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 (共2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 (共2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通过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改变。
3、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1、课题
缺“钙”吃什么好?
思考:几种名称中的“钙”、“锌”指的是什么?(分子、原子还是……)
二、新授
1、元素是什么呢?
2、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如前面的学习中知道,1-20号元素如:H 、He、O、Na等。
3、回忆一下
吸进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吃的蔬菜中含有铁元素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钠元素、镁元素
对于绿色植物而言镁元素是不可缺少的············
1、从组成上分析每组物质的共同点是什么?
Co2 So2 P2O5 H2O MgO WO AGO3 FeO4
质子数都是8的原子总称为氧元素
HCl H2S H2SO4 H2SO3 H2CO3 HNO3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质子数
根据刚才的分析,请同学们概括总结什么叫元素 ?
4、元素
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能说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一个氢元素组成的。
5、物质从微观上来说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从宏观上来说是由元素组成的。
物质 宏观组成 微观组成
二氧化碳(CO2) 碳元素、氧元素 二氧化碳分子
金刚石(C) 碳元素 碳原子
氯化钠(NaCl) 钠元素、氯元素 钠离子、氯离子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元素 物质(纯净物)宏观
原子 分子 微观
6、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概念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表示个数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时构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举例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联系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7、交流讨论
硫+氧含 二氧化硫 过氧化氢 水+氧气
反应前 反应后
原子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元素的种类
8、下列元素名称的奥秘
氢 铝 铁 氟 氩 铂
氦 硅 铜 氖 钾 金
碳 磷 锌 钠 钙 汞
氮 硫 银 镁 锰 碘
氧 氯 钡
金属元素:“钅”字旁(汞除外,俗称“水银”)
(“石”字旁)固态 碳 磷 硫 硅 碘
(“氵”字旁)液态 溴
非金属元素 (“气”字旁)气态 氢 氧 氮 氟 氯
稀有气体
氦 氖 氩 氪
9、地壳里含种元素的含量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元素
找出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前四种元素
人体中含量较多的11种化学元素
找出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三、练习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通过联想记忆,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一、元素的概念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由来 示图:问都是什么物质?我不认识!
2、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
元素符号由1个字母表示大写
元素符号由2个字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小写
3、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中的一个原子
H(1)氢气素 (2)一个氢原子 2H两个氢原子
注: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系数后,就只能表示个数粒数,不再表示某元素
3Fe 三个铁原子
Fe (1)铁元素 (2)一个铁原子 (3) 铁
三、元素周期表
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周期 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 (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16个族)
每一格意义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质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元素
参见图5-17和表3-3
四、本课题小结
1、元素的概念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的书写
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4、元素周期表
五、练习
具有
相同
核电
构成
构成
组成
构成
何数
的同
类原

二氧化锰
点燃
(H2O)(O2)
(SO2) (H2O2)
(S) (O2)
元素的分类
80

16.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