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讲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专题目录专题目录)【专题一】初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比较【专题二】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知识讲解)专题一、初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比较初中 高中研究 对象 具体的个体 标量、一维空间 (初中速度即速率) 抽象的一般规律 矢量、二维空间 (力、速度等可非共线)研究方法 观察模仿 类比思辨常见 方法 观察与实验法 物理模型法 猜想与控制变量法 类比方法 数学图像法 整体与隔离法 转换法 动态思维法 极限分析法 构建模型法…(初中)猎人用弓箭水平射击同一高度的树上的猴子,正当这个时候猴子发现了猎人,在弓箭射出的瞬间,它从树上跳下,但猴子在空中却被弓箭射中了,为什么?(提示:用参照物思考)(高中)A小球离地面高为H,以速度v水平抛出,此时与A处于同一高度的小球B点自由落体。不考虑空气阻力若两小球间水平距离很远,求A小球落地时的水平射程X0若小球抛出点间距小于X0, 求两小球是否会在空中相撞若小球抛出点间的距离很大(>>X0)两小球每次落地后都会反弹,每次反弹时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大小都不变(方向改变),求两小球最终是否会在空中相撞?若已知两小球间水平间距为S,且2X0>S> X0 ,B小球改为以速度v2 从地面竖直上抛,若碰撞发生在B上升阶段,求v2的取值范围;若发生在B下降的阶段,v2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从以上两题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物理研究问题的异同:初中物理根据已发生的事件或过程探讨结论和规律——由“物”到“理”。高中物理更加抽象,根据已知原理,判断运动过程,由“理”到“物”。初中物理一般倾向于定性分析得出结果;高中物理较严谨,需定量分析判断(可能会有分情况讨论)初中物理研究一般为单对象、单过程、平衡态;高中物理研究一般为单对象或多对象,单过程或多过程,平衡态或非平衡态。高中物理与数学结合的更加紧密。对数学思维要求要高;但注意,每一种用数学思维解决的题,都对应着一种简单解法,这种简单解法就是利用物理规律,跳过数学,直接判断状态、过程,得出关系计算结果。这就是高中物理的——物理思维。(平衡态)如图所示,用恒力F拉着整个装置静止在空中。已知物块的体积为V,液体密度为ρ,求物块收到的浮力大小?答案:ρgV(非平衡态)如图所示,用2F的恒力拉着整个装置向上运动。已知物块的体积为V,液体密度为ρ,求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物块相对于烧杯如何运动?答案:2ρgV 向上(单过程)如图所示,把弹簧锁定并用2F的恒力拉着整个装置由静止向上运动X米。求力做的功为多少?装置的速度为多大?(多过程)如图所示,把弹簧锁定并用F‘的恒力拉着整个装置由静止向上运动X米后撤去F‘,相同时间内装置回到出发点。求F‘的大小? 答案:4mg/3初高中物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异同:平衡态和非平衡态下公式定理的适用性不同,所以,一味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公式在高中物理中是行不通的。解题时,要注意分析运动,根据状态和过程寻找因果关系。高中课业压力重,老师没有时间带领学生总结模型和知识点!注意自己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思路,培养各种状态、各种过程的解题思路,培养物理思维。注意:题海战术对培养解题思维和物理思维无用!!学习内容的比较:初中 高中知识 框架 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 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密度 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浮力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 光 :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 热学: 包括温度、内能 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 、电功 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 能量和能 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比如说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再如,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重点学习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和电磁感应定律。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高一上学期:必修1(人教版) (教科版)必修1所含内容远远多于初中物理所学全部内容,请注意,高一时不要放松学习!专题二、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初中知识要点回顾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并事先假定这个物体是不动的.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运动与否的判断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对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为描述简单.通常取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4.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v=s/t其中:,表示路程,单位:米(m); t表示时间.单位:秒(s); v表示速度,单位: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 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1 m/s=3.6 km/h, v=s/t,变形可得:s=vt. t= s/v高中对接知识精读0.质点(理想化的研究对象)(1)质点的定义: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mass point). 于是,对实际物体运动的描述,就转化成对质点运动的描述.(2)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一定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要看其大小、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而定.例如: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在计算运行时间的时候,可以忽略列车的长度,把它视为质点;但是同样这列火车,要计算它通过黄河铁路大桥所需时间时,则必须考虑列车的长度,不可把列车视为质点.