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盐城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江苏省盐城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资源简介

江苏省盐城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分,计20 分。
1.(2022·盐城)为河姆渡人提供稳定食物供应的农作物是(  )
A.粟 B.水稻 C.玉米 D.小麦
2.(2022·盐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下图①处的政权是(  )
A.西晋 B.东晋 C.北魏 D.北齐
3.(2022·盐城)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  )
A.农民起义 B.积贫积弱 C.外族入侵 D.君弱臣强
4.(2022·盐城)乾隆时期出现了自发的移民。山东、河北向东北移民,福建向台湾移民,除国内移民外,也有向海外移民的现象。造成这一移民风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 B.经济衰退 C.人地矛盾 D.自然灾害
5.(2022·盐城)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下列企业的创办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开平煤矿 D.汉阳铁厂
6.(2022·盐城)下图是1918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  )
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C.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说明了北伐战争的局限
7.(2022·盐城)下表是1916-1919年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纱厂盈利变化情况。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提供良机的是(  )
年份 1916 1917 1918 1919
利润(万元) 2 12 22 104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南京国民政府的鼓励
8.(2022·盐城)1927年,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里”指的是(  )
A. 上海 B.南昌 C.长沙 D.井冈山
9.(2022·盐城)下图中陈毅元帅这首诗在盐阜大地广为传颂,热血澎湃的字里行间记载着八路军、新四军胜利会师的历史性时刻。这一时刻属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0.(2022·盐城)“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对敌人进行“中间突破”,加以各个就地歼灭”这一战略方针指导了(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1.(2022·盐城)“发展生产的人为障消除,广大翻身农民的生产积性提高,因此,1952年湖南的丰产运动成绩显著。”该材料可以佐证(  )
A.土地改革的成效性 B.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C.工业建设的迫切性 D.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12.(2022·盐城)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其中“僧侣”来自于(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13.(2022·盐城)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三分之一的品种源自美洲。这些物种最早从美洲传出是由(  )
A.丝绸之路开通 B.郑和下西洋
C.庄园经济发展 D.新航路开辟
14.(2022·盐城)知识结构图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上图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应该是(  )
A.大化改新 B.工业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5.(2022·盐城)“它为美国北部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早在1833年就宣布废除奴隶制的英国很难继续支持南部。”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权利法案》 B.《共产党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6.(2022·盐城)明治维新期间,鹿鸣馆是贵族官僚进行国际社交活动的场所,可在其中举办欧式的娱乐活动。材料体现的改革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地税改革 D.文明开化
17.(2022·盐城)1922年,列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18.(2022·盐城)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定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其意在表明新政(  )
A.彻底消除了经济大危机 B.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
C.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 D.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19.(2022·盐城)“尽管在欧洲历史上不有联合的设想,但欧洲的联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变现实。”与材料相关的组织是(  )
A.国际联盟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世界贸易组织
20.(2022·盐城)2022年5月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乌克兰局势发表声明称:世界必须团结起来,平息枪声,维护《联合国宪章》的价值观。据此可知(  )
A.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联合国可以根除国家间的武力冲突
C.联合国是处理全球冲突的军事性组织
D.联合国能够解决国际贸易中的争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计 30分。
21.(2022·盐城)博物馆承着历史,也传承着文化。某班开展“跟着我打卡博物馆”的主题活动,请你来参与。
【青铜之美】   【圣人之思】
 
图一 国家博物馆藏品   图二 曲阜孔子博物馆藏品
【科技之著】    
图三 洛阳教育博物馆藏品 图四 国家博物馆藏品 图五 上海博物馆藏品
(1)写出图一文物的名称及其历史地位。
(2)概括图二中孔子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措施。
(3)图四是哪部科技巨著?据图三、四、五概括明代科技巨著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22.(2022·盐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举法》以一定人口的比例为基础,又适当照顾地区和单位,在城市与乡村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作了不同比例的规定,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材料二: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追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鉴于情况复杂,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材料三:不管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它们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系。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根据中国国请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范例。
——胡维革、胡晓岩《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思考》
(1)据材料一概括《选举法》的特点。该材料体现了我国哪一政治制度?
