话语的意思是以政令来教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会因求免于刑罚而服从,但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约束,百姓会知道羞耻并且可以走上正善之途。故此话语说明孔子具有德政思想,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选项B是道家的思想,选项D是墨家的思想,选项BD都与孔子的思想主张无关,排除。 故选:C。
24.【答案】B
【解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故选:B。
2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故选:A。
26.【答案】法家;儒家。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