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简称为运动.车辆的行驶,机器的运转是机械运动;树叶摇摆,雄鹰振翅也是机械运动;河水流动、风(空气的流动)等等,只要是物体间相对位置发生变化,都是机械运动.2.参考系(1)运动的相对性: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就此意义而言,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但是,描述某一个物体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却又总是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2)参考系的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就叫做参考系(reference frame).实质上,初中课本中提到的参照物也就是这里的参考系.(3)参考系的选择: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但是,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会有所不同.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运动,都应该弄清楚他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参考系的选择是个重要的问题,选取得当,会使问题的研究变得简洁、方便.3.路程和位移在初中的课本中我们就已经知道,路程(path)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一般来说,当物体从某一点运动到另一点时,尽管可能沿不同的轨迹,走过不同的路程,但位置的变动是相同的.在物理学中用一个叫做位移(displacement)的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我们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vector),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这样的物理量叫做标量(sealar).4.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温度,路程等.5.坐标系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如图所示,若某一物体运动到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若它运动到点,则此刻它的坐标.一般来说,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coordinate system).物体运动情况不同。确定其位置所需的坐标数不同。坐标系也不同。中学物理常用的坐标系是一维坐标系和二维坐标系。二维(直角)坐标系:坐标(x,y)。常用于对物体在一平面内做曲线运动的描述。例如:汽车在一个城市内行驶.以某建筑物为坐标原点,以东、北方向分别为二、y轴建立一个二维坐标系如图1一I一2所示.汽车从坐标原点出发先向东行驶100 m.再向南行驶200 m,汽车所在的位置可用坐标(100 m.-200 m)表示。6.时间和时刻时刻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过程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时间则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长短的量度.时刻和时间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表示的是时间,如图所示.“秒末”“秒时”“第秒初”“第秒末”等指的都是时间轴上具体的点,是时刻而不是时间,“秒内”“前秒内”“后秒内”“第秒内”等指的是时间轴上的一段,所以是时间而非时刻.我们平时所说的“时间”究竟是指时间还是时刻,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7.速度(velocity)(1)定义: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2)公式:(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或).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时(或)、厘米每秒(或)等等.(5)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它的方向跟运动的方向相同.8.平均速度(average velocity)(1)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2)公式:(3)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对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而言的.9.瞬时速度(instantaneous velocity)和瞬时速率(instantaneous speed)(1)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2)瞬时速度的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3)对瞬时速度要明确以下五点:①瞬时速度常称为速度.②方向性:速度与速率不同,速率只反映质点的运动快慢,而速度却反映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③瞬时性:速度具有瞬时性,一般所提到的速度都是指瞬时速度,它反映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所谓匀速运动,实际上是各个时刻的速度都相同.相对性:变换参考系时,同一物体的速度对不同参考系而言是不同的.在图象中,某时刻的速度等于此时刻所对应的图线的斜率.10.加速度(Acceleration)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不是描述速度大小的物理量,所以与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加速度实质是由物体的受力和物体的质量共同决定的,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加速度由速度的变化与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来度量,说明加速度不是仅仅由速度的变化决定的;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必然联系,但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其实质是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致.Epx.平动和转动在物体上选定任一直线,如果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该直线的位置始终保持彼此平行,这样的运动叫做平动(translation).如果物体上所有各点都绕同一直线(转轴)作圆周运动,则该运动称为转动(rotation).描述运动的过程量和状态量(部分)过程量 状态栏位移 速度、角速度路程 加速度功 动能、势能功率(匀速或平均) 功率(例题精讲)单对象平衡态“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分别以高山和小舟为参照物,则舟中的人是( )A.