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2 奇妙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循环、性质和用途、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2 奇妙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循环、性质和用途、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教案

资源简介

二氧化碳的循环、性质和用途、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列举一些用途;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3.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1.从性质实验的条件和现象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2.通过实例概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物质性质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索习惯,增强科学精神。
2、关注身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强化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从同学们都喜欢喝的可乐开始问:“如果把瓶盖打开,同学们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说很多的气泡从可乐中冒出来。“那气泡里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CO2。”
【板书】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提问】1、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
2、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有哪些?
(结合教材第40页图2-11)
【板书】1、产生途径: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
2、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提问】CO2含量不大,如果没有可以吗?
【追问】CO2是否越多越好呢?
【板书】二、温室效应
【多媒体展示】消防官兵用泡沫灭火器灭火;舞台上产生的“烟雾”现象。
【设疑】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后,让学生观察集气瓶中CO2的颜色、状态。
【板书】三、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实验探究】
1、演示:把可乐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让学生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里吹气,
观察现象。
2、让学生用一只试管加入石灰石和稀盐酸把生成的CO2通入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
观察现象。然后加热该试管观察现象。
【提问】“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呢?是CO2吗?还是另有别的物质呢?
如何验证?为何加热后又由红色变成紫色?”引导学生思考。
提示: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讲解总结】不是CO2使石蕊变红,而是CO2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具有酸性才使紫色石蕊变红,生成的新物质就是碳酸。而加热后又变回紫色,是因为碳酸不稳定,受热后又分解的原因。这说明了CO2可以与水反应。
【板书】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O2检验)
现象:出现白色浑浊
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 + 氢氧化钙 → 碳酸钙 + 水
CO2 Ca(OH)2 CaCO3 H2O
②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由红变回紫色
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 + 水 → 碳酸
CO2 H2O H2CO3
加热
碳酸 → 二氧化碳 + 水
H2CO3 CO2 H2O
【演示实验】让学生把集气瓶中的CO2倒入有两支蜡烛的烧杯,使蜡烛火焰熄灭。
【提问】根据实验现象,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由此同学们能否说明可以用二氧化碳
灭火的原因吗?
引导学生根据蜡烛熄灭得出CO2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的性质,同时根据下面的
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情况得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板书】③不能燃烧,在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更不能提供呼吸。
【板书】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多变一”):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一变多”):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教师】总结归纳探究CO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后,引导学生概括出CO2的用途。
【板书】五、CO2的用途
液态CO2主要用于灭火器,固态CO2用做致冷剂,冷藏食物,人工降雨,
舞台制景等,还可制汽水,制尿素、温室肥料等。
【课堂训练】
1、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
A、干冰升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B、干冰升华产生大量的白色CO2气体。
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
D、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大量的白色气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气体又叫“干冰” B、“干冰”是干燥的冰
C、CO2不能供给呼吸,是因为有毒 D、固态的CO2叫做“干冰”
3、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CO2通入石灰水中 B、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C、CO2通入水中 D、CO2制成液态CO2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循环、性质和用途、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1、产生途径: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
2、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温室效应
三、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O2检验)
现象:出现白色浑浊
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 + 氢氧化钙 → 碳酸钙 + 水
CO2 Ca(OH)2 CaCO3 H2O
②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由红变回紫色
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 + 水 → 碳酸
CO2 H2O H2CO3
加热
碳酸 → 二氧化碳 + 水
H2CO3 CO2 H2O
③不能燃烧,在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更不能提供呼吸。
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多变一”):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一变多”):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五、CO2的用途
液态CO2主要用于灭火器,固态CO2用做致冷剂,冷藏食物,人工降雨,
舞台制景等,还可制汽水,制尿素、温室肥料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