(2)据料二归纳民族问题复杂表现。为此,中共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料三中“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构想是什么?请写出其成功实践的范例。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国确立制度、制定政策的出发点。
23.(2022·盐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21年,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185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世界的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其显著特点的。它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的高速发展又促进资本和生产的集中,从而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资本主义列强去加强殖民扩张,因而更加剧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2018年12月1日,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遭无端拘押。这是一起由美国一手策划、加拿大帮助实施的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在被拘押了1028 天后,2021年9月25日晚,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顺利回到祖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9 月 26日第 04版)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当时发生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一战后是否得到缓和?并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政治迫害事件”的本质。分析孟晚舟得以回国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农耕生活使人类有了定居的生活,并从事更多的生产劳动,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河姆渡处于新石器时代,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
2.【答案】B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如图①处的政权是东晋。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东晋与十六国形成南北对峙局面。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公元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西晋灭亡,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南方士族大家王导和王敦的拥戴下于公元317年称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司马睿即晋元帝。
3.【答案】D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君弱臣强。宋太祖为加强皇权,杯酒释兵权,将禁军的统领权利一分为三都只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宰相的行政权力;设枢密院管理军事,分割宰相军权;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政权;设转运使,税赋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皇帝直接控制军权入手,把地方军、政、财、司法权都收归中央;在中央通过分权而达到集权的目的。但最突出的特点是着力削弱地方势力;这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巩固统—,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
4.【答案】C
【知识点】清朝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题目中突出的是自发的移民现象,由移民方向的变化,可以看出国内从华中迁往东北地区,东南沿海迁往台湾。从中可以看出这种自发的移民现象并没有受到清政府的限制,尤其是请朝中前期长期限制开发的东北地区,还有待开发的台湾地区都成为新的移民方向。故C符合题意;
造成这一时期移民风潮的主要原因是人地矛盾,并不是政局动荡、经济衰退和自然灾害,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清朝人口的增长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照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降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
5.【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可知,题干强调的是自强。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派洋务运动中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军事企业,故A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时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6.【答案】C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从图片上可以看出,人民在战争中深受其害,反映的是军阀割据的危害。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由于中国仍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军阀割据、战事不断。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军阀割据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故C符合题意;
题干与清政府对的腐败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故B不符合题意;
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看出军阀割据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袁世凯死后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各军阀之间战争不断,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军阀割据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7.【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表格反映了1916-1919年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纱厂盈利不断增加,而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究其原因是因为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C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开展是19世纪60-90年代,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是19世纪末,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一战期间的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其内因是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外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8.【答案】D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27年,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里”指的是井冈山。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
9.【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路军、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名称,故C符合题意;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对峙时期没有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名称,解放战争时期使用的称呼是解放军,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实现全民族抗战,1937年,在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华中敌后坚持抗战的人民军队,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10.【答案】B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结合所学知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华东、中原军区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部队配合下,在以徐州为中心,进行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我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故B符合题意;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全境,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战役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11.【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1952年湖南的丰产运动成绩显著说明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大生产运动。故A符合题意;
三大改造和工业建设都开始于1953年,故BC不符合题意;
社会主义制度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建立起来,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2.【答案】B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结合所学知识,中古西欧社会,基督教会从精神上控制着整个西欧社会,在社会生活上影响无处不在,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故B符合题意;
佛教和印度教产生于古印度,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督教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中古西欧社会教皇教会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思想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13.【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哥伦布是新航路开辟的代表人物之一。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通往美洲的航线,沟通了东西半球的交流。使得“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如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羊、鸡等家禽家畜,小麦、燕麦、大麦等农作物,橄榄、葡萄等水果输入美洲;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甘薯、番茄、花生、南瓜、可可流向全球。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把世界连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但是,也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14.【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的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为北美独立战争和欧洲的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促进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等均受这一思想的影响。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应该是法国大革命,故C符合题意;