运动 运动 B静止 静止C.静止 运动 D运动 静止【分析】诗中描写了人乘舟在江水中驶过的情景,被研究的人处于小船上,所以人相对于高山来说,“轻舟己过万重山”,其位置在发生改变,故是运动的;人相对于小舟来说,它们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人是静止的。【答案】D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车行驶在桥中央时,爸爸问楠楠:为什么我们看到桥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分析】桥两边的路灯相对于地面肯定是静止的,“看到路灯在不停地后退”说明路灯相对于某一个物体的位置在改变,这个物体就是行驶的车辆或者是车中的人。【答案】行驶的自驾车(或者自己)。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为( )A.船和山 B.山和船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考点】参照系 【难度】3星 【题型】选择【答案】A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这些条件是( )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率必须较大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率必须较大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率必须较大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率必须较大【考点】运动的相对性 【难度】3星 【题型】选择【解析】图上标明了地球的自转方向.为晨线,为昏线(右半球上为白天,左半球上为夜晚).若在纬度较高的点,飞机向东(如图上向右),旅客看到的太阳仍是从东方升起.设飞机飞行速度为,地球在该点的自转线速度为,在点,飞机向西飞行时,若,飞机处于地球上黑夜区域;若,旅客看到的太阳仍从东边升起.在同纬度的点(在昏线上),飞机向东(如图向左)飞行,飞机处于地球上黑夜区域,旅客看不到太阳;飞机向西(如图向右)飞行,若,旅客可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若,飞机在黑夜区域.因此,飞机必须在傍晚向西飞行,并且速度要足够大时才能看到“日头从西边出”的奇景.正确选项只有C.【答案】C.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自到,其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是相同的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是零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考点】位移和路程 【难度】2星 【题型】选择【答案】BC一个皮球从高处落下,与地面相碰后反弹跳起,则此过程中皮球通过的路程为 ,位移为 ,该球经过与地面多次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 .【考点】位移和路程 【难度】2星 【题型】填空【答案】2.5 1.5 2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m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一位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二垒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位移的方向如何?【考点】位移和路程 【难度】3星 【题型】计算【解析】由题意知此过程中球员的路程为:s=3×16.77m=50.31m他的位移为:x=16.77m,位移的方向是从本垒指向三垒.【答案】50.31m 16.77m 位移的方向是从本垒指向三垒(ABabc)一实心的长方体,三边长分别是a、b、c(a>b>c),如图所示.有一只蚂蚁,从顶点A沿表面运动到长方体的对角B,求:(1)蚂蚁的最短路程.(2)蚂蚁的位移大小.【考点】路程和位移 【难度】3星 【题型】选择【解析】沿表面的运动轨迹与A、B的连线构成直角三角形时路程小于钝角三角形时.【答案】(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一定是体积极小的物体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问题,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被视为质点【考点】质点的概念 【难度】2星 【题型】选择【答案】D若车辆在行进中,要研究车轮的运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车轮只做平动 B.车轮只做转动C.车轮的平动可以用质点模型分析 D.车轮的转动可以用质点模型分析【考点】质点的概念 【难度】2星 【题型】选择【解析】车辆在行进中车轮既做平动又做转动;如果研究的是车轮的平动,车辆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此时注重的是车辆的直线运动,则可将车轮当作质点处理;如果研究的是车轮的转动,车轮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因此不能将整个车轮当作质点处理.【答案】C下面关于时间与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秒末与秒末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叫第秒内B.点分开始上课,指的是时间C.秒初与秒末的时间间隔为秒D.时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时间【考点】时间和时刻 【难度】2星 【题型】选择【答案】CD下列说法中指时刻的有( )A.学校每天上午点整开始上课 B.学校每节课C.某次测验时间是 D.考试结束【考点】时间和时刻 【难度】2星 【题型】选择【答案】AD一质点在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1)前几秒内的位移最大?( )A. B. C. D. E.(2)第几秒内的位移最大?( )A.第 B.第 C.第 D.第 E.第(3)前几秒内的路程最大?( )A. B. C. D. E.【考点】位移和路程 【难度】3星 【题型】选择【解析】表格中第一行中相当于时间轴上的点,即时刻.第二行中是轴上的点,描述的是质点在轴上某时刻的位置.对位置栏中的正负号,只表示在轴的正半轴还是负半轴上,也就是说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1)问中前几秒指的是从运动开始计时的时间,(2)问中第几秒指的是第几个秒内的位移.故:(1)由上表可以看出:前内的位移最大,为,故D项正确.(2)位移最大的应该是第内,位移为,故B项正确.(3)由于物体一直是运动的,故运动时间越长,其轨迹越长,故E项正确.【答案】(1)D (2)B (3)E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从经过“”路标开始计时,第末经过“”路标,第末经过“”路标,第末经过“”路标,则这辆汽车(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均不正确【考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难度】2星 【题型】选择【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是: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这里的“相等时间里”应理解为“在任意相等时间里”.