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说明]《酸碱中和反应》是第五章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一级主题《常见化合物》的重要内容,也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之一。教材编排中先学习酸碱中和反应,之后再学习酸和碱的性质,因此本课时的内容是对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和铺垫。中和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概念的内涵并最终建构概念是本课的重点。由于教材中不提及离子,因此如何让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内涵是本课的难点。教学设计中借助动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从讨论化学变化宏观表现出的放热的现象与微粒结合的主动性的相关性着手,通过收集、分析不同的实证,从而感知中和反应的本质是酸中氢与碱中的氢氧根结合并放出热量的过程。本教学设计中实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 利用彩虹管的实验引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彩虹管形成的化学原理帮助学生理解酸碱能发生化学反应。2、 通过多个实验多角度收集实证,分析实证进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在体验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和常用方法的同时,体验问题解决常用的实证的思想。3、 常规的定性试验往往只能反应出宏观的反应现象,但不能精确的显示反应的过程。本课的实验借助于数字化实验将肉眼看不到的化学反应过程借助pH变化的动态方式呈现,促进学生对反应过程的理解。利用一个实验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不同组实验的数据分析,在提升学生对实验数据和图像分析和处理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深层次的理解概念的内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中和反应的概念;2、了解中和反应的特征;3、知道生活中简单的中和反应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反应放热与微粒重组关系”的实证,体验科学研究中实证的思想和方法2、通过多角度收集实证,学习定性定量研究、对照实验等方法,体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一般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生活中的酸碱中和反应,感受“化学服务于生活”的学科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难点:中和反应的概念的内涵和特征[教学过程]演示实验1:彩虹管制作实验引入讨论:1、彩虹管内紫甘蓝汁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变化?2、彩虹管中间颜色是紫色能否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化学变化?形成认知: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化学变化,演示实验2:彩虹管中的溶液倒入烧杯充分混合分析原理,形成认知形成认知: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之间发生化学变化要借助指示剂才能判断演示实验3: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视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的温度变化曲线动画:模拟反应的可能过程猜测:1、放热可能只与碱中的钠与酸中的氯主动结合有关2、放热可能只与酸中的氢与碱中的氢氧根主动结合有关3、放热可能与酸中的氢与碱中的氢氧根主动结合、碱中的钠与酸中的氯主动结合都有关探究反应过程,体验概念内涵,建构概念验证:放热和碱中的钠与酸中的氯 主动结合是否有关演示实验4:测定硫酸钠中滴加氯化钙;碳酸钠中滴加氯化钾的温度变化结论:无关寻找实证,体验概念内涵结论:猜想2成立数字化实验5及数据分析: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的温度变化与pH变化视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的pH变化曲线验证:放热和酸中的氢与碱中的氢氧根主动结合是否有关结论:有关学生实验6:20毫升含不同量氢氧化钠的溶液中加入20毫升含不同量氯化氢的盐酸,测定温度变化。探究:生成水的量与放出热量的关系形成概念应用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中和反应生活中的中和反应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