大化改新出现在公元7世纪的日本,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启蒙运动无关,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的中国,与启蒙运动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次运动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15.【答案】D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它为美国北部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洲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军队。宣言的发表,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参军,为美国北部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故D符合题意;
《权利法案》是英国颁布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人权宣言》是法国颁布的,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促使大批黑人加入反抗南方叛军的行列,战争局势倾向北方;为日后的黑人地位平等创造了条件。
16.【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明治维新期间,鹿鸣馆是贵族官僚进行国际社交活动的场所,可在其中举办欧式的娱乐活动”可知,鹿鸣馆是当时西化的达官贵人的娱乐社交场所,日本社会生活欧化的象征,材料体现的改革措施是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文明开化”,故D符合题意;
废藩置县是明治维新政治上的措施,殖产兴业、地税改革是明治维新经济上的改革措施,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跻身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从此,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7.【答案】C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等。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所以“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故C符合题意。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在1917年;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农业集体化开始于斯大林统治的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探索,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18.【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定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可知,其意在表明新政维护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进一步表明新政实施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故D符合题意。
罗斯福新政并不能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彻底消除了经济大危机,故AC不符合题意;
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并没有恢复自由放任政策,故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19.【答案】C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欧洲的联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变现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题干材料有关的是欧洲共同体。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故C符合题意;
国际联盟成立于一战后,故A不符合题意;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不属于“欧洲的联合”,而是世界性的国际组织,故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联合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二后,随着西欧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联系密切,开始一体化进程。1967年,欧共体成立,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20.【答案】A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世界必须团结题来,平息枪声,维护《联合国宪章》的价值观。”可知,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故A符合题意;
联合国不能根除国家间的武力冲突,故B不符合题意;
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故C不符合题意;
联合国于国际贸易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联合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21.【答案】(1)司母戊鼎,迄今为止所有出土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2)为政以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天工开物》,注重实用,为农业服务。大多是经验的总结。原因:注重实践,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不重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4)略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青铜艺术;孔子的贡献及评价;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图一文物的名称是司母戊鼎。商朝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2)图二中孔子的主张是为政以德,他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
(3)图四是《天工开物》,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一部科技巨著;据图三、四、五可知,明代科技巨著的特点有注重实用,大多是经验的总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有注重实践,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不重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4)综合以上材料可知,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有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孔子、明代科技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
22.【答案】(1)特点:以一定人口的比例为基础,又适当照顾地区和单位,在城市与乡村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作了不同比例的规定,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表现: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追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或澳门回归。
(4)出发点:基本国情、人民利益。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一定人口的比例为基础,又适当照顾地区和单位,在城市与乡村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作了不同比例的规定,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可知,《选举法》的特点是以一定人口的比例为基础,又适当照顾地区和单位,在城市与乡村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作了不同比例的规定,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可知,该材料体现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根据材料二“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鉴于情况复杂,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可知,民族问题复杂表现在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为此,中共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不管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它们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根据中国国情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范例。”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构想是“一国两制”。其成功实践的范例有1997年的香港回归、1999年的澳门回归。