本题汽车在前内位移为,第二个内位移为,第三个内位移为,在连续三个相等时间内()内位移相等,此运动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但也不能说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每个内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如第一个内可能前半段时间汽车加速,后半段时间汽车减速,但位移是.只要不是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就不能确定为匀速直线运动.因此选项C正确.【解析】C在图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难度】2星 【题型】选择【答案】ABC某质点向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内通过的位移为,前内通过的位移为,前内通过的位移为,则此质点的运动(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C.若是匀速直线运动,则它的速度为D.若是匀速直线运动,则它的速度为【考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难度】2星 【题型】选择【答案】BC对作变速运动的物体,下列叙述涉及瞬时速度的有( )A.物体在第1s内的速度是4 m/sB.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是4 m/sC.物体通过第1个1m的速度是4 m/sD.物体通过其路径的中间位置时的速度是4 m/s【考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难度】3星 【题型】选择【解析】瞬时速度所描述的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所以A选项中的是时间,C选项中“通过第一个1m”是一个距离而不是位置.所以选BD.【答案】BD一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测得末的速度是,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则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考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难度】3星 【题型】选择【答案】A图中的四个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有( )【考点】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 【难度】3星 【题型】选择【解析】本题要注意横纵坐标的区别.AB中是v-t图,CD是s-t图.A当中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所以不是匀速直线运动.B对.D中,物体的位移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变.而C中,s和t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所以C选项也是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答案】BC一个质点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相对应的图象是( )【考点】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 【难度】3星 【题型】选择【答案】C多对象平衡态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 )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分析】“树木向北运动”,是相对于甲车上的乘客而言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必定向南运动。甲车座位上的乘客又看到乙车向南运动,也是以乘客为参照物。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也是向南运动,而且乙车向南运动的速度比甲车还快。 【答案】A。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乙匀速下降,,丙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丙匀速上升C.甲、乙匀速下降,,丙匀速下降,且D.以上说法均不对【考点】运动的相对性 【难度】3星 【题型】选择【解析】甲、乙、丙三人在观察其他物体的运动时,是以自己所乘的热气球为参考系的,应根据参考系的定义来判定甲、乙、丙的运动情况.楼房和地面连为一体,是同一个参考系.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也在匀速下降,且乙下降的速度大于甲下降的速度,即;甲看到丙匀速上升,有三种可能性:(1)丙静止,(2)丙匀速上升,(3)丙匀速下降,且它们的速度,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也有三种可能性:(1)丙静止,(2)丙匀速上升,(3)丙匀速下降,且速度关系为.【答案】AB一只木箱漂浮在水中,随平稳流动的河水向下游漂去.在木箱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条小船,两船到木箱的距离相等.当两船同时划向木箱,且两船在水中划行的速度大小相等并小于水的流速,那么( )A.上游的小船会先打捞起木箱 B.下游的小船会先打捞起木箱C.两船会同时到达木箱处 D.两船不能同时到达木箱处【考点】运动的相对性 【难度】3星 【题型】选择【解析】本题可以通过计算两支船和木箱的速度和时间,但本题最简单的解法就是把水流当做参考系.所以两只船在这样的参考系当中速度相同,而木箱的速度为零,所以两只船同时到达木箱.【答案】C如图所示,质点甲以的速度从点沿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质点乙从点处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要使甲、乙在开始运动后在轴相遇,乙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方向与轴正方向间的夹角为______.【考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难度】3星 【题型】填空【答案】某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甲、乙两人从图所示地形的O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经在图中标出,则( )A.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B.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C.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D.