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生态工程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1.为净化某工业城市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建成如下图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分为甲、乙两区域并分别种植美人蕉和菖蒲,河水由A处引入该系统,经甲、乙区域处理后由B处流出,一段时间后,受污染的水体环境明显改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两区域种植的植物不同,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B.受污染水体的净化是其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C.上述湿地改为种植蔬菜,可在净化污水的同时收获经济收益D.植物可与藻类竞争水体中的无机盐,减少了水华现象的发生2.“陟彼南峰采蕨芽,筠篮驰送簇英华。东君进出非无意,救活饥肠几万家。”下图显示自然界的不同蕨类的一拳卷叶(蕨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东君迸出非无意,救活饥肠几万家”体现了蕨类等的直接价值B.不同蕨类的一拳卷叶颜色、形态不同,这体现了基因多样性C.蕨类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D.如需栽种蕨类植物作为构建生态工程的一部分,需充分考虑其与环境的关系3.生态工程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应用太阳能水生态修复系统改善湖水水质,主要遵循自生原理B.“无废弃物农业”主要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我国西北一些地区种植杨树和甘蔗,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4.重庆市铜梁区在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中,将畜禽粪便进入生态循环系统,使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用小麦生产挂面,小麦麸皮喂养生猪,生猪的粪便排入沼气池。沼气池中的沼气输入锅炉燃烧烘干挂面,沼液经过净化池进入果林地下循环,祛除氨气成分进入池塘。此外,粪便残渣还可储存起来作为有机肥施入果林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B.缓解了农村“三料”(饲料、燃料、肥料)短缺问题C.不仅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还降低了环境污染D.建立沼气池提高了人类对光合产物中的能量利用率5.“稻+N”复合种养生态农业模式是在种植水稻的同时,通过降低种植密度,营造生存环境,让鸭、鱼、泥鳅、小龙虾、蛙等生物在稻田中生长,形成一个生态互补、高效、优质的种养模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稻+N”的群落丰富度可能高于普通稻田群落的B.该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大幅提高群落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碳元素在该“稻+N”农业生态系统内可以进行循环D.该生态农业模式遵循了多种生态学基本原理6.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B.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能量来自太阳光能D.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7.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是物质循环规律在实践中应用的典范,例如在稻田中养鸭、蟹、鱼等动物,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属于生产者,杂草属于消费者B.动物粪便的有机物通过分解者的作用后可被农作物利用C.水稻与多种动物混养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破坏了生态D.该农业生态模式可以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利用或循环利用8.对待地球家园,人类不能只知索取,不知保护,更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开车和步行相比、吃肉和吃素食相比,前者均会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B.威胁野生物种生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C.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多种植物,这遵循了自身和协调原理D.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植物,最为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建立植物园9.洪泛区是指江河两岸、湖周海滨等易受洪水淹没的区域,这些地区土地肥沃、生物种类丰富,综合利用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知识构建生态护坡,可有效减轻洪灾对生产的影响。下图为某河流生态护坡的模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选择适宜的植物栽植于季节性洪泛区应遵循协调原理B.偶然洪泛区到淹没区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日照增长后鲤鱼纷纷产卵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功能D.巴沙鱼和金枪鱼食性重叠越多两种鱼的生态位分化越明显。10.某市执行垃圾强制分类回收政策,对手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将按照“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进行处理。下图为“无废化生态社区”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相关方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无废化生态社区”主要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循环原理B.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④优于②③C.有机肥料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D.“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和能量循环速率11.“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通过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植物,人畜粪便、农田秸秆和废弃的农产品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废弃农业”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能减少环境污染B.堆肥和沤肥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提高了有机物含量C.有机肥料含有的有机物可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D.“无废弃物农业”提高了农田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12.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下列措施与对应原理或目的错误的是( )A.农田施肥的同时,往往需要适当补水,此时补水的原因之一是让肥料中的可矿质元素充分溶解,利于作物根系吸收B.稻田定期排水,可抑制水稻根部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防止植株烂根死亡C.在作物生长期进行中耕松土,可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利于矿质营养的吸收D.农业生产常采用间作套种,可满足不同作物对不同光强的需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13.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由于该植物药用价值高,需要人工长期大量采掘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可以只利用循环的原理建立沙漠生态恢复工程14.锚定“美丽中国”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近日,江宁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于2021年计划实施工程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馈调节是辽河流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辽河流域气候适宜。群落的物种组成会长时间保持不变C.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会提高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使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增强D.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该生态系统,遵循整体原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15.木兰溪,福建省内六大河流之一、经调查发现,曾经的木兰溪多处断面受到污水(含大量有机物)污染,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经过综合治理,从水患频发到“最美家乡河”,再到生态文明的样本。回答下列问题:(1)河水受到轻微污染后,能通过自身净化作用,使水质保持良好,但大量污水排入木兰溪导致水体浑浊,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木兰溪受到污水污染后,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____。