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1课《岳阳楼记》知识梳理及练习(word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1课《岳阳楼记》知识梳理及练习(word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九上同步.《岳阳楼记》
【原文】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气势雄伟。始建于唐代,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宋代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为之作“记”。它跟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的年号。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州郡的长官。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4)具:同“俱”,全,皆。
(5)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
(6)属(zhu):同“嘱”,嘱托。
(7)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8)胜状:胜景,优美景色。
(9)浩浩汤汤(shangshang):水势很大的样子。
(10)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11)大观:雄伟景象。
(12)迁客骚人: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
(13)得无……乎:莫非……吧,大概……吧。
(14)霪(yin)雨霏霏: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5)薄暮冥冥:傍晚。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16)去国:离开京都。
(17)春和景明: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景,阳光。
(18)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19)游泳:或浮或沉。与“翔集”两种动作相对。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20)岸芷(zhi)汀兰: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
(21)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22)浮光跃金: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
(23)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24)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戏喜或悲。
(26)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无,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一词多义】
1.夫:
1)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2)夫环而攻之 发语词,不译
3)未几,夫鼾声起 丈夫
2.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雄伟景象
3.极: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尽
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穷尽
3)感极而悲者矣 十分
4.去:
1)去国怀乡 离开
2)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3)委而去之 逃离,逃亡
5.或:
1)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6.空:
1)浊浪排空 天空
2)长烟一空 消散
7.通:
1)政通人和 顺利
2)北通巫峡 通向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到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建筑规模,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滕子京嘱托我写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全集中在一个洞庭湖。它衔接远处群山,吞纳长江流水,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晨阳光灿烂,傍晚雾霭阴沉,气象千变万彻这就是在岳阳楼上所见的雄伟景象。前人的(对它)描述很详尽了。然而这里(洞庭湖)向北可通到巫峡,向南可直达潇水、湘水,被贬谪流迁的人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常常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这里)景物的情怀感受,大概会有不同吧?
如果(遇上)那阴雨连绵(的日子),数月不晴,寒风怒吼,浊浪中天。太阳星星隐去了光辉,山岳潜藏得不见踪影。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这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一种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讥讽,满目凄凉,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万分的心情。
至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普照(的季节),湖面波平浪静,上面下面天光水色(辉映)着,一片碧绿,无边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栖歇,鳞光闪闪的鱼儿或浮或沉。湖岸上的芷草,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而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渔夫的歌声此唱彼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这时人们)登上岳阳楼,就会有一种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得失全都忘却,举起酒杯面对清风而喜气洋洋的心情。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候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和上面两种人的心情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他们在朝廷做官就为黎民百姓担忧,在僻远的江湖就替君王担忧。这样做官时也担忧,不做官时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范仲淹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
【写作背景】
庆历三年,范仲淹提出整顿政事的主张,遭保守派反对而未能实施,他也因此被贬官邓州。不久,他的好友滕子京也被贬谪到岳州。一年后,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写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
【内容分析】
全文共5段。可分3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交待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4段):写“迁客骚人”登楼的“览物之情”,观看景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感受。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段):总写(远眺)洞庭湖的雄伟景象,引出迁客骚人览物异情。
第二层(第3—4段):写“迁客骚人”的“登楼览物之情”因景而异。(这是文章的主体。)
第3段:迁客骚人因观阴雨之景而悲。
第4段:迁客骚人因观晴和之景而喜。
(对比中表现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
第三部分(第5段):正面抒写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迁客骚人形成对比)
中心归纳:本文主要通过写景,描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艺术特色】
本文为历代名篇,一是构思立意出奇制胜。作者善于将叙事、写景、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不蹈袭前人的路子,也不停留在对于“胜状”“大观”的一般描写上,而是透过写景抒情转入议论,阐发先忧后乐的见解。二是情景交融。作者结合阴雨之景写悲,结合晴和之景写喜,情景吻合,各极其妙。文中的描写,是作者为迁客骚人设景,代迁客骚人言情。三是写景中善用对比,善于调动读者的各种感觉。四是用了大量的对偶句写景,甚至有些句子是押韵的。读起来音调和谐,整齐响亮,富于音乐美。
【例题】
一、词语解释
1、是进亦忧,退亦忧( )
2、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
3、吾谁与归( )
阴风怒号( )
号呼二转徙( )
此乐何极( )
南极潇湘( )
至若春和景明( )
以伤先帝之明( )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乃重修岳阳楼(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8、下列加点词语中与“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和
A、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永州之野产异蛇
C、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E、渔人甚异之
9、下列加点词语中与“岳阳楼之大观也”的“之”意思和作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前人之述备矣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C、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D、吾子未之思也
二、句子解释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三、内容理解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乃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表明重修岳阳楼规模的句子是:
2、第二段在描述岳阳楼的“大观”时,用得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 和 ;
文中与“大观”相呼应的一个词语是 。
3、阅读倒数第二段,联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表现“古仁人之心”内涵的句子是
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哪两种心情(用原文回答)?