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考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难度】3星 【题型】选择【答案】AC如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 )A.乙物体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mB.在0~10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C.在10~25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D.两物体在10s时相距最远,在25s时相遇【考点】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 【难度】3星 【题型】选择【答案】D(课后作业)雅典夏季奥运会上,我国健儿奋勇拼搏,以32金的骄人战绩夺得了金牌总数第二,标志着我国体育竞技水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夺冠的双人皮划艇,能否视为质点?郭晶晶和吴闽霞做双人跳水动作时,能否视为质点?【考点】质点的概念 【难度】2星 【题型】解答【解析】双人皮划艇,注重的是皮划艇在一段很长的距离上的运动速度问题,其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不产生影响,故可以把皮划艇看作是质点;而在双人跳水动作中,注重的是两个运动员的跳水及旋转动作是否标准、统一,不能把运动员看作质点.【答案】能;不能.下面关于时间与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秒末与秒末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叫第秒内B.点分开始上课,指的是时间C.秒初与秒末的时间间隔为秒D.时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时间【考点】时间和时刻 【难度】2星 【题型】选择【答案】CD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的半圆弧由点运动到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B.,向东;C.,向东; D.,向东;【考点】位移和路程 【难度】3星 【题型】选择【答案】B雅典夏季奥运会上,我国健儿奋勇拼搏,以32金的骄人战绩夺得了金牌总数第二,标志着我国体育竞技水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夺冠的双人皮划艇,能否视为质点?郭晶晶和吴闽霞做双人跳水动作时,能否视为质点?【考点】质点的概念 【难度】2星 【题型】解答【解析】双人皮划艇,注重的是皮划艇在一段很长的距离上的运动速度问题,其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不产生影响,故可以把皮划艇看作是质点;而在双人跳水动作中,注重的是两个运动员的跳水及旋转动作是否标准、统一,不能把运动员看作质点.【答案】能;不能.下面关于时间与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秒末与秒末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叫第秒内B.点分开始上课,指的是时间C.秒初与秒末的时间间隔为秒D.时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时间【考点】时间和时刻 【难度】2星 【题型】选择【答案】CD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的半圆弧由点运动到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B.,向东;C.,向东; D.,向东;【考点】位移和路程 【难度】3星 【题型】选择【答案】B某人坐在甲船中,他看到乙船在运动,那么相对河岸两船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 )A.甲船不动,乙船在运动 B.甲船运动,乙船不动C.甲、乙两船都在运动 D.甲、乙两船运动方向一样,且运动快慢相同【考点】运动的相对性 【难度】3星 【题型】选择【答案】D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考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难度】3星 【题型】计算【解析】如图所示,表示爆炸处,表示观测者所在处,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用表示爆炸声直接传到处所经时间,则有①用表示爆炸声经云层反射到达处所经时间,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有②已知③联立①②③式,可得④代入数值得.【答案】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讲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专题目录专题目录)【专题一】初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比较【专题二】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知识讲解)专题一、初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比较初中 高中研究 对象 具体的个体 标量、一维空间 (初中速度即速率) 抽象的一般规律 矢量、二维空间 (力、速度等可非共线)研究方法 观察模仿 类比思辨常见 方法 观察与实验法 物理模型法 猜想与控制变量法 类比方法 数学图像法 整体与隔离法 转换法 动态思维法 极限分析法 构建模型法…(初中)猎人用弓箭水平射击同一高度的树上的猴子,正当这个时候猴子发现了猎人,在弓箭射出的瞬间,它从树上跳下,但猴子在空中却被弓箭射中了,为什么?(提示:用参照物思考)(高中)A小球离地面高为H,以速度v水平抛出,此时与A处于同一高度的小球B点自由落体。不考虑空气阻力若两小球间水平距离很远,求A小球落地时的水平射程X0若小球抛出点间距小于X0, 求两小球是否会在空中相撞若小球抛出点间的距离很大(>>X0)两小球每次落地后都会反弹,每次反弹时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大小都不变(方向改变),求两小球最终是否会在空中相撞?若已知两小球间水平间距为S,且2X0>S> X0 ,B小球改为以速度v2 从地面竖直上抛,若碰撞发生在B上升阶段,求v2的取值范围;若发生在B下降的阶段,v2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从以上两题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物理研究问题的异同:初中物理根据已发生的事件或过程探讨结论和规律——由“物”到“理”。高中物理更加抽象,根据已知原理,判断运动过程,由“理”到“物”。初中物理一般倾向于定性分析得出结果;高中物理较严谨,需定量分析判断(可能会有分情况讨论)初中物理研究一般为单对象、单过程、平衡态;高中物理研究一般为单对象或多对象,单过程或多过程,平衡态或非平衡态。高中物理与数学结合的更加紧密。对数学思维要求要高;但注意,每一种用数学思维解决的题,都对应着一种简单解法,这种简单解法就是利用物理规律,跳过数学,直接判断状态、过程,得出关系计算结果。这就是高中物理的——物理思维。(平衡态)如图所示,用恒力F拉着整个装置静止在空中。已知物块的体积为V,液体密度为ρ,求物块收到的浮力大小?(非平衡态)如图所示,用2F的恒力拉着整个装置向上运动。