(2)研究人员发现可通过定期收割沉水植物地上部分(根以上部分),修复镉等重金属污染的水体。研究者从木兰溪中取底泥,将黑藻和菹草分别栽种其中,用自来水培养。测定其生长率(如图)和不同部位的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指由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迁移能力),结果如表。综合分析,研究者认为黑藻更适合修复镉污染的水体,其重要证据有:①_____;②_____。沉水植物 富集系数 迁移系数地上部分 根部黑藻 0.33 0.41 0.79菹草 0.21 1.01 0.21(3)在木兰溪治理过程中,通过建立湿地公园增加生物多样性,发挥湿地的自然净化能力和防洪安全功能,同时也使木兰溪呈现出特色湿地景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4)在木兰溪湿地公园建设中,为了呈现湿地景观,若大量引进白鹭,将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违背了生态工程中_____原理。16.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农民用桑叶养蚕、蚕沙(蚕粪便)养鱼、塘泥肥桑,桑茂蚕肥,三者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广东顺德就有一片蕴藏着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智慧的桑基鱼塘,下图为其中的能量流动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给鱼食用,蚕沙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____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鱼属于____________。物质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据图分析,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2)图中A和B表示____________的能量。某同学认为鱼塘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3)该人工生态系统可实现“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这主要应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17.为恢复和重建某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探索,提出以下修复重建策略。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策略一:优化种质。补播适应该地区环境的、对污染物净化能力强的禾本科、莎草科植物,使其形成互利共存关系,加速湿地植被的复壮更新。策略二:施加肥料。适度施加有机肥,提高土壤营养条件,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动能力。策略三:野生鸟类恢复。设置必要的补食基地和栖息设施,实现鸟类的招引回归。(1)工程建设者们设置策略一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主要是_____(写出两项)。(2)试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说明策略二的制定依据:_____(3)策略三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属于_____保护,野生鸟类的招引回归可以提高该地的_____,使该地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加。(4)为更好地修复该生态系统,请从遵循整体的生态学原理再提出一个合理建议:_____。18.长汀河田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一些山上几乎寸草不生,稀松的土壤上面覆盖着红沙石,像一簇簇燃烧的火焰,被当地人称为“火焰山”。历经30多年的生态工程综合治理,昔日的“火焰山”如今已变成瓜果飘香的“花果山”。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因此成为闽西这块红土地上绿色发展的生动样本。回答下列问题:部分树种的生物特性树种 生物特性黄柳 灌木;耐旱、耐瘠、固沙白桦 乔木;喜湿、喜肥;阔叶山杨 乔木;耐旱、喜肥;阔叶马尾松 乔木;耐旱、耐瘠、固沙;根系发达、针叶紫杉 乔木;喜湿、喜肥;浅根性、针叶(1)为加速河田由“荒原沙地”到“绿水青山”的演替,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首先应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需要改良初期土壤,表中合适种植的两种树种为____________;该生态工程遵循生态学的______原理。(2)植树造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碳排放,实现“碳中和”。要实现“碳中和”,除继续植树造林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3)长汀汀州国家湿地公园,这个“火焰山上的湿地公园”自2014年11月开园以来,监测发现鸟类130多种、鱼类约70种,拓展了水土流失生态治理领域,丰富了汀江生物多样性。水面上水鸟嬉戏交颈,使人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诗中“关关”(象声词,雕、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最终是要造福群众,让老百姓有收益,某生态农场以沼气为纽带,联动农作物种植、蚯蚓养殖、养鱼、养鸡、养鸭等产业。该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19.“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生态工程模式,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图为“海绵城市”模式图。(1)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个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_______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_______原理。(2)根据生态工程方面的内容请你列举出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3)以上实例说明生态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下列有关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A.我国的生态工程注重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B.我国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西方小C.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D.未来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广阔(4)建立人工湿地公园可以有效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获得生态、社会和经济三重效益。人工湿地中植物的根系不仅能吸收N、P等营养物质,还能为微生物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微生物通过____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进水口的污水流入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人工湿地公园,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5)某研究机构对“加拿大一枝黄花”轻度入侵区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如上图(右)所示。从图中分析,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J/(hm2·a),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A2.C3.C4.C5.B6.A7.D8.D9.A10.A11.A12.B13.C14.D15.(1) 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P等无机盐增多(2) 黑藻的生长率大于菹草 黑藻从根部向地上部分的迁移系数更高(3)间接价值和直接(4)协调与平衡16.(1) 一 消费者和分解者 鱼饲料等中的化学能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 (生产者或桑、浮游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鱼塘中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统一的整体(3) 循环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低17.(1)自生、协调(2)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3) 就地 物种丰富度(4)保证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18.(1) 生产者 绿色植物 黄柳、马尾松 自生、协调(2)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3) 物理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4)减少污染、废物资源化(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19.(1) 协调(协调与平衡) 整体(2)引入分解者;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垃圾分类处理后资源化利用等(3)ACD(4) 分解作用 人工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间接(5) 1.5×108 12%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