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一轮化学复习学案——化学能与热能(Word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三一轮化学复习学案——化学能与热能(Word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化学能与热能
【知识点讲解】
化学与能量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微观)
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
生成物——成键——放出能量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微观)
断键吸收能量大于成键放出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断键吸收能量小于成键放出能量——反应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宏观表现
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放出能量
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但因物质组成不同、结构不同而化学能不同
两个自然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的物质发生转化时,总质量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
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体系总能量不变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表现: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判断依据: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
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生成放出的能量
常见的吸热反应的类型
大多数分解反应,以碳单质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某些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铵盐与碱的反应
放热反应
表现: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判断依据: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
旧键断裂的吸收能量大于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
常见的放热反应类型
多数的化合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
铝热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反应
能量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键能越高越稳定
能量的转化与利用
生物体内能量转化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人体内淀粉等糖类,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利用资源的三个阶段
发现火的产业革命,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
化石能源时期:煤、石油、天然气
多能源结构时期: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为主
包括太阳能、氢能、核能、生物质能等
焓变与热化学反应
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焓变(△H)
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热力学状态函数) 符号:H
焓变: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
恒压条件下,反应热就等于焓变
(反应热不不等于焓变,但中学阶段可以做等同计算)
单位:KJ/mol
测量条件:恒压下,一般为敞口容器内
表示方法
体系和环境:被研究的物质统称为体系,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
放热反应:△H<0 吸热反应:△H>0
△H=生成物的能量-反应物的能量=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热化学方程式
概念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变化的关系的化学反应
意义:反应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注意的问题
①△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右边,并用空格隔开,若为吸热反应△H为“+”,“+”不可省略。△H的单位不可以写成KJ
②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压强、温度等)有关,因此要注明条件。绝大多数是在25℃,101KPa下测定的,所以可以不注明温度、压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所以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可以为分数或整数
④如果化学计量数要改变,△H也要改变,化学计量数必须和反应热的数值成比例,但单位不变。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的数值大小相等,但前面的“-”“+”要改变
⑤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不同,所以必须要标明聚集状态
气体——g,液体——l,固体——s,溶液——aq
中和热与燃烧热
中和热
定义
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释放的热量为中和热
注意要点
①中和热是以1mol水为基准,是定值,一般为-57.3KJ/mol
②中和热的反应对象必须为强酸与强碱
③中和反应必须是稀溶液
燃烧热
101KPa,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八、盖斯定律
1、定义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与变化途径无关。
2、本质
方程式按一定系数比加和时其反应热也按该系数比加和。
【对点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知HI(g)H2(g)+I2(s) ΔH=+26.5kJ·mol-1,则将1molHI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分解,吸收26.5kJ的热量
B.已知2H2(g)+O2(g)=2H2O(g) ΔH=-571.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ΔH=-285.8kJ·mol-1
C.已知H2(g)+F2(g)=2HF(g)
△H=-270kJ·mol-1,则2 L HF气体分解成1LH2和1LF2吸收270kJ热量
