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1课时 离子键[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通过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键的概念与形成,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会判断离子化合物。2.会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一、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1.化学键(1)定义: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2)常见类型:①离子键;②共价键。2.离子键的形成过程(1)从微观角度理解NaCl的形成过程钠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和7,均不稳定。不稳定的钠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个电子稳定结构,分别形成Na+和Cl-,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物质氯化钠。(2)3.离子化合物(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 )(2)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两种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的过程中一定伴有电子得失( )(4)原子序数为12和9的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答案 (1)√ (2)× (3)√ (4)√1.任何物质内部都存在化学键吗?提示 不一定,如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所以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间不存在化学键。2.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吗?提示 不一定,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但无金属元素。3.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吗?提示 不一定,例如AlCl3不属于离子化合物。已知反应:NaH+H2O===NaOH+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H是离子化合物B.NaH中H-的半径大于Li+的半径C.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NaOH中含有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答案 C解析 NaH由Na+和H-构成,是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NaH中H-的半径大于Li+的半径,故B正确;反应NaH+H2O===NaOH+H2↑,H2O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水是氧化剂,故C错误;NaOH中Na+和OH-之间存在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1 活泼金属元素[如ⅠA族 Na、K ,ⅡA族 Ca、Mg ]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如ⅥA族 O、S ,ⅦA族 F、Cl ]的原子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2 并不是所有的金属与元素非金属元素化合都能形成离子键,如AlCl3中不存在离子键。 3 非金属元素之间也可形成离子键,如NH4Cl中NH与Cl-间的化学键就是离子键。 4 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二、电子式1.电子式的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作电子式。2.电子式的书写(1)原子的电子式元素符号周围标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每个方向不能超过2个电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4时以单电子分布,多于4时多出部分以电子对分布。例如:镁原子:·Mg·、碳原子:、氧原子:、氖原子:。(2)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的符号表示,例如:Na+、Li+、Mg2+、Al3+等。(3)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而且还应用“[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以表示其所带的电荷。例如:氯离子:、硫离子:。(4)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氧化钙:、硫化钾:。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原子的电子式+原子的电子式(相同原子可合并)―→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1)NaCl:。(2)MgBr2:。(3)Na2O:。(1)NaCl的电子式可以表示为 ( )(2)MgCl2的电子式可以表示为( )(3)KCl的形成过程:( )答案 (1)× (2)√ (3)×下列电子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氮原子:B.O2-:C.Na2O:D.CaCl2:答案 C解析 电子式中的“·”或“×”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A项错误;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仅要标明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要用“[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B项错误;化合物中多个相同的离子要结合离子之间的成键情况,合理分布,C项正确、D项错误。书写电子式的注意事项(1)一个“·”或“×”代表一个电子,原子的电子式中“·”或“×”的个数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2)同一原子的电子式不能既用“×”又用“·”表示。(3)“[ ]”在所有的阴离子、复杂的阳离子中出现。(4)在化合物中,如果有多个阴、阳离子,阴、阳离子必须是间隔的,即不能将两个阴离子或两个阳离子写在一起,如CaF2要写成 ,不能写成,也不能写成。(5)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时,由于不是化学方程式,不能出现“===”。“―→”前是原子的电子式,“―→”后是化合物的电子式。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B.同种原子的相互作用C.形成化学键的微粒可以是原子,也可以是离子D.化学键是相邻的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答案 C解析 化学键是相邻的原子或离子间存在的强烈相互作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是化学键。2.下列关于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B.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一定能形成离子化合物C.离子化合物一定能导电D.ⅠA族与ⅦA族元素之间一定形成离子化合物答案 B解析 A项,离子键是指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它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B项,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只能是离子化合物;C项,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3.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钠离子的电子式:B.Cl-的结构示意图:C.质量数为35的核素氯:ClD.NaCl的形成过程:答案 B解析 A项,简单阳离子电子式为其离子符号;C项,质量数为35的核素氯应为Cl;D项,箭头右侧应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应为。4.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Ba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题组一 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键存在于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之间B.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作化学键C.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D.化学键通常是指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答案 D解析 化学键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不存在于分子之间,A错误;化学键通常是指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B错误、D正确;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作离子键,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C错误。2.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B.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钠原子与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稳定性增强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答案 B解析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当它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Na+具有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当它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Cl-具有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Na+和Cl-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NaCl。