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一、 教学设计思路:由于灭火原理是根据燃烧条件得来的,两者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我把这两部分内容做为一课时来学习,其余内容安排在下节课学习。具体思路为: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分组实验,讨论与交流,初步悟出燃烧的条件──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常见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观看视频,了解家庭火灾时的一般灭火方法以及如何从火场中逃生的技巧───小结与作业。2、 教案课题 燃烧和灭火 授课人 宋刚 学校 淅河二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认识燃烧的条件)和推理能力(应用燃烧的条件解释灭火的方法)。(3)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学习简单的灭火技能和自救方法)。2、过程与方法:(1)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2)从生活经验入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力;(2)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重点 燃烧条件 灭火原理难点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教学法仪器、用品 学生分组:小木条、粉笔、酒精灯、火柴、小蜡烛(2支)、集气瓶、水、烧杯、镊子、纸片(2片)、剪刀、湿布。教师演示:白磷、红磷、药匙、镊子、滤纸、导管、烧杯(500 mL1只)、薄铜片、开水、锥形瓶、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双氧水、二氧化锰。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在三国时期赤壁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战役,同学们了解此次战况吗?吴蜀联军用什么方法取得这次战役胜利的?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观看视频,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你亲身经历的燃烧现象是怎么让它燃烧的?不点燃物质能燃烧吗?或物质只要去点燃它就燃烧吗) 以设问的形式把同学们带进旧日的战场,与历史、语文学科密切联系,接触所学燃烧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1、参与小组活动并指导学生实验,宏观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展。2、与同学一起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3、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初步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活动与探究一: 1、分组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根粉笔,在酒精灯上点燃。(2)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集气瓶罩住。(3)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纸片,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2、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交流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4、活动小结: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1、通过简单的实验,从活动中思考并悟出燃烧的条件。2、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的能力。1、 教师演示实验(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察现象。2、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并结合燃烧的共同特征初步总结燃烧的定义 活动与探究二:1、 观察实验现象2、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1) 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 由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 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却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了燃烧需要什么条件?(4) 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3、活动小结:(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此实验对空气的污染较严重,所以老师演示给学生观察,目的在于进一步根据实验现象并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由不同的实验事实再次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展示火灾给我们带来的灾难的画面,引发学生想一想:我们如何针对燃烧的条件灭火? 1、 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或方法。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对每个问题进行小结。 活动与探究三: 1、 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2、请利用桌面上所提供的用品,以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点燃了的蜡烛。看谁想出来的方法最多。 仪器:蜡烛、集气瓶、剪刀、湿布等。要求:设计要较方便操作、环保3、讨论与交流:下面是一些灭火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可用水扑灭;(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激发学生学习并探索如何灭火的愿望。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入手,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在通过一组简单的实验,进一步分析得出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通过讨论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措施,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突破难点。简介灭火器原理 活动与探究四:阅读教材(P127)与交流:几种常见的灭火器原理和使用范围 让学生初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视频播放“当发生火情时我们如何自救” 观看视频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自救 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课后拓展与实践 学生交流讨论总结1、如果你是曹营的军师,为避免这场灾难,做好怎样的防范措施?2、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3、作业:课本P131习题 及时回顾,形成技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板书设计]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燃烧的条件是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1、物质具有可燃性 1.隔离可燃物2、与氧气充分接触 2.隔绝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即可)三、学案[名师导学] 燃烧的条件是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1、物质具有可燃性 1.隔离可燃物2、与氧气充分接触 2.隔绝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即可)[梯度训练]1.在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是因为( )A.散热快 B.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C.使木材和空气充分接触D.木材是可燃物2.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3.学校的图书馆应选择哪一种灭火器? 4.学校的锅炉房用的是燃油蒸汽机,你会给他选哪一种灭火器?[能力提高] 下面是一些灭火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可用水扑灭;(3)扑灭森林火灾时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火灾中有288名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该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着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正确的是:A、沿楼梯迅速下楼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D、封闭房门 E、迅速转移到阳台呼救 F、跳楼[科学探究] 1、如果你是曹营的军师,为避免这场灾难,做好怎样的防范措施?2、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