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蚕丝》前置作业—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二)(作业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蚕丝》前置作业—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二)(作业设计)

资源简介

综合实践活动——《蚕丝》前置作业——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二)
作业名称: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二)
作业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笔算的方法,知道在确定了积的小数位数(或积的最小的计数单位)的条件下,小数乘法可以转化为整数乘法,整数乘法的算法多样化都可以迁移到小数乘法。
2.通过发现乘数大于1、等于1和小于1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增进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的感悟,发展数感。
三、作业内容/设计:
活动时间:学习《蚕丝》之前
活动地点:家里
活动方法:操作法+记录法+文献法
人员分工:学生负责调查和记录,家长负责推荐看点,不可以讲解知识点。
活动步骤:
小朋友,你知道吗?一条秋蚕吐的丝长约1.2千米,质量约0.35克。春蚕吐的丝要长一些,大约是秋蚕的1.25倍。思考
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
我的思考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主要是研究一位小数乘两位小数的乘法。在此过程中呈现了两个层次的研究:一是对笔算乘法的探索。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及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小数笔算乘法的基础,因此,教科书直接呈现了学生可能的独立计算的作品,反映了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的编写思路。二是对学生错误脱式方法的分析。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应运算定律,所以,当出现此类问题时学生不易说清错因。基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将小数乘法与面积直观图巧妙结合,通过计算四部分图形面积之和的过程,来呈现小数乘法的算理,这个过程也正是积累和发展学生数学经验的过程。】
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一条丝巾的质量约多少克?
我的思考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乘数是整百数的小数乘法笔算问题。可将类似的整数乘法的竖式方法,迁移到小数乘法,重点处理小数点位置及结果,分散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想一想,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我的思考
【设计意图:首先算法要正确,列竖式计算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其次要数对小数位数,并点上小数点;最后还
要保证乘、加基本口算的准确性。通过回顾与反思,可以不断清晰、加深对小数乘法的认识,并结合自己计算的情况得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同时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这也反映了教科书不仅重视学生
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的特点。】
算一算,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能再举个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
我的思考
【设计意图:这是探索乘数大于1、等于1和小于1时,积的变化规律:一个乘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一个乘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一个乘数小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设计的数字都在“1”左右,这样设计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小数乘法计算的准确性,还把乘数大于1、等于1和小于1时积的变化规律整合其中,作为探索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感受“一个乘数越接近1,积越接近另一个乘数”的机会。在知识要点并没有提高的前提下,在能力上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拓展。】
四、认识作业验收/展示方式:
学生根据记录法、操作法、文献法完成实践作业。
操作的过程可以录制小视频。
五、作业指导:
器材准备:相关信息条、记录单。
操作步骤:
(一)小朋友,你知道吗?一条秋蚕吐的丝长约1.2千米,质量约0.35克。春蚕吐的丝要长一些,大约是秋蚕的1.25倍。思考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
(二)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一条丝巾的质量约多少克?
(三)想一想,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四)算一算,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能再举个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
记录内容及形式的建议:可以用文字符号、数字符号、图形符号表示。
注意事项:在查阅过程中不能及时用笔记录可以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为了更好的课上交流,记录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查阅文献要到新华书店、图书馆或正规出版的电子书籍当中查阅,网络数据可参考,不可全信。
六、活动过程:描述+活动记录表
学生经历小朋友,你知道吗?一条秋蚕吐的丝长约1.2千米,质量约0.35克。春蚕吐的丝要长一些,大约是秋蚕的1.25倍。思考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一条丝巾的质量约多少克;想一想,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算一算,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能再举个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的活动过程,并完成相应的记录表和任务单,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笔算的方法,知道在确定了积的小数位数(或积的最小的计数单位)的条件下,小数乘法可以转化为整数乘法,整数乘法的算法多样化都可以迁移到小数乘法;通过发现乘数大于1、等于1和小于1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增进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的感悟,发展数感。
成果展示:
学生用文字、图画或操作的方式填写学习记录单。
学生用小视频的方式展示操作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