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空气的“力量”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八章第三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教材通过事例、实验引入课题,教材的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重视定性分析和实际应用,强调实验探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学好本节课,对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成因、大小及其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进一步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说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2. 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强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思考能力。2.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 通过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四、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物理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物理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教法指导1、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2、操作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采用操作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这一阶段的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方法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取让学生自己体验、大胆猜想、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法。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引入。复习液体压强的特点。(设计意图: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有相似的特点)2.交流与讨论:请估算教室里空气的质量约为多少千克?(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空气虽然轻,但质量不可忽略,让学生思考:我们地球周围有厚厚的大气层,是否也存在像液体一样的压强)二、学习目标展示1.认识大气压强2.测量大气压3.气压计4.大气压的变化1-2第一课时,3-4第二课时。三、新课教学1.大气压强(1)定义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上铁皮罐实验,并从书上找出分析过程。演示实验一:把开水倒入空矿泉水瓶中,晃一晃,预热后倒出,不盖瓶盖,请同学们观察现象。现象:无变化。分组实验二:把开水倒入空矿泉水瓶中,晃一晃,预热后倒出,迅速拧上瓶盖,请同学们观察现象。现象:瓶子变扁,并伴随“啪”“啪”的塑料瓶声音。请小组代表结合书上铁皮罐实验的解释,分析两次实验中的现象。演示实验三:瓶子吞鸡蛋。鸡蛋用大小差不多的注水气球来代替。实验中采用注水的气球,优点是可以反复使用,不容易碎,成本低效果好。分组实验四:学生自带器材做覆水杯实验。开始学生还不敢倒置过来,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可以慢慢的大胆的把水杯翻过来,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归纳以上结论得出大气压的定义: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2)产生原因分析产生的原因,学生类比着液体压强回答。空气受重力,具有流动性。请学生想一想:举出生活中涉及到大气压的例子。如卫生间墙壁使用的吸盘,拔罐,吸饮料等。考察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3)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自主阅读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小故事,并派代表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再由其他学生,解释马德堡半球实验。该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说明了大气压很大。大气压强这样大,怎样才能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呢?我们先看看历史上是怎样测量大气压强的。2.测量大气压学生自主阅读托里拆利实验过程,并复述。提醒学生注意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分析: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银面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也就是大气压强跟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计算:P =ρ汞g h= 13.6 × 103千克/米3 × 10牛/千克× 0.76米= 1.013 × 105 帕讨论:汞有毒,那能否用水来做这个实验呢?(学生通过计算说明)1×105Pa相当于10N的压力作用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比大象躺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还要大。 1×105Pa的压强也相当于10m(约3层楼高)水柱底部的压强。大气压强这样大,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这是因为人体内部也有压强,还因为人类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习惯了的缘故。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B )A、堵住茶壶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不容易流出来B、用注射器将药水推入肌肉C、用一张纸可以托住一杯水D、两块玻璃合在一起,中间有水,很难将它们分开2.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B )A、用离心泵把深井中的水抽上来B、帕斯卡用几杯水就撑裂了木桶C、夏天我们用吸管吸饮料D、在茶壶盖上做一个小孔3.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然后用手握住筒底向上提,在管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 C )A、是空的 B、有水,但不满C、充满水 D、无法判断( )六、课堂小结本节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1.通过活动,我们知道在地球周围有大气压的存在,并且了解了大气压产生的原因;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不但存在,而且是非常大;3.根据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1个标准大气压=1.013×105Pa。七、作业课后162页1-3题。八、板书设计8.3空气的力量1、大气压强1.概念: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重力,具有流动性3.马德堡半球实验二、测量大气压托里拆利实验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