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品析之王熙凤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红楼梦》人物品析之王熙凤

资源简介

《红楼梦》人物品析之王熙凤
高一(16) 郭德端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人物,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小说《红楼梦》揭示的是封建社会的衰落,通过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的衰落揭示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的变化。王熙凤是协理宁国府是整个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衰败中的一个小插曲,挽回不了家族整体衰败的命运。
在《红楼梦》中,作者用极浓笔调写了王熙凤的出场,她满身锦绣,珠光宝气,“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但是她是面艳心狠。正如兴儿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然而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王熙凤的聪明不假,确实是聪明的,比如在王熙凤出场这一回中,王夫人在之前曾找王熙凤要过一端布料,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中,王熙凤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件事情提了出来,对王夫人说没有找到,但王夫人马上改口说这是为林黛玉准备的布料,而王熙凤在两人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又顺着王夫人说我已经听王夫人的备下了,这样一来王夫人有了台阶下,也得了贾母的欢心,自然而然的也就更喜欢王熙凤了。但是她很多聪明没有用在正道上。贾瑞垂涎她的美色,她设下圈套,最后使其害相思病致死。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要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许她三千两银子。她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有情人双双自尽,王熙凤虽八面玲珑,四处周旋,处理极其复杂的人事关系,但都是东借西挪。这说明了为什么她最终被休,向娘家哭诉反被嫌弃,她的归宿不会有好的结果。最有才干的人逃脱不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这个华贵艳丽,具有复杂性格的王熙凤恰似毒品与良药的混合物,比之于罂粟花就再恰当不过了。
《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在中国古典著作中,很少有以如此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比较起来使人能联想到的也许是《三国演义》的曹操吧?《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而恨熙凤,骂熙凤,不见熙凤想熙凤,这也恐怕是每一个《红楼梦》读者都会有的一种感受。王熙凤这个人物在《红楼梦》当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如果没有了王熙凤,那么《红楼梦》的结果会如何?可以说,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从而突出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独特性,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下层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按说王熙凤在整个贾府当中,她的辈份是很低的,是孙子媳妇。那么为什么像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能够来当家呢?这个原因,是多种矛盾发展的结果。所以从王熙凤,以她为焦点的,或者说她辐射出去的种种矛盾,就是给人一种纵深感,不能够就事论事的看成是一种家族的矛盾。以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所能包容的社会生活的广阔程度来说,也是其他形象难以企及的,比如,放债生息这样一个细节。王熙凤是把那个月钱拿出来去放高利贷,小说里面不只一次的写到。这样的经济细节放在别的人物身上是不可能的,只有王熙凤能够承担。也就是说从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是不可代替的、不可缺少的。如果少了王熙凤,《红楼梦》在它反映生活的深广度方面,就要受到极大的削弱,甚至就不成其为《红楼梦》。作者刻画出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极大的魔力,足以证明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之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