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一定能导电B.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都能形成离子键C.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酸根离子中不能含有金属元素D.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和离子键答案 A解析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一定能导电,A正确;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都能形成离子键,例如氯化铝中含有共价键,B不正确;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也可能是铵根离子,酸根离子中也可能含有金属元素,例如偏铝酸根离子等,C不正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D不正确。4.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示的各原子组中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形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A.10与19 B.6与16C.11与17 D.14与8答案 C解析 根据离子键的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一般形成离子键,根据原子序数,C项中分别是Na和Cl,符合题意。5.下列物质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A.HCl B.CaI2C.KOH D.NaNO3答案 A解析 非金属氢化物不是离子化合物。6.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并转移到Y元素的两个原子中,形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Z是离子化合物B.Z可以表示为MY2C.Z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M可形成+2价的阳离子答案 C解析 M的原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Y的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阴、阳离子间以离子键结合,所以形成的Z是离子化合物,A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Z中M元素显+2价,Y元素显-1价,所以形成的化合物应为MY2,C项错误,B、D项正确。7.核电荷数为3、9、11、12、16、17六种元素的原子,能以离子键结合成的离子化合物有( )A.6种 B.3种 C.9种 D.12种答案 C解析 核电荷数为3、9、11、12、16、17的元素分别为Li、F、Na、Mg、S、Cl,相互间以离子键结合的离子化合物共有9种:LiF、Li2S、LiCl、NaF、Na2S、NaCl、MgF2、MgS、MgCl2。题组二 电子式8.下列微粒的电子式错误的是( )A.氯原子 B.硫离子C.溴离子 D.钙离子 Ca2+答案 B解析 硫离子应为。9.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Cl B.K2O C.MgCl2 D.Na2S 答案 B解析 NaCl的电子式应为,A项错误;MgCl2的电子式应为,C项错误;Na2S的电子式应为,D项错误。10.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B.C.D.答案 C解析 NaBr的电子式应写成,A项错误;CaF2的电子式应写成,B项错误;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应将“===”写成“―→”,D项错误。11.已知下列各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可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①6和8 ②12和17 ③20和9 ④11和17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①二者分别是C、O,形成化合物CO2,不是离子化合物,不符合;②二者分别是Mg、Cl,形成离子化合物MgCl2,符合;③二者分别是Ca、F,形成离子化合物CaF2,符合;④二者分别是Na、Cl,形成离子化合物NaCl,不符合。12.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且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Cl-的是( )A.KCl B.NaClOC.HCl D.KClO3答案 A解析 HCl是酸,不属于离子化合物,C项错误;NaClO、KCl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NaClO===Na++ClO-,KClO3===K++ClO,都没产生Cl-。13.M、R均为主族元素,已知M的一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R的一个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分别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M与R形成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M与R可形成 MR2型离子化合物B.在MR2中,M的离子半径比R的离子半径大C.形成的两种离子分别是M+和R2-D.MR2的电子式为答案 A解析 M的一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M2+,R的一个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R-,两者相互作用可形成MR2型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A正确,C、D错误;在化合物MR2中,M2+与R-的电子层数不确定,所以离子半径大小也不能确定,B错误。14.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可溶于水 B.具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答案 D解析 含离子键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在熔融状态下,阴、阳离子可以在电场中做定向移动而导电,而A、B、C所述性质并非离子化合物所独有,故不能作为判断某化合物一定存在离子键的依据,D项正确。15.下列哪一组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原子 a b c d e f gM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A.a和c B.a和f C.d和g D.c和g答案 B解析 由原子a~g的M层电子数可知,M层即为原子的最外层,元素a~g均为第三周期元素,a为活泼的金属元素,f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所以a与f形成的化学键为离子键。16.CaH2属于离子化合物,是一种生氢剂,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化学方程式中除CaH2外,属于离子化合物的还有:______________。(2)CaH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写出CaH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3)用双线桥标出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为____________,还原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Ca(OH)2(2)2∶1 [H]-Ca2+[H]-(3) H2O CaH217.A、B、C、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相对位置如下表,A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A B …… D回答下列问题:(1)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2)A、B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3)C、D两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A元素与C元素可形成两种常见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5)用电子式分别表示A、B元素和D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写出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D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三 Ⅱ A (2)NaOH Mg(OH)2(3)H2O HCl(4) (5)(6)H++OH-===H2O解析 A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A是Na;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C是O。结合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推知,B为Mg,D为Cl。(1)B元素是Mg,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 Ⅱ A族。(2)元素的金属性:Na>Mg,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NaOH>Mg(OH)2。(3)元素的非金属性:O>Cl,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HCl。(4)A是Na,C是O,二者形成的两种离子化合物为Na2O和Na2O2,其电子式分别为和。(6)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是一种强碱;D的氢化物HCl的水溶液是一种强酸,二者发生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