已知物块的体积为V,液体密度为ρ,求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物块相对于烧杯如何运动?(单过程)如图所示,把弹簧锁定并用2F的恒力拉着整个装置由静止向上运动X米。求力做的功为多少?装置的速度为多大?(多过程)如图所示,把弹簧锁定并用F‘的恒力拉着整个装置由静止向上运动X米后撤去F‘,相同时间内装置回到出发点。求F‘的大小?初高中物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异同:平衡态和非平衡态下公式定理的适用性不同,所以,一味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公式在高中物理中是行不通的。解题时,要注意分析运动,根据状态和过程寻找因果关系。高中课业压力重,老师没有时间带领学生总结模型和知识点!注意自己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思路,培养各种状态、各种过程的解题思路,培养物理思维。注意:题海战术对培养解题思维和物理思维无用!!学习内容的比较:初中 高中知识 框架 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 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密度 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浮力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 光 :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 热学: 包括温度、内能 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 、电功 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 能量和能 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比如说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再如,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重点学习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和电磁感应定律。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高一上学期:必修1(人教版) (教科版)必修1所含内容远远多于初中物理所学全部内容,请注意,高一时不要放松学习!专题二、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初中知识要点回顾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并事先假定这个物体是不动的.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运动与否的判断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对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为描述简单.通常取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4.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v=s/t其中:,表示路程,单位:米(m); t表示时间.单位:秒(s); v表示速度,单位: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 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1 m/s=3.6 km/h, v=s/t,变形可得:s=vt. t= s/v高中对接知识精读0.质点(理想化的研究对象)(1)质点的定义: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mass point). 于是,对实际物体运动的描述,就转化成对质点运动的描述.(2)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一定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要看其大小、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而定.例如: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在计算运行时间的时候,可以忽略列车的长度,把它视为质点;但是同样这列火车,要计算它通过黄河铁路大桥所需时间时,则必须考虑列车的长度,不可把列车视为质点.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简称为运动.车辆的行驶,机器的运转是机械运动;树叶摇摆,雄鹰振翅也是机械运动;河水流动、风(空气的流动)等等,只要是物体间相对位置发生变化,都是机械运动.2.参考系(1)运动的相对性: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就此意义而言,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但是,描述某一个物体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却又总是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2)参考系的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就叫做参考系(reference frame).实质上,初中课本中提到的参照物也就是这里的参考系.(3)参考系的选择: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但是,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会有所不同.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运动,都应该弄清楚他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参考系的选择是个重要的问题,选取得当,会使问题的研究变得简洁、方便.3.路程和位移在初中的课本中我们就已经知道,路程(path)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一般来说,当物体从某一点运动到另一点时,尽管可能沿不同的轨迹,走过不同的路程,但位置的变动是相同的.在物理学中用一个叫做位移(displacement)的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我们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vector),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这样的物理量叫做标量(sealar).4.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温度,路程等.5.坐标系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如图所示,若某一物体运动到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若它运动到点,则此刻它的坐标.一般来说,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coordinate system).