D.已知OH-(aq)+H+(aq)=H2O(l) ΔH=-57.3kJ·mol-1,则含4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2.利用某些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可储存太阳能,例如四环烷(QDC)与降冰片二烯(NBD)之间的相互转化,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QDC和NBD互为同分异构体 B.相同条件下,NBD比QDC稳定
C.QDC转变为NBD的过程中可以储存太阳能
D.上述转化过程中加入催化剂,对于图中Q的大小没有影响
3.臭氧层中臭氧分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反应①②均为放热反应
B.E1是催化反应①对应的正反应的活化能,
(E2+ΔH)是催化反应②对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
C.决定O3分解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反应②。
D.温度升高,总反应的正反应速率的增加幅度小于逆反应速率的增加幅度,
且平衡常数增大。
4.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已知石墨,金刚石,,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则燃烧热为
D.已知;;则
5.101 kPa时,S(s)+O2(g)=SO2(g) ΔH=﹣297.23 kJ mol-1。据此分析,下列不正确的是(  )
A.S的燃烧热为297.23 kJ mol-1
B.S升华是吸热过程
C.形成1 mol SO2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 mol S(s)和1 mol O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D.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 kJ
6.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其在固体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的开拓性贡献。下图是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②需吸收能量,过程③则放出能量
B.常温下该反应难以进行,是因为常温下反应物的化学键难以断裂
C.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该反应的△H变小而使反应变得更容易发生
D.该过程表明,在化学反应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7.相同条件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溶液中的反应均是在稀溶液中进行的)中,ΔH1>ΔH2的是
A.2H2(g)+O2(g)=2H2O(l) ΔH1;CaCO3(s)=CaO(s)+CO2(g) ΔH2
B.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C2H5OH(g)+3O2(g)=2CO2(g)+3H2O(l) ΔH2
C.HCl(aq)+NaOH(s)=NaCl(aq)+H2O(l) ΔH1;HNO3(aq)+KOH(aq)=KNO3(aq)+H2O(l) ΔH2
D.CO2(g)=CO(g)+1/2O2(g) ΔH1;2CO2(g)=2CO(g)+O2(g) ΔH2
二、非选择题
8.用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图中是否缺少一种玻璃仪器,如果缺少,缺少的是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如果不缺少,此空不填),图中是否有不妥之处,如果有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此空不填)。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ΔH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如果用6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
(2)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已知H2O(l)=H2O(g) H=+44kJ/mol,则32g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 H= _________。
(4)实验室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气反应制备液态肼,已知生成物之一是常见的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已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则a=_________。
共价键
键能/() 436 247 a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A.HI(g)═H2(g)+I2(s)△H=-26.5kJ/mol,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1mol HI不能全部分解,则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吸收的能量小于26.5kJ,故A错误;
B.2H2(g)+O2(g)=2H2O(g)△H=-571.6 kJ/mol,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285.8kJ,水蒸气不是稳定的氧化物,所以氢气的燃烧热△H≠-285.8 kJ/mol,故B错误;
C.H2(g)+F2(g)═2HF(g)△H=-270kJ/mol,则2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氢气和1mol氟气吸收270kJ热量,故C错误;
D.醋酸是弱酸,没有完全电离,醋酸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所以1molNaOH与醋酸完全中和放热小于57.3 kJ,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析】
A.QDC和NBD的分子式均为C7H8,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根据图象,QDC的能量比NBD高,相同条件下,NBD比QDC稳定,故B正确;
C.根据图象,QDC的能量比NBD高,QDC转变为NBD的过程是释放能量的过程,不是储存太阳能的过程,故C错误;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热,对于图中Q的大小没有影响,故D正确;
故选C。
3、【答案】B
【解析】
A.从图上可知,①反应中生成物能够高于反应物,①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据图可知E1为催化反应①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即催化反应①对应的正反应的活化能,E2+ΔH为催化反应②生成物成键时释放的能量,即催化反应②对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故B正确;
C.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慢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越慢,据图可知催化反应①的正反应活化能更大,反应更慢,所以催化反应①决定臭氧的分解速率,故C错误;
