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探究它的性质,同时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它对维持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国联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却又有广泛的用途。关于一氧化碳的教学,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归纳它的可燃性、毒性和还原性。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归纳)(指出问题),产生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分析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多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解决方法),其中关键是(做演示实验)(方法的关键)。
四、支持条件分析
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及蜡烛等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导入: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
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活动探究:倾倒二氧化碳
现象:底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分析: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也不支持燃烧。
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现象:塑料瓶变扁了
分析:CO2溶于水后,瓶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扁
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1.977g/L为空气的1.5倍(
3).溶解性:易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4).干冰的升华:气体的C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在常温常压下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致冷剂。
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讲解:如果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水蒸气迅速冷凝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奥秘。
(二).化学性质.
(1)、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
活动探究:
编号 1 2 3 4
操作 石蕊 +稀醋酸 石蕊 +水 石蕊 +CO2 石蕊试液+ CO2加热
现象 紫→红 紫 不变色 紫→红红→紫
分析 结论:(1)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2)水不能使石蕊变红,CO2也不能使石蕊变红;(3)CO2与H2O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4)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
反应方程式:跟水反应:CO2+H2O==H2CO3
碳酸的分解:H2CO3==CO2↑+H2O
(3)、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Ca(OH)2==CaCO3↓ +H2O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讨论: 为了使抹石灰浆的墙壁尽快干,人们常常在室内生个
火盆,这是为什么呢?那为何在刚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
答: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2,当生炭火盆时,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Ca(OH)2接触,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水,刚开始时由于有水的生成,而且来不及蒸发,所以看上去墙壁反而潮湿,过一段时间,水分蒸发掉,墙壁就干了,整个化学方程式如C+O2== CO2
CO2+Ca(OH)2=CaCO3↓+H2O
(三).CO2对生活影响
1、做灭火剂: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时存在时,二氧化碳在下层,从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
2、做致冷剂:人工降雨
3、工业原料
(四).CO2对环境的影响
1、温室效应
(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CO2 、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
(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课本第117页
(3)温室效应的危害:课本第117页
(4)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阅读课本117页
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给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带来什么差异?
一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提问:二氧化碳具有哪此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第117页
总结:列表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
(二)、化学性质
1.可燃性(与氢气、二氧化碳比较)
观察: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点燃
原理:2CO +O2 ==== 2CO2
小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检验气体的纯度。
讨论: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氢气?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与氢气、碳单质比较)
观察: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原理:CO +CuO=== Cu +CO2
分析:对比氢气与氧化铜;碳单质与氧化铜的反应,判断反应类型。并分析装置的不同。
讨论: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如何处理尾气,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请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进行改进。
3.一氧化碳的毒性
阅读:课本第117页
讨论:(1)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
(2)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在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
(3)有人说他不会煤气中毒,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种说法对吗?
(三)、一氧化碳的用途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说出用途。
总结: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燃料
3CO + Fe2O3 2Fe + 3CO2
(四)、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
(五)、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
2CO + O2 ==== 2CO2
CO2 + C 2CO
六、目标检测
1.下列气体中可用来灭火的是( )             
A.H2     B.O2 C.CO2     D.空气
2.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
A.CO和CO2 B.CO2和 Na2CO3 C.C和CO D.CO和CaCO3
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将CO2通入水中 B.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CO2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D.将CO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4.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 )
A.红色 B.紫色 C.蓝色 D.无色
5.有气体发生装置:a.大试管 b.启普发生器 c.烧瓶 d.广口瓶 固体药品有:e.碳酸钠 f.碳酸氢铵 g.大理石 h.碳酸钾 液体药品有:i.稀盐酸 j.稀硝酸 k.稀硫酸 l.稀碳酸 从以上选出适于实验室中制取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
A.a、e、i B.b、g、i C.b、h、j D.a、e、l
6.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
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
7.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B.都是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C.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 D.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8.所谓“温室效应”是指( )
A.频频发生的森林大火,使地球的温度升高
B.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气体含量增大,阻碍了热辐射,使地表温度升高
C.控制塑料大棚内的温度,使之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D.地球上臭氧层遭到破坏,使阳光中的紫外线易穿透大气层照射到地球
9.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正确的操作是( )
A.先加热后通气,反应完毕先停止通气后撤灯
B.先通气后加热,反应完毕先停止通气后撤灯
C.先通气后加热,反应完毕先撤灯,冷却后再停止通气
D.先加热后通气,反应完毕先撤灯,冷却后再停止通气
10.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
11.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紫色石蕊试液 C.灼热的氧化铜 D.稀盐酸
12.在温室大棚内生产蔬菜或花卉的过程中,常向棚内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其主要目的是( )
A.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止植物的病虫害
B.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等的产量和质量
C.产生温室效应,提高棚内温度
D.避免棚内发生火灾
七、配餐作业
A组
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都是由___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_______,这种不同的分子构成,使得它们性质_______ 。
2.用纯净的CO还原CuO时,试管中的CuO由_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 。
3.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_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先使该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
4.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_色火焰,同时____,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根据一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它可以做____。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_ 性,在该反应中做_____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6.下列气体中有剧毒的是( )
A.H2 B.N2 C.CO D.CO2
7.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碳酸钙Ca(OH)2 B.生石灰CaCO3
C.氢氧化钙CaO D.干冰CO2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好仪器,③向长颈漏斗注入酸液,④向广口瓶中放入大理石小块,⑤收集气体.下列正确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③④①⑤
9.按下图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_______和_______。
(2)若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若用装置C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
B组
1、有A、B、C、D四种气体,A和B、B和D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点燃都会爆炸;A和B化合生成C,C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和D化合生成E;C溶解在E里生成F,F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 ,B ,C ,D ,E ,F 。
2、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得氧后的产物是CO2
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简答题
(1)实验室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跟碳酸钙反应制取二化碳?
(2)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产生什么现象?述试液加热煮沸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向上述试液投入活性炭并振荡,又发生什么变化?
(3)为什么干冰可作致冷剂和用来人工降雨?
(4)为什么用石灰浆粉刷的墙壁,几天后就变硬了?
(5)为什么有时人走进菜窖会突然晕倒?进入菜窖前怎样检验并避免发生这种事故?
八、本课小结:本课主要学习了
1.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学习了一氧化碳的三大性质。3.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
八、教学反思:
高温
====
点燃
高温
====
1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