(4)综合以上材料可知,我国确立制度、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基本国情、人民利益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政治制度、港澳回归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3.【答案】(1)变化: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世界的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特点:电力的广泛应用。得到缓和。因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缓和。因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3)本质: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或称霸世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或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4)科技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当今时代大力发展科技是谁也抵挡不住的发展潮流。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821年,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185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世界的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可知,英国当时发生的变化有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世界的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是这些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其显著特点的”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一战后是否得到缓和可以从不同角度判断并论述。如:“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一战后得到了缓和,因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或“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一战后没有得到缓和,因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3)根据材料三“目的是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在被拘押了1028天后,2021年9月25 日晚,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顺利回到祖国。”可知,这一“政治迫害事件”的本质是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或称霸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是孟晚舟得以回国的根本原因。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科技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当今时代大力发展科技是谁也抵挡不住的发展潮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它的建立是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他们分赃和妥协的产物。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远东亚太地区的关系,客观上维护了欧洲形势的相对稳定。尽管不是和平,但是20年的休战,有利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发展。但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该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列强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
1 / 1江苏省盐城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分,计20 分。
1.(2022·盐城)为河姆渡人提供稳定食物供应的农作物是(  )
A.粟 B.水稻 C.玉米 D.小麦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农耕生活使人类有了定居的生活,并从事更多的生产劳动,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河姆渡处于新石器时代,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
2.(2022·盐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下图①处的政权是(  )
A.西晋 B.东晋 C.北魏 D.北齐
【答案】B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如图①处的政权是东晋。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东晋与十六国形成南北对峙局面。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公元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西晋灭亡,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南方士族大家王导和王敦的拥戴下于公元317年称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司马睿即晋元帝。
3.(2022·盐城)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  )
A.农民起义 B.积贫积弱 C.外族入侵 D.君弱臣强
【答案】D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君弱臣强。宋太祖为加强皇权,杯酒释兵权,将禁军的统领权利一分为三都只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宰相的行政权力;设枢密院管理军事,分割宰相军权;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政权;设转运使,税赋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皇帝直接控制军权入手,把地方军、政、财、司法权都收归中央;在中央通过分权而达到集权的目的。但最突出的特点是着力削弱地方势力;这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巩固统—,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
4.(2022·盐城)乾隆时期出现了自发的移民。山东、河北向东北移民,福建向台湾移民,除国内移民外,也有向海外移民的现象。造成这一移民风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 B.经济衰退 C.人地矛盾 D.自然灾害
【答案】C
【知识点】清朝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题目中突出的是自发的移民现象,由移民方向的变化,可以看出国内从华中迁往东北地区,东南沿海迁往台湾。从中可以看出这种自发的移民现象并没有受到清政府的限制,尤其是请朝中前期长期限制开发的东北地区,还有待开发的台湾地区都成为新的移民方向。故C符合题意;
造成这一时期移民风潮的主要原因是人地矛盾,并不是政局动荡、经济衰退和自然灾害,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清朝人口的增长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照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降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
5.(2022·盐城)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下列企业的创办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开平煤矿 D.汉阳铁厂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可知,题干强调的是自强。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派洋务运动中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军事企业,故A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时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6.(2022·盐城)下图是1918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  )
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C.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说明了北伐战争的局限
【答案】C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从图片上可以看出,人民在战争中深受其害,反映的是军阀割据的危害。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由于中国仍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军阀割据、战事不断。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军阀割据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故C符合题意;
题干与清政府对的腐败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故B不符合题意;
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看出军阀割据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袁世凯死后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各军阀之间战争不断,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军阀割据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7.(2022·盐城)下表是1916-1919年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纱厂盈利变化情况。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提供良机的是(  )
年份 1916 1917 1918 1919
利润(万元) 2 12 22 104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南京国民政府的鼓励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表格反映了1916-1919年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纱厂盈利不断增加,而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究其原因是因为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C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开展是19世纪60-90年代,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是19世纪末,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一战期间的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其内因是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外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8.(2022·盐城)1927年,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里”指的是(  )
A. 上海 B.南昌 C.长沙 D.井冈山
【答案】D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27年,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里”指的是井冈山。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
9.(2022·盐城)下图中陈毅元帅这首诗在盐阜大地广为传颂,热血澎湃的字里行间记载着八路军、新四军胜利会师的历史性时刻。这一时刻属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路军、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名称,故C符合题意;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对峙时期没有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名称,解放战争时期使用的称呼是解放军,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实现全民族抗战,1937年,在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华中敌后坚持抗战的人民军队,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10.(2022·盐城)“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对敌人进行“中间突破”,加以各个就地歼灭”这一战略方针指导了(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结合所学知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华东、中原军区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部队配合下,在以徐州为中心,进行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我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故B符合题意;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全境,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战役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11.(2022·盐城)“发展生产的人为障消除,广大翻身农民的生产积性提高,因此,1952年湖南的丰产运动成绩显著。”该材料可以佐证(  )
