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科目: 年级:课 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课时) 主备人 导 者 李媛课 型 综合课 使用时间课标要求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二氧化碳的用途,知道温室效应的危害及预防。能力目标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目标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导 学重 难 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导 法 实验法、演示法、创造导学法、创造情景法学 法 观察归纳法、讨论法导学准备 课件、实验视频教案来源 自撰第1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 导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图狗洞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到底是什么杀死了小狗? 生猜二氧化碳 引生入境学 1、师:我们一起来调查一下二氧化碳这个物质,到底具有哪些性质,为什么人没事而杀死小狗(实验展示)2、师:请小组讨论会出现什么现象(各小组派一个代表展示讨论结果)3、师:针对这个现象,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1)烧杯内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2)为什么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3)据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老师总结评价)4、师:从上述实验可总结二氧化碳哪些性质(小组讨论,请各组代表展示结果)5、师:请同学们用学到的只是,解释一下为什么人没事,而小狗死亡。6、师:同学们都很聪明啊,一下子就查出了小狗死亡原因,但这些仍然不够,我们还要继续了解二氧化碳的其它性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过度)接下来,我们一同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实验展示)师:请同学们归纳实验现象并回答出结论8、我们知道二氧化碳溶于水,那它会不会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呢?请同学们看实验(播放实验视频)9、请一个同学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小组讨论)将变红的小红花取出,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请同学们回答实验现象及得出实验结论。思考:为什么我们喝完汽水爱打嗝?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二氧化碳除了与水反应,他还会与哪些物质反应呢?(提示:检验二氧化碳用什么?实验现象是什么?)自主学习二氧化碳还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1、生:边听边点头。2、生展示:底层蜡烛县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3、生:小组讨论生:(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密度比空气大5、生:因为二氧化碳不供呼吸,且密度比空气大,沉降在底部,而小狗主要吸入下面的二氧化碳气体,而导致缺氧死亡。6、生:认真听讲7、生:展示现象:塑料瓶变瘪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所以塑料瓶变瘪8、生:认真观看思考生展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叫做碳酸化学反应方程式:10、生展示:二氧化碳受热易分解汽水中含有碳酸,喝进去后受热分解,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所以会打嗝。生展示:还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生展示:温室效应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灭火、人工降雨、制冷剂、工业原料、光合作用(2)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通过故事引起同学们学习兴趣。通过实验,让同学们自己观察得出结论,印象深刻。运用学习过的只是来解释小狗的死因,灵活运用,增强同学们成就感,以及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运用实验来探究化学问题,增强同学们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生动的实验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生活中的化学,使同学们认识二氧化碳对生活及环境影响的两面性。练 【典例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有毒,吸入过多会使人中毒而死亡B.二氧化碳的增加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低越好C.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典例2】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A.比空气的大 B.比空气的小C.与空气的相等 D.无法判断【典例3】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 ) A.难溶于水 B.能溶于水C.微溶于水 D.不易溶于水【典例4】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C.将二氧化碳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1、生:D2、生:A。3、生:B4、 生:D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习过的只是,检验同学们学习成果。创 1、关于环境保护,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1、生:激发同学们的创造性。2、生互评。板 书 设 计 导 学 反 思整节课下来,基本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内容,学生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自己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也许是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知识的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发挥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将来的教学中,会大力激发同学们的创造性。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