D.据图可知总反应的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所以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总反应的正反应速率的增加幅度小于逆反应速率的增加幅度,平衡常数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D
【解析】
A、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金刚石的能量高,所以稳定性强的是石墨,故B错误;
C、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水的稳定状态是液态,故C错误;
D、碳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多,但放热越多,越小,即,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
A.由S(s)+O2(g)=SO2(g) ΔH=﹣297.23 kJ mol-1可知,1mol S(s)完全燃烧可以放出297.23 kJ的热量,因此, S的燃烧热为297.23 kJ mol-1,A正确;
B. S升华时,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要消耗能量以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故升华是吸热过程,B正确;
C.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而且1 mol S(s)的总能量小于1 mol S(g)的总能量,因此,形成1 mol SO2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 mol S(s)和1 mol O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C正确;
D. 1 mol S(s)的总能量小于1 mol S(g)的总能量,而1 mol S(s)完全燃烧放出297.23 kJ的热量,因此,1 mol S(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 kJ,D不正确。
综上所述,不正确的是D,故选D。
6、【答案】C
【解析】
A. 根据示意图知,过程②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过程③化学键形成则放出能量,故A正确;
B. 化学键形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故温度较低时不利于键的断裂,故B正确;
C. 催化剂的作用原理是降低活化能,即反应物的化学键变得容易断裂,但△H不变,故C错误;
D. 根据图示分析可知,该过程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故D正确。
故选C。
7、【答案】B
【解析】
A.氢气和氧气反应是放热反应,ΔH1<0,碳酸钙分解是吸热反应,ΔH2>0,所以ΔH1<ΔH2,故A不选;
B.两个反应中C2H5OH的状态不同,液态C2H5OH转化为气态C2H5OH需要吸收热量,所以液态C2H5OH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同物质的量的气态C2H5OH燃烧放出的热量少,两个反应都是C2H5OH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ΔH为负值,所以ΔH1>ΔH2,故B选;
C. NaOH(s)溶于水放热,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硝酸和K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所以ΔH1<ΔH2,故C不选;
D.两个反应均为吸热反应,ΔH为正。第二个反应中各物质的量是第一个反应的2倍,所以吸收的热量也是2倍,即2ΔH1=ΔH2,所以ΔH1<ΔH2,故D不选。
8、【答案】环形玻璃搅拌棒 大烧杯口与小烧杯口不相平,且未填满碎纸条 偏大 相等 中和热是一个定值,与实验中药品的用量多少无关
【解析】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烧杯口与小烧杯口不相平,且未填满碎纸条;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部分热量散失,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0,ΔH偏大;
(3)如果用60mL 0.50mol L﹣1盐酸与50mL 0.55mol 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反应生成的水增多,则所放出的热量也增多;根据中和热的定义可知,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经折算后,最终求出的中和热是相等的。
9、【答案】 434
【解析】
(1)过氧化氢的结构式为,故答案为:;
(2)0.4mol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则1mol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641.625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3)32g液态肼的物质的量为1mol,由题意可知:

②已知H2O(l)=H2O(g) H=+44kJ/mol
①-4×②得: ,故答案为:;
(4)结合反应物为NaClO和NH3、生成物之一为N2H4可知,生成物中的盐为NaCl,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由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得:=(436+247-2a),解得a=434,故答案为:434。2023 届一轮化学复习学案——化学能与热能
化学能与热能
【知识点讲解】
一、化学与能量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微观)
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
生成物——成键——放出能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微观)
断键吸收能量大于成键放出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断键吸收能量小于成键放出能量——反应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宏观表现
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放出能量
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但因物质组成不同、结构不同而化学能不同
二、两个自然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的物质发生转化时,总质量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
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体系总能量不变
三、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1、吸热反应
(1)表现: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2)判断依据: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
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生成放出的能量
(3)常见的吸热反应的类型
