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广东省各地九年级历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广东省各地九年级历史

资源简介

1.2 古代两河流域
1.(2022·广东阳江·九年级期末)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奴隶社会的有关情况,你认为应选取的素材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古兰经》
C.种姓制度 D.《论语》
2.(2022·广东韶关·九年级期末)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我的大河》中把两河流域称为“全人类文明的母亲河”,因为两河文明对欧亚非大陆的文明进程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两河流域”留给我们的文明遗产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甲骨文 C.伊斯兰教 D.种姓制度
3.(2022·广东韶关·九年级期末)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中,关于公平、正义有这样的表述:“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不凌弱。”这部法典诞生于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4.(2022·广东韶关·九年级期末)“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所确立的惩罚方式。这部法典诞生于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中国
5.(2022·广东清远·九年级期末)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 D.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6.(2022·广东佛山·九年级期末)《古巴比伦后期文献书信集》的一份私人契约规定:从12月2日起,伊波尼·马尔都克为塔木卡伊里·伊吉沙姆做沙马鲁工作(指代理零售商),为期一年,工资为六舍客勒银。这反映出古巴比伦( )
A.社会成员关系平等 B.出现资本主义
C.不再盛行奴隶制度 D.存在雇佣劳动关系
7.(2022·广东深圳·九年级期末)汉谟拉比曾对拉尔撒总督颁布诏令:有关古尔古里城的土地,巴尼一向对之有所有权,因为文书记载这是让渡给他的。因此,你应当把土地归还给巴尼。该诏令反映出当时( )
A.社会等级非常严格 B.信奉君权神授观念 C.保护土地私有制度 D.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8.(2022·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可以采用的一手史料是( )
A.狮身人面像传说 B.《十二铜表法》青铜板 C.帕特农神庙遗址 D.《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9.(2022·广东珠海·九年级期末)《汉设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图中适用于该法典的区域是( )
A. B.
C. D.
10.(2022·广东·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九年级期末)巴比伦的人口从早期开始便是由不同的种族组成的,通过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
A.维护了奴隶主利益和权威 B.建立起完善的官僚体系
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D.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11.(2022·广东揭阳·九年级期末)下图是古代四大文明分布示意图,B处所在地区的代表性文明是
A.种姓制度、佛教 B.分封制度、甲骨文和青铜器
C.狮身人面像、金字塔 D.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12.(2022·广东·常春藤国际学校九年级期末)汉谟拉比在位期间自称“众神之王”,他严密控制和监督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甚至低级官吏都由他任命,他还可以任意逮捕政府官员。这说明汉谟拉比在位时期的古巴比伦()
A.产生了最早的文明 B.具有较完整的法律
C.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D.不同等级贵贱分明
13.(2022·广东中山·九年级期末)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颁布了一部重要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所使用的文字是( )
A.腓尼基文字 B.楔形文字 C.玛雅文字 D.象形文字
14.(2022·广东河源·九年级期末)《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反映了该法典
A.客观上迟滞巴比伦的发展 B.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
C.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 D.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15.(2022·广东惠州·九年级期末)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究其原因,大河流域
A.自然资源匮乏 B.文明成果丰硬 C.文化积淀厚重 D.适合农业耕作
16.(2022·广东韶关·九年级期末)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下列关于这一法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一法典产生于两河流域
②用象形文字记载
③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④“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于这一法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2022·广东茂名·九年级期末)某书序言写道:“安努与恩利尔(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的神灵)为人类福祉,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古代两河流域的太阳神),……光耀大地”。该序言最有可能出自( )
A.《汉谟拉比法典》 B.《圣经》
C.金字塔底部碑文刻字 D.印度佛教经典
18.(2022·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弄伤了贵族的眼睛,那么贵族依法可以弄伤这个人的眼睛……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上述规定反映了该法典的( )
A.君权神授原则 B.阶级歧视原则
C.抑强扶弱原则 D.保护商业财产原则
19.(2022·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以下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其中,制定了较为系统和完整法典的国家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22·广东·佛山市高明区高明实验中学九年级期末)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一黑色玄武岩圆柱,它的上面刻有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条文。这一重要遗产表明( )
A.古代埃及法老的权力至高无上 B.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
C.古代印度存在森严的等级制度 D.民主政治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
21.(2022·广东云浮·九年级期末)刻在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的文字应该是()