A.土地改革的成效性 B.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C.工业建设的迫切性 D.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1952年湖南的丰产运动成绩显著说明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大生产运动。故A符合题意;
三大改造和工业建设都开始于1953年,故BC不符合题意;
社会主义制度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建立起来,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2.(2022·盐城)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其中“僧侣”来自于(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答案】B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结合所学知识,中古西欧社会,基督教会从精神上控制着整个西欧社会,在社会生活上影响无处不在,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故B符合题意;
佛教和印度教产生于古印度,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督教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中古西欧社会教皇教会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思想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13.(2022·盐城)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三分之一的品种源自美洲。这些物种最早从美洲传出是由(  )
A.丝绸之路开通 B.郑和下西洋
C.庄园经济发展 D.新航路开辟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哥伦布是新航路开辟的代表人物之一。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通往美洲的航线,沟通了东西半球的交流。使得“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如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羊、鸡等家禽家畜,小麦、燕麦、大麦等农作物,橄榄、葡萄等水果输入美洲;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甘薯、番茄、花生、南瓜、可可流向全球。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把世界连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但是,也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14.(2022·盐城)知识结构图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上图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应该是(  )
A.大化改新 B.工业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的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为北美独立战争和欧洲的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促进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等均受这一思想的影响。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应该是法国大革命,故C符合题意;
大化改新出现在公元7世纪的日本,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启蒙运动无关,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的中国,与启蒙运动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次运动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15.(2022·盐城)“它为美国北部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早在1833年就宣布废除奴隶制的英国很难继续支持南部。”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权利法案》 B.《共产党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D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它为美国北部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洲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军队。宣言的发表,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参军,为美国北部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故D符合题意;
《权利法案》是英国颁布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人权宣言》是法国颁布的,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促使大批黑人加入反抗南方叛军的行列,战争局势倾向北方;为日后的黑人地位平等创造了条件。
16.(2022·盐城)明治维新期间,鹿鸣馆是贵族官僚进行国际社交活动的场所,可在其中举办欧式的娱乐活动。材料体现的改革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地税改革 D.文明开化
【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明治维新期间,鹿鸣馆是贵族官僚进行国际社交活动的场所,可在其中举办欧式的娱乐活动”可知,鹿鸣馆是当时西化的达官贵人的娱乐社交场所,日本社会生活欧化的象征,材料体现的改革措施是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文明开化”,故D符合题意;
废藩置县是明治维新政治上的措施,殖产兴业、地税改革是明治维新经济上的改革措施,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跻身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从此,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7.(2022·盐城)1922年,列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答案】C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等。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所以“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故C符合题意。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在1917年;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农业集体化开始于斯大林统治的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探索,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18.(2022·盐城)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定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其意在表明新政(  )
A.彻底消除了经济大危机 B.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
C.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 D.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定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可知,其意在表明新政维护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进一步表明新政实施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故D符合题意。
罗斯福新政并不能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彻底消除了经济大危机,故AC不符合题意;
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并没有恢复自由放任政策,故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19.(2022·盐城)“尽管在欧洲历史上不有联合的设想,但欧洲的联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变现实。”与材料相关的组织是(  )
A.国际联盟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欧洲的联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变现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题干材料有关的是欧洲共同体。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故C符合题意;
国际联盟成立于一战后,故A不符合题意;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不属于“欧洲的联合”,而是世界性的国际组织,故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联合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二后,随着西欧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联系密切,开始一体化进程。1967年,欧共体成立,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22·盐城)2022年5月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乌克兰局势发表声明称:世界必须团结起来,平息枪声,维护《联合国宪章》的价值观。据此可知(  )
A.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联合国可以根除国家间的武力冲突
C.联合国是处理全球冲突的军事性组织
D.联合国能够解决国际贸易中的争端
【答案】A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世界必须团结题来,平息枪声,维护《联合国宪章》的价值观。”可知,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故A符合题意;
联合国不能根除国家间的武力冲突,故B不符合题意;
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故C不符合题意;
联合国于国际贸易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联合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计 30分。
21.(2022·盐城)博物馆承着历史,也传承着文化。某班开展“跟着我打卡博物馆”的主题活动,请你来参与。
【青铜之美】   【圣人之思】
 
图一 国家博物馆藏品   图二 曲阜孔子博物馆藏品
【科技之著】    
图三 洛阳教育博物馆藏品 图四 国家博物馆藏品 图五 上海博物馆藏品
(1)写出图一文物的名称及其历史地位。
(2)概括图二中孔子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措施。
