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word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word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工业生产说法正确的是
A.在侯氏制碱工业中,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二氧化碳,后通氨气
B.工业制碱得到的副产品NH4Cl在农业上可以用作复合肥
C.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溶液的方法制取金属镁
D.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生石灰
2.“以曾青CuSO4涂铁,铁赤色如铜”出自西晋葛洪编写的炼丹术《抱朴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曾青的主要成分属于化合物 B.该反应能证明铁比铜活泼
C.硫酸铁不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重
3.一澄清透明溶液,可能含有H+、Na+、Ba2+、Fe3+、Cl-、OH-、离子的一种或者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进行下面实验:
①经测定,溶液的pH=1;
②取部分样品溶液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
③向实验②得到的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又观察到沉淀生成。
分析实验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Cl-,一定不含有Na+、Fe3+、OH-、
B.咨液中一定含有H+、Ba2+、Fe3+,一定不含有OH-,可能含有Na+、Cl-、
C.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Fe3+、Cl-,一定不含有、OH-,可能含有Na+
D.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Fe3+,一定不含有OH-、,可能含有CI-、Na+
4.实验室里区分下列物质的实验设计方案都合理的是
选项 需要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碳铵和磷矿粉 ①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②观察颜色
B 氧化铜和铁粉 ①观察颜色 ②用磁铁吸
C 苏打和小苏打 ①溶于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②加稀盐酸后观察
D 黄铜和18K黄金 ①加稀盐酸 ②加热后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B.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不一定是酸
C.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氨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向氧化铜中滴加稀硫酸,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7.下表中所用药品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药品或方法
A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HCl 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
B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鉴别NaOH和Na2CO3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D 鉴别Al和Ag 分别在样品表面滴加H2SO4溶液
A.A B.B C.C D.D
8.现有5种物质:①浓盐酸②烧碱③食盐④浓硫酸⑤铁把它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其中发生化学变化且质量增加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9.现有X、Y、Z三种金属,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仅X溶解并产生氢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对X、Y、Z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A.X >Y>(H)>Z B.X>(H)>Y>Z C.Y>(H)>X>Z D.Y>X> (H)>Z
10.下图是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药品 B.放置盛氢气的集气瓶
C.稀释浓硫酸 D.试管的洗涤
11.常温下,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食物 食醋 菠萝汁 牛奶 鸡蛋清
pH
A.食醋 B.菠萝汁 C.牛奶 D.鸡蛋清
二、填空题
12.家庭或企业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
(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碳酸氢钠是一种______________性的化合物(填“可溶”或“不溶”);
(3)碳酸氢钠能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原理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13.向一定量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______,滤液中除水外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14.广西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每小时经过我市的“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预计2023年建成通车,建成后河池市将进入“高铁时代”。在高铁建设中要用到许多金属材料。
(1)架设高铁的铁轨不是纯铁制造,而是用锰钢合金制造,是主要因为锰钢合金比纯铁______突出的优点(填字母序号);
A价格便宜、资源丰富 B韧性好、硬度大
(2)高铁经过龙江河时架设了一座美丽的大桥,在大桥上方的钢梁表面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钢梁与______、水蒸气接触而锈蚀;
(3)银、铁、铜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三种金属.对Ag、Fe、Cu三种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下列所选试剂组不可行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Fe、Ag、CuSO4溶液 ②Cu、Ag、FeSO4溶液 ③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4)制造钢质车轮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这属于______(填“物理”或 “化学”)性质;
(5)铝热剂是修建铁路时常用的焊接材料,其反应原理是铝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得到熔融的铁与另一种氧化物,该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
15.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__(填标号)。
A 卧薪尝胆 B釜底抽薪
C 火上浇油 D 煽风点火
(2)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
①“煤饼烧石成灰”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
②“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灰”遇水成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室内起火时,如果急于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_____。
16.铁生锈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_________等发生反应的结果。等质量的Fe、Mg、Al分别投人足量的稀硫酸中,消耗硫酸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三种金属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三种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金属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三、实验题
17.为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下列实验方案:将稀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含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
(3)图中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18.碳酸钙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
①检验甲、乙和丙三种均含钙元素的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取三种物质各xg,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现象 物质 甲 乙 丙
I中是否产生气体 否 是 是
II中是否产生沉淀 否 是 否
结论:含有碳酸钙的物质是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将xg丙磨成粉末,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选填编号)。
a I中产生气体的量更多 b I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 c II中产生沉淀
②用石灰石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
I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II搭建具有启普发生器功能的简易装置,除了长颈漏斗、多孔隔板、橡胶塞、导管、乳胶管、弹簧夹之外,下图可做反应容器的是______(选填编号)。
有同学搭建了如图装置,要使该装置也具有启普发生器的功能,需将块状石灰石放置在______(选填“A”或“B”)处。
III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______。
四、计算题
19.为测定某盐酸的质量分数,往20 g 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该盐酸,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_。
(2)当滴加盐酸到图像中D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 (填化学式)。
(3)该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
20.实验室配制了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氢氧化钠溶液,将上述配制好的溶液分成 5 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稀硫酸,随着稀硫酸的滴加,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
(1)C 点溶液中的阴离子是______。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1.某工厂现有废硫酸9.8 t(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试计算:
(1)该9.8 t废硫酸中H2SO4的质量多少t________;
(2)如果用该9.8 t废硫酸去中和处理另一工厂的废碱液(主要成分为NaOH),恰好中和废碱液20 t,求废碱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C
4.A
5.B
6.B
7.D
8.B
9.B
10.D
11.D
12. (1) NaHCO3 (2) 可溶 (3)
13.(1) 银、铜、铁 (2) Fe(NO3)2、Zn(NO3)2
14. (1) B 氧气 (2) ② 物理 (3) 置换反应
15. (1) A 化学能→热能→化学能(或“化学能→热能、热能→化学能”) (2) 分解反应 (3) 打开门窗,为可燃物提供更多氧气,使火势更猛(或其他合理答案)
16. (1) 水 (2) Al>Mg>Fe (3) Fe>Mg>Al
17. 略
18. (1) 乙 b (2) ac A (3)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19.(1)8g(2)NaCl、HCl(3)29.2%
20.(1)SO42-
(2)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20g=30g;
设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4.7 3%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7 3%。
21.(1)0.98(2)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