A. B.
C. D.
22.(2022·广东河源·九年级期末)《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劳动、报酬、工具和责任事故的追究有27条;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的有36条。这些条文反映出古巴比伦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奴隶制度相当发达
C.女性地位非常低下 D.民主平等观念盛行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因此选A。
2.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两河文明中,《汉谟拉比法典》是代表,它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甲骨文是古中国文明代表, 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文明代表,种姓制度是古印度文明代表,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3.B
【解析】
依据题干“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 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国家没有这样的法典,不符合题意;故选B。
4.B
【解析】
依据题干的“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根据课本所学,古巴比伦国王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选B。
5.B
【解析】
根据材料“……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及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生活很浪漫,排除A项;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出现了一方出力工作,另一方出钱购买劳动力,这反映了雇佣劳动关系,D项正确;古巴比伦王国属于奴隶制社会,出现资本主义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法的出社会成员的地位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奴隶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解析】
根据材料“有关古尔古里城的土地,巴尼一向对之有所有权,因为文书记载这是让渡给他的。因此,你应当把土地归还给巴尼”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最终将土地判给了土地所有者巴尼,说明国家重视对土地的保护,即保护保护土地私有制度,C项正确;材料内容涉及的是土地归巴尼所有,并没有涉及等级制度,排除A项;君权神授是指自己是天命派遣,于凡间管治世人,它是天神在人间的代表,作为人民只可遵从君主的指示去做,不能反抗,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君权神授的观念,排除B项;材料内容仅涉及的是土地所有权,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解析】
据所学知识,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是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制定的,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D项正确;狮身人面像传说属于古埃及,在尼罗河流域,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青铜板属于古罗马,排除B项;帕特农神庙遗址属于古希腊,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所以这部法典诞生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C项正确;A项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排除A项;B项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发源地,排除B项;D项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解析】
由材料“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等信息可知,汉谟拉比通过制定统一的法典,为把庞大的国家融为一体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与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维护了奴隶主利益和权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僚体系”,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解析】
依据题干“古代四大文明分布示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指古埃及,B是指古巴比伦,C是指古印度,D是指古代中国。楔形文字是由古苏美尔人所创;《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颁布的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对应B处,D项正确;种姓制度、佛教是古印度的文明成果,对应的是C处,排除A项;分封制度、甲骨文和青铜器是古代夏商周文明,对应D处,排除B项;狮身人面像、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对应A处,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解析】
根据材料“他严密控制和监督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甚至低级官吏都由他任命,他还可以任意逮捕政府官员”等信息可知,汉谟拉比拥有着绝对的权力,这说明汉谟拉比在位时期的古巴比伦实行君主专制统治,C项正确;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任君主,在他之前两河流域文明就早已出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汉谟拉比法典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社会等级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解析】
古巴比伦国王颁布了一部重要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所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故选B;腓尼基文字古代腓尼基人创造的字母文字,排除A;美洲玛雅人发明了玛雅文字,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排除CD。
14.D
【解析】
根据题干“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可知,材料表明在法律面前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和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是不平等的,这反映了该法典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D正确;题干材料规定反映不出“客观上迟滞巴比伦的发展”、“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内容,排除ABC。故选D。
15.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城、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城、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主要是由于大河流域土地肥沃,适合农业耕种,农业的发展为亚非地区的古代文明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D符合题意;自然资源匮乏错误,正是因为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才能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所以A不符合题意;先有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才能有文明成果,因此此项不是成为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的原因,所以B不符合题意;先有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才能有文化积淀,因此此项不是成为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的原因,所以C不符合题意。
16.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汉谟拉比法典》,就是用这种文字书写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于《汉谟拉比法典》这一法典。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故选B。
17.A
【解析】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据“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古代两河流域的太阳神),照临黔首,光耀大地。”可知该序言最有可能出自《汉谟拉比法典》,故A符合题意;《圣经》是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共同经典,讲述了宇宙与世界起源和古时犹太人的历史,并记录先知预言,排除B;金字塔是古埃及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排除C;印度佛教经典是古印度文明成果,排除D。故选A。
18.B
【解析】
依据题干“如果一个人弄伤了贵族的眼睛,那么贵族依法可以弄伤这个人的眼睛……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反映了弄伤贵族的眼睛,贵族就可以同样方式惩罚伤害他的人;奴隶打了自由民也会受到惩罚。很明显材料中贵族、自由民和奴隶之间的享有的权利,所处的境况是不同的,充分体现了阶级歧视原则。B正确;ACD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故选B。
19.B
【解析】
依据题干“制定了较为系统和完整法典的国家位于”,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法法典,即《汉莫拉比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图中①为埃及;②为古巴比伦;③为印度;④为古代中国。故B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择B。
20.B
【解析】
根据材料“两河流域”“它的上面刻有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条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法律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律,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个黑色石柱上,上部是太阳神沙马什授予汉漠拉比象征统治权力权标的浮雕,下部是用楔形文字铭刻的法典全文。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因此,这一重要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B项正确;金字塔反映古代埃及法老的权力至高无上,排除A项;种姓制度反映古代印度存在森严的等级制度,排除C项;《汉谟拉比法典》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1.C
【解析】
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汉谟拉比法典,刻在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C项是楔形文字,C项正确;A项是象形文字,B项是甲骨文,D项不是楔形文字,排除。故选C项。
22.A
【解析】
题干关键词是“劳动、报酬、工具、责任事故、租赁、牲畜、船只、佣工”,这些都与财产和商业活动有关,由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有对于商业行为的保护条款,说明当时古巴比伦商业贸易繁荣,商品经济活跃,所以A符合题意;题干并未体现奴隶制度相当发达,所以B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体现女性地位非常低下,所以C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体现民主平等观念盛行,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