物体运动情况不同。确定其位置所需的坐标数不同。坐标系也不同。中学物理常用的坐标系是一维坐标系和二维坐标系。二维(直角)坐标系:坐标(x,y)。常用于对物体在一平面内做曲线运动的描述。例如:汽车在一个城市内行驶.以某建筑物为坐标原点,以东、北方向分别为二、y轴建立一个二维坐标系如图1一I一2所示.汽车从坐标原点出发先向东行驶100 m.再向南行驶200 m,汽车所在的位置可用坐标(100 m.-200 m)表示。6.时间和时刻时刻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过程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时间则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长短的量度.时刻和时间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表示的是时间,如图所示.“秒末”“秒时”“第秒初”“第秒末”等指的都是时间轴上具体的点,是时刻而不是时间,“秒内”“前秒内”“后秒内”“第秒内”等指的是时间轴上的一段,所以是时间而非时刻.我们平时所说的“时间”究竟是指时间还是时刻,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7.速度(velocity)(1)定义: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2)公式:(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或).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时(或)、厘米每秒(或)等等.(5)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它的方向跟运动的方向相同.8.平均速度(average velocity)(1)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2)公式:(3)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对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而言的.9.瞬时速度(instantaneous velocity)和瞬时速率(instantaneous speed)(1)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2)瞬时速度的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3)对瞬时速度要明确以下五点:①瞬时速度常称为速度.②方向性:速度与速率不同,速率只反映质点的运动快慢,而速度却反映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③瞬时性:速度具有瞬时性,一般所提到的速度都是指瞬时速度,它反映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所谓匀速运动,实际上是各个时刻的速度都相同.相对性:变换参考系时,同一物体的速度对不同参考系而言是不同的.在图象中,某时刻的速度等于此时刻所对应的图线的斜率.10.加速度(Acceleration)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不是描述速度大小的物理量,所以与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加速度实质是由物体的受力和物体的质量共同决定的,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加速度由速度的变化与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来度量,说明加速度不是仅仅由速度的变化决定的;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必然联系,但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其实质是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致.Epx.平动和转动在物体上选定任一直线,如果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该直线的位置始终保持彼此平行,这样的运动叫做平动(translation).如果物体上所有各点都绕同一直线(转轴)作圆周运动,则该运动称为转动(rotation).描述运动的过程量和状态量(部分)过程量 状态栏位移 速度、角速度路程 加速度功 动能、势能功率(匀速或平均) 功率(例题精讲)单对象平衡态“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分别以高山和小舟为参照物,则舟中的人是( )A.运动 运动 B静止 静止C.静止 运动 D运动 静止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车行驶在桥中央时,爸爸问楠楠:为什么我们看到桥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为( )A.船和山 B.山和船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这些条件是( )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率必须较大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率必须较大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率必须较大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率必须较大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自到,其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是相同的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是零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一个皮球从高处落下,与地面相碰后反弹跳起,则此过程中皮球通过的路程为 ,位移为 ,该球经过与地面多次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 .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m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一位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二垒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位移的方向如何?(ABabc)一实心的长方体,三边长分别是a、b、c(a>b>c),如图所示.有一只蚂蚁,从顶点A沿表面运动到长方体的对角B,求:(1)蚂蚁的最短路程.(2)蚂蚁的位移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一定是体积极小的物体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问题,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被视为质点若车辆在行进中,要研究车轮的运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车轮只做平动 B.