大多数分解反应,以碳单质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第 1 页 共 13 页
2023 届一轮化学复习学案——化学能与热能
某些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铵盐与碱的反应
2、放热反应
(1)表现: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判断依据: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
旧键断裂的吸收能量大于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
(3)常见的放热反应类型
多数的化合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
铝热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反应
四、能量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键能越高越稳定
五、能量的转化与利用
1、生物体内能量转化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人体内淀粉等糖类,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利用资源的三个阶段
(1)发现火的产业革命,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
(2)化石能源时期:煤、石油、天然气
(3)多能源结构时期: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为主
包括太阳能、氢能、核能、生物质能等
六、焓变与热化学反应
1、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2、焓变(△H)
(1)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热力学状态函数) 符号:H
(2)焓变: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
第 2 页 共 13 页
2023 届一轮化学复习学案——化学能与热能
恒压条件下,反应热就等于焓变
(反应热不不等于焓变,但中学阶段可以做等同计算)
(3)单位:KJ/mol
(4)测量条件:恒压下,一般为敞口容器内
(5)表示方法
体系和环境:被研究的物质统称为体系,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
放热反应:△H<0 吸热反应:△H>0
△H=生成物的能量-反应物的能量=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3、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变化的关系的化学反应
(2)意义:反应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3)注意的问题
①△H 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右边,并用空格隔开,若为吸
热反应△H 为“+”,“+”不可省略。△H 的单位不可以写成 KJ
②反应热△H 与测定条件(压强、温度等)有关,因此要注明条件。绝大多数是
在 25℃,101KPa 下测定的,所以可以不注明温度、压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
或原子数,所以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可以为分数或整数
④如果化学计量数要改变,△H 也要改变,化学计量数必须和反应热的数值成比
例,但单位不变。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 的数值大小相等,但前面的“-”“+”
要改变
⑤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不同,所以必须要标明聚集状态
气体——g,液体——l,固体——s,溶液——aq
第 3 页 共 13 页
2023 届一轮化学复习学案——化学能与热能
七、中和热与燃烧热
1、中和热
(1)定义
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 1mol 水时释放的热量为中和热
(2)注意要点
①中和热是以 1mol 水为基准,是定值,一般为-57.3KJ/mol
②中和热的反应对象必须为强酸与强碱
③中和反应必须是稀溶液
2、燃烧热
101KPa,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八、盖斯定律
1、定义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与变化途径无关。
2、本质
方程式按一定系数比加和时其反应热也按该系数比加和。
第 4 页 共 13 页
2023 届一轮化学复习学案——化学能与热能
【对点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1
A.已知 HI(g) H2(g)+ I2(s) ΔH=+26.5kJ·mol-1,则将 1molHI 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
2 2
充分分解,吸收 26.5kJ 的热量
B.已知 2H2(g)+O2(g)=2H2O(g) ΔH=-571.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ΔH=-285.8kJ·mol-1
C.已知 H2(g)+F2(g)=2HF(g)
△H=-270kJ·mol-1,则 2 L HF 气体分解成 1LH2和 1LF2吸收 270kJ 热量
D.已知 OH-(aq)+H+(aq)=H2O(l) ΔH=-57.3kJ·mol-1,则含 40.0g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
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 57.3kJ
2.利用某些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可储存太阳能,例如四环烷(QDC)与降冰片二烯(NBD)
之间的相互转化,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QDC 和 NBD 互为同分异构体 B.相同条件下,NBD 比 QDC 稳定
C.QDC 转变为 NBD 的过程中可以储存太阳能
D.上述转化过程中加入催化剂,对于图中 Q 的大小没有影响
3.臭氧层中臭氧分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5 页 共 13 页
2023 届一轮化学复习学案——化学能与热能
A.催化反应①②均为放热反应
B.E1 是催化反应①对应的正反应的活化能,
(E2+ΔH)是催化反应②对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
C.决定 O3分解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反应②。
D.温度升高,总反应的正反应速率的增加幅度小于逆反应速率的增加幅度,
且平衡常数增大。
4.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 20.0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 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
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2O l ΔH=+57.4kJ/mol