(3)图四是哪部科技巨著?据图三、四、五概括明代科技巨著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答案】(1)司母戊鼎,迄今为止所有出土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2)为政以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天工开物》,注重实用,为农业服务。大多是经验的总结。原因:注重实践,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不重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4)略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青铜艺术;孔子的贡献及评价;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图一文物的名称是司母戊鼎。商朝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2)图二中孔子的主张是为政以德,他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
(3)图四是《天工开物》,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一部科技巨著;据图三、四、五可知,明代科技巨著的特点有注重实用,大多是经验的总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有注重实践,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不重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4)综合以上材料可知,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有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孔子、明代科技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
22.(2022·盐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举法》以一定人口的比例为基础,又适当照顾地区和单位,在城市与乡村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作了不同比例的规定,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材料二: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追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鉴于情况复杂,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材料三:不管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它们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系。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根据中国国请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范例。
——胡维革、胡晓岩《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思考》
(1)据材料一概括《选举法》的特点。该材料体现了我国哪一政治制度?
(2)据料二归纳民族问题复杂表现。为此,中共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料三中“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构想是什么?请写出其成功实践的范例。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国确立制度、制定政策的出发点。
【答案】(1)特点:以一定人口的比例为基础,又适当照顾地区和单位,在城市与乡村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作了不同比例的规定,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表现: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追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或澳门回归。
(4)出发点:基本国情、人民利益。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一定人口的比例为基础,又适当照顾地区和单位,在城市与乡村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作了不同比例的规定,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可知,《选举法》的特点是以一定人口的比例为基础,又适当照顾地区和单位,在城市与乡村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作了不同比例的规定,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可知,该材料体现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根据材料二“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鉴于情况复杂,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可知,民族问题复杂表现在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为此,中共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不管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它们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根据中国国情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范例。”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构想是“一国两制”。其成功实践的范例有1997年的香港回归、1999年的澳门回归。
(4)综合以上材料可知,我国确立制度、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基本国情、人民利益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政治制度、港澳回归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3.(2022·盐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21年,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185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世界的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其显著特点的。它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的高速发展又促进资本和生产的集中,从而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资本主义列强去加强殖民扩张,因而更加剧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2018年12月1日,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遭无端拘押。这是一起由美国一手策划、加拿大帮助实施的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在被拘押了1028 天后,2021年9月25日晚,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顺利回到祖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9 月 26日第 04版)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当时发生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一战后是否得到缓和?并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政治迫害事件”的本质。分析孟晚舟得以回国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答案】(1)变化: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世界的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特点:电力的广泛应用。得到缓和。因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缓和。因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3)本质: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或称霸世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或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4)科技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当今时代大力发展科技是谁也抵挡不住的发展潮流。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821年,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185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世界的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可知,英国当时发生的变化有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世界的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是这些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其显著特点的”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一战后是否得到缓和可以从不同角度判断并论述。如:“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一战后得到了缓和,因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或“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一战后没有得到缓和,因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3)根据材料三“目的是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在被拘押了1028天后,2021年9月25 日晚,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顺利回到祖国。”可知,这一“政治迫害事件”的本质是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或称霸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是孟晚舟得以回国的根本原因。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科技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当今时代大力发展科技是谁也抵挡不住的发展潮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它的建立是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他们分赃和妥协的产物。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远东亚太地区的关系,客观上维护了欧洲形势的相对稳定。尽管不是和平,但是20年的休战,有利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发展。但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该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列强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