车轮只做转动C.车轮的平动可以用质点模型分析 D.车轮的转动可以用质点模型分析下面关于时间与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秒末与秒末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叫第秒内B.点分开始上课,指的是时间C.秒初与秒末的时间间隔为秒D.时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时间下列说法中指时刻的有( )A.学校每天上午点整开始上课 B.学校每节课C.某次测验时间是 D.考试结束一质点在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1)前几秒内的位移最大?( )A. B. C. D. E.(2)第几秒内的位移最大?( )A.第 B.第 C.第 D.第 E.第(3)前几秒内的路程最大?( )A. B. C. D. E.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从经过“”路标开始计时,第末经过“”路标,第末经过“”路标,第末经过“”路标,则这辆汽车(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均不正确在图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某质点向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内通过的位移为,前内通过的位移为,前内通过的位移为,则此质点的运动(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C.若是匀速直线运动,则它的速度为D.若是匀速直线运动,则它的速度为对作变速运动的物体,下列叙述涉及瞬时速度的有( )A.物体在第1s内的速度是4 m/sB.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是4 m/sC.物体通过第1个1m的速度是4 m/sD.物体通过其路径的中间位置时的速度是4 m/s一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测得末的速度是,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则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图中的四个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有( )一个质点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相对应的图象是( )多对象平衡态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 )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乙匀速下降,,丙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丙匀速上升C.甲、乙匀速下降,,丙匀速下降,且D.以上说法均不对一只木箱漂浮在水中,随平稳流动的河水向下游漂去.在木箱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条小船,两船到木箱的距离相等.当两船同时划向木箱,且两船在水中划行的速度大小相等并小于水的流速,那么( )A.上游的小船会先打捞起木箱 B.下游的小船会先打捞起木箱C.两船会同时到达木箱处 D.两船不能同时到达木箱处如图所示,质点甲以的速度从点沿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质点乙从点处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要使甲、乙在开始运动后在轴相遇,乙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方向与轴正方向间的夹角为______.某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甲、乙两人从图所示地形的O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经在图中标出,则( )A.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B.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C.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D.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如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 )A.乙物体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mB.在0~10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C.在10~25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D.两物体在10s时相距最远,在25s时相遇(课后作业)下面关于时间与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秒末与秒末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叫第秒内B.点分开始上课,指的是时间C.秒初与秒末的时间间隔为秒D.时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时间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的半圆弧由点运动到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B.,向东;C.,向东; D.,向东;在2004年雅典夏季奥运会上,我国健儿奋勇拼搏,以32金的骄人战绩夺得了金牌总数第二,标志着我国体育竞技水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夺冠的双人皮划艇,能否视为质点?郭晶晶和吴闽霞做双人跳水动作时,能否视为质点?下面关于时间与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秒末与秒末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叫第秒内B.点分开始上课,指的是时间C.秒初与秒末的时间间隔为秒D.时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时间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的半圆弧由点运动到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B.,向东;C.,向东; D.,向东;某人坐在甲船中,他看到乙船在运动,那么相对河岸两船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 )A.甲船不动,乙船在运动 B.甲船运动,乙船不动C.甲、乙两船都在运动 D.甲、乙两船运动方向一样,且运动快慢相同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讲:机械运动的描述--学生版.docx 第1讲:机械运动的描述—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