⑶、段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
⑷、段中的“斯人”是指 “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作者认为,一个人该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上文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在今天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四、常识填空
1、《岳阳楼记》的作者是 朝的 家、 家 (人名)。
2、“迁客骚人”中的“骚人”意为 ,“骚”原指
一、1、出仕,做官 2、同“嘱”,嘱托 3、归依 4、呼啸 大声哭 5、极点,穷尽 到 6、明净 贤明 照亮 明亮 7、修建 长 8、A D 9、D 二、略 三、1、说明藤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治理政事,表现力他的宽阔胸怀 增其旧制两句 2、衔 吞 胜状 3、(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①去国怀乡四句 ② 心旷神怡四句 (3)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4)前文所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以及对友人的劝勉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4、因文章重在表现作者的见解,抒发自己的胸怀 5、略 四、1、宋 政治 文学 范仲淹 2、诗人 《楚辞》中的《离骚》
【过关练习】
1.阅读文章,回答16-19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客乃移席新轩,坐未定,雨飞自林端,盘旋不去,声落水上,不尽入潭,而如与潭击。雷忽震,姬人皆掩耳欲匿至深处。电与雷相后先,电尤奇幻,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而吸其波光以上于雨,作金银珠贝影,良久乃已。潭龙窟宅之内,危疑未释。
是时风物倏忽,耳不及于谈笑,视不及于阴森,咫尺相乱;而客之有致者反以为极畅,乃张灯行酒。稍敌风雨雷电之气。忽一姬昏黑来赴,始知苍茫历乱,已尽为潭所有,亦或即为潭所生;问之女郎来路,曰,“不尽然”,不亦异乎?(节选自谭元春《再游乌龙潭记》)
1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①岸芷汀兰 tīng ②光煜煜入水中 yù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6分)
①连月不开(放晴) ②始知苍茫历乱(才)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道) ④樯倾楫摧(折断)
⑤姬人皆掩耳欲匿至深处(躲藏) ⑥良久乃已(消失、停止)
1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2)电尤奇幻,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
那闪电尤其奇幻,耀眼的电光尽入水中,深入一丈数尺。
19.【甲】文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1分) 【乙】文中的“客”是否符合【甲】文中的古仁人之心?为什么?(2分)
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或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时,应该在文章中寻找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体现出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符合,本来“客”是在欣赏美景,忽遇大雨,他们非但没有被大雨影响心情,反而兴致更高,符合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品质。(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读懂两个语段的内容,【甲】文不难看出,古仁人之心是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乙】文“而客之有致者反以为极畅,乃张灯行酒”可以看出客人的兴致更高了,是符合古仁人之心的。
【参考译文】【乙】客人们就把宴席移到新轩中,还没坐定,大雨从树木之巅飞下,盘旋不离,雨落在潭水上,不是都没入潭里,而是像击打在潭面上。忽然雷声大作,歌女们都掩住了耳朵,想躲到潭的深幽之处。闪电和雷声先后而来,那闪电尤其奇幻,耀眼的电光尽入水中,深入一丈数尺,而好像吸收了潭上的波光,又反射到了雨中,现出黄金白银、珍珠贝壳的光影,过了好久才消失。这一切搅得乌龙潭的龙宫不得安宁,龙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景物顷刻万变,耳朵听不见笑语喧哗,眼睛看不清昏暗阴森,咫尺之间,一片迷乱;而客人中有兴致高的,反而十分畅快,于是高挂灯笼喝酒,才稍稍驱散这风雨雷电的气息。忽然一个歌女从黑暗之中赶来赴会,这才知道这雷电风雨所造成的苍茫昏暗,只有乌龙潭才有,可能就是为乌龙潭而生发的。而问那女郎来的路上的情况,女郎回答说:“来的路上的情况不全是这样。”这不也很奇异吗?
