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重难点突破方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重难点突破方法

资源简介

燃烧与灭火重难点突破方法
一、燃烧的概念
教学片段一 沿着历史的发展认识“燃烧概念及燃烧条件[1]
创设学习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图1—4几张图片,向同学展示讲述人类在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人类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提出今天沿着人类进步的阶梯认识燃烧。
燃烧的概念: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基于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燃烧的认识和前面几个单元中所学的如单质硫、铁丝、单质碳等的燃烧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燃烧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得出燃烧的概念。也可以为了基于“燃烧”的发展史,帮助学生认识燃烧概念的发展过程,并建立知识也是发展的意识,从而形成对知识权威的质疑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燃烧的条件
1.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且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教材图7-6 燃烧条件示意图
2.着火点:达到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在灭火时,只能说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但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
教材表7-1 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面所学的蜡烛、红磷、木炭、单质硫、铁丝等的燃烧知识,学生对燃烧应该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应该是有所认识的,但是学生存在的问题是:(1)燃烧与三个条件的关系是什么?(2)对“着火点”的认识有偏差。(3)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生活实验)证明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所以本节课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上述三个问题。
教学中,在进行教材实验7-1时候,由于磷燃烧产生白烟会污染空气,建议可以参考教师用书的改进实验方法:
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三、灭火原理
1.由燃烧条件可以推知灭火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空气(或氧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在燃烧条件探究的基础上,认识灭火原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即通过具体的灭火方法,分析破坏的是燃烧的什么条件),来帮助学生认识“灭火其实质就是破坏燃烧的任意一个条件”,所以三种原理使用其中一个即可灭火,当然也可同时使用多种原理。
在这一知识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防重于灭”的安全防火意识和灭火、火中自救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认识几种重要的灭火器(略)。
四、认识几个与燃烧有关的概念
1.缓慢氧化、自然、爆炸及其相互关系(具体内容略)。
对“爆炸”的认识学生存在的主要错误认识是“爆炸”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是错误的。常见的爆炸分为两种:(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发生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没有及时扩散,使生成的气体物质体积急剧膨胀而引起爆炸,这是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2)还有一种是由于气体物质在有限的密闭容器内,因受热体积急剧膨胀而引发的爆炸,这种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等。[2]
2.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如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易燃易爆物?
(2)易燃易爆物在什么情况下会引起爆炸?
(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的时候,需要遵守哪些规定?
(4)认识常见的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教学片段二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认识灭火原理和防火自救的方法[1]
环节一 创设学习情境,讨论得出灭火的原理
【老师】通过下图所示的图片讲述火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损失,并提出问题:根据燃烧条件,你认为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小结】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
请选择下图中任意一幅图片中的画面,谈谈你的看法。
燃烧与灭火的误区分析(十一个)
误区一: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
  分析: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中,绝大部分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如木炭、硫、磷、铁、镁的燃烧。但有些燃烧就不一定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如金属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这些化学反应都具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因此燃烧不一定都有氧气参加。
  误区二:燃烧不能在水中发生,因为水可以灭火
  分析:只要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在水中仍然可以发生燃烧现象。如往80℃的热水中加入一小块白磷,然后往白磷附近通入氧气,就会发现白磷在水中燃烧,因为此时白磷燃烧的三个条件均已满足。
  误区三:燃烧时必须有火焰产生
  分析:有许多燃烧发生时,可燃物以固态形式直接与氧气反应,这种燃烧只发光、放热,或出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如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因此燃烧不一定产生火焰。
  误区四:燃烧不一定发光、发热
  分析: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所以燃烧必须发光、发热。
  误区五: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分析:不一定。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许多物理变化也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如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电炉通电后也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都不是燃烧。
  误区六: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不一定。如自行车轮胎爆炸、高压锅爆炸都属于物理变化。一般由燃烧引起的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误区七:可燃物的燃烧与爆炸是两个化学反应
  分析:可燃物的燃烧与爆炸是同一个化学反应,两种不同的反应现象。
  误区八:发现室内液化气或煤气泄漏,应赶紧打开排气扇把气体排出去,或打电话报警
  分析:打开排气扇或打电话都有可能产生电火花,将泄漏的可燃性气体点燃而发生爆炸,因此不能这么做。正确的做法是先将阀门关闭,再打开门窗通风。进屋时最好将鞋子也脱掉,以免摩擦产生静电,这样做会更安全。
  误区九:燃烧与缓慢氧化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其生成物是一样的
  分析:不一定。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反应发热、发光,瞬间反应完毕;缓慢氧化只放出热量,不发光,反应时间较长。有些物质如镁、铝在发生燃烧和缓慢氧化时,都生成一种物质。但有些物质如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时生成铁锈,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为红色固体。
  误区十:灭火时可采用“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方法”
  分析: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应该采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的方法,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误区十一:发生火灾时都可用水扑灭
分析:电源或电器设备着火时,由于自来水能导电,所以不能用水来扑救。油锅着火也不能用水扑灭,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油会浮在水面继续燃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