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体与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2、通过典型事例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教学重点:骨骼、关节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教学难点:骨骼、关节、肌肉如何相互协调完成运动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体育这门学科主要是教我们什么知识的,那么既然提到运动,我们就需要研究一下人体的运动系统。通过提问人体的运动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入本课。[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片和提问与小组讨论] 二、授课:[总结学生的讨论,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1、认识骨骼和关节 [投影出示全身骨骼图片]提问学生人体骨骼由多少块构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人体骨骼、肌肉模型简单介绍人体的骨骼。介绍关节:球窝关节(肩关节)滑车关节(肘关节) 平面关节(踝关节)自己动手并讨:我们身上哪些是球窝关节、哪些是滑车关节、哪些是微动关节。2、肌肉:[出示全身正反肌肉图片和肌肉类型图片] 肌肉分成三大类: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 平滑肌(食道,胃壁) 心肌(心脏)具有律动性重点讲解骨骼肌:人体是很很复杂的即使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也要很多肌肉协调配合完成。因此在运动生理学中我们又将肌肉分成这样几类:原动肌(使骨骼产生运动的一块或一组肌肉)对抗肌(在同一动作中与原动肌起相反作用的一块肌肉或一组肌肉)固定肌(了解)中和肌(了解)用屈肘动作来具体讲解原动肌与对抗肌。当我们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而肱三头肌舒张。他们正好是一对作用相反的肌肉组。所以,这时我们就将肱二头肌称为本动作的原动肌,而肱三头肌就称为对抗肌。提问:我们说心肌有律动性,假设心肌每分钟跳60次,我们算一下它一小时、一天、一年分别能跳动多少次?(每个小时跳:3600次。一昼夜夜跳:86400次。每年跳:31536000次。如果这个人的寿命是80年,那么他的心一共跳了:2522880000次。)3、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老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上臂结构解剖运动图]自己动手并讨论: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的关系?4、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促进作用(1)、首先是体育运动对骨的影响:a、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经常进行体育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改善骨的营养供给及新陈代谢加强,从而促进骨的生长发育。b、改善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发现:举重运动员的肱骨骨体横径较粗,骨体外侧壁明显增厚。跳跃运动员下肢骨明显增粗、骨壁明显增厚。联系实际:骨质好的人摔一跤可能之是一点皮外伤,骨质差的人可能一点点磕磕碰碰就会骨折或扭伤。(2)、再讲体育运动对关节的影响:a、增大关节的稳固性,在系统的锻炼中,提高了关节的缓冲能力,抗拉伸能力增强。(联系实际情况,让学生便于理解,同时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课前要做准备活动,知道保护关节的重要性与基本方法。)b、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坚持采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拉伸方法,提高关节运动幅度,以提高运动幅度。注:发展关节稳固性与灵活性是矛盾且统一的;如武术,我们应该都看过,那是钢柔并进的。(3)、最后讲体育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a、改变骨骼肌形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肌肉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正常人骨骼肌重量约占体重的40%,而某些运动员可达45%—50%。b、优化骨骼肌结构c、增强骨骼肌功能:最大收缩力和张力增加、持续收缩时间延长。5、小结:人体是非常微妙的,由于关节不同,肌肉位置不同,就能完成不同的动作。而且完成一个动作不是由单一的肌肉来完成的,需要不同肌肉共同协同配合,有的放松,有的收缩,这些活动是在神经支配下同时完成的。所以在技术课时,我们要进行多次学习和反复练习才能使动作协调,运用自如。那么经常科学地参与体育锻炼,能增强你的运动系统!但注意科学二字。课后请想一想:(1)、如果要锻炼肱二头肌的话是以肘关节为轴向上举哑铃好还是做引体向上或俯卧撑?(2)、踢足球时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后体验,去了解,教师准备在下一堂课公布答案。)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