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目标】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难点】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知识回顾】1、从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 ,用 表示。2、如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70——71。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 ,用 表示;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 ,用 表示。(一)提出问题:利用凸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猜想假设:(说出自己的猜想,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像的大小及像距v可能跟 有关。(三)制订计划1、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蜡烛、光具座、 、 。2、实验步骤:①了解凸透镜的焦距f= cm.②从左至右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摆放在光具座上,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标尺的40cm处。③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④移动蜡烛到某处,然后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分别找到缩小或放大的清晰的烛焰的像。记下各种成像情况时的物距u。将探究情况记录在表格中。物距u/cm 物距u跟焦距f的关系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四)进行实验(五)数据收集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把现象和数据填在表格中。(六)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当u>f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形成 立的 像;当u>2f时,像的大小比物体 ;当2f>u>f时,像的大小比物体 。2.当u>2f时,在凸透镜的 侧形成 立的、放大的 像。3.当u>f时,即成实像时,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像逐渐_______,像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七)实验思考交流1、想一想,在哪些情况下,我们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此时如果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光屏上得到的像会是怎样呢 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 倒、正 大、小 虚、实 像距u>2fu=2ffu=f 不成像u【课堂练习】1、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该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2、水族馆里的小金鱼在球形鱼缸中供游客观赏,球形鱼缸相当于一个 ,我们看到的小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 、 的 (填“实像”或“虚像”)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1)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有光具座、 、 、 。(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一条直线上,要调整三者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______________为止,这时光屏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4)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a、b、c、d各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_______点时,光屏上的像最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