B.已知C( 石墨, s) C(金刚石, 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 2H2 g +O2 g =2H2O g ΔH=-483.6kJ/mol,则 H2 燃烧热为 241.8kJ / mol
D.已知 2C s +2O2 g =2CO2 g ΔH1;2C s +O2 g =2CO g ΔH2 ;则ΔH1<ΔH2
5.101 kPa时,S(s)+O2(g)=SO2(g) ΔH=﹣297.23 kJ mol-1。据此分析,下列不正确的是( )
A.S 的燃烧热为 297.23 kJ mol-1
B.S 升华是吸热过程
C.形成 1 mol SO2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 1 mol S(s)和 1 mol O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
总能量
D.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 297.23 kJ
6.2007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其在固体表面化学研究领域
作出的开拓性贡献。下图是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有
关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②需吸收能量,过程③则放出能量
第 6 页 共 13 页
2023 届一轮化学复习学案——化学能与热能
B.常温下该反应难以进行,是因为常温下反应物的化学键难以断裂
C.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该反应的△H 变小而使反应变得更容易发生
D.该过程表明,在化学反应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7.相同条件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溶液中的反应均是在稀溶液中进行的)中,ΔH1>ΔH2
的是
A.2H2(g)+O2(g)=2H2O(l) ΔH1;CaCO3(s)=CaO(s)+CO2(g) ΔH2
B.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C2H5OH(g)+3O2(g)=2CO2(g)+3H2O(l) ΔH2
C.HCl(aq)+NaOH(s)=NaCl(aq)+H2O(l) ΔH1;HNO3(aq)+KOH(aq)=KNO3(aq)+H2O(l) ΔH2
D.CO2(g)=CO(g)+1/2O2(g) ΔH1;2CO2(g)=2CO(g)+O2(g) ΔH2
二、非选择题
8.用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图中是否缺少一种玻璃仪器,如果缺少,缺少的是______________(填
仪器名称,如果不缺少,此空不填),图中是否有不妥之处,如果有请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此空不填)。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ΔH 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如果用 60mL0.50mol·L-1盐酸与 50mL0.55mol·L-1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
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7 页 共 13 页
2023 届一轮化学复习学案——化学能与热能
9.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
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 0.4mol 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
水蒸气,放出 256.65kJ 的热量。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
(2)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已知 H2O(l)=H2O(g) H=+44kJ/mol,则 32g 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
态水时, H= _________。
(4)实验室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气反应制备液态肼,已知生成物之一是常见的盐,则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已知:H2(g) Cl2(g) 2HCl(g), H 185kJ mol
1
,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则 a=_________。
共价键 H H Cl Cl H Cl
键能/( kJ mol 1 ) 436 247 a
第 8 页 共 13 页
2023 届一轮化学复习学案——化学能与热能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1 1
A.HI(g)═ H2(g)+ I2(s)△H=-26.5kJ/mol,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 1mol HI 不能全部分解,
2 2
则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吸收的能量小于 26.5kJ,故 A 错误;
B.2H2(g)+O2(g)=2H2O(g)△H=-571.6 kJ/mol,1mol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
285.8kJ,水蒸气不是稳定的氧化物,所以氢气的燃烧热△H≠-285.8 kJ/mol,故 B 错误;
C.H2(g)+F2(g)═2HF(g)△H=-270kJ/mol,则 2mo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 1mol 氢气和 1mol 氟气吸
收 270kJ 热量,故 C 错误;
D.醋酸是弱酸,没有完全电离,醋酸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所以 1molNaOH 与醋酸完全中和
放热小于 57.3 kJ,故 D 正确;
故选 D。
2、【答案】C
【解析】
A.QDC 和 NBD 的分子式均为 C7H8,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 A 正确;
B.根据图象,QDC 的能量比 NBD 高,相同条件下,NBD 比 QDC 稳定,故 B 正确;
C.根据图象,QDC 的能量比 NBD 高,QDC 转变为 NBD 的过程是释放能量的过程,不是储
存太阳能的过程,故 C 错误;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热,对于图中 Q 的大小没有影响,故 D 正确;
故选 C。
3、【答案】B
【解析】
A.从图上可知,①反应中生成物能够高于反应物,①是吸热反应,故 A 错误;
B.据图可知 E1为催化反应①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即催化反应①对应的正反应的活
化能,E2+ΔH 为催化反应②生成物成键时释放的能量,即催化反应②对应的逆反应的活化
能,故 B 正确;
C.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慢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越慢,据图可知催化反应①的正反应活化
能更大,反应更慢,所以催化反应①决定臭氧的分解速率,故 C 错误;
