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三课时)一、教材分析《中国有了共产党》是统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中的第三课,本课设置了开天辟地的大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不怕远征难三部分内容。安排第三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部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征这一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知道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同时记住,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本部分还强调了在新时代传承长征精神的重要性。五年级是学生形成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情感的重要时期。本阶段的学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中国共产党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对长征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相关概念及具体史实并不清楚,对长征精神的认识也比较模糊。教学时,教师要将重点落实在立德树人方面,不能仅仅是对历史的介绍,要通过活动体验、小组探究、多媒体渲染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不能将长征孤立地看作历史事件,否则就会忽略长征精神的传承。二、教学目标1.在小组合作探究和体验活动中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及艰难。2.认识遵义会议的重要性,感悟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3.学习和传承红军战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长征精神。教学重点:1.在小组合作探究和体验活动中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及艰难。2.认识遵义会议的重要性,感悟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教学难点: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三、教学准备1.制作预习单,布置学生课前了解长征经过的地方及自然环境,准备在小组及班内交流。2.教师跟踪了解小组学习成果,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3.体验活动材料准备:马兰头、簌口水、储水盒。4.课前播放红歌《十送红军》。四、教学过程(一)红歌导入1.出示《十送红军》画面,交流从课前这首歌中,听到了什么内容。2.视频播放诗朗诵:《七律·长征》。3.揭题。4.交流长征之由:长征路上,困难重重,那为什么还要进行长征呢?(二)感受长征之难1.过渡: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难”到底有多难?红军战士又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那段征程。2.感受路途遥远。(1)交流书本63页活动园,指生说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2)师小结并板书:路途遥远。3.感受环境险恶。(1)小组交流汇报,教师适时补充并板书:环境险恶。(2)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也许还会遇到怎样的困难?(预设:行路难、饱腹难、御寒难、住宿难……)(3)体验:尝野菜——马兰头。(4)相机采访学生:你为什么不想尝?你觉得味道如何?(5)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小结并板贴:生活艰苦。4.出示一组数据、视频《血染湘江》进一步感受敌人围堵带来的重重困境。5.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追问:再这样下去,红军会面临怎样的境地?6.音频简介“遵义会议”。7.小组以思维导图形式汇报《四渡赤水》战役。8.小结:确定“毛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之一,所以说遵义会议是在极其危机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三)感悟长征精神1.自主阅读书本64页“阅读角”中《回忆伟大征程》的内容。谈感想?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可歌可泣的长征故事。3.视频播放《飞夺泸定桥》片段,交流:前有机枪扫射、炮火轰炸,后有追兵围追堵截,下有急流险水,他们依然毫无畏惧地向前冲,靠的是什么?4.小结:长征精神。(四)传承长征精神1.交流:今天的我们还需要长征精神么?2.小组讨论:怎样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写在“我的‘长征’”卡上。3.习爷爷的嘱托结课。附板书:中国有了共产党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不畏艰难 路途遥远不怕牺牲 环境险恶百折不挠 生活艰难勇往直前 敌人围堵本课例为2021年5月“柯桥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建党一百周年主题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公开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