2.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7~10题。(共13分)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
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①,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拆水面,林木历历可数。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②。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③,泫然不能自已也④。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登朝⑤,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⑥,有何可哭?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
【注】①委: 水流所聚,汇集。②练:白色丝绢。③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④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⑤束发:年纪轻。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至若春和景明:    ⑵而或长烟一空:    
⑶林木历历可数:    ⑷泫然不能自已:    
⑸左迁此地:    
【解析】前三题是应该是课内部分,相对简单。景:日光、阳光;明:明媚(可结合“春和景明”这个由两个主谓结构构成的并列结构来分析)。或:有时。历历:清清楚楚(可参考《核舟记》中“珠可历历数也”句解释)。自已:控制(抑制)自己(的感情)(多用于否定式)。自,自己;已,控制(在《一面》中有文下注释的)。左迁:贬官,降低官职(应该学过的,我们应该学过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⑴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⑵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
【解析】翻译的规则和技巧就是——①连猜带蒙,力争读懂;②逐字解释,用词慎重;③查漏补缺,句意要通;④注意句式,内外兼工。第一句是课内名句:波动的月光闪烁着金色(动景),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静景)。⑵时(不时)有(有)小舫(小船)往来(来来往往),如(像)蝇头细字(苍蝇头一样细小的字),着(可解释为“写”,因为主语是“蝇头细字”)(于)白(白色)溪(不用翻译吧)练(见文中注释)上——后半句比较繁,可以翻译为:写在白色丝绢般的溪水上。
9.乙文作者为什么认为滕子京不该靠着岳阳楼栏杆大哭?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解析】这其实是一道翻译题。文中句子是“然其束发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翻译出来就是:滕子京年纪轻轻就入朝为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统领军队是知名的将帅,年轻时就已渐渐展示了过人的才华,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 更可贵的是,贬官不久政绩考核第一等(政绩卓著至极)。注意,文中还有两处注释帮你哦。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甲文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昼夜之美景,乙文第二段描写的是洞庭湖一日之中的不同景象。
B. 甲文中“把酒临风”与乙文中“取酒共酌”两句,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释怀的真实写照。
C. 乙文描写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楼前正对着君山,楼的景观因水而雄壮,因山而美丽。
D. 乙文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上午“闲淡”,中午“雄快”,傍晚“愀然以悲”。
【解析】这道题的迷惑性很大,一定要仔细推敲。A、C正确,B基本正确。这样说是因为“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释怀”可以推敲推敲(古人往往是,并不意味全部是;全文是,并不意味节选也是。但靠上去贴个标签也没有问题)。C项中“楼前正对着君山”可能是“干扰项”,原文“排拆水面”(劈开水面,正对着这座楼)学生一时难懂。D比较明显,但“时间顺序”也有可能干扰“情感变化”:时间只是顺序,景色变幻才是外因,所以,“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为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的”。“闲淡”是因为“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雄快”是因为“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傍晚“愀然以悲”是因为“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
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0分)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排空:一扫而空。
C.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暮:傍晚时分。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答案】14.B
【解析】B选项中的“浊浪排空'中的“排空”是冲向天空。
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答案】15.我看那巴陵的没好情状,全在洞庭湖上。
16.语段(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16迁客骚人的“心”是从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通过文中的“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登斯楼也,则有忧谗畏讥……”他们能把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以物喜,以己悲。与下文中的“古仁人之心”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
17.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17.语段(二)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膝王阁,武昌黄鹤楼与岳阳楼对比,突出强调了岳阳楼“洞庭万顷水天一色、香无际涯”“岳阳更雄”的特点、语段(一)通过描绘,表达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语段(二)通过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突出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凸现了文章的主旨。
【复习任务】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1-24题(14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颜见辞色。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
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选自《过庭录》)
2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正患无隙以规之 (4)恐后贻祸
22.用“/”给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2分)
范 仲 淹 与 之 同 年 友 善 爱 其 才 恐 后 贻 祸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
24.请联系甲乙两文分析概括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的目的。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 (4分)
答案:
21. (1)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2)没有
(3)规劝 ,劝诫 (4)遗留
22. )范 仲 淹 与 之 同 年 / 友 善 / 爱 其 才/ 恐 后 贻 祸
23. (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滕子京依仗着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
24.目的:规劝和勉励滕子京
思想境界:范仲淹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③不可具状 ④公退之暇,被鹤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后天下之乐而乐 烟云竹树而已
B.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处江湖之远 竹工破之
D.然则何时而乐耶 子声丁丁然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1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4分)
答案:
(二)11.①探求。②宗庙和殿堂,指朝廷。③全,都。④通“披”,披着。 12. B(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表语气。B连词,因为。C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竹子。D①代词,这样;②助词,表状态) 13.①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②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 14.范仲淹优国优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1.【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树梢。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春和景明______ ②心旷神怡______
③悉成明霞______ ④得踏危石______
10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于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B.而或长烟一空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C.不以物喜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悠然有遗世之想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12填空和解答。
①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______--晚望月孝然祠外--______--晓起观海门日出
②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答案】日光;愉快;都;能够;C;观返照吸江亭;听晚梵声出松杪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景,日光。
②句意为:心胸开阔,精神愉悦。怡,愉快。
③句意为:都成为明亮的霞光。悉,都。
④句意为:能够踏在高石上。得,能够。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在/在
B.有时/有时
C.因为/凭借
D.的/的
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跃,跃动。影,月影。句意: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就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玉璧。
②重点词语:始,开始。数,几。句意: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4)①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乙文中的“观返照吸江亭“和“听晚梵声出松杪“可提炼作答。
②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具体分析即可。甲文写景是为了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为下文表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乙文则纯为写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答案:
(1)①日光②愉快③全,都④能够
(2)C
(3)①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就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玉璧。
②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4)①观返照吸江亭 听晚梵声出松杪
②甲文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甲文译文: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文欣赏:
该文选自《渔洋文略》卷四。焦山,在江苏省镇江市东长江中,与金山相对峙。据作者的《居易录》载,顺治庚子,即公元1660年(顺治十七年),王士祯与京口别驾程昆仑同游金、焦、北固诸名胜,该文便作于此时。它记载了游览焦山的四件畅快之事。作者以诗人的妙笔,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焦山一带的美景,有诗意之美,有画幅之趣。
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补”五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