第 9 页 共 13 页
2023 届一轮化学复习学案——化学能与热能
D.据图可知总反应的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所以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
平衡逆向移动,总反应的正反应速率的增加幅度小于逆反应速率的增加幅度,平衡常数减小,
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4、【答案】D
【解析】
A、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 ,故 A 错误;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金刚石的能量高,所
以稳定性强的是石墨,故 B 错误;
C、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水的
稳定状态是液态,故 C 错误;
D、碳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多,但放热越多,ΔH 越小,即ΔH1<ΔH2 ,故 D 正确;
故选 D。
5、【答案】D
【解析】
A.由 S(s)+O2(g)=SO2(g) ΔH=﹣297.23 kJ mol-1可知,1mol S(s)完全燃烧可以放出 297.23 kJ 的热
量,因此, S 的燃烧热为 297.23 kJ mol-1,A 正确;
B. S 升华时,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要消耗能量以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故升华是吸热过
程,B 正确;
C.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而且 1 mol S(s)的总能量小于 1
mol S(g)的总能量,因此,形成 1 mol SO2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 1 mol S(s)和 1 mol
O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C 正确;
D. 1 mol S(s)的总能量小于 1 mol S(g)的总能量,而 1 mol S(s)完全燃烧放出 297.23 kJ 的热量,
因此,1 mol S(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 297.23 kJ,D 不正确。
综上所述,不正确的是 D,故选 D。
6、【答案】C
【解析】
A. 根据示意图知,过程②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过程③化学键形成则放出能量,故 A
正确;
第 10 页 共 13 页
2023 届一轮化学复习学案——化学能与热能
B. 化学键形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故温度较低时不利于键的断裂,故 B 正确;
C. 催化剂的作用原理是降低活化能,即反应物的化学键变得容易断裂,但△H 不变,故 C
错误;
D. 根据图示分析可知,该过程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故 D正确。
故选 C。
7、【答案】B
【解析】
A.氢气和氧气反应是放热反应,ΔH1<0,碳酸钙分解是吸热反应,ΔH2>0,所以ΔH1<ΔH2,
故 A 不选;
B.两个反应中 C2H5OH 的状态不同,液态 C2H5OH 转化为气态 C2H5OH 需要吸收热量,所以液
态 C2H5OH 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同物质的量的气态 C2H5OH 燃烧放出的热量少,两个反应都是
C2H5OH 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ΔH 为负值,所以ΔH1>ΔH2,故 B 选;
C. NaOH(s)溶于水放热,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硝酸和 KOH 溶液反应
放出的热量,所以ΔH1<ΔH2,故 C 不选;
D.两个反应均为吸热反应,ΔH 为正。第二个反应中各物质的量是第一个反应的 2 倍,所以
吸收的热量也是 2 倍,即 2ΔH1=ΔH2,所以ΔH1<ΔH2,故 D 不选。
8、【答案】环形玻璃搅拌棒 大烧杯口与小烧杯口不相平,且未填满碎纸条 偏大 相
等 中和热是一个定值,与实验中药品的用量多少无关
【解析】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
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烧杯口与小烧杯口不相平,且未填满碎纸条;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部分热量散失,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中和反应为放
热反应,焓变小于 0,ΔH 偏大;
(3)如果用 60mL 0.50mol L﹣1盐酸与 50mL 0.55mol 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
反应生成的水增多,则所放出的热量也增多;根据中和热的定义可知,中和热是指生成 1mol
水放出的热量,经折算后,最终求出的中和热是相等的。
9、【答案】H-O-O-H N2H4 (1)+2H2O2 (1)=N2 (g)+4H2O(g)
H 641.625kJ mol 1 817.625kJ mol 1
NaClO+2NH 3=N 2H 4+NaCl+H 2 O 434
第 11 页 共 13 页
2023 届一轮化学复习学案——化学能与热能
【解析】
(1)过氧化氢的结构式为H-O-O-H ,故答案为:H-O-O-H ;
(2)0.4mol 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 256.65kJ 的热量,则 1mol
1mol
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 256.65kJ× =641.625kJ 的热量,
0.4mol
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H4 (1)+2H2O2 (1)=N2 (g)+4H2O(g)
ΔH=-641.625kJ mol-1 ,故答案为: N2H4 (1)+2H2O2 (1)=N2 (g)+4H2O(g)
ΔH=-641.625kJ mol-1 ;
(3)32g 液态肼的物质的量为 1mol,由题意可知:
① N2H4 (1)+2H2O2 (1)=N2 (g)+4H2O(g) ΔH=-641.625kJ mol-1
②已知 H2O(l)=H2O(g) H=+44kJ/mol
①-4×②得: N2H4(1)+2H2O2(1)=N2(g)+4H2O(l)
ΔH=-641.625kJ mol-1-4 44kJ×mol-1=-817.625kJ mol-1,故答案为:
-817.625kJ mol-1;
(4)结合反应物为 NaClO 和 NH3、生成物之一为 N2H4可知,生成物中的盐为 NaCl,结合得失
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O+2NH 3=N 2H 4+NaCl+H 2 O ,故
答案为: NaClO+2NH 3=N 2H 4+NaCl+H 2 O ;
(5)由ΔH =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得: 185kJ mol 1=(436+247-2a) kJ mol 1 ,解
得 a=434 kJ mol 1 ,故答案为:434。
第 12 页 共 13 页
2023 届一轮化学复习学案——化学能与热能
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